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地名

科普小知识2021-08-04 06:38:09
...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命名的意义通常认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达的含义,它是人们为地命名时的着眼点,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据。地名,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特别是一些老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

1、介绍


地名

地名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表称地点的文化符号,地名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它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记录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地名是活跃的文化细胞,组成一道道文化脉络。地名命名打上了出生地之自然的和文化的胎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地名是一种文化遗产。从人文地理学上来说,民族文化变迁的内容以语言的形式而在地名上之残留,使其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地名作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而反映一地品格的特殊信息系统,留存着人们对特定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独到认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重视地名,是人类激活历史文化记忆的一种努力。先人们用心地记载了大量的地名,从地名的音形义、历代沿革、命名规律诸多角度,也就是从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化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层面做了很多的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文献。在充分有效运用那些有意味的地名,利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遗产,以之作为乡土教材,能够成为一种鲜活的爱家乡教育的生动形式,唤起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2、地名的要素

地名作为语词,既有语音又有意义,用文字书写又有字形。地名的意义有指代意义和组成地名的各个构词成分的意义(即书面语中的字面意义)。如“长江”的指代意义是位于中国中部横贯东西的一条特定的大河,它的字面意义是长长的河。地名的指代意义又分为指位义和指类义,因为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不但所在的位置总是专一的,且必属于一定的类型。所以音(语音)、形(字形)、义(字面意义)、位(地理实体所在的位置)、类(地理实体的类型)是地名的5个基本要素。无论是对地名进行静态描述或动态研究都离不开这些要素。尽管有些地名因年代久远,语音、字形已经变更,或原义湮没,或位、类不明,但地名的命名总是有一定原因的,或反映自然特征,或反映社会历史背景。

3、地名的构词

地名属于专有名称,为了区别各个不同的地理实体,通过构词手段给予不同的词形。地名的构词随语言的不同又各有特点,有些语言的地名中带有冠词,如LosAngeles(洛杉矶),los为西班牙语的冠词;有些语言中地名通名位于地名专名之前,如允景洪,允为傣语城之意,地名通名在前;有些则于词干前后附加词缀构成地名,如ЛенинграД3)(列宁格勒),град为俄语后缀,城之意。中国最早的汉语地名多为单音节词,如商(商始祖契所居,今河南商丘)。以后出现了形声字,多用形旁指类,如山(嵩)、氵(渭)、阝(邳)分别表示山体、水体和城邑。后来,地名专名加地名通名成了地名构词的一般模式。地名通名是表示地名所指地理实体类型的词,地名专名是表示同类地理实体中某一个体的词。如太平洋、永定河、海南岛、长寿县等地名中的洋、河、岛、县是地名通名,太平、永定、海南、长寿是地名专名。有些词在地名中原为通名后来转化为专名的组成部分,如苏州市中的“州”字和石家庄市中的“庄”字原为通名,在这里则成为专名的组成部分。有些词在地名中原为专名,后来转化为通名,如“江”曾是长江的专名,“河”曾是黄河的专名,以后都演变成为河流的通名。

4、地名的特性

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性。

社会性

地名是社会的产物,它的命名、演变始终都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没有航海知识的积累和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像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的名称。没有潜水器、航天飞机等现代化仪器设备,也不会有今天越来越多的海底和月面地名。地名命名的初期往往是少数人提出来的,只有经过社会实践为多数人所公认,即约定俗成时,才能起到社会交际作用。地名由少数人称说到为广大社会成员所公认,要经过一定的传播和筛选过程。利用社会组织的力量尤其行政机构的力量,能加速这个过程。为更好地交际,人们不喜欢那些称呼累赘、书写繁琐的地名,而要求含义健康、便于记忆和称说雅化的地名。如早先通行的欧罗巴洲、阿非利加洲、亚细亚洲现已简化为欧洲、非洲、亚洲,中国在1964年把盩厔县改为周至县、鄠县改为户县。

时代性

地名的命名通常反映命名时代的特征,可以说每一历史时代都有反映该时代特征的地名。在阶级社会中,许多地名反映统治阶级的意识。如由于隋文帝父名忠,当时忌用“忠”字及其同音字,于是改中丘县为内丘县(今属河北省)、改中江县为内江县(今属四川省),并一直沿用下来;原英国殖民地的黄金海岸,于1957年独立后改名为加纳,标志着该国殖民时代的结束。

