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三合街道

科普小知识2022-12-24 23:10:08
...

三合街道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物资集散中心,总面积157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数的85%。镇党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全县经济、文化发展的重镇之一。

中文名称:三合街道

行政代码:522732100

身份证前6位:522732

长途区号:0854

邮政编码:558000

隶属政区:三都县

行政级别:街道

车牌号码:贵J

辖区面积:157km2

人口数量:约3.4万人

人口密度:217人/km2

办事处地址:尧人山社区

1、地方简介

三合街道是三都水族自治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三都县中北部,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由三合镇、拉揽乡、水龙乡祥寨村、伟寨村合并组建,4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383人,面积为310平方公里,主要定位为民族文化旅游、城市核心区。

三合街道地处都柳江中上流,属中亚带湿润季风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强烈,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温度18.1℃,无霜期长330天,年降雨量1380mm,森林覆盖率为48.72%。境内属中低山、低山河谷盆地,周围群山环绕,中间为小盆地地形,东部为中低山,山峦重迭,极小成片坝子,海拨在700-910米之间。西部为低山,海拔450-600米之间,境内最高海拔在东部排偷村党相坡海拔1365米,最低海拔在三合村都柳江出水口海拔385米。

2、农业发展


三合街道

三合街道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垂直分布的特点,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农业经济确立以城郊农业为主,多种作物并存的格局。近年来已形成大蒜、番茄、早玉米、茄子、莴笋等无公害早熟蔬菜基地,成为县城居民日常蔬菜的主要供应地,其中莴笋出口加拿大。经济作物以甜茶、杨梅、柑桔、碰柑、脐橙和葡萄为主,其中甜茶远销日本、美国、*、香港等国和地区,成为全县唯一创外汇产业,享誉国内外。

3、城镇建设

三合街道地处全县中心,西北到东南方向321国道连接都匀、三都和榕江,西南方向连接独山、荔波等地。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并储量较大的有黄金、重晶石、锑硫、铅锌、硫铁矿、煤等矿产资源。境内有神奇莫测、玄机难解的石头下蛋,有集水族祭祖、饮食、民族风情表演等民俗民风为一体的牛场巴茅水族端节民族旅游村寨。

4、行政区划

三合街道区划

522732100001121四社区

522732100002121一社区

522732100003121二社区

522732100004121三社区

522732100200121三合村

522732100201121中街村

522732100202220交杠村

522732100203220三郎村

522732100204220晨光村

522732100205220猴场村

522732100206220巫塘村

522732100207220中纳村

522732100208220牛场村

522732100209220龙台村

522732100210220姑挂村

522732100211220中乐村

522732100212220夭寨村

522732100213220顺河村

522732100214220行偿村

522732100215220苗龙村

522732100216220下排正村

522732100217220上排正村

522732100218220落椿村

522732100219220排招村

522732100220220排偷村

522732100221220巫孟村

5、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6875

男19322

女17553

家庭户户数8924

家庭户总人口(总)35515

家庭户男18444

家庭户女17071

0-14岁(总)10596

0-14岁男5655

0-14岁女4941

15-64岁(总)24221

15-64岁男12678

15-64岁女11543

65岁及以上(总)2058

65岁及以上男989

65岁及以上女106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4596

6、街道动态

何信到三合街道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

7月30日,现代服务园区党工委书记何信率队来到三合街道的行偿村和夭寨村开展遍访贫困户活动。

在村里,何信书记在街道办事处同志和村组干的陪同下,边走边看,深访细问。详细了解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劳动力状况、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并作了详实的记录。在贫困户家中,何信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家庭成员、主要收入来源、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实际需要。鼓励他们利用好农村惠农政策,抓好生产,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工程中不落伍、不掉队。在因病返贫的陆光富家中,何信关切地询问他当前患病情况,叮嘱他要养好身体,重塑信心,迎头赶上。并要求三合街道党政领导、驻村*、村支两委要经常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最后,由随行人员现场填写了《领导*遍访贫困村访谈问卷》。

