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兴镇
杰兴镇距四川省中江县城6.5公里,罗桂公路贯穿全境,东与东北镇接壤,北与永太镇相连,南与南华镇、富兴镇毗邻,杰兴镇幅员26.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10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为2.025万。现有集体企业8个,水稻制种和手工挂面是杰兴镇的传统产业,2007年杰兴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836元,位居全县前列。
中文名:杰兴镇
行政代码:510623127
身份证前6位:510623
长途区号:0838
邮政编码:618400
隶属政区:中江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川F
辖区面积:26.4km2
人口数量:约2.025万人
人口密度:767人/km2
1、地方简介
杰兴镇
杰兴镇距四川省中江县城6.5公里,罗桂公路贯穿全境,东与东北镇接壤,北与永太镇相连,南与南华镇、富兴镇毗邻,杰兴镇幅员26.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10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为2.025万。现有集体企业8个,水稻制种和手工挂面是杰兴镇的传统产业,2007年杰兴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836元,位居全县前列。
2、交通概况
杰兴镇交通便利,省道成南高速和成南铁路只有28公里。镇境内现有通乡公路27.48公里。2008年来,采杰兴镇用个人集资、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总投资万元。已建成通村公路47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已达38%,由上级*全额投资的二水口大桥不日也将竣工通车,届时将结束历年来靠渡船来往两岸的历史,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
3、自然资源
中江县杰兴镇的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较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炎热但少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6.5-16.8℃,年降雨量850-1000毫米,无霜期长达295天,平均日照1330小时。适宜植物的生长,境域内除有猪、牛、马、羊、鸡、鸭、鹅、兔、猫、狗等家养动物外,还有野生动物如白鹭、野鸡、野兔等。植物种类繁多,2008年查明的已有数十种。由于地形、地质、气候、人为耕作等成土因素的作用,形成了棕紫色水稻土、棕紫泥土为主的地属。母质富含钾、钙、镁等盐基物质及活化的微量元素,属稳长型土壤,加上人工耕作、培肥,土层深厚、肥活,农业利用上以种水稻、棉花、玉米、油料、红茹等为主,适宜于多种家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生产。辖区内深厚、肥沃的土壤和湿润的气候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适宜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花生、红苕等作物和柑桔、梨、桃等水果广泛种植,粮食棉花是杰兴镇的主产。
4、教育事业
镇境内有初级中学两所,分别为杰兴镇初级中学和清凉初级中学(分校)。小学校两所,分别为杰兴镇小学和清凉小学,下辖村小8所。杰兴镇初级中学校的前身是一座寺庙,称作“普勋寺”,现在还存有当时颇具传奇色彩的巨匾“春秋圣人”。自从建国后改建为学校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由原来的十余间土坯瓦房,到现在的占地十余亩,两座教学楼,已初具规模。1986年,学校进行第一次大的改建,新建一幢教学楼,高三层,共十二个教室。此后,2001年由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必须实行寄宿制,校舍远远不够,进行第二次大的改扩建,又新建一幢高三层,十二个教室的教学楼,改建学生食堂,新建了学生小卖部,硬化学校操场,改建十余个花台,购进大批花草树木。形成现有的拥有两幢教学楼,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齐备,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远程教育接收室、光盘播放室等现代教育设备齐全。杰兴镇有教职员工150人,在校学生近3000人。同期清凉初级中学也通过不懈努力,建成同样两幢教学楼。20余年来,通过一批又一批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杰兴镇初级中学校先后被上级评为“校风示范校”、“先进集体”、“乡镇初中第一名”。由于杰兴镇初级中学和清凉初级中学蜚声在外的教育教学质量,已在全县乃至附近周边市县形成了“杰兴镇现象”的美誉。
5、产业发展
