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市场
柠檬市场(TheMarketforLemons)也称次品市场,也称阿克洛夫模型。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中文名:柠檬市场
外文名:TheMarketforLemons
别称:次品市场
定义: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1、简介
柠檬在美国俚语中是“残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参见阿克洛夫1970年发表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柠檬市场是在分析信息不对称时提到的,旨在说明逆向选择导致了市场的低效率,市场失灵。
柠檬市场是次品市场。以劳动力市场为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雇主只愿意付最低的工资,因此也就只有那些劳动效率比较低的工人愿意工作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效率的平衡。如果信息对称的话,雇主知道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来提供相应的工资,那每个人都愿意工作,这样生产力才能达到最大化。
二手市场,只是柠檬市场的一个特例。比如新的产品你可以认牌子,厂商可以提供品质保证,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而在二手市场里,都是旧货,光看品牌是不能保证你买到的就一定是质量好的的。在二手市场里信息十分不对称,所以买东西的人只愿意出最低的价格。而价格低的话也就只有那些质量比较差的东西会有人愿意卖了。
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以一篇关于“柠檬市场”的论文摘取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一起奠定了“非对称信息学”的基础。
阿克罗夫在其1970年发表的《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举了一个二手车市场的案例。买者惟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
2、提出
乔治·阿克尔罗夫
1970年,31岁的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发表了《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的论文,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他凭着该论文,摘取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一起奠定了“非对称信息学”的基础,该论文曾经因为被认为“肤浅”,先后遭到三家权威的经济学刊物拒绝。几经周折,该论文才得以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结果立刻引起巨大反响。
其妻子珍妮特·耶伦(JanetYellen)自2010年起担任美联储副主席。
3、案例
二手车市场
乔治·阿克尔罗夫在其发表的《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的论文中举了一个二手车市场的案例。指出在二手车市场,显然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买者肯定不会相信卖者的话,即使卖家说的天花乱坠。买者唯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买者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品被逐出市场,最后导致二手车市场萎缩。
为了清楚的说明这个现象,我们假设市场中好车与坏车并存,每100辆二手车中有50辆质量较好的、50辆质量较差,质量较好的车在市场中的价值是30万元,质量较差的价值10万元(尽管经过维修,换新后)。二手车市场的特性是卖方(经销商或原车主)知道自己的车是好车或坏车,但买方在买卖交易时无法分辨。在买方无法确知车子的好坏时,聪明的卖方知道,无论自己手中的车是好车还是坏车,宣称自己的车是为“好车”一定是最好的策略(反正买方无法分辨)。尽管市场中有一半好车、一半坏车。但如果你去问车况,卖方必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我们的车是好车。但消费者真的会以好车的价格向卖方买车吗?不会!买方知道,他买的车有一半几率是好车、有一半几率是坏车,因此最高只愿出价20万元(20=10x1/2+30x1/2)买车。
此时不幸的事情陆续发生,市场拥有的好车的原车主开始惜售,一台30万元的好车却只能卖到20万元,有一些车主宁愿留下自用,亦不愿忍痛割爱,因此好车逐渐退出市场。当部分好车退出市场时,情况变得更糟。举例而言,当市场中的好、坏车比例由1:1降到1:3时,消费者此时只愿花15万元(10x3/4+30x1/4)买车,车市中成交价降低(由20万降至15万)迫使更多的好车车主退出买卖,到最后,车市中只剩下坏车在交易,买卖双方有一方信息不完全,因而形成了一种市场的无效率性(好车全部退出市场)。
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是柠檬市场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
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简单说来,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货币的接受方对货币的成色或真伪缺乏信息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提供价值更低的交易物,而交易物的需求方(也就是支付货币的一方)相应地也会想办法用更不足值的货币来进行支付,最终导致整个市场充斥劣币。