民族性

不同民族分布区域内的地名,一般总是由生息在当地的居民以其语言命名。不同民族语地名不仅在语法结构、语音、词汇及书写形式等方面各具特点,而且在同一民族语内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方言的差别以及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矛盾。而方言中又较多地保留了古语成分。因此,通过地名语词的比较分析及其分布的研究,可以帮助确定历史上的民族分布、迁徙以及古语和方言特征。地名的命名依据还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和其他文化特征。如在汉语地名中常有以龙、凤、麒麟等词命名的地名,福建龙岩市、湖南凤凰县、陕西麒麟沟等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色。

地域性

地名是地方的指称,它的命名常反映当地北时的某些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如反映颜色(长白山)、形态(五指山)、气候(恒春)、方位(南海)、物产(达布逊湖,达布逊在蒙古语中为盐)、商业(骡马市大街)、交通(渡口市)、宗教(观音寺)、职业(铁匠营)以至祈求(平安堡)等。其中有些特征一直保存到现在;有的特征虽已消失,如北京公主坟的坟已不存,但地名仍继续流传。很多地名具有显明的区域特色。如带有塬、峁等词的地名只分布在黄土区域(见黄土地貌),带有涌、滘等词的地名只分布在广东水网地区(涌是小河,滘是水道分岔处)。

本质属性

1.指位性:地名之所以称为地理实体的专有名词,其主要原因是它所代表的这个地理实体是在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方位和范围的,即具有一定的空间位置。

2.社会性:地名是社会的产物,它的命名、更名、发展、演变始终受着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因此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选自《地名学概论》)

5、地名的种类

有很多种分类。①按地理属性划分,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和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前者又可分为水名、山名等,后者又可分为聚落名、政区名、建筑物名等。②按瑶区划分,有国名、省名、县名等。③按语别划分,有汉语地名、英语地名、阿拉伯语地名等。④按社会交际功能划分,有今称、旧称、别称、自称、他称、全称、简称、雅称、俗称等。⑤按照通行的时间划分,有今地名和历史地名,历史地名即古地名。⑥按构词的关系划分,有原生地名和派生地名。⑦按照命名的缘由划分,有描述地名(反映当地某一自然或人文特征的地名,如形态、色泽、音响、方位、物产等),记事地名(反映发生过的事件或以故国、部族、人物名字命名的地名),意愿地名(反映人们的意志、愿望、忌讳、宗教信仰的地名)以及讹传地名等。

6、文化意蕴

1、地名是人们从事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广泛使用的媒介。每个人在每天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地名。

2、地名是文化的传承。地名文化是祖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仅仅因为杭州的山水美丽,苏州的园林迷人。全国各地山水好的地方有的是,但许多地方缺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魅力就不及苏州。杭州的一山一水一路一桥都有美丽的故事和传说,如保俶塔有吴越王钱俶的故事,雷峰塔和断桥有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灵隐有飞来峰的传说,岳庙有岳飞抗金的故事等等,沉淀着历史文化,给人们一种情操的陶冶,寄托着一种美好的向往。因此,继承和发扬地名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文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打造舟山海洋文化名城,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

3、加强地名工作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在处理国际事务过程中,有一个“名从主人”的惯例。因此,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地名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在处理领土纠纷过程中,各国为了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都把自己对边界地理实体的命名作为拥有主权的有力证据来使用。在国际关系中,因地名引发的政治和外交问题也不胜枚举。如日韩间的“竹岛”与“独岛”争议,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争议,我们称为钓鱼岛,日本人却偏偏去设一块叫做“尖阁列岛”地名牌。

4、加强地名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地名信息是社会基础信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社会的有效管理都需要提供完整、准确、方便、规范的地名信息服务。经济建设对地名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快速获得和传递地名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规范地名信息,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应用水平,不仅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及时规范的服务,为公众参与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还可以为日益频繁的国际国内交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7、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地名,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特别是一些老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而现在,改地名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现象。有些地名崇洋,比如“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扎堆出现。有些地名古怪,例如某地把“土桥”和“八公里路”合并后竟直接命名“土八路”,林林总总,光怪陆离,让群众看着是一头雾水。

2014年全国地名普查发布数据,1986年以来,近30年的时间,我国约6万个乡镇名字、40多万个村名被遗弃,永远地躺在了故纸堆里。2013年民政部资料显示,1980年到2003年,北京消失的胡同地名近40%。空间地理和历史脉络,由于地名的消失而中断。

地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2016年2月,《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发布。就在昨天,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视频会议,针对方案的实施做更详细的部署。会议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在明年6月完成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任务。那么,地名的变更、整治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如何在其中做到充分尊重百姓的意见?