杰兴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从改革、资金、科技等方面杰兴镇给予扶持,再加之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使农业全面丰收。2006年作物播种面积为2176.59公顷,复种指数达173%,粮食总产17579.7吨,人平产粮604.26公斤。养殖业是镇内农业经济的第二大产业,以养猪、养蚕、养羊为主,兼养鱼、小家禽等。2006年生猪出栏到头;收达万元;小家禽饲养总量达到48.4万只,水产总量10万余公斤。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杰兴镇历来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农业镇,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工业发展尤其艰难,20世纪70-80年代的小型炼油厂、铁厂等小的工厂早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遭到淘汰。改革开放后,一些私营企业(如页岩砖厂、预制板厂)等不断涌现。截止2006年,杰兴镇范围内有规模的页岩砖厂四家,预制板厂二家,其它规模不一的企业数十家。而且在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出台后,杰兴镇的个体运输业得到空前发展,2008年拥有各种客运车18辆,货运车34辆。1986年杰兴镇的财贸税收主要依靠农业税和仅有的个体工商。由于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2006年各项财政收达230万元,税收达48万元。
6、行政区划
杰兴镇区划
510623127001121幸福社区
510623127201122彭桥村
510623127202122觉慧村
510623127203220雷鸣村
510623127204220龙金村
510623127205220莲山村
510623127206220玉尺村
510623127209220凤鸣村
510623127210220秀塘村
510623127211220高碑村
510623127212220金马村
7、地方特产
剑南春
剑南春
剑南春产于四川绵竹。是唐代时人们以“春”名酒,绵竹又位于剑山之南,故名“剑南春”。这里酿酒已有1000多年历史,早在唐代武德年间(公元618年至625年),有剑南道烧春之名,据-所著书中记载:“酒则有……荥阳之土窖春……剑南之烧春。”“剑南之烧春”就是绵竹产的名酒。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代曾在绵竹“解貂赎酒”。从此,绵竹酒就以“土解金貂,价重洛阳”来形容自己的身价。宋代大诗人苏轼作《蜜酒歌》,诗前有引:“西蜀道人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力,作此歌以遗之。”杨世昌是当时绵竹武都山的道士。由此足见唐宋两代,绵竹的酒已是醇酽美酒。剑南春酒的前身绵竹大曲创始于清朝康熙年间,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早开办的酒坊叫“朱天益酢坊”,业主姓朱,名煜,陕西三原县人,酿酒匠出身。当初,他发现绵竹水好,便迁居到此,开办酒坊。后来,又有白、杨、赵三家大曲酒作坊相继开业。据说,这四家都是采取陕西略阳的配方酿造大曲酒。据《绵竹县志》记载:“大曲酒,邑特产,味醇香,色泽白,状若清露。”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在《函海》中写道:“绵竹清露大曲酒是也,夏清暑,冬御寒,能止吐泻,除湿及山岚瘴气。”清末已发展到十七家。1958年,绵竹大曲酒改名“剑南春”。品种:剑南春酒酒度分六十度、五十二度两种。剑南春酒属浓香型白酒,芳香浓郁,醇和甘甜,清冽净爽,余香悠长,具有独特的“曲酒香味”。成份:绵竹剑南春酒以红高梁、大米、小麦、糯米、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用优质小麦制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取“红糟盖顶、低温入池,双轮底增香发酵,回沙回酒,去头截尾,分段接酒”等酿造工艺,经过长期贮存,细心勾兑调味而成。
8、附近景点
四川文化娱乐城
四川文化娱乐城
这是城,因为3000亩山水四面相环,一座巍峨的山门雄踞山腰,恍若古老的边关寒光正传金柝。但这又不是城,她还有另一个名字:玄珠湖。“千亩园林景作画,万种风情意写诗”,这是四川文化娱乐城优美风光的写照。
“文化上立足,娱乐上展开”,这是四川文化娱乐城的发展宗旨。她在3000亩大好山水的基础上开发中外文化精华,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成为尘世里的世外桃源,现代人的心灵居所。
四川文化娱乐城浓郁的文化氛围首先是建筑文化。它体现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与建筑特色上。西楼和水城以及古堡都属西欧风格建筑,但又各有差异,西楼以热烈的红色为主色调,辅以温和宁静的淡黄色,以乡村情调为主要风格。西楼位于玄珠湖西岸,绿树掩映,游人踏进西楼,就有如归西欧乡村的感觉。每当月夜,月光斑斑驳驳洒满西楼,更平增了古典韵味。夏日可卧听鸣蝉,冬日看湖水起落,春日有柳絮纷飞,秋日则可静静地踏黄叶如听琴瑟。实际上西楼是将西欧与中国古典文化融为了一体。
水城借鉴了威尼斯水城风格,又突出精美与庄严的特点,使之与威尼斯水城的休闲式风格相区别,除以与湖水相调和的白色与金色为主色调之外,高高的塔尖和红蓝相间的琉璃瓦屋顶使水城别具特色。室内悬挂数十幅精美的西欧古典油画,有如身监威尼斯,别具一份富丽和温馨的感受。尤以坐落水中的八角亭为最,推窗监湖,可望远山如黛,云水自山巅升起。古堡系中世纪欧洲歌德式建筑,雄壮巍峨,全部凿石砌成,石赭色,堡尖塔楼林立,展现了中世纪欧洲-战火风云的特点。古堡为四川文化娱乐城主要景点的中心景点,其森严与凝重令人想起西欧中世纪的文化与政治,更使人想起唐诘诃德时代那些仗剑天下的翩翩骑士。“古堡望秋”乃其中一景,秋风起时,漫天黄叶纷纷扬扬,成都平原烟树与村庄便历历在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