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康复医院

科普小知识 2024-04-16 13:12:25
...

1、三种经营模式

1.公立二级医院谋求转型

过去五年以来二级医院一直处于定位不清晰、人才流失、专科特色不明显的尴尬境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人才流失:一些大城市建立了三级、二级之间的医联体,三级医院的快速扩张需要更多的专科人才,一些二级专科医院比较资深的医生开始往三级医院流动,导致部分二级医院被空心化,原本可能有的几个优势科室也不复存在,竞争力持续减弱;2)分级诊疗利好一级医院:近年来三级医院为了加快床位周转率,增加了术后的转诊,但直接获利的是一级医院和部分社区卫生中心。一方面由于一级医院有地理位置上贴近社区以及价格上的优势,另一方面术后稳定期的住院并不需要太复杂的医疗服务,一级医院和部分社区卫生中心可以满足需求,二级医院在这方面没有优势。

部分公立二级医院谋求转型,其中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十分可行。一个成熟的康复医疗体系中,康复医院最大的病源必然是上级医院康复期病人转诊。相对于民办医院而言,二级医院在转型后依然属于公立医疗体系编制,在与上级医院对接上有更显著的优势,而对于支付方医保基金来说也不需要像民营医院一样经过审核,因此二级医院转型康复医院具有天然优势。

此外,二级医院转型也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卫生部2012年发布《“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综合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上海市先后有三家二级综合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2012年底上海市杨浦区老年医院转型为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宝山区一钢医院转型为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2014年华山医院永和分院转型为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北京市小汤山医院转型后将拿出100张床位作为康复床位,已被确定为市属大医院中的首家“康复医院”。

2.由公立综合医院托管经营

我国部分公立康复医院或公立医院康复医学科由于建院(科)前期规划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明确、专业人才匮乏、市场营销意识淡泊、病源稀少、缺乏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能力等问题,导致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底下、医疗资源严重浪费、医院发展受限,无法产生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因此,我国部分康复医院采取由公立综合医院托管的方式运营,通过这种“外在于”医院的经营者,把有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科技成果、优质品牌等引入医院,包括投入一定量的启动资金等,对医院实施有偿经营。

唐山市工人医院集团托管唐山康复医疗中心,成立唐山市工人医院集团康复医院,工人医院集团将原康复医疗中心就地改造,整体迁移唐山工人医院的内分泌一科、内分泌二科、风湿免疫科、中医科四个病区到康复医院,同时引进眼科、耳鼻喉科等部分技术人员,建成一个以康复为特色,集治疗、保健、康复、预防为一身的综合性医院。此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托管徐州市鼓楼康复医院,为鼓楼康复医院提供人才、资金、技术指导,促进鼓楼康复医院健康发展;同时,鼓楼康复医院也符合市第一人民医院服务向社区延伸,双向转诊的长远发展要求,将能够达到双赢目的。

3.社会资本涌入康复医院

国家层面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考虑到民营资本偏爱布局医疗体系缺口和布局专科医院的优势,康复医疗领域将有望迎来资本盛宴。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康复医疗已逐渐成为医疗服务新风口。

社会资本投资康复医疗的方式灵活多样,主要包括新建、收购、托管康复医院等方式,其中,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合作建立康复医院成为主流的双赢模式。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合作开展康复医疗的模式,既解决了公立医院筹资难的障碍,又解决了企业缺少医疗资源和稳定病源的问题,此举为两者比翼双飞的最佳选择。康复医院的建立缓解了综合医院看病难的境况,也同样稳固了康复医院的客源量,且康复医院的平均计价水平低于综合医院,降低了医保的负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的境况。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共建康复医院模式投入较于新建综合性医院的费用耗资较低,且缩短了盈利周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2、五大优势

1.作为公立医院天然合作伙伴,提高其病床周转率和收入

当前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已成为新医改下国家医疗政策的重要发力点之一,然而由于与现有公立医院体系的内在冲突,民营综合性医院发展仍面临强大阻力,整体进展并不顺利。康复医院则与此不同,作为公立医院天然合作伙伴,其发展能够符合公立综合性大医院利益诉求,相比民营综合性医院其外部发展环境可谓天壤之别。

康复医院有利于缓解综合性大医院看病难的现状。相比康复医院主要承接急性期后(即康复期)病人,处于医疗服务前端的综合性大医院主要收治急性期病人。由于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稀缺性,公立综合性大医院“一床难求”已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公立综合性大医院有很强的内在动力尽快转出病人,以提高自身周转率,而康复医院则为公立综合性大医院转出病人提供了天然承接方,其发展越壮大就越有利于公立综合性大医院提高床位周转率。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公立医院病人平均住院日10天,而香港、日本分别仅为7天、5天,我国公立医院床位周转率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此外,在病人完整治疗期内,刚入院时由于病人病情更为急重复杂,其手术、用药等日治疗费用往往显著高于治疗后期,并呈现递减态势。对于公立综合性大医院而言,由于其床位需求远远超过供给,尽早转出老病人并收治新病人已成为其有效提高业务收入水平的重要方法。以湘雅医院2013年平均住院日11.47天计算,像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具有康复需求的住院患者病情稳定后转诊到康复医院治疗,预计可将平均住院日降低为9天左右;在不增加任何人力和床位的情况下,医院每年可多收治患者9000人以上;可引导医生实行有益的、规范化的多点执业,通过合法途径和诚实的工作提高职工收入。

