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十四行诗

科普小知识2022-05-30 08:04:24
...

十四行诗起源于中世纪意大利歌谣,因14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Petrarch,1304-1374)著名的十四行爱情诗系列而声名鹊起,在16世纪传入西班牙、法国和英国,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形式。十四行诗格律分明,一般为14行,循抑扬格五音步(iambicpentameter),韵脚也较固定。

中文名称:十四行诗

英文名称:sonnet

产生时期:文艺复兴时期

代表人物:彼特拉克;莎士比亚

代表诗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1、发展历程

早期

在欧洲文学史上,十四行诗是滥觞于中世纪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诗体,其名称源于普罗旺斯语sonet。它的英文名称为sonnet,音译为“商籁体”或“索内特”。意大利中世纪“西西里诗派”诗人雅科波·达·连蒂尼是第一位采用这种诗歌形式,并使之具有严谨格律的文人作者。早期最著名的意大利十四行诗人有彼特拉克、但丁、塔索、米开朗琪罗等人。然而,唯有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对英国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先驱,继但丁之后最重要的意大利诗人。他继往开来,一生创作了三百多首十四行诗,以优美、浪漫的情调,抒发了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这些诗以其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彼氏十四行诗也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而流传到欧洲许多国家,成为后人竟相模仿的重要诗体。因此,意大利体十四行诗又称彼特拉克体。

发展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的影响下,十四行诗传人法、英、德、西诸国。英国十四行诗采用五音步抑格(iambicpentameter),每首十四行。一般而言,英国十四行诗分为意大利体(Italiansonnet)又称彼特拉克体(Petrarchansonnet)和英国体(Englishsonnet)亦称莎士比亚体(ShakespeareanSonnet)两种变体,其形式上的差异是由格律、内在逻辑及情感的结构组合所决定。英国十四行诗虽然脱胎于意大利十四行诗,但是,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等诸多名垂青史的英国诗圣,使其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创作出无数烩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在英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十四行诗出自托马斯·华埃特(ThomasWyatt1503一1542)之手。在十四行诗的韵律上,华氏承用了彼特拉克体前八行组的韵脚安排,但在后六行的韵式上作了重大变动。华氏把彼氏体韵律(abbaabbacdcdcd)改成三个四行诗节加上一组结尾偶句,韵脚为:abbaabbacddcee。可见,传统、规范的二分式意大利体十四行诗开始演变为英国十四行诗体。

萨里伯爵(HenryHoward,EarlofSurrey,1517一1547)常被称为英国第二位十四行诗人。萨氏的十四行诗大多分为三个四行诗节和一个结尾偶句,被称为“萨里体”或“英国体”,后来的莎士比亚以这种诗体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诗艺堪称炉火纯青,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故“萨里体”或“英国体”通常又称为“莎士比亚体”。萨氏体的韵脚安排ababcdcdefefgg,与彼氏体不同,其效果更为清晰、悦耳,而且由于其韵式富有递进性变化并以一个带有概括性的警句格言式的偶句结尾,因此,全诗的结构发展更为直接了当。

高潮

在华埃特和萨里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间,十四行诗体并无多少英国诗人问津,直到1591年,锡德尼(PhilipSidney,1554一1586)发表十四行组诗(sonnetsequence)《爱星者和星星》(AstrophelandStella),才标志着十四行诗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英国十四行诗创作在十六世纪五十年代初、中期已进人了一个可谓登峰造极的时期。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一1616)也正逢这一诗体风靡整个英伦三岛之时,开始从事十四行诗的创作。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就其文学价值而论,是堪与他的最佳剧作相颉颃的诗歌杰作。莎士比亚的艺术的完美,哲理的深邃,感情的强烈,意象的丰富多样,诉诸听觉的音乐的美妙,只有在他的十四行诗中才表现得最为充分。同时,他的154首十四行诗基本都步英体十四行诗的韵脚。因为这些诗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堪称英语十四行诗之最,故英体十四行诗也称作“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

约翰·邓恩(JohnDorne,1571一1631)的十四行诗不论是主题还是形式都有别于英国历代诗人,也与他同时代的诗人大相径庭。他的诗构思奇特,比喻别出心裁,大量采用神学、经院哲学的诡辩技巧或利用当代科学发明和发现,故邓氏常被誉为“玄学派诗歌之父”。显然,邓氏是要在莎氏体统治英国十四行诗坛的时代·逆水行舟,追探意大利十四行诗体的原型。


弥尔顿十四行诗

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1608一1674)也对英国体十四行诗进行了改造。就形式而言·弥尔顿也可算得上是个改革者。他没有秉承历代英国诗人所常用的卜四行诗格律,而是追逆源头,仿效意大利体十四行诗的原型,寻求一种更为纯正、更为规范的形式。首先,弥氏喜欢采用结尾两行不押韵的对句。在他用英文创作的十九首十四行诗中,弥氏抛弃了斯宾塞、邓恩、尤其是莎士比亚所惯用的那种敬语格言式的偶句,而大量采用意大利体后六行组的韵脚及其变体:cdcdcd,或cdecde等等。其次,弥氏体中的“突转”也有别于意大利体,它往往不是出现在第九行的开头,而是出现在第九行行间,或之后。这可算是弥氏体的一大特征。

十四行诗在中国

十四行诗被引入中国是在上世纪20年代初。到了20年代末,中国的新诗人开始自觉地按照西方十四行诗的形式要求来进行汉语十四行诗的创作。十四行诗这一外来诗体之所以能被闻一多、孙大雨、朱湘、徐志摩、卞之琳、冯至、“九叶派”诗人、屠岸等诸多中国新诗的代表人物自觉运用,继而形成中国十四行诗的传统,除了“五四”以来的诗人广泛借鉴外国诗歌形式的大背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中国自古的诗歌传统本就具备吸收十四行诗的潜质。

