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区
马尾区位于福州市东南部,距市区约20公里,东望*,南抵粤桂,北达浙赣,闽江下游北岸,“金三角”经济圈,区内四季温暖湿润,海洋性气候明显。马尾区是集*开发区、保税区、台商投资区、科技园区、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等特殊经济功能于一体的产业聚集突出的外向型工业园区和创新型和谐社区,著名的侨乡、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发源地、中法海战的古战场。
中文名称:马尾区
外文名称:MaweiDistrict
拼音:MaweiQu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下辖地区:罗星街道等
*驻地:君竹路
电话区号:0591
邮政区码:350015
车牌代码:闽A
行政区划代码:350105
地理位置:福州市区东南部
气候条件: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罗星塔公园等
1、历史沿革
西周时,境内属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西汉时属东冶。东汉时属侯官。晋代属原丰县。从隋代至清末,属闽县。民国时期,归闽侯县管辖。唐乾元元年(758年),长乐郡改为福州,领闽县、侯官等8县。闽县设115乡,今马尾地区部分归闽县晋安乡,部分归闽县安仁乡。晋安乡设合浦里(今闽安、亭头)、海滨里(今英屿、东岐、长安)、海畔里(今琅岐);安仁乡设胜残里(今马尾)。元明时期,马尾地区仍为闽县晋安东乡和安仁乡。海曲里、海畔里合为嘉登海曲里。明万历八年(1580年),改嘉登海曲里为嘉登里(今琅岐),改合浦北里为江右里(今亭江),改合浦南里为江左里(今闽安)。安仁乡永盛北里改为永北里(今马尾)。
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从泉州移设福州,琉球商人纷纷经马尾赴榕,马尾港的地位更为突出。清代末年,闽县撤乡建区,共分为11区,今马尾地区分别属于琯江区、马江区、嘉屿区。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辟五口通商。福州是五口之一,各国兵商船来福州均停泊于马尾港。1866年,洋务派在马尾创办船政,聘法国人建厂制造轮船,次年创办船政学堂,马尾成为中国近代科技队伍萌生和形成的基础。
1984年4月在马尾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期开发面积4.4平方公里,后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1月23日,正式设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9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福州台商投资区,面积1.8平方公里。建国后至90年代末全区总面积274平方公里,辖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和罗星街道,总户数4.41万户,人口15.5万人。
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马尾科技园。1992年11月19日国务院批准在马尾设立福州保税区,面积1.8平方公里,1993年1月18日正式运营。1993年1月,国务院批准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沿闽江北岸向快安延伸,面积扩大至10平方公里。1993年1月1日,马尾区与福州开发区“两区合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行政机构。1995年12月15日马尾街道更名为罗星街道。
1996年1月1日,福州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马尾区辖罗星街道和马尾、亭江、琅岐三镇,面积从原来的76平方公里扩大到274平方公里,区内的福州港于1996年8月经交通部批准作为海峡两岸定点直航试点口岸。2000年琅岐设立经济区。2003年2月27日新增魁岐等5个村。据区国土资源局统计,2006年末全区土地面积189.96平方公里。至2006年末马尾区辖罗星街道和马尾、亭江两镇,全区户籍人口9.26万人,12个社区,35个村委会。
2、行政区划
街道名称 | 下辖地区 |
---|---|
罗星街道 | 沿山社区、马限社区、罗星社区、新港社区、培英社区、罗建社区、上岐村、青洲村、君竹村、双峰村 |
马尾镇 | 旺岐社区、马江社区、船政社区、六江村、中洲村、上德村、新马村、朏头村、下德村、儒江村、快安村、魁岐村、快洲村、建坂村、龙门村、双协村 |
亭江镇 | 亭头社区、闽安社区、闽亭社区、敖溪村、盛美村、东盛村、笏山村、前洋村、康坂村、白眉村、象洋村、英屿村、东岐村、长柄村、洪塘村、亭头村、闽安村、西边村、长安村、东街村 |
琅岐镇 | 闽琅居委会、争丰村、劳丰村、劳光村、乐村村、吴庄村、海屿村、云龙村、劳团村、东红村、建光村、荣光村、龙台村、风窝村、董安村、南兜村、后水村、院前村、群星村、星光村、红星村、红光村、农旗村、光明村、星辉村、勤耕村、光辉村、闽江村 |
3、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马尾位于东经119°37′,北纬25°29′,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北岸,距闽江口17海里,是福建省的军商要港,福州的水上门户。这一带正是乌龙江、白龙江与琴江三江交汇的地方,三江自闽安镇、长门流入东海。东南临江与长乐市隔江相望,东北毗邻连江县琯头镇,西与晋安区鼓岭乡接壤。
马尾区
区内地形总趋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标高10米以上低山丘陵山地占73.18%,海拔标高10米以下平原区占16.82%。琅岐镇则为中间高四周低,最高白云山海拔标高275米,平原区海拔标高1.5~3.5米(海拔标高,高程均为黄海高程系)。地质构造处在中国东南沿海华厦系第二复式隆起带东缘福州盆地东侧,属江口溺谷海湾型游沙堆积,区内第四系厚度一般为30-40米,自山边沿江增厚,基岩为变质火山岩和花岗岩。
气候
马尾区地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交接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9.3℃,年降雨量约1382毫米。临江近海的地理条件,使区内东不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区内四季温暖温润,海洋性气候明显。春季阴湿多雨水,区内春季处于冬夏风转换过渡季节,太阳辐射程度增强,气温迅速回升,月平均气温从12.5℃~14.1℃逐渐上升至25.1℃~25.8℃。冷暖空气相互交绥,产生阴雨连绵天气。季降水量在490毫米上下,约占年降水量的35%,春雨较多,月降水量都在100毫米以上,≥0.1毫米的雨日每月一般都在16~21天,每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1%。季阴天日数平均81天,约占全年的30%左右,为一年中阴天最多的季节。
4、资源