2.助力医保控费,缓解病人支付负担

康复医院降低医保支付负担,有助于缓解看病贵。数据显示,相比综合性医院骨科日均住院费用5000元,神经内科日均住院费用1500元,专业康复医院(以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为例)骨关节康复病人日均住院费仅500左右,脑卒中等神经康复病人日均住院费也仅600元左右,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医保支付负担,缓解看病贵。

3.康复医院盈利能力强、盈利周期短

大部分综合医院为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其收入与利润增长稳定,但对财政补助依赖大,处于没有补助就亏损的状态。2011年,全国综合医院净利润率3.5%,若扣除财政补助,则亏损713万元,净利润率-4.2%。从利润构成来看,财政补助对利润贡献最大,2011年财政补助1313万元,占利润的50%;此外,医院以药养医问题严重,药品对利润贡献占比较高,2011年利润433万元,利润贡献占比17%;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近50%,但是由于服务定价低,其利润贡献为负,2011年利润为-771万元。公立综合性医院盈利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定位是非营利性机构,缺乏盈利动力,成本控制意识与能力差,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方式粗放,甚至为获得财政补助,有意识控制利润率,隐藏利润,故意做成“亏损”。

康复医院盈利能力普遍较高,和综合医院相比,医疗服务的定价也更高,整体达到7.2%的利润率,其中康复专科医院净利润率仅次于眼科、美容、口腔排第四位为10.7%。康复医院虽然日均治疗费用低于综合性医院,但其成本也相对较低,利润空间大;我国综合医院的平均单床投资额在50万-100万人民币之间,而康复医院的平均单床投资额则只要30万-50万之间。民营医院中一些所谓的“高端”定位,主要非医疗技术的高端,而是服务的高端,适用于妇产类医院,追求舒适的就医、疗养环境;但并不一定适合康复医院,因为康复疗程相对较长,如果没有良好的疗效作为支撑,仅凭优质服务带来的高昂医疗费用不利于长期运营,康复医院应着眼于追求康复的有效性。为了给病患提供全面的临床康复一体化治疗,有时将康复医院注册为综合性医院,“小综合,大专科,康复为特色”模式,有利于增加医院运营收入。

4.人工成本低,人员议价能力不强

按照我国《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每床卫生技术人员应该达到1.4,高于三级综合医院的每床1.03,但实际上其中的主要配置是康复治疗师和护士,而不是康复医师。康复医师的工作主要为诊断病情及制定康复计划,具体实施康复计划则由康复治疗师和护士来完成。不同于医学院毕业的临床医生,我国康复治疗师的培训周期为50天,且只要求大专学历,人工成本远低于医生;同时,作为团队核心的康复医师,由于其工作的高技术含量、低劳动和低耗时等特点,再加上我国目前政策鼓励的大环境,可以吸引更多三甲医院康复科医生进行多点执业。

5.标准化程度高,易于迅速复制扩张

专科医院中高壁垒专科如肿瘤、儿科等单体规模较大,而低壁垒专科如口腔、美容、体检等单体规模较小。对于低壁垒专科医院,由于单体规模小,必须要依靠连锁形成规模,打造品牌,增大总体体量,而连锁的关键在于复制能力。连锁医院的成功要素分为基本成功要素和进阶成功要素,基本成功要素中最核心的是通过标准化模式,快速复制和扩张的能力。

康复医院异地扩张资本投入需求较小,可采用轻资产模式,平均单张床位投资额仅约30-50万左右,远低于综合性医院投资额度。以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为例,医院部分物业采用租赁的形式,总投资1.3亿,其连锁医院常德康复医院共260张床位,前期投资2000万,湘西康复医院100张床位,前期投资500万,均采用轻资产运营的方式。此外,康复医疗主要面向急性期后病人,该类病人病情已相对稳定,医疗风险小,更容易形成标准化治疗方式,从而有利于进行异地复制扩张。

3、相关新闻

北京部分公立医院将转型康复医院

2016年7月北京市卫计委、市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每千名常住人口0.5张康复护理床位。北京市到2020年,康复医疗服务*、机制、模式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完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康复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居民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实现每千常住人口0.5张康复护理床位,每张康复床位至少配备医师0.15名、康复治疗师0.3名和护士0.3名的建设目标。

北京六家医疗机构确定3年内转型康复医院

2016年8月2日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目前已有6家医疗机构确定转型为康复医院,分别为西城区展览路医院、朝阳区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阳区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兴区红星医院、昌平区南口铁路医院、平谷区金海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据了解,今年北京市财政投入9000万元,限期这些医疗机构在3年内完成转型。将至少按照二级康复医院的标准配备硬件设施、建设科室、配备医生、治疗师、护士等医疗服务人员。

据了解,北京存在较大的康复医疗需求缺口。以安贞医院和天坛医院为例,每年安贞医院冠心病术后康复需求大,医院每年支架1.1万人,搭桥4000人,其中北京患者中有6000多人需要术后康复;而天坛医院神经科每年出院17000-18000人,40%-50%需要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