勐朗镇
勐朗镇位于澜沧县中部,国土面积710平方公里,海拔980—2256米。在北纬22.2620°至22.4106°,东经99.4735°至100.0623°的地域内,东南接酒井乡和糯扎渡镇,西南和东回乡接壤,西北与拉巴乡、竹塘乡为邻,东北以黑河为界与南岭乡隔河相连。勐朗镇辖4个社区、13个村委会,183个自然寨,197个村(居)民小组,17916户,54790人。
中文名:勐朗镇
行政代码:530828101
身份证前6位:530828
长途区号:0879
邮政编码:665600
隶属政区:澜沧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云J
辖区面积:710km2
1、地方简介
勐朗镇位于县境中部,为县*驻地镇,地理座标北纬22度31分--22度41分08秒、东经99度51分50秒--99度59分06秒,东、南、西3面与东朗乡环接,西北部与竹塘乡接壤,北部与南岭乡隔河相望。境内东西宽6.3公里,南北长20.6公里,总土地面积130平方公里。镇*驻勐朗坝,是全县*、文化、经济、交通中心,是县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显著成郊的窗口,距思茅市3公里。
2、行政区划
勐朗镇区划
530828101001121佛房社区
530828101002122大水井社区
530828101003122温泉社区
530828101004121铅矿社区
530828101201220唐胜村
530828101202220勐滨村
530828101203220南甸村
530828101204220富本村
530828101205220大林窝村
530828101206220下谷地村
530828101207220罗八村
530828101208220大平掌村
530828101209220看马山村
530828101210220包麦地村
530828101211220布老村
3、地方人口
勐朗镇人口数据:
勐朗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45278
男24284
女20994
家庭户户数13066
家庭户总人口(总)39158
家庭户男19865
家庭户女19293
0-14岁(总)8825
0-14岁男4578
0-14岁女4247
15-64岁(总)34484
15-64岁男18685
15-64岁女15799
65岁及以上(总)1969
65岁及以上男1021
65岁及以上女94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8492
4、经济发展
2012年末,全镇甘蔗面积28491亩,产值由2005年的1497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3647万元;生态茶园14572亩,产值由117万元增加到890万元;核桃3193亩,产值0.7万元;桑园512亩,产值24.9万元;咖啡7705亩,产值由104万元增加到352万元;蔬菜4660亩,产值由1098万元增加到1403万元;畜牧业产值由852万元增加到2043万元;林业产值由139万元增加到177万元;矿产业由于辖区双马采选厂等几个大的矿厂企业停产技改扩建产值由5153万元减少到3300万元。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甲俫波风电厂、三环水泥厂和富本工业园区等一批国家、省、市、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落户勐朗、启动建设,金光集团浆纤维项目和勐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完成实物指标登记。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05的649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48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4%,其中:农业收入由3783万元增加到8125万元、年均增长16.4%,工业收入由173万元增加到429万元、年均增长21%,第三产业收入由1170万元增加到2497万元、年均增长16.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760万元增加到2005万元,增长1.6倍,年均增长23.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45元增加到1940元,增长0.86倍,年均增长12.2%。
5、基础设施
勐朗镇人民*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抓基础增投入,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镇、村面貌焕然一新。一是交通建设突飞猛进。累计投入交通建设资金3088万元,完成了大林窝、下谷地、大平掌、罗八、看马山等村的通达工程和勐滨芒东、那养和唐胜里公、下犁头等58个村民小组的道路硬化工程。积极做好重点交通建设征地拆迁和协调服务工作,思澜路、澜惠路、澜西路、小澜路等4条二级公路实现如期通车运行,城关镇的区位优势和综合交通优势更加凸显。二是水利建设加快推进。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412万元,完成了富本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和南弄河、富本河、小扣河、佛房河、南甸大沟、南盆大沟、包麦地帮叼大沟等一批农田水利坝塘、沟渠建设及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治理水土流失12平方公里。解决了94个村民小组、5600农村人口、2800头大牲畜饮水安全困难问题。勐滨滇西南开发建设项目和佛房河、南朗河河道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三是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加快实施。华隆、佛房、景秀、荣城、金佛湾等一批房地开发产企业落地勐朗、开发建设,累计完成开发面积57万平方米。积极配合上级完成拉祜文化展示中心、拉祜风情园、“两污”处理场等一批重点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和东朗路、芦笙路、佛房路、六一路等一批重点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东朗路延长线、芦笙路向西延长线、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市政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加快推进,老城区得到改造提升,市政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5.2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达38%。累计投入185万元,完成村庄规划编制196个,实施新农村试点建设9个。
