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背镇
丹东市振安区辖镇。1958年设五龙背公社,1967年更名向阳公社,1969年复设五龙背公社,1983年改镇。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市中心25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3.4万。沈丹铁路、丹霍公路过境。辖老古沟、新康、荒湾、胜利、营台、孙家、和平、双岭、新建、五龙背10个村委会。旅游资源丰富,四周群山环抱,清幽怡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中文名:五龙背镇
行政代码:210604104
身份证前6位:210604
长途区号:0415
邮政编码:118000
隶属政区:振安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辽F
辖区面积:100km2
人口数量:约3.4万人
人口密度:340人/km2
1、地方简介
五龙背镇
丹东市振安区辖镇。1958年设五龙背公社,1967年更名向阳公社,1969年复设五龙背公社,1983年改镇。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市中心25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3.4万。沈丹铁路、丹霍公路过境。辖老古沟、新康、荒湾、胜利、营台、孙家、和平、双岭、新建、五龙背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豆类、水稻,兼产蔬菜、淡水鱼等。五龙背温泉位于境内。
2、历史沿革
1958年设五龙背公社,1967年更名向阳公社,1969年复设五龙背公社,1983年改镇。1997年,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老古沟、新康、荒湾、胜利、营台、孙家、和平、双岭、新建、五龙背10个村委会。
3、行政区划
210604104001121玉龙社区
210604104002121温泉社区
210604104200121五龙背村
210604104201220老古沟村
210604104202220营胜村
210604104203220新康村
210604104204220孙家村
210604104205122新建村
4、地方人口
五龙背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8613
男:19452
女:19161
家庭户户数:11909
家庭户总人口(总):36613
家庭户男:18514
家庭户女:18099
0-14岁(总):6269
0-14岁男:3326
0-14岁女:2943
15-64岁(总):28886
15-64岁男:14369
15-64岁女:14517
65岁及以上(总):3458
65岁及以上男:1757
65岁及以上女:170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4107
5、交通概况
五龙背镇
五龙背交通路网发达,距丹东市区20公里,有快速干线与主城区相连,车程在十几分钟之内,镇中心距丹东机场40公里,北京、成都、上海浦东、三亚、威海、济南、深圳等城市有航班直达丹东。距丹东港75公里,同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香港等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七十多个港口开辟了散杂贷、集装箱和客运航线。陆路距平壤220公里,距汉城420公里。沈丹高速、沈丹铁路、在建的丹通高速、丹沈客运专线和东北东部铁路在五龙背设有出口(站台),国道304线穿镇而过,丹柞线、五炮线两条公路与各村公路相连接,已形成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相互交错的立体化交通体系。
6、自然资源
五龙背镇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五龙背镇温泉是中国名泉之一,据《中国名胜大词典》记载,五龙背镇温泉有1300多年的历史。主泉温度71度,含有碳酸盐、重碳酸盐和40多种微量元素,经常洗浴不仅润滑、清爽,而且对风湿症、神经痛和多种皮肤病都有显著的疗效。五龙背镇有大中型温泉疗养院5家,高标准室内温泉游泳馆2家,在建游泳馆2家,大中型宾馆8家,在建三星级宾馆1家、高档温泉洗浴中心3家。五龙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多姿秀美,圣景浑然天成,以山峰险峻、奇石林立、千姿百态著称。春天鸟语花香、杜鹃争春;夏天天女散花、木兰青翠;秋天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天“梨花”万树、竞相开放;犹如一幅幅自然的山水画卷。200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7、工业发展
