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人才培养要避免短期功利主义
清华大学钱颖一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计量经济学会会员,2009年孙叶放经济学奖获得者。他曾在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研究领域包括比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和中国经济。他在《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经济季刊》、《经济研究评论》、《经济研究》等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许多论文。
■余水,我们的记者
世界顶尖商业人才中很少有中国人。
记者:20世纪90年代初,管理教育对中国人来说还是比较新的。二十多年过去了,管理教育在中国非常受欢迎。近年来,中国的管理教育分为几个层次。发展的总体情况如何?
钱颖一:目前,我国有四级管理(学位)教育。一是本科教育,学生年龄在18-22岁左右;第二是研究生管理教育,由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参加。这些学生大约22-24岁。第三种是全日制或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面向拥有学士学位和数年工作经验的人。这些学生大约30岁。第四,具有多年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正在攻读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生大约40岁。
近年来,中国的管理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以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商管理硕士(e MBA)为例,在短短的20年里,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贡献。事实如下:第一,工商管理硕士是教育部批准的39个专业硕士学位中的第一个,对其他专业学位教育的定位和规范化起到了主导作用。其次,在39个专业学位中,工商管理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是最大的。虽然工程硕士学位的总体规模较大,但专业领域却有很多类别。第三,工商管理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在教育质量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权威的英国《金融时报》EMBA 100强排行榜中,2013年全球10强中有3所是中国内地的学校,加上中国香港的4所学校。这种国际认可程度在国内高等教育的所有学科和项目中都非常突出。
记者: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中国的管理教育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
钱颖一:中国的管理教育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2013年,中国以市场汇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美国的一半。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它是美国的四分之三以上。仅从工商管理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的角度来看,中国现在每年招收4万多名工商管理硕士学生和8000多名工商管理硕士学生。美国每年招收15万名工商管理硕士学生。随着越来越多的MBA毕业生来到美国,这只是每年入学人数的差距。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未来对管理人才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管理教育受益于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受益将在未来继续下去。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改革的全面深化、全球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对中国的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记者:中国的管理人才与欧美等国家的管理人才有什么差距?
钱颖一:从全球角度来看,在商业教育和商业领域,中国顶尖人才寥寥无几。当然,中国的管理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有趣的是,与印度相比,我们似乎也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哈佛商学院、芝加哥商学院和康奈尔管理学院等顶尖国际商学院的现任院长都是印度人。然而,目前*国际商学院中没有中国的院长。在财富500强中,微软的首席执行官、百事可乐的首席执行官、德意志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和花旗银行的首席执行官都是印度人。然而,没有一家世界级跨国公司的中国首席执行官不是来自中国。这些杰出的印度人的背景主要是他们在印度完成了本科或硕士学位,然后去美国和其他国家深造,然后进入商学院或企业。
这种现象与我们的人才培养有关吗?我曾经认为,与印度相比,中国人没有进入国际商务舞台的原因是语言障碍。然而,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培养的人才英语水平越来越高。我也想过中国人的沟通能力是否有问题,但现在我认为这不是问题的实质。我想可能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些方面在英语中被称为“思维定势”,在汉语中可以被翻译成“思维模式”或“思维模式”。这与教育有关。
中国教育的优势也很明显。首先,中国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第二,中国学生的平均水平很高。拥有这两个优势并不容易。这种人才优势在中国经济赶超和向国外学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一旦我们到达技术的前沿,真正站在国际舞台上,我们的学生将缺乏创新和领导力。这与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密切相关。
记者:你提到的能力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很重要。管理人才的特殊意义是什么?
