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来源于《中国人民*教师法》)
中文名:老师
外文名:Theteacher
1、汉语词语
【词目】教师
【拼音】jiàoshī
【英译】Teacher(单数)Teachers(复数)
【释义】
1.教授歌曲、戏曲、武术等技艺的人。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人都道你是教师,人都道你是浪子。上长街百十样风流事,到家中一千场五代史。”《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月娘众人躧着高阜,把眼观看,看见人山人海围着,都看教师走马耍解的。”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诗文立门庭使人学已,人一学即似者,自诩为‘大家’,为‘才子’,亦艺苑教师而已。”
2.向学生传授知识、执行教学任务的人。王力《推广普通话的三个问题》:“学校里教师必须用普通话讲课。
英文简明释义
teacher;mentor;schoolteacher;instructor;master;
英文详细释义
1.teacher;mentor;schoolteacher:
privateteacher;tutor;
家庭教师
part-timeteacher;
兼职教师
scienceteacher;
理科教师
studentteacher;
实习教师
criticteacher;
实习指导教师
physical-trainingteacher;
体育教师
secondaryschoolteacher;
中学教师
full-timeteacher
专职教师
中文基本解释
∶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
例子:语文教师
∶传授戏曲技艺或武术的人
例子:武术教师
2、详细解释
3、来源
“教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
惊老师。”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
4、尊称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中国古代教师的称谓很多,其中尊称有以下五种:
老师:原是宋元时代对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后专指学生对教师的尊称。
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便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国民*时代开始,并一直沿用至今。
西席、西宾由来是这样的:汉明帝刘庄为太子时,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坐次以靠西墙(西边),面向东方为尊。汉明帝给桓荣安排坐西南面东的坐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从此,“西席”便成了对教师的尊称,也称西宾。
师长: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韩非子·五蠹(音度)》:“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为变。”
山长:源于《荆相近事》。五代时,蒋维东隐居衡岳,以讲学为主,受业者众多,尊称蒋维东为“山长”。此后,山中书院中的主讲教师亦称为“山长”。久而久之,“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先生:1.老师。2.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3.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带人称代词或定语;比如你先生、我先生)。4.旧时称管帐的人。如:他在当铺当先生。5.旧时称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业的人。如:风水先生。6.后来意义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庆龄、杨绛、冰心、丁玲等均可称为先生。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7.对所有男性都可以称为先生如:王先生、李先生。8.老婆对老公的称呼,如:你是找我家先生吗?他不在家。
老师的宗旨:没有人可以教人,只能去发现!
5、其他称谓
教书匠——最通俗、范围最广的称呼;
先生——最历史悠久的尊称;
夫子——最古老的尊称;
教员——港台等地区最流行的称呼;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
春蚕——最纯挚的称谓;
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
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
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
教练——是指导、训练和督导他人,试图完成某种使命或任务的人;
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作为教师应该以爱心和知识触摸、改变人的内心)。
6、职业特点
教师的职业特点,既带有历史遗传的色彩,又反映时代变迁的影响。综合二者,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特点主要有:
其一,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教师虽然不像政治家、演艺人员那样是完全的公共性人物。但也相当多的时候暴露于学生、家长、社区的注视之下,因此必须善于塑造并维护自己的积极形象。
其二,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
其三,工作绩效的模糊性。
其四,职业待遇的福利性。教师的劳动成果不能以经济指标衡量,教师的劳动待遇也带有相当的福利性,所谓福利性。一指教师的待遇相对不高,一指教师的待遇相对稳定。
其五,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虽然从法律角度来讲,师生是平等的权利义务主体;从教育的理想追求来看,师生也应该成为平等的对话者。然而在实际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教师在体力、智力、学识、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优势,师生关系具有天然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性可能是许多人所不敢承认、不愿承认的,但它又是极其隐蔽而顽固地存在着的。
7、职业要求
以爱岗敬业为荣,以敷衍塞责为耻。
以开拓创新为荣,以因循守旧为耻。
以勤勉博学为荣,以懒惰肤浅为耻。
以关爱学生为荣,以漠视学生为耻。
以廉洁从教为荣,以岗位谋私为耻。
以因材施教为荣,以千篇一律为耻。
