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在德黑兰读》讲述了阅读抵抗压迫的故事。一位叛逆的女教师,一群叛逆的女学生,一门特别的文学讨论课,一种不能放弃的*坚持,最富争议的伊朗裔美国女作家关于中东及祖国现象之批判。本书曾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榜117周,入选《泰晤士报》“十年百部最佳图书”,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借阅量总排名第二,获得美国独立书商协会年度非虚构图书奖等多项重要大奖。
作者:阿扎尔·纳菲西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品方:三辉图书
副标题:以阅读来记忆
原作名:ReadingLolitainTehran:AMemoirinBooks
译者:朱孟勋
出版年:2015-8
页数:416
定价:48.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三辉书系:阿扎尔·纳菲西作品
ISBN:9787513561181
1、作品推荐
★隐秘的阅读所带来的“微小开口”,通往的却是极大的*。
★一位叛逆的女教师,一群叛逆的女学生,一门特别的文学讨论课,一种不能放弃的*坚持,最富争议的伊朗裔美国女作家关于中东及祖国现象之批判。
★本书曾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榜117周,入选《泰晤士报》“十年百部最佳图书”,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借阅量总排名第二,获得美国独立书商协会年度非虚构图书奖等多项重要大奖。
★作者阿扎尔·纳菲西是美国炙手可热的评论家,作品多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著名媒体。
2、创作背景
《在德黑兰读》讲述了阅读抵抗压迫的故事。伊朗学者阿扎尔·纳菲西从海外归来到祖国伊朗的大学中任教西方文学课程,适逢*革命,她所选用的《洛丽塔》等经典西方文学作品均为*明令禁止的篇目;而在生活上,她也不满于*对于女性穿着与行为的种种限制。就在革命最激烈的时期,作者还是坚持自己的*思想,并在晨间与晚间的秘密读书会上引导她的学生们体会这些经典作品。在*的高压下,甚至是警报声的伴随下,这些对于作品中人物与命运的讨论让她的学生们愈发领悟到*与自我的意义。
3、内容简介
1995年秋,伊朗学者阿扎尔·纳菲西辞去教职,她挑选了七名学生,邀请她们和自己坚持一场秘密的读书会。每周一次,她们读纳博科夫,读菲茨杰拉德,读亨利詹姆斯,读简奥斯汀。对这些作品中人物与命运的讨论让她和她的学生们越发领悟到*与自我的意义。她和她的学生们秘密而坚定地反抗着,在*强制要求女性戴面纱着黑袍的时候,私下悄悄地化妆、涂指甲油,她们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期盼着美好的未来。面纱和黑袍之下,藏的却是她们五彩缤纷的梦。而阅读,则是她们作为个体的最后也是最不能放弃的坚持抗争、追求*的方式。纳菲西以清新而富有诗意的笔调,记录这些德黑兰的年轻女性如何阅读这些被伊朗*列为禁书的西方文学名作。她们个体的生命历程亦证明:隐秘的阅读所带来的“微小的开口”,通往的却是极大的*。
4、作者简介
阿扎尔·纳菲西
阿扎尔·纳菲西(AzarNafisi)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客座教授、对外政策研究院的对话研究项目负责人。曾在伊朗的德黑兰大学、**大学以及阿拉美塔巴塔拜大学教授西方文学。1981年因拒戴头巾,被逐出德黑兰大学。1997年,从伊朗到美国。
纳菲西因《在德黑兰读》引发全世界的关注,她获得的奖项包括克里斯托弗戈勃朗基金会国际思想与人文奖、伊丽莎白安斯通勇敢女性奖、美国移民法律基金会移民杰出成就奖、俄克拉荷马大学杰出校友奖等。蒙特霍里约克学院、斯腾山大学、戈切尔学院、巴德学院以及拿撒勒学院等多个高校均向她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
纳菲西的文章广受欢迎,多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以及《新共和》等著名媒体。著作另有:《我所缄默的事:一个叛逆女儿的回忆》《反地域:纳博科夫小说的批评性研究》《比比和绿色的声音》《想象*》等。
5、作品目录
洛丽塔
盖茨比
詹姆斯
奥斯汀
后记
谢词
6、媒体评论
这本书记录了纳菲西如何自己抵抗、同时也帮助他人抵抗*对女性发动的战争,我深受感动。她的回忆录包含重要和深邃的反思:神权政体造成的创伤、对*的沉思和痛苦追求——以及在接触良师与名著时带来的乐趣及自我意识,这一点尤为震撼人心。
——苏珊·桑塔格
有如漂浮于伊朗茫茫大海中的一艘文学救生艇。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一部关于在伊朗*革命时期教授西方文学的回忆录,蕴含着深刻和精彩的洞见。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
——伯纳德·路易斯
纳菲西是伊朗历史上的英雄之一。
——杰拉尔丁·布鲁克斯
一部关于在伊朗*革命时期教授西方文学的回忆录,蕴含着深刻和精彩的洞见。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
——伯纳德·路易斯(BernardLewis)
振聋发聩,感人肺腑……对文学潜移默化作用的有力阐释:关于艺术可以为那些生活在暴政下的人们提供的逃离意识形态的避难所,关于艺术在个体声音中的积极和颠覆性的信念。
——角谷美智子(MichikoKakutani)《纽约时报》
有些最有才华的散文家写的书里,会包含他们所做的最重要的人生决定及其代价所产生的热度与挣扎,而作者不过是在述说生平种种,他们抛在身后的来时路满是悲伤和熠熠闪光的失落。《在德黑兰读》就是这样一本书。
——莫娜辛普森(MonaSimpson)《大西洋月刊》
一个关于伊朗女性以秘密的方式反抗政权的深刻而炽烈的故事。
——《沙龙》
激动人心地记录下了对智识之*永不满足的渴望。
——《今日美国》
难以归类为回忆录、文学批评或社会历史中的任何一种,尽管本书称得上这三个类别中的佳作……纳菲西写出了一部关于生命和文学之关系的独创作品。
——《出版人周刊》
一本关于压迫政权下的生活和文学生命力的私密回忆录……本书和纳菲西教授的名著一样丰富深刻。
——《迈阿密先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