钱颖一: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相比,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多地与社会、组织和人打交道。他们的能力应该更全面。回顾商学院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100年里,它们的名称已经发生了变化:商学院基本上是在20世纪初建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大多数学校被称为管理学院。近年来,有人提出把它们称为“领导学校”,这一切都表明对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今后,无论学生是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企、公务员还是自己创业,我们都需要更加重视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包括思维模式或心智模式。
警惕“短期功利主义”的盛行
记者:在你看来,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钱颖一:“短期功利主义”是一个重要原因。我比较了所教授的两个EMBA课程,一个是中文(主要是中国学生),另一个是国际课程(主要是外国学生)。两个班的学生问的问题类型非常不同。语文课的学生都关心当前的企业问题、行业问题、刚刚发生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国际班的学生更质疑和挑战你的讲课内容。前者侧重于实际问题,而后者侧重于智力问题。这就是区别。
当听大学生对课程的意见时,我会听到一些学生抱怨有些课程对找实习单位或工作没有帮助,比如中华文明、西方文明、哲学和伦理学等课程。他们希望学院能提供更多更早的课程,这些课程对找工作很有帮助,比如会计和金融。
记者:然而,与管理教育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本身也与功利主义密切相关。
钱颖一:是的。现代经济学基于结果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哲学。功利主义在汉语中是贬义的,但在英语中是中性的。作为一种哲学,我们不能批判功利主义。然而,我想强调的是,我国目前的问题是“短期功利主义”盛行。
当高盛在北京雇佣员工时,受访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具体的技术问题。例如,当利率变化时,某种证券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然而,当他们在纽约招聘员工时,他们不太可能会问财务和会计方面的问题,而且通常会问与历史和哲学相关的问题。例如,他们将与候选人讨论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前者,他们正在招聘技术人才,而后者正在招聘未来要培训的*。这就是在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定位。
记者:在教育领域有一种快速成功、立竿见影的现象。它与整个社会环境不可分割吗?毕竟,教育不是真空的。
钱颖一:教育不仅反映社会,而且服务于社会,服从于整个社会环境。我们当前的环境是短期功利主义。例如,我们追求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喜欢引用增长数据,但我们不讲述数据背后的故事,好像数据本身就是目标。这些数字显示了什么?你的解释是什么?我们牺牲了什么?实现这些数据的长期成本是多少?我们不会深入其中。
记者:教育和教育者的评价是否也有这种短期功利主义倾向,从而影响教育者的教育和教学?
钱颖一: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从事创造性和思想性工作,而不是在流水线上或高度程序化的工作中,也不容易衡量他们的素质。因此,教师不能用计件制、岗位等级等常规方法进行评价和评价,否则很容易导致计算论文数量、追求快速成功和立竿见影的短期行为。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采用计件制和教师工资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于2009年开始改革教师人事制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这一改革应着眼于“大学”、“教师”和“创造性工作”这三个重要特征。正是为了给教师创造有长远规划的空间,我们对教师科研的评价从原来的一年评价转变为三年评价,从原来的计件制转变为年薪制。
记者;这些年来,你们更加重视通识教育,这一点在很多场合都有提及。这也是反对短期功利主义的措施吗?
钱颖一:目前的一些普通教育也渴望快速成功和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一直认为通识教育不是简单地扩大知识和增加知识,不是为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也不是补充专业,而是为人生做准备。因此,通识教育比专业教育更注重长远。
在我2011年发表的文章《论本科教育改革》中,我强调通识教育是一个集价值创造、能力培养和获取人类核心知识于一体的教育体系。价值塑造包括公民的*法治意识、*平等意识、公平正义意识。诚实、正直、正直、宽容的个性发展;有理想、雄心勃勃和负责任的人生目标。在能力培养方面,应特别强调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好奇心是人类发现的原始动力。想象力超出了现有的知识和框架;另一方面,批判性思维善于对广泛接受的结论提出问题和挑战,并善于对问题和挑战提供新的解释和做出新的判断。核心知识的获取包括历史知识和现代知识,包括中国和世界的知识,包括文科和理科知识。这一理念也符合清华大学连接古今、融合中西文化、渗透艺术和科学的传统。
从根本上说,如果学校的功能仅仅被理解为传授知识,那么它就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所谓人才培养,有人明白立足点是“人才”,而我认为第一个是“人”。
记者:您在2012年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题为《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的演讲。你如何理解“有用”和“无用”?
钱颖一:我们处在一个短期的功利主义环境中。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学习,人们总是喜欢先问“有用”和“无用”。这里的“有用性”是指直接有用性,短期有用性,而不是长期有用性。有趣的是,当我与毕业10年、20年和30年的校友交谈时,他们对自己在大学所学课程的评价与学生和应届毕业生大不相同:他们后悔自己当时所学的所谓有用课程后来变得如此无用,并后悔自己没有选择更多在当时看起来“无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后仍然有用的课程,比如一些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
乔布斯曾回忆起他在大学时上的一门书法课,这门课对他后来发明的电脑字体产生了很大影响:“我在大学时,不可能在将来把许多点联系起来。仅仅10年后,当我回头看时,它是如此清晰和明显。”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在2009年秋季学期推出了一个新的本科培训计划,其理念是“将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我们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叫做“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推理”,这很有意义。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确实提高了很多。
人们习惯于将教育等同于知识传播,将学习等同于知识获取。我主张学习思考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记者:我听说去年夏天你向经济管理学院的所有新生推荐了一份暑期图书清单。你的考虑是什么?书单包括什么?
