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刘桥镇

科普小知识2022-10-06 21:46:12
...

通州市辖镇。1957年称镇修乡,1958年改星光公社,1959年更名刘桥公社,1983年改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41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人口3万。有公路通南通市区。辖2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农业主要种植水稻、棉花。企业产品有阀门、化工、铜铁、塑料制品。

中文名称:刘桥镇

行政代码:320612112

身份证前6位:320612

长途区号:0513

邮政编码:226000

隶属政区:通州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苏F

辖区面积:32.8km2

人口数量:约3万人

人口密度:915人/km2

1、地方简介


刘桥镇

通州区刘桥镇地处江海平原,位于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市的北郊,总面积32.8平方公里,人口3万,下辖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是江苏省首批对外开放的新型城镇之一。

刘桥镇以灯迷、楹联和风筝著名,是“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刘桥镇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社会事业繁荣兴旺,各项事业取得良好的佳绩,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镇”、“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镇”、“南通市外资工作先进镇”等多项荣誉。

刘桥镇人文荟萃,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有识之士理想的投资场所。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到刘桥参观考察,共商发展大计,共创美好未来。

2、历史沿革

1957年称镇修乡,1958年改星光公社,1959年更名刘桥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32.8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凤仙、王家湾、燕港、王东桥、慎修、南刘桥、测震、闻桥北、刘西、唐桥、锅厂、油港、邓桥、坚定、斜庄、徐园、焦桥、宋店、刘海桥、羌渡西、闻桥南21个行政村和刘桥镇居委会。2006年,凤仙村并入刘桥社区,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2000年5月,英雄乡并入。2007年3月,刘桥镇与新联镇合并设立新的刘桥镇,镇*驻刘桥镇通刘路。行政区划调整后,刘桥镇行政区域面积107.36平方千米,人口7.75万人,辖2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

2007年,刘桥镇与新联镇合并设立新的刘桥镇,全镇面积107.36平方千米,人口7.75万人,辖2个居委会、29个行政村,镇*驻刘桥镇通刘路。

3、行政区划

刘桥镇区划

320612112001121刘桥社区居委会

320612112002122新联社区居委会

320612112203122慎修村委会

320612112208122徐园村委会

320612112210220英雄村委会

320612112213122蒋一村委会

320612112214220刘东校村委会

320612112225220极孝村委会

320612112216220新中村委会

320612112219220长岸村委会

320612112222220尹家园村委会

320612112224220米三桥村委会

4、地方人口

刘桥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50279

男23852

女26427

家庭户户数16225

家庭户总人口(总)49587

家庭户男23450

家庭户女26137

0-14岁(总)8530

0-14岁男4266

0-14岁女4264

15-64岁(总)34278

15-64岁男16201

15-64岁女18077

65岁及以上(总)7471

65岁及以上男3385

65岁及以上女408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7283

5、道路交通

刘桥镇距国家十大港口之一南通港16公里,该港与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等世界大港均有直通集装箱班轮,长江航运与上海港联运,进出口货物由此接转世界各大港口十分便捷。宁启高速经过刘桥镇南部,沿海高速纵贯刘桥镇南北,在刘桥镇设有互通立交出入口,与苏通大桥相贯通,届时,刘桥至上海市区仅需80分钟。南通机场距刘桥镇16公里,南通机场目前已开通至北京、广州、厦门、武汉、成都、大连等航线。新长铁路、宁启铁路与在建的沪通铁路构成了极其便捷的江海平原铁路网络。南通火车站成为连接上海、沟通全国的新的客货运枢纽,而刘桥镇距南通火车站仅5公里。

6、基础设施

该镇设有重点中学1所,初中2所,小学2所,成人教育培训中心1所。医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所18个。新型农贸市场2个,超市12家。设有警务区7个,建立了全方全的防范控制机制。设有农行、建行、信用社等金融网点,服务配套规范。刘桥镇以风筝、灯谜、楹联著名国内外,镇文化站、影剧院常年开办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镇内有50万伏、22万伏、3.5万伏变电所各一座,实行不间断供电,生产生活用电供应充足。自来水厂两座,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镇区内拥有移动、联通公司发射塔数座,通讯无盲区,邮政快递服务、电信设施及服务项目齐全,宽带网可直接入户。

7、工业发展


渔湾风景区

刘桥镇工业经济通过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运行态势发展良好,经济体系完备,已形成了机械阀门、船舶修造、钢结构、服饰制帽、电子元件、食品加工等产业群,全镇企业已超过600余家。2005年全镇工业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人民币。