马尾区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区内闽江过境长度达37公里,年过境迳流总量达611.35亿立方米。区内闽江支流有磨溪、马鞍溪、水塘溪、双头溪、三合溪、上溪、水带溪等14条溪流,河汊纵横,形成网状水系。这些溪流总平均迳流量达2.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较贫乏,只分布在山间各地、山边等第四系松散层,属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同时,地下水还有基岩构造裂隙水、基岩风化孔隙裂隙水等类型,除琅岐岛个别地区水质属咸水、半咸水和山区地带水质含氟铁外,其余水质均良好。
5、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马尾区人口数为231929,所占比重为3.26%。随着开发区建设的发展,引进的各类人才增多,人员交流更加频繁,少数民族人口随之不断增加。1997年,全区总共154956,其中,汉族154623人,占人口总数的99.79%;少数民族有蒙族7人、回族48人、藏族2人、苗族5人、白族1人、壮族23人、满族26人、侗族3人、瑶族1人、土家族14人、高山族4人、畲族179人、布依族1人,13个民族共计314人。
6、经济
全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地区生产总值175.5亿元,增长17.6%;财政收入(不含基金)23.58亿元,增长14.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98亿元,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5亿元,增长27.5%;完成农业总产值6.6亿元,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增长10%。
马尾区
境内历史上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有耕地4.43万亩,山园0.55万亩,山林7.3万余亩。至1997年末,全区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1.8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其中,种植业5415万元,林业52万元,牧业8260万元,渔业5157.59万元。2010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75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37813万元,增长2.0%;林业产值651万元,增长17.3%;畜牧业产值16516万元,增长1.1%;渔业产值29567万元,增长10.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5万元,下降1.7%。
工业
2013年6月份完成工业产值76.6亿元,1-6月,全区规上工业产值387.5亿元,增幅为14.7%。
7、社会事业
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组织实施了培英中学、闽渔中学合并,培英、青洲和闽渔3个小学合并,创办了福建师大二附中、二附小。加大教育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招聘200多位教师充实教师队伍。近年来共投入5724万元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扩建校园面积13317平方米,创办了省级标准幼儿园2所,托儿所1所。全区已普及9年义务教育、小学四率达到省定标准,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
马尾区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兴旺。动工建设海军纪念馆,招聘引进人才,组建了区歌舞团。新建了体育中心一期工程、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游泳池,新设4个露天舞场和2个旱冰场;筹建职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扩大完善有线电视网络,琅岐、亭江有线电视并网工作正在紧张实施中,全区基本普及有线电视。
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1996年动工兴建计生卫生保健综合大楼,筹备改建亭江华侨医院、琅岐医院门诊楼,引进海军442医院,接管并改造马江医院为开发区医院,动工兴建7600平方米医院门诊综合楼。四是开创计生工作新局面。人口自然增长率2.79‰,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计生责任制指标,并于12月份通过省级计生达标(县)区验收。
生态建设
循环经济示范工作深入实施,中铝瑞闽废油废渣利用、升兴集团原材料节能技术等列入资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新增清洁生产企业15家。强化节能减排,全年26家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减少能耗5000吨标准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强化54家重点污染源监管,全年净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26.1吨、化学需氧量119.4吨,实现削减率11.2%和5%目标。建成6千米污水接驳管网和君竹截污泵站工程,城区绿化率35%、空气污染指数全年平均55.2、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名列全省前茅。
8、旅游资源
马尾造船工业旅游景区
是第一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也是目前唯一对公众开放的造船企业。马尾造船创办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时称福建船政,是我国最早的国防工业军事基地,也是近代远东最大的造船工业基地,为近代中国造船工业、海军建设、飞机制造、科技人才培育以及通讯电信等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十三项“之最”和“第一”。景区以现代造船生产线为主要参观线,结合世界上仅存的最古老的造船厂房—轮机车间、中国第一座造船设计院—绘事院、具有法兰西建筑风格的钟楼、官厅鱼池、衙门狮子等*重点保护文物景观,形成独特的风格。
马尾区
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主要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图片、大量的船政文物和史迹,通过声、光、电等多种形式向游人介绍近代中国的船政、造船、育才、海军建设、御海、科技文化等内容,展示船政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罗星塔公园
主体建筑罗星塔始建于南宋,是中国古代最早被国际公认的航海塔,被誉为“中国塔”。公园前开阔的江面是当年中法马江海战的古战场。园内栩栩如生的雕塑展出百年船政的辉煌,另有罗零基准点、郑成功试剑、郑和弈棋等典故遗址、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辉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