闻一多既是中国最早创作十四行诗的诗人之一,也是最早的十四行诗理论家,他发现,意大利式和英国式十四行诗形异而实同,其结构的实质与中国古代写诗作文的章法不谋而合。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十四行诗和唐朝的律诗在流行程度和社会地位上大致也是相当的。

中国的十四行诗是新与旧的融合体。十四行诗是西方的旧诗体,但对中国的新诗人而言它是新的,而这外来的新诗体又与本国的旧诗有共通之处。与西方现当代写十四行诗的诗人一样,中国的新诗人也热衷于十四行诗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拓宽,但他们同时也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延续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

2、结构分析

彼氏十四行诗体

彼氏十四行诗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两个四行诗节和一个六行诗组,就韵式而言,彼氏体的后六行组的韵脚富于变化。这种结构形成了一个上下两阕不平衡的二分式框架。然而,这种不平衡的韵式框架正是十四行诗的结构特征所在。彼氏十四行诗的另一个特色是在第八行的末尾,有一个停顿,随后在第九行的开头则有一个“突转”(“volta”或“turn”)。闻一多先生曾将十四行诗的逻辑结构概括为“起、承、转、合”等四个阶段,其中“转”便指第九行开头的这一“突转”。这种十四行诗依照彼特拉克原诗的韵脚:abbaabbacdecde,后六行偶有变化,最常见的变化是cdcdcd。根据韵脚,意大利十四行诗在形式上一般分为两部分:前八行(octave)和后六行(sestet),主题或诗中语气在第九行经常有一个转折。第一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或铺述主题,而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归纳常放在第二部分。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体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结构上一般为英体结构:三个四行和一组对句。前三个四行着力论辩一个问题,结论常放在最后的对句中,达到逻辑推理的高潮,因此这组对句也常常发人深省,具有警言性质。在前三个四行中,问题或矛盾常在第一个四行被引入,在第二个四行进行论辩,在第三个四行进一步论辩,直至对句得出结论,警言结束。

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系列中,意大利体的二段结构仅次于英体的四段结构,比较常见。意体二段结构常常是前八行提出问题,设置疑问,铺垫主题背景或表达一种渴望,后六行主要是针对前一部分做出回答,给出评论或解决问题,第九行在意思和形式上都常有一个转折。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内部结构上,除了英体的四段式,意体的两段式结构外,有些十四行诗的结构和这两种著名的结构都不符合,明显地分为三部分:点题,进行论证,得出结论。

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节选


莎士比亚

第60首

如波浪奔向铺满卵石的岸边,

生命的每分钟也朝终点急奔,

浪花个个前后替换位置改变,

接二连三,争先恐后向前进。

婴儿,一旦降生在广袤世上,

一点点爬向成熟,抵达盛年,

恶毒的阴影便来争夺其光芒,

时间竟把自己亲手所赐摧残。

时间会刺穿青春华美的外表,

在美人的额头挖出条条沟壕,

还把自然界的稀世珍宝吞掉,

万物都逃不过时间的大镰刀。

但在将来,我的诗篇却能保留,

永远赞美你,无视时间的毒手。

Likeasthewavesmaketowardsthepebbledshore,

Sodoourminuteshastentotheirend,

Eachchangingplacewiththatwhichgoesbefore,

Insequenttoilallforwardsdocontend.

Nativity,onceinthemainoflight,

Crawlstomaturity,wherewithbeingcrown'd,

Crookedeclipses'gainsthisgloryfight,

AndTimethatgavedothnowhisgiftconfound.

Timedothtransfixtheflourishsetonyouth,

Anddelvestheparallelsinbeauty'sbrow,

Feedsontheraritiesofnature'struth,

Andnothingstandsbutforhisscythetomow.

Andyettotimesinhope,myverseshallstand

Praisingthyworth,despitehiscruelhand.

第54首

哦!美将怎样愈加美幻美纶

如果用美德来做甜美的装潢!

玫瑰本娇美,但我们觉其更美

因它花中包裹着甜蜜的芬芳。

野蔷薇怒放之时也色艳如染

恰似馥郁的真玫瑰色彩烂漫,

当夏风撩开它们蓓蕾的面纱,

它们俏挂在刺丛,搔首弄姿;

但除了姿态,它们无一所长,

绽放时无人爱,凋零时没人望,

独自枯亡。甜香玫瑰却不这样,

它们的芳骨提炼出最甜的芳香:

你也一样,美丽可爱的少年郎,

当美消逝,你的美德提自诗行。

O!howmuchmoredothbeautybeauteousseem

ythatsweetornamentwhichtruthdothgive!

Theroselooksfair,butfairerweitdeem

Forthatsweetodour,whichdothinitlive.

Thecankerbloomshavefullasdeepadye

Astheperfumedtinctureoftheroses,

Hangonsuchthorns,andplayaswantonly,

Whensummer'sbreaththeirmaskedbudsdiscloses;

But,fortheirvirtueonlyistheirshow,

Theyliveunwoo'd,andunrespectedfade,

Dietothemselves.Sweetrosesdonotso;

Oftheirsweetdeathsaresweetestodoursmade:

Andsoofyou,beauteousandlovelyyouth,

Whenthatshallvade,myversedistillsyourtruth.

上一篇:茅盾文学奖

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