它是我镇传统支柱产为业,全镇拥有30余家企业,主要生产钢结构、铸铁阀门、船舶机械等。

以江苏大通钢业公司为龙头的钢结构企业作为我镇正在发展的新型产业,目前工厂已有十余家,规模不断扩大。江苏大通钢业有限公司一万平方米的生产厂房气势雄伟,2005年该企业生产及施工产值已超亿元。

轻工业是我镇传统产业之一,全镇有100余家企业和上百个花色品种,红木家具、印铁制桶、节能灯、应急灯、升降机、热缩套管机、营养豆奶等产品,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部分产品远销国外。南通长虹电容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色照明用铝电解电容器为江苏省高技术产品。

它是我镇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新兴产业,拥有织机、纺机数百台。主要生产棉纱、白坯布、白厂丝、弹力包覆纱等。产品供不应求,全镇拥有针织、服装企业40余家,各种针织、缝制设备2000余台套,从业人员3000余人。全镇有制帽企业6家,主要生产男女四季工艺帽,有各类设备1000多台套,年产各种款式工艺帽200万打。产品全部销往欧美、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镇拥有合资、独资企业15家,主要客商来自于美国、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8、农业发展

刘桥镇素有“鱼米之乡”、“银刘桥”之美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蚕豆、玉米、薯类、黄豆、赤豆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湖桑、多种蔬菜。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等。

近几年来,刘桥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全镇形成了奶牛养殖、花卉种植、大棚蔬菜、特种养殖(甲鱼、螃蟹)、乳鸽养殖、山羊养殖、肉鸡养殖、优质大米、蚕桑生产等基地。由于沿海受陆地和海洋双重因素作用的调节,刘桥镇生态环境好,是发展绿色食品的好地方。

9、城镇建设

刘桥工业园区创建于2001年5月,总体规划2.2平方公里,分工业东区和西区。建园以来,已完成重点配套基础建设投入1000万元,绿化、路灯等各项设施配套齐全,迄今为止,园区已引进项目30余个,总投资达3.5亿元。

刘桥工业园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实现工业集聚规模化、高效化为重,依靠科技构筑产业新高地,造就公园化、科技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

刘桥工业园区的服务宗旨是:始终确立“爱商、亲商、富商、护商”的招商意识,服务客商,从海内外客商身上吸取动力,努力提高园区品位,对入园企业提供项目审批、开工建设、人才引进等全方位服务,为客商提供理想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

10、地名来源

道光年间,刘桥一带多植石榴树,故名榴村。村道旁因有一条河阻隔着人们的南来北往,凡需过河者,都得由艄公摆渡。有一年,一位叫刘水源的山东人,因战乱和灾荒逃难到通州,他看到此地一马平川、风调雨顺,便安顿下来,做起了碾坊和磨豆腐生意。由于他性格豪爽,手艺好,生意不错,积攒了不少钱。

这天,他骑着小毛驴去收账,来到渡口边,由于要赶时间,心情比较急躁,意欲连人带驴一起过河。艄公说:"你人过去,牲畜也要过去?"艄公随口的一句话惹得姓刘的好不高兴,两人便口角起来,打架没好拳,骂架没好言。艄公怒道:"你兴慌、你着忙,有本事你就造座桥……"姓刘的二话没说,怒冲冲地打道回府,购买了木材、请了木匠,没过多少天,就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木桥,起名为刘桥。有了桥,那艄公便没了生意,但终究要过日子啊!艄公就在河边摆设摊铺,卖起了小杂货。随后,桥旁边的店铺日渐增多,小集镇的雏形日趋显露。

再说那姓刘的汉子不仅因为赌气,也是为了造福于世人,临死之时吩咐他的子孙,要把这座桥世世代代修下去。子孙们牢记祖训,一直让此桥延续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而榴村就演绎成后来的刘桥镇。

11、文化刘桥

风筝文化源远流长

古镇刘桥是著名的哨口板鹞之乡,据考证,刘桥哨口板鹞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哨口板鹞又是南通特色文化之一,是传世珍宝,是被保护、传承、发展的重点项目,被誉为“中华一绝”、“空中交响乐”。

