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沿海防护林

科普小知识2022-12-18 14:35:52
...

沿海防护林,简称“海防林”,是指沿海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其中,沿海基干林带,即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具体划定为:沙岸200m、泥岸1OOm、岩岸临海一面坡。

中文名:沿海防护林

拼音:yánhǎifánɡhùlín

建设时间:1988-2010年

防护林的作用:防风固沙

1、体系作用

沿海防护林体系应该是由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和其他防护林等5类防护林组成的“防护林综合体”。从它的建设内容上看,沿海防护林体系是包括海岸基干林带、红树林、农田林网、城乡绿化和荒山绿化等,加上滨海湿地的“绿色系统工程”。从它的功能和作用上看,沿海防护林体系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对于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和维护生态平衡起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对防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作用巨大。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灾难,举世震惊,短短数小时内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发人深省。这场灾难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关于防御海洋自然灾害的广泛讨论。起初,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地震预报、海啸预警、海防设施建设等工程措施上,但随着对这次海啸教训的深入探寻,人们发现沿海森林植被以及它们的好坏,对降低海啸的破坏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泰国拉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广袤的红树林保护之下,岸边房屋完好无损,居民生活未受大的影响,而与它相距仅70km、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地区,村庄、民宅被夷为平地,70%的居民遇难。印度南部的泰米尔那都邦是海啸的重灾区,而其中的瑟纳尔索普等4个村子,由于海边有茂密的红树林,400多个家庭安然无恙。灾区中8块国际重要湿地反馈的信息表明,海啸的能量经过湿地中红树林、珊瑚礁等的消耗后,进入村庄的海水只是缓缓上涨,随后徐徐退却,这与瞬间席卷无数村庄的凶猛海啸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例子,在我国过去发生的台风等自然灾害中也很多。

二是在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方面作用巨大。水土流失是破坏森林导致的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沿海防护林的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根系层,能够有效地截流降水、增加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速、保持水土。据测定,在降雨340mm的情况下,每公顷林地的土壤冲刷量仅为60公斤,而裸地高达6750kg,流失量比有林地高出110倍。在自然力作用下,形成1厘米的土壤需要100-400年的时间。肥沃的土壤不断流失,会丧失农业生产之基、人类生存之本,对人类长期生存危害深重。同时,森林是“绿色水库”,凭借它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从而有较强的调节降水分配和径流过程的作用,维持大气中水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循环。据测定,在年降水量340mm的情况下,只要地表有1cm厚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把地表径流减少到裸地1/4以下,泥沙减少到裸地的7%以下;林地土壤的渗透力更强,一般为每小时250mm,超过了一般降水的强度。一场暴雨,一般可被森林完全吸收。在没有森林的情况下,降水会通过江河很快流走。每公顷森林可以涵蓄降水约1000m,1万hm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1000万m的水库。

三是在防风固沙和保护农田方面作用巨大。森林植被可以增加地表空气阻力,降低风速、改变局部的风向,林木根系具有明显的固土和改土作用。二者综合作用可减轻气流对表土的吹蚀,起到明显的防风固沙作用。大范围的防护林能改变风沙流动的动力结构,使风速降低20%~50%,林网内沙尘减少80%,大气混浊度降低35%以上。同时,农田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降低风速、提高湿度、调节气温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适合于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对防止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地观测,在农田林网内,一般可减缓风速30%~40%,提高相对湿度5%~15%,粮食亩产增加10%~20%(1亩=10000/15m)。

四是在吸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减轻城市污染灾害方面作用巨大。温室效应致使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每公顷森林平均每生产1Ot干物质,可吸收16t二氧化碳,释放12t氧气;破坏森林则释放二氧化碳,目前由于森林破坏造成的碳排放仅次于石化燃料造成的碳排放,居第二位。温室效应已对人类造成了严重危害。美国公共利益研究集团去年4月6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过去10年地球变暖导致的严重生态灾害比20世纪50年代多4倍,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也多九倍,造成经济损失达6252亿美元,相当于此前40年损失的总和。同时,许多树种都具有很强的抗污染能力,据测定,每公顷森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kg,柳杉等树木每公顷每月可吸收二氧化硫60kg,大叶黄杨、海桐、女贞等许多树种还可吸收氢化物、氯化物等有害物质和杀菌、消尘等功效,可以说,森林和滨海湿地对直接治理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2、营造原则

(1)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综合治理、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要从沿海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好林种布局,做到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科学配置。要做到“网带片点、乔灌草、林果桑花”相结合,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力求做到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经济有利、实施可行。

(2)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原则。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增加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同时,强化质量意识,严格工程技术管理。

(3)坚持多方位筹集资金的原则。根据各地经济承受能力和沿海造林难度大的特点,确定国家投入为主体,地方投入为辅,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积极性的的投入原则。

(4)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发挥防护林生态效益的同时,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开发与利用的关系,实行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潜力,努力做到群众近期可得利、长远能受益。

