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玉京人去秋萧索》原文和翻译、《菩萨蛮·玉京人去秋萧索》赏析与评价 五代耿玉真
科普小知识2021-12-31 00:01:30
...
《菩萨蛮·玉京人去秋萧索》原文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
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
背灯唯暗泣,甚处砧声急。
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
《菩萨蛮·玉京人去秋萧索》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玉京人去秋萧索》拼音对照参考
yù jīng rén qù qiū xiāo suǒ, huà yán què qǐ wú tóng luò.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
yī zhěn qiāo wú yán, yuè hé cán mèng yuán.
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
bèi dēng wéi àn qì, shén chù zhēn shēng jí.
背灯唯暗泣,甚处砧声急。
méi dài yuǎn shān zǎn, bā jiāo shēng mù hán.
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
菩萨蛮·玉京人去秋萧索赏析
这是北宋初年广为流传的一首词,笔致工巧,深婉动人,尽极抒写一位温柔多情、敏感娴静女子之念思之情,陈廷焯评赞该词:“如怨如慕,极深款之致。”据阮阅《诗话总龟》等书记载:“南唐卢绛病痁(shān,疟疾),梦白衣美妇歌曰:‘玉京人去秋萧索’云云。”给这首词蒙上一层迷离恍惚的神秘色彩,世称为“鬼词”,可见人们对其喜爱之极。上阙首句“玉京人去秋萧索”,点明亲人远去京师,春去秋至而音信全无。“画檐鹊起梧桐落”,鹊起不顾,进一步暗示亲人一去杳然;庭院阒寂,怅然失望,梧桐叶坠之声亦清晰可闻,怀想之深,立见。“欹枕悄无言”,夜不安寐,欹枕无言,用动作表现心理,形象而又委曲。 “月和清梦圆”,梦里依稀与亲人团聚。词人把梦中团聚与中天月圆巧妙地交织一起,“圆”语双关,圆而不圆,梦境与现实、月色与人事两相反衬,思念之情愈婉愈深。“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前后倒装。“甚处砧声急”,深夜里不知什么地方响起阵阵捣衣声,把人从朦胧的睡梦中惊醒。“甚处”表明砧声从很远处传来,时断时续,并不太响,也符合乍醒恍惚情态。这种响声亦把人惊醒,说明睡得不安稳,夜之冷清更甚,“急”未必实写砧声矣。“背灯惟暗泣”,梦断神伤状。眼前冷寂,梦中欢聚,两相衬照,益发伤神怅惘,岂不柔肠寸断、哀泣不止呀!一“暗”字,心中哭泣,为伤感之最。“眉黛远山攒”,接“背灯暗泣”,给伤心之极攒蹙秀眉一特写,更将满膺思念、一腔哀怨,无法释怀而凝结于眉间黛远。末句“芭蕉生暮寒”宕开,以景收束。“芭蕉生寒”凄冷之切,寒气直沁人心里,又不说破,辞婉情切,令人哀怨无端,为以景结情之妙笔。此词上下两阙各用两仄韵、两平韵,平仄传递,情调亦由紧促转为低沉,与词意的转进相谐和。结构上一句景,一句情,间或情景双写。在情与景的相映、相生、相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婉曲而深切地袒露出来。《菩萨蛮·玉京人去秋萧索》翻译、赏析和诗意
玉帝人去年秋天冷落,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寂静无言,月和残梦圆。
背灯只有暗暗哭泣,什么地方砧声急。
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晚上冷。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网友对《菩萨蛮·玉京人去秋萧索》的评价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原文和翻译、《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赏析与评价 唐代李煜
《菩萨蛮·梅雪》原文和翻译、《菩萨蛮·梅雪》赏析与评价 宋代周邦彦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原文和翻译、《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赏析与评价 清代纳兰性德
《菩萨蛮》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宋代李好古
《菩萨蛮(垂丝海棠零落)》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宋代李好古
《菩萨蛮(三)》原文和翻译、《菩萨蛮(三)》赏析与评价 宋代王齐愈
《菩萨蛮(二)》原文和翻译、《菩萨蛮(二)》赏析与评价 宋代王齐愈
《菩萨蛮(回文)》原文和翻译、《菩萨蛮(回文)》赏析与评价 宋代朱熹
《菩萨蛮·暄风迟日春光闹》原文和翻译、《菩萨蛮·暄风迟日春光闹》赏析与评价 宋代谢逸
《菩萨蛮(元夕立春)》原文和翻译、《菩萨蛮(元夕立春)》赏析与评价 宋代范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