刘桥哨口板鹞盛于宋代,清末与北京、天津、淮坊齐名于全国,为四大流派之一。哨口板鹞属南派板子类,是全国绝无仅有的一类,板鹞上装有大小不等的哨口数十只乃至数百只,高中低音齐全,天风得意时,其发出浑厚、悦耳、动听的音响,号称“空中交响乐”。广袤民间自古以来,一直活跃着一支支风筝放飞队伍。他们以风筝健身,以风筝会友,以风筝表达对新时代的欢歌和祝福。1997年,为了促进地域文化的繁荣,该镇成立了风筝爱好者协会,并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定为风筝节,开创了乡镇一级举办风筝节的先河。第十届风筝节上,刘桥籍老诗人邢道成赋诗一首:“浩气雄风丽鹞升,新声谐调奏云层。筝鸣天下春来早,齐赞人间喜事增。”至2011年止,已成功举办了15届风筝节。十多年来,协会队伍不断壮大,现拥有会员200多名,鹞友1600多名。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都成了鹞友盛会的日子,活动人数由起初的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数千人;活动范围由邻近县市的鹞友扩大到老外慕名前来;活动形式由鹞友们的自发集聚变为*参与,融风筝节与农特产品展销、招商引资为一体的大型商贸活动。赋予了风筝节新的内涵,演绎成一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良好格局。

该镇从事风筝制作的有120多人,每人每年销售收入多则数万元,少则数千元。制作风筝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这些能工巧匠制作的风筝精美绝伦,先后参加了南通市首届港洽会板鹞展示、南通园博园开馆旅游商品展销。鹞友顾联民挖掘出了100多年前的哨口;鹞友唐志明制扎了1120联星板鹞,创下了板鹞之最。刘桥板鹞被收入《中国风筝》彩页。十多年来,该镇风筝协会多次应邀参加了大型的放飞活动,并频频获奖。2001年4月15日-18日,参加贵州移动通信杯第六届中国国际风筝会及第十一届全国风筝比赛暨贵阳白云第十届风筝节,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2002年4月13日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风筝邀请赛荣获三等奖。此外,还参加了南通“森达杯”和“迎奥运电力安康杯邀请赛”,均以强大的阵容和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兄弟参赛单位的啧啧称赞。

12、附近景点


香光寺景区

香光寺景区

地处通东重镇二甲东北隅的香光寺,原名“香光莲社”,为“净土宗”道场。旧址在二甲团结街。1933年,为地方信士创建的居士林,1935年至1938年间,由信士姜其明(后出家,法名新道)募化、筹资相继建山门、大殿等33间,坐北向南,占地二亩,为四合院建筑。寺院建成后,礼请又修法师为首任住持。1940年,又真继承衣钵。原任通州师范学校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的近代著名佛教居士江谦(字易园),应僧众之请来院讲经,“香光莲社”即为江居士欣题。后又真法师鉴于寺院已由僧人管护,遂易名为“香光莲寺”。从此名闻遐迩,成为通东地区规模较大、有影响的寺院。

风云开阖,世事多变。1958年,香光寺被改建为地方医院。余留的佛像“*”时又俱遭毁坏。至20世纪80年代,香光寺亦在1986年获准修复开放,1987年6月又被批准易地重建殿宇(时称念佛堂)。1991年南通市人民*批准定名为“通州市香光寺”。

今天的香光寺占地19.57亩,建筑面积3019.8平方米,是南通范围内规模较大、建筑宏伟的寺院之一。其建筑格局按佛教传统的中轴线结构,前庭后院,宗教活动殿堂处于中轴线上。两厢寮房,有的作迎宾接客之用,有的作经堂、佛堂和膳房。寺内广植花木,绿树成荫、四季花香氤氲,一派佛国神韵。

中国乒乓球通州训练基地风景区

中国乒乓球通州训练基地位于通州市的江中小岛——五接镇开沙岛内,与华能生态园毗邻而居。基地由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通州市人民*共同投资兴建,是一个集国家乒乓球队封闭训练、乒乓球科研、后备人才培养、承办国内外赛事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内一流专业乒乓球训练基地。

基地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基地建筑风格新颖、布局合理。三个主体建筑以一条象征乒乓球运行轨迹的弧线加以贯穿,既相互连接又各自独立,将建筑室内外空间与景观空间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与环境相亲和的生态的、健康的、充满秩序感与动感的外部空间。