据悉,本次遍访工作通过进村入户与百姓深入交谈和问卷方式进行。深入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家庭状况,获得第一手资料,精准掌握贫困村组和农户的状况和贫困原因,为下一步决策和制定相应的扶贫计划,实施差异化扶持提供重要依据和数据支撑,对帮助群众快速脱贫具有重大的意义。

7、附近景点


雪花洞

水书摩崖

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大坝村境内发现一处水书摩崖石刻。都江大坝水书摩崖石刻的发现,是继三都县塘州乡拉下水文墓碑、周覃镇的查水文墓碑、榕江县计划乡的水文墓碑、都江镇怎雷水文墓碑之后的水书文化古迹的又一重大发现。

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大坝村上排(摆)劳村民小组的银子坡上有一处水书摩崖,水书摩崖下临都柳江支流猴子河出口和312国道公路。银子坡三面河水环抱,北面为排长河,东面有猴子河,西面是都柳江。摩崖西距312国道公路的岔河口处约0.5公里,北距都江镇人民*驻地约5公里,东北距大坝村(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都是水族)委会2公里,南距上排劳寨1公里。摩崖坎下几十米是猴子河出口段。

水书摩崖北5公里上江坡(原叫来牛山),1731—1734年修建的都江厅石城墙,城墙全长2000米,东南西北门尚存原貌,现称都江古城垣。

雪花洞

雪花洞在塘州与三洞地区交界的雪花河上,有座雄伟壮丽的仙人桥和瑰丽多的雪花瀑布。

桥长20米左右,宽6米许,高约10米。桥面怪石嶙峋,拱下钟乳悬吊,桥脚是潭。桥体若溶铸而成,雄伟浑然。南端到伏流的溶洞口的二三十米间,是堵直立坡顶的绝壁。因为地壳运动引起的沧桑巨变,地形跌宕显著,所以河溪多瀑布,是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于流水,浪花的冲击和石岩中碳钙被雨水浸蚀溶解,形成了仙人桥一带壮丽多桥的河山。绝壁上被穿空成大小不同,深浅不一的石洞。洞中景致奇特,在的象依山修筑的亭台楼阁,有的象高燃神烛列满罗汉的佛殿,在的又象缩小了千万倍的假山公园。在这一带,那结状若悬冰,吊蛇,海马,羊角的乳石,形如网衣,鱼鳞,帘幕的石幔,举目可见,比比皆是。除了这些琳琅满目的岩溶体之外,还有绝罅长着奇形小树,四周丰茂的草坡,构成了一幅水绿、山青、奇、桥美的画卷。叮咚的流水在洞中产生的共鸣和从绝壁反响的回声,交织成一曲悠扬动听的乐曲。

从仙人桥下穿过的雪花洞水,叮叮咚咚倾入五十来米落差的岩溶洞中,伏流六七十米之后,从东南面断的横裂缝中喷出,形成景色秀丽的飞花瀑布。飞泻的河水,又沿着二十米高的陡峭岩面,淌到乱石嶙峋的谷底,腾飞的浪花水珠,宛若晶莹珠玉,恰似洁白花。奔腾的河水冲击着怪石,激扬的浪花足有三米多高,六米来远雾珠水气弥漫山峪上空。这时,只要太阳一露面,那弯弓斑斓的彩虹常常出现,"东虹日出西虹雨"的民谚在这里再也不应验了。因为雪白的浪花给河山增添秀色,所以这喷出浪花的石缝名为雪花洞瀑布,这条河称作雪花河。

传说仙女阿密在这里拴住蛟龙,拦河筑坝引水为百姓灌田,却遭到蛟龙的好友冰雹粒的破坏。它用娇物将坝脚炸垮,蛟龙仓皇穿山破壁逃命,河水随之流淌形成了雪花瀑布,残存的坝面变成了雄伟的仙人桥。