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仪表端庄为荣,以不修边幅为耻。
以尊重学生为荣,以辱骂学生为耻。
8、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领导,拥护*。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七、热爱尊重学生。教师法明确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做为一名教师若想使学生对自己热爱尊重。首先自己要尊重自己的人格,中国有这样的格言:“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一名合格的老师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要时刻把自己的工作与集体的声誉连在一起,一堂课的好坏,—件事的成效,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但对学生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一件错事不仅影响到个人,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与教师的形象,影响到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地位,甚至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创伤。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助于把教师提出的要求,灌输的思想转化为学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因为实现这种转化,需要有情感的过滤和催
化,也就是说,一种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认作是出于老师的关怀和爱护,就会产生肯定的倾向而被接受。相反,同样的要求和意见。总之,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金钱、地位、名利面前不动心,这需要我们做教师的有坚定的信念,始终如一的追求,要牢记:“理智是人生的灯塔”。每一位教师要尽职尽责,鞠躯尽瘁,对得起人民赋予教师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9、权利义务
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0、教书育人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工作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职业,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影响非常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传统。在中国经济步入快车
道;改革开放已经开辟了广阔市场,学校教师也应结合实际要求,发扬中华民族敬业的优良传统,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的*道德。发扬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本职工作,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种强烈的使命感。俗话说:“教师不能半桶水”、“在深的水里才能模到最好的鱼”。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老师知识水平的制约,如果教师讲课中对教材分析不透,对知识重点把握不准,要点讲解不清,那么学生听过这堂课就会产生一种模糊的收获不大的感觉。因此教师在讲课前应吃透教材,抓住重点,拓宽知识,使学生每堂课都感到大有收获。因此,基于一种教师的责任感,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刻苦钻研业务、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把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新知识适当地补充于教材之中。
11、为人师表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校是每个学生的栖身与学习之地,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
以身作则是教师职业品德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育力量所在,教师为人师表,他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教育学生做人,教师的一言一行,政治态度,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治学精神,行为习惯,都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往往能看到教师的“影子”,教师的思想行为,都要接受自己学生的检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他的言教,而且还要取决于身教,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教师必须带头遵守”,这是所有优秀教师的共同经验,它已成为教师工作的共同格言。
教师是塑造年青一代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年青一代美好的心灵。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世界观通过具体的教学教育工作影响学生,从而造就出掌握一定文化,具备一定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社会成员。虽然每个时代的道德水平最终决定于该时代的经济关系,每—个体系的思想观念也受着复杂社会关系的影响,但是,教师的教育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产生直接的强烈的感染作用。不仅如此,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表现出的一切,都同他的教育活动—样,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说重视对学生的德育的影响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不但靠教师口头上的教育,还要靠老师的行为品德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与教育。
《莫要物化教师节》
——袁孝冲
每逢教师节前夕,送礼就成了家长们的热门话题,似乎时下的教师节已物化成了“送礼节”。
