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家姓

颜姓

科普小知识2021-12-24 03:27:46
...

姓氏:颜〔 顏 〕

拼音:yán

人口:约 180 多万〔 最常见姓氏 〕

排名:第 125 位。位于易姓 之后,牛姓 之前。

颜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125 2018年 2014年
2013年 118 2007年 2006年 112
1995年 100 1987年 110 1982年 124
明朝 元朝 93 宋朝
北宋 143

颜姓 起源

颜姓主要源自:曹姓、姬姓。

颜姓起源

曹姓

源于曹姓,陆终之后。据《陈留风俗传》、及《通志·氏族略》等载,出自古邾国国君曹夷父(曹甫,字伯颜),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第一个以颜为姓的人是夷甫的次子小邾国国君颜友。据有关史料记载,陆终生六子:长子昆吾,封国在卫;次子参胡,封国在韩;三子彭祖,封国在徐;四子会人,封国在郑;五子晏安,封国在邾;六子季连,封国在楚。五子晏安以曹为姓,历经唐虞、夏、商诸代,传承情况缺乏史料记载。商亡,周兴。周武王统一天下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大举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措施,封古邾国晏安的后裔侠为邾子,其封国北邻鲁国,占有今邹城、滕州、费县西部、济宁、鱼台东部的土地。侠生辉,辉生成,成生车辅,车辅生将新,将新生訾父,訾父生夷父(亦作“甫”),夷父,字伯颜。从邾国的宗子曹侠经过七代传到了夷父。此时姬姓鲁国从伯禽起君位已传六代十君,在位的君主为鲁懿公姬戏,懿公戏是鲁武公的次子,因受周宣王静的偏爱,立为鲁君。

鲁懿公九年(公元前807年),鲁武公长子姬括的儿子伯御策动鲁人攻杀鲁懿公,伯御自立为鲁君。伯御在位十一年。后来,周宣王举兵伐鲁,杀了伯御,拥立姬戏的弟弟称为鲁国国君,即鲁孝公。周天子宣王姬静举兵讨伐自立为鲁君的伯御时,与鲁国相邻的邾国接受周宣王的命令,协助王师讨伐伯御成功。周宣王因邾国国君夷父伯颜有功于周王室,于是赐夷父为公爵,故而在《春秋公羊传》中称他为颜公。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邾国君位后称伯颜,谥邾武公。他有二子、一弟。长子夏父,次子友,弟弟叔术。长子夏父承袭武公爵位,在曹姓邾国做国君,传二十九世,战国末叶被楚宣王所灭。次子友被封到倪地,国名小邾,史称小邾。小邾国东邻鲁国,西北与邾国接壤,西南邻滥国。邾武公伯颜的弟弟叔术则被封于滥国。姬友被封于小邾国后,对曹姓邾国来说已是另一支派,其后裔不得继续以曹为姓,于是姬友根据当时的周礼所规,以其父邾武公夷父的字“颜”为氏,小邾遂为颜氏国,在颜氏族谱中称姬友为颜友。

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氏,史称颜氏正宗。颜氏族人大多尊奉夷父为得姓始祖。

姬姓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鲁国颜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为鲁国国君,因在朝廷任职脱不开身,因而派长子伯禽到鲁国赴任。

后来,伯禽又把子孙中的一支分封在颜邑(今山东邹县),使他们任职于鲁国,衣食于颜邑;这支周公的后代,后来以地名为姓氏,称颜氏,世代相传至今。

北戎等族

源于北戎,东胡族,濊貊、肃慎,蒙古族、东胡族乞颜部,属于以历史事件仿生为氏。《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等中记载:乞颜氏,古称乞雅惕氏、或乞牙惕氏,亦称奇颜氏、怯特氏、奇渥温氏、乞雅惕氏、其莫额德氏、其木德氏、乞袁氏等,都是由乞颜氏部族分衍的氏族名称,是蒙古姓氏中最古老姓氏,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漫长历史了。随着氏族人口的不断增加,乞颜部逐渐分衍出多个分支氏族。新增加的氏族名称又成为其氏族成员的血缘标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核心族人仍保持以“乞颜”为姓氏。乞颜,有时也称做“乞雅惕”。在蒙古语中,“惕”是词尾复数附加成分,表示众多的意思,在蒙古语词汇中,“惕”、“特”、“德”等字,均表示为复数。

乞颜氏族人的汉姓多是以谐音汉字所改的单字汉姓,主要颜氏、吴氏、乌氏、邬氏、齐氏、祁氏、陈氏、秦氏等。主儿乞氏,多改汉字姓多为朱氏、周氏、康氏、齐氏、祁氏、陈氏、秦氏等。而更加古老的乞颜氏,其族人的汉姓多是以谐音汉字所改的单字汉姓,主要有颜氏、齐氏、祁氏、陈氏、秦氏、吴氏、乌氏、邬氏等。