五龙背镇工业基础雄厚,极具后发优势,现有规模工业企业28家。其中净化材料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和丹东一核两翼、西进东联发展方略以及振安区的新型工业区建设,激活了五龙背镇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2007年,位于沈丹高速五龙背出口的五龙工业园区被丹东市*确定为十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2009年完成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1.5平方公里起步区控制性详规,修建了纵贯园区的*大道,完成了500亩土地整理,园区的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基本达到了项目入驻标准,成为承接丹东市退二进三和西进东联的新型工业集聚区、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东北沿海港口城市群的高科技产业示范园。
8、地方特产
东港梭子蟹
东港梭子蟹
辽宁东港海域的梭子蟹为三疣梭子蟹,俗称梭子蟹、白蟹,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一般在3~5米深海底生活及繁殖,冬天移居到10~30米的深海,喜在泥沙底部穴居。其适应盐度为16‰~35‰,pH值在7~9之间,最适盐度为26‰-32‰之间,最适温度在22℃~28℃。水质要求清新、高溶氧,当环境不适应或脱壳不遂时有自切步足现象,步足切断后能再生。
三疣梭子蟹的渔汛一年有春秋两次,产量高,体大肉多,营养丰富,尤其是卵巢和肝脏。卵巢可供作上等调味品。肉除鲜食外,还可制作罐头,畅销国内外。壳可作药材用,又可提取甲壳质,广泛用于多种工业。
梭子蟹在冬季洄游季节个体最为健壮,一般重250克左右,最大可达500多克。雌蟹红膏满盖,口味极佳。梭子蟹可鲜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两半炖豆瓣酱,或用蟹炒年糕、炒咸菜、煮豆腐,是沿海一带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亦可腌食,就是将新鲜梭子蟹投入盐卤中浸泡,数日后即可食用,俗称“新风呛蟹”。过去,渔民因梭子蟹产量高,常挑选膏满活蟹,将黄剔入碗中,风吹日晒令其凝固,即成“蟹黄饼”,风味特佳。
东港黄海海域生长的梭子蟹由于生长环境水温较低,故周期较长,比其他海域及养殖的梭子蟹肉质更加鲜美,盛名享誉国内外,长期远销日韩等国。2009年以来东港地区出口梭子蟹2500多吨,货值2076万美元。
陶李板栗
陶李村被誉为“中华板栗第一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的土壤,是全国少数适合种植有机板栗的地区之一。全村现有板栗园1.5万亩,近100万株,年产板栗2000吨。现有丹泽,金华、大丰等28个品种,其中本村自己研发的“陶李一号”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近年来,陶李村联合农业科研机构成立了板栗深加工厂,生产板栗粉、板栗饮料、保鲜栗仁等板栗食品,全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年产值1.96亿元人民币,实现利税1960万元;固定资产已达30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23万元。该村先后获全国十佳小康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中华爱国先进示范单位、建设*新农村典型村等荣誉称号。
9、附近景点
鸭绿江
鸭绿江
*风景名胜区鸭绿江位于丹东境内鸭绿江下游的浑江口至江海分界处的沿江区,全长210公里,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景区以水景为主线,山景相依托,名胜古迹历史久远,游一江可观赏中朝两国风光。
鸭绿江因为水的颜色而得名,那碧绿的江水,犹如雄鸭脖颈的莹绿,先人们便称其为鸭绿江,沿袭至今,在早以前,鸭绿江的古称为马訾水。鸭绿江古称坝水,汉称为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因其水色青绿、恰如鸭头而得名。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流经长白、集安、宽甸、丹东等地,向南注入黄海,全长795公里,是中朝两国的界河。鸭绿江流经丹东市约300公里。此段江面宽阔,两岸风光秀丽,在入海口一带,盛产大银鱼。鸭绿江造桥历史很早,可上溯到辽代,20世纪初,鸭绿江上始建铁桥,先后在丹东和朝鲜新义州之间建了二座。第一座建于1909年,是座开闭式桥梁。1950年朝鲜战争中被美国飞机炸毁,桥墩至今犹存,现辟有端桥游览区。第二座桥建于1940出年,为铁路、公路两用桥,全长940米,属中朝两国共管。它是中朝两国的交通要道,也是游人观光览胜的景点。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由六大景区100多个景点组成,鸭绿江风景区位于鸭绿江中下游,与朝鲜碧潼、清水、义州、新义州隔江相望,江水蜿蜒舒缓,两峭壁嶙峋,林木郁郁葱葱,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有浩瀚秀美的水丰湖、雄峙江畔的虎山长城、弹痕累累的鸭绿江大桥、我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最北端的江海分界线和古人类洞穴遗址、原始村落遗址和现代园林建筑等,构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水丰景区:水丰水库是中国东北最大的水库,中朝两国共管,库区内森林都保持着近似原始状态的自然景观,水库两侧峡谷秀丽、花木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