我国从85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是希望全社会能形成“尊师重教、感恩戴德”的良好氛围。然而,在金钱物欲浪潮的冲击下,一些家长认为送礼、收礼是教师节的意义所在,甚至向老师送出了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礼物,寄予学校能给孩子多些照顾的奢望。
而正当昔日的贺卡变成消费券、鲜花变成高档商品时,我们已有悖于国家设立教师节的初衷,把师生之间的关系被异化成庸俗的物质利益关系。但也并不见得每个家长都乐意给老师送重礼,因看到和听到人家送了礼,就感到自己不送,觉得不够意思,生怕孩子受到不公的待遇,可是当送了又揣测着怕意思不够,如此等等,种种忧虑纠结着家长,为之也逐渐在攀比中形成了恶劣风气。
其实,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不会因学生是否送了礼而改变对学生的看法,教师也面临着收还是不收的窘涩境地,不收怕家长难堪,收了怕有辱师德。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受害者,希望教育部门、学校以各种公开形式倡仪拒收礼物于校门之外,净化校园圣地。同时呼吁广大学生和家长,应以健康文明、真诚质朴的方式,来表达敬师重教的情意,尤其是别忘了过往的和退休的老师们,让教师节真正成为一个敬师感恩的节日。——袁孝冲
12、结构趋势
教师学历逐年提升
2006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43.8万人,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9%、96.3%、86.5%,比上年分别提高0.3、1.1、3个百分点。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增加。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62.1%,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41.1%,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达到1.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教师年龄结构不断优化
教师队伍总体上呈年轻化态势,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体。2006年,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分别占45%、57.9%、59.2%;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占71%、86.4%、90.1%。
生师比渐趋合理
小学生师比由上年的19.4:1下降到19.2:1;初中生师比由上年的17.8:1下降到17.4:1;高中生师比由上年的18.5:1下降到18.1:1。城乡分布上,城市教师190.9万人,比上年减少12.2万;县镇338.2万人,比上年增加27.6万;农村514.7万人,比上年减少8万。
教师职务结构大幅改善
全国普通小学、初中、高中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分别为0.5%(中高级45.8%)、7.7%、20.4%,比上年分别提高0.1、1.1、1.1个百分点。农村小学、初中、高中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分别达到0.3%、4.6%、12.1%,农村学校具有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有较大提高,与城镇教师高级职务比例的差距逐步减少。
教师教育办学层次提高
1999-2006年,高师本科院校由87所增加到94所;师专由110所减少到48所;中师由683所减少到199所;师范本科毕业生由5.3万增加到24万。
13、心理健康
2010年,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
上海市小学、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与一般群体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学、幼儿教师超出“常模”2个标准差。
而广州市天河区在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据了解,仅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发生在校园里的虐童事件就已超过11起。浙江省温岭市蓝孔雀幼儿园的虐童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公众对这类事件的广泛关注。之所以在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度已渐渐趋冷的情形下,又重提此事,是因为继媒体对虐童元凶轰炸式的谴责后,人们又开始更多地讨论虐童罪是否该入刑,原因是检察机关对虐童教师做出了暂不批捕的决定,案件退回警方重新侦查,已无罪释放。结果与之前舆论口口声声要求严惩肇事者的期许相去甚远。事件结果与舆论的期许相去甚远,而舆论转而关注的焦点与笔者的期许相去更远,因而,不由得欲申一己之言,以期获得些许尽社会责任的慰藉。
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
对于教师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压力过大”,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据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所做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显示: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当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嗜毒。另据北京市教科院披露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的调查报告显示,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如果我们再从更高、更深、更远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将会直接、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和民族心理的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种种迹象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14、沟通艺术
运用情感把握学生