6、特色产业
勐朗镇人民*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抓产业促增收,甘蔗、茶叶、核桃、蚕桑、咖啡、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畜牧和水产规模养殖改良提升,林、矿产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12年末,全镇甘蔗面积28491亩,产值由2005年的1497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3647万元;生态茶园14572亩,产值由117万元增加到890万元;核桃3193亩,产值0.7万元;桑园512亩,产值24.9万元;咖啡7705亩,产值由104万元增加到352万元;蔬菜4660亩,产值由1098万元增加到1403万元;畜牧业产值由852万元增加到2043万元;林业产值由139万元增加到177万元;矿产业由于辖区双马采选厂等几个大的矿厂企业停产技改扩建产值由5153万元减少到3300万元。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甲俫波风电厂、三环水泥厂和富本工业园区等一批国家、省、市、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落户勐朗、启动建设,金光集团浆纤维项目和勐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完成实物指标登记。
7、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位于云南省澜沧县城东南的惠民乡景迈、芒景两个村委会境内,距县城70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99°59′14″一100°33′55″,北纬22°08′14″一22°13′32″之间。古茶林山脉主要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古茶树分布范围包括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地,总面积2.8万亩,现实有成林成片的采摘面积1万余亩,年可产鲜叶200万公斤,制干茶500吨。
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据《布朗族言志》和有关傣文史料记载,古茶林的驯化与栽培最早可追溯到佛历713年(公元180年),迄今已有1828年历史。
走进景迈山,大山与村落、古茶与房舍、森林与人相依相映,形成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胜境。茶山内古老的茶树与原始森林交错丛生,虽历尽沧桑,却生机犹盛,其茶叶不施肥、不喷农药,全靠自然肥力生长,无任何污染,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特别是寄生于古茶树上的“螃蟹脚”品种珍稀,螃蟹脚是古茶树上的一种派生植物,枝圆而细长,形状酷似螃蟹脚,因此得名“螃蟹脚”历史上这种寄生植物曾是景迈、芒景茶叶外销的一种标志。经验证,螃蟹脚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既能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也可治疗内分泌紊乱、心血管疾病,同时具有清热、解毒、健胃、助消化之功效。
景迈茶叶交易历史悠久,早在傣历600年(公元1139年)前,景迈大平掌就出现了茶叶交易市场—“嘎轰”。明代以来,这里的茶叶已是孟连土司的贡品和闻名遐迩的“普洱茶”,其茶叶远销东南亚诸国。1950年芒景布朗族末代头人苏里亚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时,曾将古茶林内选采制作的“小雀嘴尖茶”送给*。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云南省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寨脚园地里。
【体貌特点】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树幅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枝0.7米,树龄在1000余年,从古到今一直被当地茶民所采摘利用,但鲜为外界人所知。
【发现过程】1991年3月,普洱地区茶学会理事长何仕华根据群众的反映,上山找到了这株大茶树,他仗量了树高、直径、树冠、分生枝杆、还收集了落地的茶花、果和壳,并收集到茶树主人魏壮和家采摘加工的晒青毛茶样品。为了进一步考证这株大茶树的植物学特征、树龄及其价值,经何仕华提议,由普洱地区茶叶学会,行署外贸局、农牧局茶叶专家于1991年4月和11月两次对该茶树进行综合考察,并把采样送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化验分析。结果显示,茶树所含化学成分和细胞组织结构与栽培型茶树相同,但树冠、花柱、花粉粒、茶果皮等特征与野生茶树接近,树龄千年左右。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一百多年间,国际学术界根据印度阿萨姆存活的古茶树,倾向于认为茶叶原产地在印度。邦崴古茶树的发现,彻底改变了茶叶原产地的传统学说,改写了人类种茶的历史。
