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基础研究怎么补短板

科普小知识2022-10-20 18:30:49
...

■我们的记者韩天棋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不断加强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基础研究投资持续增长,从2011年的41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822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俊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为促进基础研究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然而,在日常的基础研究工作中,一些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我申请了一笔资金,但很困难,因为我没有购买高成本的实验设备,我不能花钱。一些项目在启动后立即面临中期评估,它们必须填写各种表格。虽然研究进展不如预期,但有必要发表论文来处理各种评价体系……这是基础研究现在经常面临的尴尬局面,也是基础研究人员的“隐痛”。

在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基础研究经费的分配方式、人才队伍建设、科研评价取向等问题。薄弱的基础研究是我们必须直接面对的短板。

资金结构需要改进

据最新统计,2017年,中国基础研究支出为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6亿元。R&D基础研究支出的比例为5.5%,达到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分别为531.1亿元、384.4亿元和28.9亿元。高等院校对整个社会基础研究的增长贡献了64.6%。

基础研究经费逐年增加,经费结构,特别是人员经费比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基金管理是洪水灌溉。看起来资金很多,但是覆盖面太大了。就基础研究而言,核心研究人员的费用仍然没有保证。许多人仍然无法安定下来工作。这是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如果认为基础研究人员能够做好工作,就应该加大支持力度,保证人员经费,“这样就能轻松地开展工作”。

强调基础研究首先要保证人员经费,这与基础研究的特点密切相关。

"科学家是基础研究的主体,这是科学界的共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百春表示,基础研究主要依靠“聪明的头脑”,至少其*是高层精英。“只有稳定精英人才,让他们不愁吃穿,过上体面的生活,他们才能安心从事基础研究。”

精选人才,打造人才队伍。

要解决基础研究经费中的人员经费比例问题,预期的效果是稳定基础研究人员。

“基础研究团队不容易吸引精英。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研究人员的低收入。”张柏春坦言,人才竞争是全球性的。如果工资低,人才流失的风险就高。“国家很难对工资制度进行重大调整。在现阶段,将部分科研经费作为间接费用仍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助于稳定人才队伍。”

基础研究是不可预测的,早期投入大,后期产出少,甚至短期内没有产出。这需要一个宽松的基础研究环境。陈对说:

目前,科学界普遍呼吁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应该尽可能多地进行基础研究。”张柏春认为,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人,保证他们的基础研究经费和人员经费。

“我国专门从事基础研究或参与基础研究的人数不小,但原始成果远未达到预期,能够引领世界学科发展方向的成果也很少。”张柏春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研究团队应该细化,“资源应该用在人才上”。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有太多的项目检查,整天的会议和检查无法应付."在陈看来,今天的项目评估程序和机制仍需规范。“我们通常的科学研究工作计划周密。临时检查会打乱计划。项目启动和评估的过程必须基于规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罗俊一再强调,从根本上说,人才评价应引导科技工作者着眼于“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科技进步、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做出实际贡献。

“国家推进打破“四个一”的专项运动,也希望克服只依靠论文、职称、学历和奖项的倾向,建立更加科学、合理、正确的价值取向。我相信这将极大地促进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获得感。”罗俊说。

罗俊认为,近年来,中山大学在建立和完善分类评价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更准确地评价科研人员的贡献。

香港中文大学的科研评价体系以“三个面向”为价值取向,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贡献和影响,并建立了不同学科的分类和分级评价体系以罗俊为例,人文社会科学以“思想、理论、学校”为根本取向,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文化建设,做急需的理论和决策研究。科学发展从根本上以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为指导,引领科学进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工程的发展以技术创新和工程实现为根本方向,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瓶颈”问题。医学强调临床导向,战胜疑难杂症,为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服务。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价值取向。我们要认真做事,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高度去做。”罗俊说。

去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从改善基础研究布局、扩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它为新时期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条件."罗俊认为,中国目前的基础研究环境处于历史最佳状态,并将越来越好。“我对此充满信心。”

《中国科学日报》(2019-03-11,第4版,NPC和CPP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