回族

其它民族融入回族的也有,如回族的宛姓、颜姓,源出满族的完颜氏。

满族

源于满族,出自辽国属蕃 女真巴颜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巴颜氏,亦称巴雅氏,源出辽国时期的附属蕃国女真巴颜部,其部原居巴颜沟一带(今黑龙江哈尔滨木兰),因以为部落称谓,部众引为姓氏,满语为Bayan Hala,汉义“众多、富裕”。辽国灭亡之后,巴颜部移居齐齐哈尔(今吉林齐齐哈尔)、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木伦(今黑龙江省穆棱、鸡东、密山一带),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清朝晚期以后,满族巴颜氏多冠汉姓为颜姓,富姓、于姓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满汉名臣传》、《满族的社会组织》、《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等中记载:

⑴.满族尼玛奇氏,满语为Nimaci Hala,汉义“山羊皮”,世居地待考,人口非常稀少,后冠汉姓为颜氏、于氏等。

⑵.满族松颜氏,满语为Sungyan Hala,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区),所冠汉姓为颜氏。

⑶.满族舍颜氏,满语为Seyan Hala,汉义“洁白”,世居费雅朗阿(今辽宁新宾),所冠汉姓为颜氏。

⑷.满族唐颜氏,满语为Tangyan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所冠汉姓为颜氏、唐氏。

⑸.满族颜济氏,亦称燕济氏、严穆吉氏,满语为Yangi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颜氏、杨氏等。

⑹.满族颜扎氏,亦称燕札氏、颜查氏、阎拉扎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颜盏部,以姓为氏,满语为Yanja Hala,世居雅兰西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东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时期开始,民间多冠汉姓为颜氏、官家则多冠汉姓为阎氏、张氏等。

⑺.满族颜珠氏,亦称颜之氏、颜之哈拉氏,满语为Yanju Hala,世居雅达珲春村(今吉林珲春海兰河西境),后多冠汉姓为颜氏、阎氏。

鲜卑等族

源于鲜卑族、党项族、鄂温克族等,《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等中记载:乞颜氏,古称乞雅惕氏等,到了金、元时期,多有党项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称乞颜氏,或称恰特氏、怯特氏,满语拼音为Kiyat Hala或Ciyat Hala,即乞颜氏的异读,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武威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颜氏,奇氏。

蒙古族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巴颜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蒙古族巴颜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巴颜部,是蒙古族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敖汉(今内蒙古敖汉旗)。巴颜部后分衍有敖汉氏、阿尔塔斯氏、巴颜氏、博尔克氏、鄂尔敦氏、奈曼氏、萨尔图氏、萨尔屯氏、萨勒珠特氏、伊勒门氏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的姓氏。

蒙古族巴颜氏,在明朝时期即多冠汉姓为巴氏、博氏、颜氏等。

女真族

源于女真族,出自东北 金国时期女真完颜部,属于 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完颜部,是女真民族古老的氏族部落之一。按史籍《金史》的记载,完颜部居住在鸭绿江上游及图们江流域,女真族是由该地区的古朱里真人组成的,与采集珍珠的居民有关。到了南宋理宗赵昀端平元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三年,大蒙古国木亦坚汗窝阔台六年,公元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军灭亡了金国。此后,故金国女真贵族完颜氏多迁居完颜(今吉林通化及其西南地区)、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流域)、喀拉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额(今辽宁清原)、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新京(今辽宁新宾永陵镇)、大凌河(今辽宁锦县)等地区,其中有被蒙古军队裹挟入蒙古诸部落中者,将完颜姓氏带入了蒙古族。

在明朝时期和清朝中叶以前,完颜氏(或兀颜氏)即多冠汉字姓为颜氏、汪氏、王氏、鄢氏、张氏、完氏、赵氏、顾氏、瀛氏、魁氏等。

锡伯族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锡伯族颜济哩氏,亦称杨吉哩氏、焉哲勒氏,世居沈阳(今辽宁沈阳)、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angiri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锡伯族、满族颜济哩氏多冠汉姓为颜氏、阎氏、杨氏、韩氏、沈氏等。