在河南郑州,有一条古老的“祭城路”。去年5月底,郑州市*发文公告,将“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这个变化,让在祭城社区的一些老居民们难以接受。更有该社区的5名居民,经过多方申诉无果后,一纸诉状将郑州市*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决定、改回原路名。其中之一的朱广义说,他们家在此地可查的家族史已有430年,对于轻易把历史如此悠久的地名做了更改,他心里非常抗拒:“祭城是很有文化内涵的一个地名,我小的时候还有城门,为了纪念古祭国在周代历史上的存在。祭城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能不能把祭城打造成东区的一个名片顺延下去,给我们留下点纪念。”

对于路名的变更,之前郑州市民政局曾回应表示,因为“祭”字辨识率低,改名是为了方便外来客商;同时还强调,改名也征求了沿线单位和居民的同意。

不过,在朱广义的回忆里,这所谓的“征求意见”发生在2013年,结果也存在争议。他说,调查过居民代表可能有一百多人,没有一个人同意祭城路改名平安大道的。但到了2015年5月底就直接成了平安大道了。

眼下祭城路改名的纠纷仍在等待法庭择期宣判。其实近年来,地名的命名和更改引起的争议屡见不鲜。一些地方偏爱仿古,觉得越古越有文化;有些地名很古怪,例如某地把“土桥”和“八公里路”合并后竟直接命名“土八路”;重名现象更是严重,某城市中光是“新村路”,就有6条;更有一些城市,热衷于起洋名,存在“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名扎堆的乱象。

面对光怪陆离的地名,百姓看法不一:“还是中国名字好,洋名字怎么念啊?”“跟国际接轨吧,也是新潮流。”

河南曾为此出台过《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使用外国地名、人名作为地名。郑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缺少有效约束手段和政策依据,是洋地名乱象难禁的主因。

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约束力度和手段很少。形成事实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曼哈顿,约束手段欠缺,更改难度比较大。

另一种痛心,来自于城镇化过程中,古老村镇地名的废弃。据统计,近30年来,伴随基层行政区划和建制村调整,我国有超过6万个乡镇和40万个村,名称被废弃。相比之下,地名的管理措施和文化保护力度显得较为滞后。

专家统计,人们日常使用的信息中,有8成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主要就是通过地名来呈现。今年2月,《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对地名的规范清理,除了为给群众提供标准规范的地名信息、方便社会交往;更是保护文化遗产、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

李立国说,近年来一些地方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一些地方在命名时盲目贪大、媚洋、求怪,丢了传统、断了文脉,对地名文化传承造成很大损害。

李立国表示,下一步在做好地名调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要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地名中“大、洋、怪、重名”的不规范现象。将开展地名文化资源调查,建立资源库和网络查询系统,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保护机制。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主要目标任务是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不规范地名。

各地要在明年6月,全面完成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任务。李立国表示,要重点整改有背离公序良俗、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规范地名,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保护传承,更要充分尊重民意。

李立国说,要遵循地名命名和演化规律,防止乱改地名、决不能让大量地名文化遗产无端消失。对群众已经习惯、可改可不改的地名不要改;对不规范地名标志要逐步更换,不搞“一刀切”,既方便群众又节约公共资源。

改地名的动因归纳起来五花八门,有些是为了图吉利,有些是为了赶时髦图洋气,有些是为了提高知名度,也有些是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管出于何因,都对一地传统文化构成了破坏,也影响到了该地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任性”改名的背后,暴露出的是畸形的政绩观和浅薄的文化观。

地名承载了大量个体记忆与情感,并非哗众取宠的工具。任性一丢后,即使民俗风情能追溯重拾,文化灵魂却难以复原。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上,地名被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地名文化,也就是在重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

上一篇: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下一篇: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