1992年10月11日至14日,云南省茶叶学会、普洱地区行署、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普洱地区茶叶学会、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共同在澜沧召开“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邦崴大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牲征,又具有栽培茶树芽叶枝梢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属古茶树,可直接利用。专家组一致认为,邦崴过渡型古茶树,反映了茶树发源与早期栽培驯化同源,这株茶树的发现、填补了野生茶树到栽培型茶树之间的空白,改写世界茶叶演化史,对研究茶树的起源和进化、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生物学、茶树良种选育、农业遗产与农艺史、地方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专家认定,澜沧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唯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它不仅是中国的珍稀植物和国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为多学科、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国茶叶史,世界茶史填补了一项重要缺环。
虎跳石风景
在大桥旁的澜沧江中心,耸立着一巨大礁石,千百年来,人们称它为“虎跳石”,与附近的大中河瀑布、南帕河瀑布一起,于19822年11月8日,由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第四十项内。虎跳石传说曾在古时候有志虎从礁石上跃江而过,并在礁石上留下其脚印而得名。这礁石在枯水季节时离江北岸约9.2米,离江南岸约3.5米,整座礁石长300米,宽50米,面积15000平方米,澜沧江流经这里,因河道狭窄而水流湍急,船经这里常感惊险。礁石以东不远,飞跨澜沧江的大石拱桥凌空相接,游人常在大桥上以虎跳石为背景,摄下难得的镜头留念。
大中河瀑布及天生桥,在普洱翠云乡之西的大中河谷,离虎跳石不远,瀑布正在大中河入澜沧江口处,游人眼看河床纵坡突降,形成落差刃余米的银河瀑布,多级叠水飞泻而下,流人澜沧江中,并在瀑布附近形成天生桥,、不远处的澜沧江波涛滚滚,江水混浊,瀑布下水域河水清,抢清水的鱼争相上游,这里是垂钓捕色的好地方。
8、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澜沧古茶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特产。澜沧古茶其香独特,汤红明亮,品质优异。
澜沧是茶树原产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茶文化悠久灿烂,境内有种植1300多年历史的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和邦崴千年过渡型大茶王树。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最大、种植历史较长、保存比较完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学者称为“世界茶树博物馆”和“茶叶种类活化石”。
如今,澜沧的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的产业支柱,茶叶面积达36万亩,其中古茶面积达2.8万亩,有28万人6.8万农户种植和从事茶叶生产,户均茶叶收入5412元。记者在景迈山拉祜族、傣族和布朗族古村落采风时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茶园掩映在原始森林下,村寨的茶农在家门口摆起茶具,热情邀请客人品尝他们制作的春茶。
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公司以景迈万亩古茶园为依托,拥有高产优质茶园5000多亩,茶叶初制所9个(邦崴茶厂,芒景茶厂,竹塘云山一茶厂,竹塘云山二茶厂,富邦昔丙茶厂,东朗龙谭茶厂,木嘎哈卜吗茶厂,木嘎巴拉地茶厂和糯埂茶厂),年加工能力可达3000吨以上,是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企业。
公司前身是澜沧县古茶山景迈茶厂,始建于1966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依靠县境内芒景·景迈山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和邦崴古茶树群为原料,凭借40余年的种茶、制茶经验和技术,生产纯正地道的普洱茶,其香独特,汤红明亮,品质优异,2005年普洱市人民*确定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为普洱茶产业龙头企业。
近年来,古茶以其特有的风味、优异的品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为使各国朋友分享到这人类文明的遗迹,品尝到这凝聚千年雨露的纯香,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携全体员工,秉承40余年的生产经验,以优异的产品奉献给各国的消费者和古茶爱好者,产品畅销国内多个省市,部分产品销往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美国、波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2003年我公司通过欧盟FLO“国际公平交易”认证。
槟榔芋
槟榔芋形似椭圆,该品种外皮粗糙,剖而观之,内呈槟榔纹,故又名“槟榔芋”。每年惊蛰、春分时节开始种植,霜降时即可收获,每株有唯一的母芋及大小不等的小芋。
槟榔芋是淀粉含量颇高的优质蔬菜,肉质细腻,具有特殊的风味,且营养丰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多种成份。具有补气养肾、健脾胃之功效,既是制作饮食点心、佳肴的上乘原料,又是滋补身体的营养佳品,清朝年间列为大清贡品,因而享有“皇室贡品”之称。
炒饵块
饵块烧、煮、炒、卤、蒸、炸均可,炒饵块最显饵块的风采。把饵块切成寸方小薄片,加火腿片、酸腌菜末、大葱、韭菜、豌豆尖炒制,浇以甜、咸酱油,拌以少许油辣椒,吃起来香甜浓厚,咸辣醇正,色彩丰富,浓烈如油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