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科普小知识2022-03-22 08:03:24
...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机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1、发展过程

自2009年3月北京中关村成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苏南等陆续加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列,力争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个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区域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2015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反映了研发投入效益的提高。

2014年底国务院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布局呈现加速趋势。

2、新增成员

2016年3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现有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础上,新设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增至14个,有利于涌现更多创新活跃、特色突出的升级发展新“尖兵”。

此次新“入列”的三个示范区各有特色:

河南郑洛新:依托郑州、洛阳、新乡等高新区,河南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山东半岛:山东半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城市群。济南、青岛、淄博等六地以全省约40%的面积和人口,贡献了全省54%的GDP、集聚了75%以上的科教资源。济南等国家高新区创新活跃、*机制灵活,具备带动山东整体跃升的基础。

辽宁沈大:依托沈阳、大连*高新区设立辽宁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数量增至17个。自2009年3月北京中关村成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苏南等陆续加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列,截止2018年2月,加上最新获批的宁波、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增至17个。

3、现有布局

2009年3月,北京中关村被批准成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7年以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队伍增加到了11个,除北京中关村,还包括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江苏苏南、天津、湖南长株潭、成都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杭州和珠三角。随着此次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被新设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队伍壮大到14个。

4、基本情况

(一)中关村

数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人才特区,是我国*机制创新的试验田。2013年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3.05万亿元,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一。

特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关村形成了以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以及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占地规模约488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产业发展用地的70%,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

定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服务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二)武汉东湖

数据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3年实现企业总收入6517亿元,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三。

特色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为主导,生物、新能源、环保、消费类电子等产业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光电子信息、生物、消费电子、环保等已成为总收入过百亿、数百亿的产业。诞生了中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传输系统,主导制定了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园区创业氛围浓厚,建有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企业数万家,每年平均新增企业2000余家。

定位到2020年,在光电子、生物、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等领域形成若干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创新要素聚集、创新能力较强、创新环境优良、创新经济活跃的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排头兵,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享誉世界的“光谷”。

(三)上海张江

数据2013年张江示范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万亿元,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二。

特色经过20年的建设发展,张江示范区已形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文化科技融合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集成电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继续领先;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位于全国先进行列。以网络动漫、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多媒体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六个文化科技融合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新的产业高地,产值占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值的50%以上。

定位到2020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领域形成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四)深圳

数据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面积397平方公里,涵盖了该市10个行政区和新区的产业用地,相当于近35个深圳高新区,超过了原深圳经济特区面积,可以说是再造了一个“科技特区”。

特色2013年深圳市的PCT国际专利的申领占了全国总量的48.1%,连续10年高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万亿元,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3%。在国内,深圳市是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国际化特征明显,有利于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有利于更多的科技创新与合作,为打造全球创新资源集聚的城市创造了基础。

定位努力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科技*改革先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开放创新引领区和创新创业生态区,到2020年,形成符合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建成一批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技术,聚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

(五)苏南

数据2013年,苏南五市就以占全国0.29%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6.4%的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7万美元。

特色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新苏南模式”正式开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8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组成,横跨了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定位充分发挥苏南地区科教人才优势和开发开放优势,积极开展激励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努力把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