3、营造技术

沿海地区自然环境和立地条件繁杂多样,沿海防护林体系是由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和其他防护林等五类防护林组成,包括海岸基干林带、红树林、农田林网、城乡绿化和荒山绿化等,加上滨海湿地的“绿色系统工程”。因此,沿海防护林是多林种、多树种造林,必须全面灵活地应用森林培育的原理和方法,因地制宜,多种造林、育林方法并举,造、封、管、护并举,才能保证造林成功,并获得良好效果。

1.沿海沙地特性与树种选择

不同地区的沿海沙地种类和性质不尽相同,以下根据距海远近、风和海水等作用的情况,将沙地分为潮积滨海沙土、风积滨海沙土和残积滨海沙土等类型。

(1)潮积滨海沙土与树种选择

潮积滨海沙土主要分布在海滩的高潮线以外和潮水沟两侧,范围不宽,一般100m至数百米。这种沙土母质是靠潮水涨落的力差带来的矿物质粒(主要为石英沙)和海生动物残体(如破碎的贝壳)所组成。由于长期受潮水的侵袭影响,土壤含盐量一般在0.2%以上,局部高达0.6%~1.2%,土壤呈碱性,pH值7.5~9.0,按土壤分,可分沙质滩涂和泥质滩涂。沙质滩涂的土壤质地较疏松,由于含沙量较多,透气透水性能较好,土壤含盐量也较少;泥质滩涂,其土壤淤泥黏性大,透水性差,易板结,不易脱盐,土壤含盐量比沙质滩涂高,碱性强。宜选择适应盐碱沙地生长的抗风、固沙、耐旱、耐贫瘠、耐潮汐盐渍的树种,如木麻黄、相思树、黑松、刺槐、垂柳、旱柳、臭椿、苦楝、毛白杨、白榆、桑树、梨树、杏树、紫穗槐、柽柳、红树等。

(2)风积滨海沙土与树种选择

风积滨海沙土是潮积滨海沙土形成后的延续产物。由于潮水涨落差的连续作用和夏季风向吹扬,在海滩的内缘地带重新堆积而形成的风积沙土,其地貌有沙丘、垅岗状沙丘、丘间低地、平沙地、沙堆、沙滩、沙堤等。沙丘高2~3m,宽7~8m,长十几米至几十米不等,面积在100m以内,分布在靠近海岸一带;垅岗状沙丘高15~20m,宽10m,长数百米不等,多为半固定沙地;丘间低地即沙丘与沙丘间连接的低矮处,沙层厚度大;平沙地在滨海沙地的内侧,地面平坦,沙层较薄,多为固定沙地;沙堆有草丛和流动沙堆两种。各类风积滨海沙土质地粗细不一,肥力也不同,宜选择不同的造林树种、草种。如沿岸沙丘h沙滩,宜选择抗风蚀,耐沙割、沙埋,耐海水浸渍的木麻黄、湿地松、桉树、大叶合欢、露兜、夹竹桃、黄槿、柽柳等,或采用桉树×木麻黄、大叶合欢×木麻黄等;在山东、河北及辽西的风积滨海沙土区以刺槐、紫穗槐最适宜。福建沿海常用大叶合欢、刺桐、麻风树、黄槿、苦楝、*相思等树种。

(3)残积滨海沙土与树种选择

残积滨海沙土的特点是上层为沙,下层为母岩,此类沙土面积不大。由玄武岩残积的沙土多数已改良开垦为农业用地,质地较细,较肥沃。可选择抗风、固沙的湿地松、桉树、相思树、大叶合欢、麻风树、龙眼、荔枝、苹果、梨等树种。

2.造林技术

(1)整地

①沙荒地整地时间不宜提前,可随造林随整地。流动沙地、沙丘、沙堤等,植穴宜小,避免风蚀;固定沙地,可进行带状或大穴整地;地下水位过高时,要深翻沙土,开沟排水,堆沙起垄,进行高垄、高台整地。结合整地可客土施肥,改良土壤肥力。

②滩涂地为了降低土壤盐分,应适当提早整地,一般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完成,有利于土壤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化、雨淋,降低土壤中含盐量。常用的整地方法有:a.全面翻犁或隔行翻犁:平坦有机耕条件的地区,可全面翻犁作畦或隔行1~2m翻犁作畦,畦宽1.4m,畦高50cm左右;b.筑大畦高垄:适宜在低洼地,畦宽2.4m,畦高60~70cm。C.筑堆:一般堆高70~80cm,堆径100~140cm,每公顷4.5×103堆。上述各种方法,挖穴都宜浅(一般20cm左右),结合整地应施足基肥。