契丹族

源于契丹族,出自辽国末期将军耶律·慎思,属于帝王赐改姓汉化为氏。北宋宣和七年(辽保大五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辽国中京大定府(今辽宁宁城西大名城)被金国攻陷,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在鸳鸯泺捺钵,闻讯后急走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一带,乘轻骑逃入夹山(今内蒙古萨拉齐大青山)。在金天会年间,金国有个著名的将军完颜·元宜,就是耶律·慎思的儿子,他在灭北宋的系列战争中功勋卓著,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到了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完颜·元宜之子完颜·习涅阿补晋升为符宝祗候,请求依着女真族人的惯例迁官,金世宗完颜雍不愿意外族人臣领有重位,因此说:“当年先帝赐姓,只是一时之权宜。”当即诏令完颜·习涅阿补还复本姓耶律氏。完颜·习涅阿补不敢抗旨,只好改回耶律氏,如此一来,就失去了所有的贵族身份和地位。

后来,耶律·习涅阿补(完颜·习涅阿补)的后代少有为官为将者,却有保持完颜姓氏者,在南宋与蒙古联合灭金国后,即改汉姓为颜氏,世代相传至今。

其他少数民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省高山族土著、毛难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颜氏族人分布。

颜姓 分布

当代颜姓的人口已近170万,为全国第一百一十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3%。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颜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河南三省区,大约占颜姓总人口的超过一半,其次分布于四川、江苏、江西、浙江等,这些省的颜姓又集中了很大部分,颜姓分布很不平衡,颜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山东大部、湖北南部、贵州大部、云南东南、四川北段、青海东部、甘肃中西部、鲁苏交界地区、黑吉东部,颜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2.2%以上,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1%的颜姓人群。在鲁苏大部、安徽、江西东北、河南东南、湖北北部、陕西南端、甘肃东南、宁夏西部、;内蒙古西部、云川大部、重庆、贵州西北、黑龙江西部、吉林中部,颜姓在人群中的频率在0.11%一0.2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1.2%,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1%的颜姓人群。

部分始祖

曹夷父(曹伯颜,邾武公):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位后称邾武公。传说上古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一次产下六子,依序为樊、惠连、莱言、安、季连。后周武王兴师克纣,大肆分封诸侯,就把陆终五子安的一个叫做挟的裔孙,封于邾地,最初乃鲁国之附庸,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因其字为颜,《公羊传》谓之颜公。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姓。他们尊夷父为颜姓的得姓始祖。

公羊专

公羊专

伯禽。

完颜·习涅阿补。

颜姓 名人明星

颜丹晨

颜丙燕

颜仟汶

颜行书

颜冠英

颜世魁

颜颖思

颜嘉乐

颜恝

颜振豪

颜婷易兰

颜楚杉

颜家乐

颜佩思

颜姓 郡望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戊戌,公元758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至今已千余年。

颜姓 堂号

鲁国堂:以望立堂。

琅琊堂:以望立堂。

复圣堂:孔子的弟子颜回,春秋时鲁国人,勤俭好学,乐道安贫。孔子赞叹他说:“颜回真难得啊!吃的是一筐子饭,喝的是一瓢子水,住在僻陋的环境中,要是别人,必将忧烦难受了,颜回却安然处之,并没有改变他向道好学的乐趣啊!”颜回二十九岁时,头发就全白了,三十二岁时就去世了。他死后,鲁哀公曾问过孔子:“你的弟子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发了怒,很快就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过错马上就改正,绝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嘛,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了。”后世都将他列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中最贤的一个,以德行著称。后世儒家尊他为“复圣”(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颜子为复圣)。

颜姓 姓氏源流

一、颜(顏)yá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壮、白、苗、土家、毛难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

1、“曹姓。颛帝元(玄)孙陆终第五子曰安,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之於邾,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於夷父字颜,《公羊》谓之颜公,子孙因以为氏。”

2、《广韵》注云:“出琅邪,本自鲁伯禽支庶有食采颜邑者,因而著族。”《姓氏考略》据王俭《姓谱》注:“鲁伯禽支子有食采颜邑者,因以为氏。望出琅邪。”(《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为《通志·氏族略》语,误。《通志》无此语,盖传抄之误。)春秋鲁有颜回,孔子弟子;北齐有颜之推,临沂人,文学家;唐代有颜真卿,万年人,书法家;明代有颜应祐。

二、颜(顏)

颜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5%。尤以山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颜姓人口31%。

颜姓起源:

1、系自曹姓。颛帝之元孙陆终第五子曰安,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于邾(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于夷父,字颜,子孙以字为氏。

2、周公之子鲁侯伯禽之支庶食采于颜邑,其后以邑为氏。

4、金时女真人完颜氏后改为颜氏。又,清满洲人姓,世居大凌河。

5、*土著、毛难、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颜姓名人:

颜无繇,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颜回之父。

郡望:琅邪、东鲁。

其他:

日本侵占*时期,*省颜姓曾*改用日本姓彦山,1945年*光复后,奉令仍恢复其颜姓。

颜姓 历史名人

颜姓古代名人

颜回春秋,春秋时鲁国贤人,为孔子得意门人,于弟子中最贤,孔子称他:“不迁怒,不二过”。三十二岁英年早逝,后世称其为“复圣”。

颜延之南朝(384-456),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

颜之推南北朝(公元531-约591),颜见远之孙、颜协的第三子。字介,琅邪临沂人。南北朝时文学家、教育家,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西魏破江陵,之推以国仇不仕魏,投奔北齐,任黄门侍郎、平原太守,后北齐亡,又投奔北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被太子召为学士,极为礼遇,不久病逝。他一生奔波,饱经离乱,常因身仕异国为耻。故其诗篇多有伤感怀旧之情。其所著《颜氏家训》一书,共二十篇(见下第2-5楼“附录

颜师古唐朝,京兆万年人,颜之推之孙。唐代学者、训诂学家,官至中书舍人,著有《五经定本》等。

颜昭甫唐朝,颜之推的曾孙。唐代官吏、学者,历官侍郎,华州刺史。工篆、籀、草隶书,与内弟殷仲容齐名,而劲利过之,为伯父师古所赏重。

颜真卿唐朝,颜昭甫之孙。唐代大臣、书法家。开元年间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因忤逆杨国忠被贬魏平原太守,他预料安禄山必反,早为之备。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他与从兄果卿共起兵,附近17郡响应。乱平后,他入京为官,连遭谗言,屡被贬黜。后为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肃宗、代宗时,他数次为正义而言,为大臣所不喜。德宗时,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攻陷汝州,颜真卿受命前往劝谕,后持节不屈,终被李希烈杀害,终年76岁。颜真卿善正、草书,笔力沉着雄浑,为世所宝,称为“颜体”。故宫博物院藏有其66岁作《竹山连句》墨迹。著有《颜鲁公文集》。

颜杲卿唐朝,字昕,唐朝长安万年人,和颜真卿同为颜昭甫之孙。父亲颜元孙,任濠州刺史。颜初任范阳户曹参军,曾是安禄山的部下。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时,杲卿和儿子季明守常山,任太守,颜真卿守平原,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响应。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叛军围攻常山,叛军抓到季明,借此逼迫颜杲卿投降,但颜杲卿不肯屈服,还大骂安禄山,季明被杀。不久城为史思明所破,颜杲卿被押到洛阳,见到安禄山,颜杲卿瞋目怒骂安,也被处死。颜真卿后寻得季明的头颅,写下了《祭侄文稿》一文。

颜复宋朝,山东省人,宋代画家、官吏。颜回四十八代孙,官至太常博士。

颜博文北宋,德州人,北宋画家、诗人。徽宗时进士,仕著作佐郎。长于人物,亦善水墨花卉。遗画有《罗汉图》、《闲云出岫图》、《野水图》等。

颜直之宋朝,长洲人,宋代画家。善画人物,工小篆,作《集古篆韵》,官至中散大夫。其子颜汝勋,官朝请大夫,亦工篆。

颜辉元朝,庐陵人,元代画家。善画人物、佛道,亦工鬼怪,造型奇特,用笔虽见刻露,却笔法奇绝,有八面生意之趣,开明初吴伟画法之先河。有《中山出猎图》、《李铁拐像》传世。

颜宗明朝,广东省南海人,明代画家。举人出身,曾任邵武知县,后署兵部员外郎。善画山水,融北方山水画风于南方山水画中,多写平远景色,苍浑健劲,独具风格。有《湖山平远图》遗世。

颜光敏清朝,山东省曲阜人,清康熙年间进士,官考工郎中。少年聪慧,九龄工草书,十三娴诗赋。

颜伯焘清朝(1792—1855),1792—1855,清代嘉庆至咸丰年间官员,曾任闽浙总督。是鸦片战争中的主战派之一。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颜伯焘调任闽浙总督。

颜渊周朝,鲁人,孔子七十二门生之首,被尊称为“复圣”。

颜良东汉末年,袁绍麾下部将。

颜思齐明代,来台,开台王。

颜姓 相关姓氏

颜礼 (顏禮)、颜盏 (顏盞)、颜珠 (顏珠)、颜庚 (顏庚)、颜成 (顏成)、颜扎 (顏扎)、颜济 (顏濟)、颜札 (顏札)、颜济哩 (顏濟哩)、颜扎特 (顏扎特)、颜不革歹 (顏不革歹)、颜不草歹 (顏不草歹)、颜不草岱 (顏不草岱)、颜不花歹 (顏不花歹)

上一篇:殷姓

下一篇:傅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