任何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听课认真、学习踏实,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这就要教师“感情投入”,其“投入”必须以教师的热情、平易和蔼为基础,把情感置于教学中去,为学生创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着教师传递的情感。因为良好的情感既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又能有效地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提高。教师要善于用情感来挖掘学习的潜力,捕捉他们在课堂上的审美契机,使学生能在情感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样,教师在情感作用下也把握了学生。因此,教师运用情感投资能增强教育作用,这种情感是与爱不可分割的,否则,与爱无缘的情感只能起到削弱教育的作用。在心理学上,情感的理解是人对人、对物的热情、友善、冷淡或畏惧或憎恶。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应当以热情、友善的情感面对学生。但在与学生交往中既要做到适度又要懂得适时,不能不注意环境和场合的选择。教师的情感必要时也应受到约束,不然的话学生冲着情感的泛滥,教师就把握不住学生了。
教师运用情感,首先是要建立情感,同学生友好相处,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和爱好,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找学生说说话谈谈心,让学生从心理上觉得老师的和蔼可亲。其次是在教育教学上,教师要以关心爱护学生的态度,耐心而细致的辅导,同时也以自身的素质和品德来影响学生,使平时建立起来的亲近和信任情感,能在学习上得到沟通和发展。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感情得以全面的流动和联系。教师通过爱的暖流开启了学生的心扉。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再次是严肃认真、公平、合理、一丝不苟地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特别是学生的错误问题。要使学生活泼健康成长,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做法上把好情与严的关系。教师作为成人要站得高看得远,把握分寸和高度,全面平衡自己的情感,对学生既和蔼、友好又严肃、认真。使教师的“严与爱”能充分地得以体现,做到严而不厉,爱而不溺,教而不乱;在学生心目中真正地建立起严肃而又爱的教师形象。再后是教师对学生要有宽容而端正的思想态度,努力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的幼稚和片面想法,更不要忽视学生在与教师相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或做人的情绪。有的学生身上有些缺点或有“毛病”,作为教师不光是能指出和掌握学生的缺点和“毛病”,而是能在为学生找缺点或找“毛病”的同时,为学生克服缺点,治愈“毛病”。如果教师对学生以冷淡、嫌弃及不友好的态度,不但教师把握不住学生,而且越发使学生缺点更多,加剧学生“毛病”的恶化。
由此可见,教师运用情感把握学生,能激发学生爱学习和努力向上的积极情绪,能调动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教师要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中,善于掌握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能在课堂内外充分发挥健康而积极的情感,从而养成催人奋进的学习习惯,使之和老师有着割舍不开的感情。(该文刊载于《心中的花园》第20页,1997年4月出版)——选自《心灵夜语》
15、给家长合理化建议
一、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询问孩子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男孩缺课的情况发生。
16、职称等级
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有未定、二、一、高级职称。
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称。
中学:中学二级、中学一级、高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小学:小教二级、小教一级、小教高级、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17、资格证书等级
高校教师资格证:大专院校任教的人员。
高级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从业人员。
初级教师资格证:初级中学从业人员。
小学教师资格证:小学从业人员。
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从业人员。
职业教师资格证:中等院校从业人员。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资证:中等职业学校从业人员。
成人教育教师资格证:成教学校从业人员。
18、法定待遇
根据*教师法:
第二十五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六条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
第二十九条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
第三十条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资收入上与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同工同酬,具体办法由地方各级人民*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三十二条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19、实际待遇
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指的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差异,中国各省市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差异较大。曾经听网友说过,北京市的市区和农村地区的教师待遇就有明显差异。
笔者生活在一所中等发达城市,做了十几年的乡村初中教师,有完整而合法的编制,教学业绩和口碑良好,(2011年)每个月的工资500元左右,加上年底的绩效工资,折算后每月实际工资总收入大约500元,个人生活开销(吃穿住行)全部来自这500元,至于其他的待遇(奖金、补贴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百度贴吧上的许多帖子说的跟这差不多。
