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黄萎病有哪些特征
向日葵黄萎病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中越冬。种子果皮带菌,胚和胚乳不带菌。病菌在土中可长期存活。播种后病菌从伤口或幼根直接侵入发病,潜育期一般为7天,那黄萎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重点是抓住育苗期、开花结果前的防治工作,在开花结果期喷洒菜果壮蒂灵,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此类病常选用的药剂主要有恶霉灵、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唑醇等,在药剂中加入新高脂膜,可提高药效,同时降低农药的蔬菜上的残留度。除药剂防治外,合理施肥也非常关键,尤其增施磷钾肥可有效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减少发病的机会,那么向日葵黄萎病有哪些特征呢?
主要在成株期发生,开花前后叶尖叶肉部分开始褪绿,后整个叶片的叶肉组织褪绿,叶缘和侧脉之间发黄,后转褐;后期病情逐渐向上位叶扩展,横剖病茎维管束褐变。发病重的植株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死亡,中位叶呈斑驳状,严重的花前即枯死,湿度大时叶两面或茎部均可出现白霉。
Verticilliumalbo-atrumReinkeetBerthold.称黄萎轮枝菌或黑白轮枝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不产生微菌核而形成黑菌丝,菌丝分隔、膨大,胞壁增厚形成厚垣孢子状至念珠状黑菌丝。在病部老熟分生孢子梗基部变暗色是其独有特征。分生孢子长卵形,大小3~7×1.5~3(μm),有时具1隔膜。生长适温20~22.5℃,高于30℃不能生长。此外有报道Verti-cilliumdahlia。Kleb.称大丽菌轮枝孢,也是该病病原。病菌休眠体为微菌核,是由菌丝分隔、膨大、芽殖形成形状各异的紧密的组织体,大小35~215×21~69(μm)。孢子梗常由2~4层轮枝和一个顶枝组成。每轮有小枝3~4根,每小枝顶生一至数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无色单胞,大小2.3~9.1×1.5~3.0(μm)。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向日葵黄萎病有哪些特征的内容,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要及时处理,另外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黄萎病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吧。
上一篇:小麦叶锈病有哪些危害
下一篇:菌核病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