板告民族文化村

板告民族文化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南部的三洞乡,地处水族聚居的腹地,距县城30公里。全村共有289户口1424人,分居于7个自然寨,绝大部分居民都是水族,水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8%以上。

作为水族文化的中心村,板告村有着纯厚神秘的民族文化。马尾绣、银饰品及牛角雕等工艺品做工精细,工艺独特,闻名海内外。素有“中国水族马尾绣第一村”的美誉。

村寨依山傍水,山青水秀,景色迷人,主要景点有仙人桥、雪花洞瀑布、雪花洞等。

居民的生产方式以传统的小农生产为主,用牛、马作役力,用翻锹翻地,生产工具比较简易、古朴,生产的农产品有水稻、小麦、油菜、玉米、辣椒等。

水族居民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小聚居为主,全村大部分人口为“韦”姓。该村水族民居均为瓦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楼脚一般饲养家禽、家畜、存放农具,二楼住人,三楼为粮仓。

水族群众穿着以传统的民族服饰为主,妇女头包白帕,身着栏杆青衣物和雕花围腰,脚穿绣花鞋;男子则身穿对襟衣;老年人则头包黑帕,身着长袍。

水族人民以素食为主,尤其喜欢吃酸,“鱼包韭菜”、“酸汤鱼”等是民族独特的佳肴。

板告村的主要节日是“端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农历9月至10月),每年端节水族群众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同时举办传统的铜鼓舞、端坡挤马、斗鱼等文娱活动。

8、地方特产


鸡煮菜稀饭

瑶人山水晶葡萄

尧人山*森林公园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东片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林木茂盛,山青水秀,气候宜于人。

“瑶人山”水晶葡萄产于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拉揽乡来楼村·尧人山*森林公园景区内,盛产的葡萄串似珍珠、皮薄肉细、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富含人体需要的钙、钾、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B1、B2、B6、C和P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具有润肺、补体、益脑之功效,老少皆宜,是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

产于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的水晶葡萄不仅诱人,而且交通也非常便利,国道“321”贯穿“基地”,又有即将开通的“贵--广”快速铁路和“夏--蓉”高速公路过境。每年7月盛夏,热诚欢迎四方宾朋到*森林公园避暑度假,到尧人山品尝上品的水晶葡萄。

水族马尾绣

贵州省三都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这种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分布在三都境内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

水族马尾绣工艺独特,刺绣制品十分精美,有媒体甚至誉之为"刺绣艺术的活化石"。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工艺,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

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最近马尾绣入选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刺绣是流行于水族地区的民间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艺术造型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水族人民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水族刺绣技法的种类很多,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及螺形绣等。

鸡煮菜稀饭

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所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有一种等客的美食“鸡煮菜稀饭”,根据客人不同需求,可改为鸭煮菜稀饭、香猪菜稀饭等,水族人民常常是在宾客到家后,最先用它来做招待宾客的垫底饭,亦称迎宾饭。吃完此饭后,才开始安排正餐。按照民族习惯,一般将鸡煮熟后分成八块:头、尾、两翅(香猪为前腿)、两腿(香猪为后腿)、两胸,继续煮熟,上桌后主人按客人身份、年龄、辈分分送客人,主宾食头,尾作礼品送给主宾带走,其余部分由主人依宾主尊卑分配,不足时多杀鸡,剩余部分主人享用。吃时得到鸡头的客人若能把鸡脑髓完整无缺地取出来,足以表示对主人的一片真心实意。这时主人把鸡脑髓装在一只小盘里,这便是苗族“吃鸡头,还鸡崽”习俗的体现。受到尊重的主人高兴地夹两块肥肉送至主人碗中,表示回敬。“鸡煮菜稀饭”在肉吃完后,常常在稀饭里煮食荤素原料作为火锅吃,相当于近年来流行的粥底火锅。

上一篇:三合乡

下一篇:周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