就业歧视问题
柠檬市场效应同样可以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解释。有些雇主拒绝在一些重要岗位上雇佣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这并非因为他非理性,或者存在偏见,而恰恰是其遵循了“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后果。因为在缺乏充足、可信的信息的情况下,在这些雇主看来,一个人的种族、肤色便成为其社会背景和素质能力的一个信号。当然,对一个人的素质、能力,教育体系可以给出一个更好的衡量指标。它可以通过诸如授予学位等方法给出更好的信号。正如舒尔茨1964年写到的,“教育开发一个人的潜能,启迪人的智慧,也只有通过接受教育,一个人的能力才可被发现和挖掘,才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当然,一个没有接受到任何训练的工人他完全可能有很好的潜质,但在一个公司接纳其以前,这种才能一定要经过教育体系的“鉴证”。这个“鉴证”的体系一定要有权威,具有可信度。
而我们知道,由于在美国,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很少,大多是在贫民窟学校完成学业。来自贫民窟学校的鉴证的可信度比起一些正规的名牌学校来说,要低得多。这使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的就业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因为在雇主不信任一些学校的“鉴证”时,对他而言,在重要的岗位上雇用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这类似于购车者花费较多的金钱在信息不完全的“二手车”市场上买车。正如购车者会去买一辆新车一样,雇主会在那些他认为“可能能力较高者较多”的市场中挑选人才。也正是如此,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显得尤为必要,因为它可以提高一个群体的素质,提高其“鉴证”的可信性,最终改善一个群体中成员的就业机会和生存状况。
股票市场问题
柠檬市场这个概念对股票市场也是受用的。在我国股市中,从“郑百文”、“ST猴王”,到“银广夏”无一不是踩着信息不对称的钢丝在跳舞,一旦不知情的股民最终发现了那枚光闪闪的硬币的另一面时,市场开始逆向选择,钢丝断裂,股价大跌,股民丧失信心。所以证监会才会加大监管力度,要求充分披露信息,清除股市中的“柠檬”,重塑股民信心。
4、削减
沟通与诚实
要削减信息不对称,沟通是唯一的手段。在信息社会中,诚实也是一种工具。因为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对话,以取得信息。而且,因为不知道别人提供的信息是真是假,只好借着“对方是否诚实”来间接地解读对方所提供的信息。因此,“诚实”这种人性中的德性,成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工具”。所以,充分有效的沟通是削减信息不对称的最重要方式。一些机构甚至因沟通的需要而产生,如大众传播、公关中介公司等“信息经济产业”,都是在减轻信息不完整所造成的问题。
品牌战略
据不同的经营理念,至少可以将企业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趁混水摸鱼,过把瘾就死”的企业,另一类是想长期持续成长,做大做强,成就百年老店的企业,这类企业常常就是晋级行业领导者的“种子选手”。
对于前者,柠檬市场则是他们的乐土,对于后者,柠檬市场则是品牌杀手。
在“柠檬市场”中,品牌商是最大的受害者,要摆脱柠檬市场之困,有两种方法:一是跳出柠檬市场;二是打破柠檬市场。
跳出柠檬市场,这是直觉的做法,但未必是一种长效做法。一般而言,通过差异化可以跳出“柠檬市场”,也可因差异化而取得丰厚的超额利润,但同时也会吸引其它的品牌跟入,结果还是可能等于从一个柠檬市场进入另一个柠檬市场。
因此,对于品牌商而言,打破柠檬市场,成了他们的“华山一条路”。
5、例外
柠檬市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在艺术市场中所发生的一切。艺术市场所发生的是一种次品量价齐升的情况。我们考察一下艺术市场中所发生的情况:显然,由于某类艺术品的供不应求,刺激市场的巨量需求。造假者看到这其中的商机,通过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然而相比于一般的市场定价原理,有意造假者并不能通过降低价格来赢得市场,这相当于公开承认造假,从而使产品失去价值。另一方面买家对于所售卖的是不是真品有时反而并不十分在意。并且这种炫耀性商品缺乏使用价值,其实质上的真假并不那么重要。事实上,另一方面,大量的市场需求和永远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任何切糕式的劣质商品总可以以合适的价格脱手。所以,即使买家和卖家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信息不对称,切糕充斥的艺术市场并没有成为柠檬市场。
这应该说是柠檬市场的特殊情况,即在炫耀性商品和市场需求供给严重失衡的情况下,类似于切糕的劣质产品量价齐升,而优质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不会退出市场,反而更加坚挺,成为市场的价值符号之一。这便是艺术市场中所发生的事情。例如齐白石、张大千的画作,市场中出现的远远超过艺术家生前创作的,但是这并没有让齐白石和张大千的市场出现任何萎缩。事实上,制假售假屡禁不止,优质产品获得超额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