基地功能经济科学,考虑周全。训练主馆面积达7700余平方米,可按国际比赛标准摆放48张乒乓球台;主馆二楼配有活动看台,可容纳1000余名观众;副馆面积逾5000平方米;主副馆连接层科研室、健身房、淋浴房、理疗室、按摩室、贵宾接待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宾馆面积6000余平方米,有标准客房47间,套间6个;宾馆内配备了多功能厅、电教室、会议室、图书室、桑拿房、KTV室、棋牌室、桌球室、美容美发室等多个功能室;宾馆餐厅除有9个包厢外,还有一个同时可容纳200多人就餐的大厅。


中国乒乓球通州训练基地风景区

渔湾风景区

渔湾风景园位于石港镇的东南隅,占地120多亩。是石港镇人民*和石港中学合建的旅游、休闲景点。这里一年四季绿树成荫,亭台轩榭错落有致,古文化的丰厚底蕴和现代文化的浓厚气息,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统一。

步入风景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茵如毯的草坪与形态各异的花木和千姿百态的假山,越过此景,令人眼前一亮,只见一汪碧水粼粼的湖泊。此湖旧称“吴公洗笔池”,想必是先贤练字作书洗笔之地。湖面30余亩,湖心有一小岛,大约亩余。湖四周皆为陆地,与外界水源无相通之处,也无排泄之道,但无论冬夏、旱季雨季,该湖水位四季如常,无涨无落。湖心小岛看似低洼,历史上却从未受淹,其中缘由众说纷纭:一说小岛为浮地,随着湖水涨落而浮沉;一说湖中有泉眼相通,地下深水可自动调节;石港的老年人则认为岛上因有一座“御葬坟”,入葬的贵人灵气所致,所以不旱不淹。虽然说法各异,但湖水水位始终不变,确是事实。

13、地方特产

正场熏糕

清乾隆年间的金榜辑录的《海曲拾遗.卷六.物产》篇中写道:明嘉靖年间“……芝麻糕出秦灶,熏糕出正场……”说明这些茶食糕点的制作,距今已近5个世纪了。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食品湮没不闻久矣!然而正场熏糕于改革开放以后,在通州食品工业园地中又恢复了青春、重放异彩。近年来,产品投放南京、上海、北京、浙江等市场,大有香压群芳之势。

旧时,熏糕在正场只有几家小作坊生产,数量甚微。产品大部分被达官贵人和豪绅商贾购去佐茶馈人,小部分被一些巡视官员带回分送各地,遂使正场熏糕名闻遐迩。然而,在近几十年里,有着“胜似宫庭糕点”美誉的正场熏糕却失传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激发了正场人决心恢复这一历史名产的雄心壮志。1984年,正场供销社下属的食品厂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历史资料,又先后找了几位年愈古稀、精于茶食制作技艺的老师傅开座谈会,请他们共同献艺攻关。这些老师傅看到领导这样重视和热情,便群策群力,共同回忆挖掘年轻时名师向他们传授的秘方,经过反复研制,终于获得这一历史名产的传统风味。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1985年2月办起正场熏糕厂,进行批量生产。


正场熏糕

西亭脆饼

原名复隆茂白脆,始产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产地为通州市西亭镇。曾获95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这种脆饼选料讲究、加工精细、形态别致、层次分明、香甜松脆、富有营养,是家庭食用、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优质食品。

西亭脆饼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镇的特产。西亭脆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具有酥甜香脆、美味可口的独特风格。

西亭脆饼是千年古镇西亭生产的一宗传统特色食品,它初创于晚清,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西亭脆饼每只不足两公分厚,竟有十八层,干吃,有酥、脆、香、甜的感觉;泡食,层次不乱、汤水不浑、香味扑鼻,且纯正可口、营养丰富、健脾开胃,颇受人们喜爱。

窨糕

千年古镇石港,有种传统的应时茶食,名叫窨糕。说它传统,据石港九如斋茶食店的后代回忆:他祖上为避战乱,从镇江搬来石港从业已150多年了;说它应时,是指每年从惊蛰至立夏供应近两个月,过了立夏市场上就没得供应了。

窨糕,本名印糕,因每块糕上均用桃红印花而得名。民国初年,石港德兴祥茶食店老板姚少庭虽读而未成,没有考取功名,平时却咬文嚼字、文乎文乎,竟将“印糕”改名为“窨糕”,其他茶食店也跟着标新立异,改“印”为“窨”;南通城内的几家大茶食店中,有的茶食师傅就是石港人,也跟着叫“窨糕”。于是约定俗成,直到现在还叫“窨糕”。

上一篇:二甲镇

下一篇:十总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