另外,城市的老师一般(只要自己愿意的话)都可以在外面办补习班,待遇优厚(比工资多),成为自己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绝大多数农村教师是没有办补习班的机会的:其一是因为各级领导的明令禁止,领导要禁止农村教师做一件事是很简单的;其二是因为农村的发展滞后,多数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城里家长,缺乏课后补习意识。
近几年有将中小学教师纳入公务员进行管理的呼声,以便落实法律中的规定,使教师的待遇能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也是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有效调动,但是却不知什么原因,并没有实际实施起来。
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2012年04月1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单论工资,在全球28个国家的老师中,中国几乎排到了垫底的位置。在中国,刚入行的大学老师收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每月259美元(约合人民币1632元),是全球“最低价”。中国大学老师的平均工资也仅为720美元(约合人民币4537元)。这一新闻引来众多网友热议。
全球教师工资前五名(单位:美元)
国家 | 初级工资 | 平均工资 | 最高工资 |
加拿大 | 5733 | 7196 | 9485 |
意大利 | 3525 | 6955 | 9118 |
南非 | 3927 | 6531 | 9330 |
印度 | 3954 | 6070 | 7433 |
美国 | 4950 | 6054 | 7358 |
全球教师工资后五名(单位:美元)
国家 | 初级工资 | 平均工资 | 最高工资 |
亚美尼亚 | 405 | 538 | 665 |
俄罗斯 | 433 | 617 | 910 |
中国 | 259 | 720 | 1107 |
埃塞俄比亚 | 864 | 1207 | 1580 |
哈萨克斯坦 | 1037 | 1553 | 2304 |
20、解决办法
公务员化想要将教师变为公务员实际是由于教师权益无法得到全部落实、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合理分配造成的。其目的实现工资不低于普通行政*。
中国中小学教师收入低是不争的事实,但很多地方已出台了文件,明确老师的收入要与公务员持平。朱清时委员可能是担心这一要求在地方上得不到落实,才提出要把中小学教师逐步变成国家公务员,以为这样就能保障教师的收入。
有人认为:国家公务员基本是能进不能出,如果教师都成了公务员,教师职位可能会变成“香饽饽”,这样做优胜劣汰也就不存在了,教师队伍是稳定了,但教学水平却很难得到提高。而且,教师和公务员之间的横向流动也就成了可能(但更可能是单向的),很多优秀教师会教而优则仕,转而弃教从政,可能会变相造成优秀教育人才的流失。同时,一些本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还可能通过种种关系混入教师队伍,把教师岗位当成是转成国家公务员的捷径,这对中小学教育来说肯定不是好事。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变成公务员身份,教师本身这个职业就具有执行公务的含义,也是对教师地位的肯定和尊重,教师的福利待遇也跟上去了,可以吸引更多的教育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教师进入公务员队伍后,也应当把教师列入国家公务员的管理范围,也跟公务员一样每年对他们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公务员进行清理,也照样能够实行优胜劣汰。对于可能会出现的教师和公务员之间的流动,造成优秀教育人才的流失或者一些本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还可能通过种种关系混入教师队伍,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用于规定两者之间的流动规则,如:两者的流动需经过严格的考核(每年一次或多次,跟公务员考试一样严格规范),考核合格后才能流动,也有利于人尽其才。
综合上述两个观点,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结合中国的地方现实情况,把教师变成国家公务员是比较好的一条路。其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关键是各地能否落实*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的精神,如果这一精神得不到落实,那即使中小学教师真成了国家公务员,恐怕也只是名义上的。
21、现实状况
精神富有物质极度匮乏
从经济学上讲,当今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教师这个群体是权利和义务最不对等群体之一。精神上的极大富有者,物质上的极度匮乏者。科教兴国的思想自从*结束后就已经提出,中国于1995年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科教兴国,基本还停留在口号上。科教兴国,不仅仅是口号!更重要的应是一种现实的实践行为。科教兴国的关键是提高对教育的投资,对教育的投资中一项最为关键的投资就是提高教师的待遇。
待遇兴则教师兴,教师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科技兴,科技兴则国家兴。这个命题的否命题同样成立!这个否命题的简洁直接的表述是教师待遇不兴则国家不兴。
男少女多
中国中小学和幼儿园,男老师普遍数量很少,越是低年级,越是缺男老师。而且近几年,男老师的比例还在逐年下降,这一现象已经严重到了青少年的成长问题。
北京的女性研究专家邹岚认为,中小学生正处于对外界模仿期,女教师的性格、心理,说话慢条斯理、“婆婆妈妈”等,都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一个学校男教师太少,就如同一个缺少父爱的“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思维容易出现缺陷。男教师在塑造男孩子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可或缺的优越性:豪爽,独立性强,阳刚之气充足,勇于承担责任,善于理智地克制自己等。
不少专家认为,在中小学里,至少要保证40%的课程由男教师来上。男女教师性别比例失调,对学生的性别角色的认知和发展、个性的完善,甚至学生的社会化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有必要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吸引男教师更多地进中小学、包括幼儿园,循序渐进地调整男女老师的结构比例,使之趋于合理。
增加男教师的比例,首先要从教师培养的招生环节着手,增加师范生招生中男性的比例,增加男教师的供给数量,从源头上解决比例失调问题。甚至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适当提升男生的比例。此外,对于学校现有的男老师,应尽量安排其担任班主任,以及教授主科课程。
22、存在问题