钱颖一:这本书有10本书,包括:《魔鬼经济学》、《正义:如何做好》、《哲学思考与困惑》、《科学哲学》、《重返大学之路》、《史蒂夫·乔布斯传》、《枪支、细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学校笔记》、《中国的历史转折点:当代十大休闲成员访谈》、《寻找中国之路:从农村到工厂的自动驾驶之旅》。阅读可以启发思维,拓展思维,引导思维。阅读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阅读的过程也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例如,一本名为《寻找中国:从农村到工厂的自动驾驶之旅》的书是由一个外国人写的,讲述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书中描述的大多数事情我们中国学生都很熟悉,但是他的观察角度和他描述的感受我们却不熟悉。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事件,这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大学商学院有独特的优势
记者:人们经常把商学院分为两类:大学里的商学院,比如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独立商学院,如中欧国际商学院。你认为大学商学院在扭转短期功利主义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
钱颖一:大学商学院更有利于不同学科的融合和交叉。例如,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可以更容易地与清华理工学院和清华美术学院的学生交流。我非常喜欢描述乔布斯——他“站在艺术和科学之间”。
记者:我听说你经常去中学学习基础教育。例如,你今年一月去了北京第十一中学。你也希望得到一些与此相关的经验或启示吗?
钱颖一:我会定期去中学,看看我们的学生在什么样的教育环境下上大学。今年一月,我去了北京第十一中学,印象深刻。他们没有传统班级的概念。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入语文教室、生物教室和地理教室。这些教室的布置都不一样。学生的住宿不是按年级划分的,而是混合的。
目前,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是按照专业划分宿舍的。例如,经济管理学院的所有男生都住在同一栋楼里,而这栋楼恰好只有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学生来自我们学院。这对学生的成长有一些不利因素。首先,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每天都用同一种语言和同一专业的学生交流。如果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经常与中文、法律、电子和建筑专业的学生交流,他们的交流能力将会得到提高。第二,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多元化人格发展。许多学生进入清华后,往往在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就失去信心,这对于美国学生进入顶尖大学来说是罕见的。这几乎和同一专业的学生每天一起上的课一样,而且这与比较分数有关。作为经常接触同一专业学生的学生,学生的发展道路往往趋同,不利于学生多元化人格的发展。如果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交叉、混合、多交流,这种现象可能会有所缓解。
记者:如何更好地利用大学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的跨学科性?
钱颖一:让我给你举个例子。创造力、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未来管理教育的重点。去年4月,清华大学建立了“清华x实验室”,中文称为“x空间”。其定位是清华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这是一个由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发起和领导的教育平台,它将清华的14个系和学院联合起来,创建一个从创新到创新再到创业的教育平台。在过去的一年里,超过250个项目申请进入清华x实验室,53个团队已经在该网站落户,52个项目已经注册或正在注册公司,融资超过3300万元。这个平台向清华的所有学生和校友开放。
将其命名为“x实验室”有“x”的两种含义,一种是探索未知(x代表未知);第二是“交叉”,即跨学科。在探索创新和创业教育方面,我们与领先的国际商学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我们展望未来管理教育的新焦点。我们既有潜力也有能力在这一领域创新管理教育并引领世界。
记者:有人质疑目前的一些创业教育也渴望快速成功和立竿见影的效果。它在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如何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减少这种现象?
钱颖一:我们都同意缺乏创业人才。然而,创业的基础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创造力。我们应该从创造力开始,不要太渴望快速成功和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一些创业教育还反映出短期功利主义。许多企业家“跟随大潮流”。人们从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他也从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提出的想法是相似的,没有新的内容。因此,我特别强调在创新和创业之前应该增加创造力。这也涉及到前面提到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学科的整合、通识教育的探索等。
记者:我想有人对本科层次的管理教育专业设置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主要的通用石油。学生在知识积累和专业背景方面存在问题。据我所知,你在清华大学主修数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应用数学,然后在哈佛大学学习经济学,从而进入经济学领域,成为一名著名的经济学家。你对本科阶段管理人才的培养有什么看法?
钱颖一: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合理的。在美国,除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之外,7所常青藤联盟大学不提供本科层次的管理(商业)专业。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也没有本科管理专业。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管理专业的第二个学位。这些大学只提供研究生水平的管理专业,主要是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另一方面,美国大多数州立大学都提供本科层次的管理(商业)专业。然而,在本科教育的头两年,美国大学不分专业都实施通识教育。不像我们,大学的第一年被划分为专业。
应该具体分析我国的情况。据统计,中国本科毕业生的三大类别是经济、管理和工程。考虑到市场需求,设置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是合理的。但是,我认为本科管理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视野和能力的培养。
记者:除了你刚才所说的,在我国实现管理教育国际化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钱颖一: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和创新型人才是管理教育的新趋势。第二,不同学校的管理教育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差异化是未来管理教育的另一个趋势。第三,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和在线课程对教育,特别是管理教育的影响。我们只能积极应对,借助新技术进行教育创新。(原题:“人才培养应避免短期功利主义”——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
上一篇:苹果xr有没有hifi
下一篇:海蛇尾无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