③侵蚀丘陵山地据山地坡度、土壤侵蚀、造林目的等选择适宜整地方法,主要有水平带状整地和水平阶整地:适宜坡度较小,土壤侵蚀程度轻,营造果树、速丰林、经济林等;鱼鳞坑整地:适宜水土流失严重、坡度较大的山地。筑鱼鳞坑时,先把生土培埂,熟土回坑,筑成半圆形坑穴和土埂,埂面宽20~30cm,坑距2m×2m、1m×1m,成品字形排列;水平沟整地:适宜在土壤侵蚀严重的山地,如切沟侵蚀。水平沟一般深度50~60cm,外筑地埂,在沟间每隔30~50m修一个土墩、以防止水土流失。

(2)造林密度

①沙荒地、风口地段,应合理密植,加大造林密度,据不同树种、不同立地科学确定。一般株行距1.5m×1m、1m×1m、0.5m×1m,每公顷种植6000~20000株。

②滩涂地,据不同树种科学确定,株行距为2.Om×1m、1m×1m,每公顷种植5000—10000株。

③侵蚀丘陵山地,据侵蚀程度和树种、坡度等不同科学确定,株行距2m×1m、1m×1m、0.5m×1m,每公顷种植5000×20000株。

(3)栽植技术

①沙荒防护林栽植技术

·沙荒片林栽植技术:选择春、夏雨季造林。选用优良品种,I、Ⅱ级壮苗或容器苗、大苗做为造林材料。如木麻黄裸根苗要求苗高80~1OOcm,地径1cm,根系完整,侧须根发达。造林方法可采用植苗造林、截干造林、扦插造林等。栽植时可合理修剪苗木枝条和根系,以减少水分蒸腾,施足基肥,并适当深栽(比原根际高出15cm),踩实踏紧。

·沙荒风口地段造林技术:沙荒风口特指沙质海岸线上风沙、海潮危害严重地段形成的治理十分困难的缺口。沿海地区人民经过长期探索,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办法,如设置挡风竹篱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法、设置挡风石墙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法、以先种草固沙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法、以筑石堤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法等。造林苗木应选用容器苗或大土球苗,选择雨季,适当密植,施足基肥,深栽踏实,搞好防护,做到1年造,2、3年补植,4年见成效。

②滩涂地防护林栽植技术

·栽植深度:据不同地类合理确定。在陆地、堤岸或浅滩沙地,栽植宜深些,一般比原土痕深10~15cm;在泥质海涂地栽植,则宜浅栽培土,一般比原土痕高1~2cm。

·栽植季节:选择春、夏雨季,阴天。

·栽植方法:造林苗木选用优良品种容器苗、大苗,以植苗穴植为主,施足基肥,分层踩实踏紧。

(4)营造混交林

长期以来我国沿海防护林普遍存在着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的问题,很多海岸基干林带、农田防护林网,都是单一树种的纯林,没有形成多树种、多林种的林分结构,生态系统稳定性差,致使防护功能先天不足。为提高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能,实现从一般性生态防护功能,向以应对海啸和风暴潮等突发性生态灾难为重点的综合防护功能的扩展,应从沿海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好林种布局,提倡营造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混交林。①混交树种各地可根据适地适树和造林目的的要求合理选择混交树种。如福建沿海地区海岸基干林带以木麻黄为主要树种,选择大叶相思、大叶合欢、湿地松、窿缘桉、柠檬桉、黑松等为混交树种。②混交方法沿海防护林常用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株间混交、林网网格混交等。林网网格混交是以防护树种营造成防护网格,并在网格间的空地上种植各类经济树种。③混交比例可据树种、立地条件、混交方法等合理确定,一般混交树种的比例应比主要树种小。

4、抚育保护

1.培土扶正在造林后1~2年内(特别是当年),每次台风大雨后对栽植幼树应及时进行培土扶正等工作,以防幼树歪斜倒伏,促进其正常生长。

2.封禁管理造林初期,植被稀少,幼树扎根浅,林地要实行封禁管理。一般在造林前3年,应严禁人畜进入林间,严禁割草、扒叶、挖草根、锄草、玩火、放牧等活动,以促进杂草植被繁茂与幼林共生,保护幼树健康生长。

3.适时抚育间伐幼林郁闭后直至成林前,对栽植密度大的幼林一般应进行3—4次的抚育问伐,以防主干徒长纤细、枝下高过长和树冠狭小。通过适时问伐,既可促使幼林高、径的正常增长,又能防止风害倒木现象发生,改善幼林生长条件。

4.更新采伐海岸基干林带等沿海防护林出现衰老迹象,失去防护作用时,应先规划,然后采取带状皆伐更新、隔带皆伐更新、逐带皆伐更新等方法及时抚育。

①带状皆伐方法,即先在基干林带的内侧营造新的林带,至新林带郁闭并长到一定高度和具备防风固沙作用时,再伐去前沿林带。

②隔带皆伐更新,即按林带排列顺序,进行隔带采伐,至砍去的地方新造幼林郁闭并达到一定高度时,再伐去留下的各条林带进行更新。这种方法适合于小网格林带的更新。

③逐带皆伐更新,即每条林带都先砍去一半进行更新,至新林郁闭并长到一定高度时,再伐去留下一半进行更新。这种方法适合于宽度较大林带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