“师者,所以传道受(通假字,同‘授’)业解惑也。”,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是个尊师重道的传统国家,教师队伍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是某些道德败坏的人通过不同途径混入了教师队伍,玷污了广大教师行象,“师德”因此受到了拷问,倒不如说人性受到了鞭挞。从古至今,为师者以“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呈现在世人面前,渊博的知识,高度的责任,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高准则,更是所有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教师被誉为“园丁、蜡烛、人梯、拓荒牛”等,该职业被称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然而,围绕教师有不少的负面新闻:据《腾讯教育》2013年5月30日报道“国内20天内连发至少8起校园性侵案”,海南万宁发生“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广东深圳南山区某学校老师猥亵4名学生,20天内有8起校园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而这仅仅是被公开报道的案件,实际中有多少孩子被伤害,我们不得而知。
另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张金岭说,教师收受小学生午餐回扣,丧失教育从业者职业道德。昆明市部分小学从学生午餐中吃回扣,日前在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后,昆明市已就此事作出回应,市检察院已经对涉嫌违法的人员进行依法查处。其实,类似从学生身上谋利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辅导材料、作业本、校服等方面,但凡和钱挂上钩的事情,都有可能被吃回扣。
还有一些教师违背基本师德、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进行学术造假。这是一种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和学术诈骗的产物。应对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严肃处理。典型案例有,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夏纪梅伙同副主任王哲等人,在申报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时,张冠李戴,大肆造假,骗取名利。此事被打假名师郭颐顿在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上揭露,轰动一时。夏纪梅因此得了“夏骗骗”的外号,并成为网络热词。
另外很多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存在各种问题,更有学生编写打油诗:
语文老师一回头,
此地空余黄鹤楼;
数学老师一回头,
二次函数对称轴;
英语老师一回头,
sorry加上三克油;
化学老师一回头,
二氧化碳变汽油;
物理老师一回头,
一根杠杆撬地球;
生物老师一回头,
婴儿试管水中游;
体育老师一回头,
乔丹改打羽毛球;
全体老师一回头,
全国人民没*!
23、有关政策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2013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越线教师将受到严惩。而性侵女童是违法行为,已不能简单定行为有违师德。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要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实行五年一注册。
建立师德考核评价规定
在2013年6月14日举行的北京2013年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表示,被曝光师德沦丧的教师都是教师队伍中的败类。全国现有教师1442万,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教书育人的楷模。对于严重违背师德的行为,教育部坚决反对,并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依法严惩,将这些人清理出教师队伍。
许涛表示,教育部将在大力宏扬教师高尚情操的基础上,建立教师师德长效机制,出台相关文件,划出师德“红线”。据透露,该文件将对教师违反师德规定的行为提出明确界定,建立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教师如有从事有偿家教、体罚学生、违反教育规律增加课业负担等行为,都将依照文件规定受到处罚。而性侵女童是违法行为,已不能简单定性为有违师德。许涛表示,通过此举“用高压态势守住师德底线”。
教师准入管理制度9月试点
许涛还透露,2013年9月,教育部将组织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试点,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这项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里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的重要举措,也就是说要严把教师的入口关。
根据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和定期注册的办法,准备在两个省份先期开展试点,同时也探索建立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这个制度就像其他行业的资格考试。
争议“三问师德红线”
教育部官员称要划定师德“红线”、“用高压态势守住师德底线”,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赞同,认为此举能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不过,也有一些人表达不同的观点。
师德“红线”是否可以划定
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朱锡庆发表长微博称,教育部官员宣称要划定师德红线不妥当。
他认为,道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俗性规则,是基于大量事例形成的民间共识,民间禁忌及防止触犯禁忌的巧妙方法都来自于从海量案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教育部官员)并不具备确定道德规范所需要的来源于海量案例的一整套细节化的知识。同时,没有见过真正有广泛约束力的道德规范是官方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