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01-07 15:59:11
...

钱币的诞生,是人类经济进入活跃时期的标志,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发展恍若流星划过。钱币作为民族经济文化的载体,深受我国历代君王的重视,几乎每次王朝变更都伴随着一次钱币的重铸。因此,钱币也忠实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荣辱和更替。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一览其中所藏

中文名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展馆藏品:中国历朝历代钱币实物4000余件

地理位置:洪山区南湖南路1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

业务类别:钱币博物馆

开馆时间:2004年

1、博物馆介绍

货币和金融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人们就开始以贝壳为货币。此后,表示财富的文字均带有“贝”字旁(或底)。自商代开始,人们即以青铜铸造贝形币,又按照两种常见的铲形农具“钱”和“鎛”的形状铸造货币,这就是后世货币被称为“钱”和“布”(“鎛”的同音假借字)的由来。早期货币的称谓甚多,除“钱”、“鎛”(布)外,还有“金”、“泉”、“货”、“贝”、“刀”、“龟”等等。《管子》说,商汤以基山之金铸币。《史记》说,春秋时“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战国晚期,出现了便于携带的有孔圆形铸币——圜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方孔圆钱取代刀币、布币、蚁鼻钱(铜贝)而成为华夏各地域共同采用的铸币形态。自秦汉至明清,二千年间,外圆内方形铜铸币一直占统治地位。自唐代开始出现了纸质的“飞钱”,宋代开始出现了纸质的“交子”,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标志着金属实物货币向纯粹的符号性货币转变。上世纪末叶,又出现了电子货币,这更是货币发展史的革命性进步。

有货币使用必有资金融通事业。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专门掌管调剂资金流通或办理借贷的“泉府”,有专门用于“称责”(“贷而生子”)即金融借贷的契约形式“傅别”。春秋战国以后,诸侯、贵族、官僚、商贾“贷钱而求子息”成为普遍现象。秦汉时代有涉及资金借贷关系的法令《金布律》、《金布令》,王莽时代有所谓“五均赊贷”之法;唐代有涉及金融的《关市令》和《杂令》,还有用于官府放贷的“公廨本钱”;宋代有专司典当放贷的“质库”或“解库”,还有便于资金流转的“会子”、“交子”。自明代开始,出现了专营金融事业的“钱庄”;清代钱庄业空前发达,并出现了以汇兑为主要业务的“票号”,这标志着具有近代性质的金融事业在中国的开始。清末民国初,各类银行纷纷出现,这是中国现代金融的开端。

一部中国货币金融史,是数千年中国历史的缩影。它记录了中国历代王朝更迭和政治兴衰,记录了不同时期中国经济的荣枯,记录了不同时代中国社会的嬗变。透过不同时代的币材、币形、币型、币文、币值、币制,我们不仅能清楚地考察不同时代的货币铸造工艺,探索不同时代的文字嬗变和书法艺术,还能够追踪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经济变革,梳理货币金融政策律令的发展轨迹,感悟历代先贤的经济思想和管理观念。在小小的钱币世界里,在无涯的方圆乾坤中,我们能回顾整个历史,领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体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2

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于2004年6月18日正式开馆,位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逸夫图书馆二楼东南面,拥有660平方米面积的独具特色的展厅。本馆收藏了自古代至现代中国的4000余件货币、票据、借贷契约实物原件和金融史料。其藏品主要源于民间收藏,同时也吸收了本校金融学院历年积累的货币实物和近年来征集的部分藏品。

这里有遥远的新石器时代的贝币、骨币,有春秋战国至近代的布币、铁币、铜币、银币、金币、纸币。有早年发现的各类古代铸币,也有近年出土的荆楚铸币。有历代形形色色的*铸币,也有多采多姿的地方性铸币。这里有我们独家收藏的绝世珍品――明“泰昌通宝折五”;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馆藏中众多的精品孤品钱币,令人目不暇接,大开眼界。

我们相信,通过参观,您既能感受到知识和艺术的熏陶,又能深化对博大精深的中国货币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与热爱,愿我们的展览给您留下深刻的记忆。

2、博物馆开放

2006年9月16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版后的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正式开放。4000余件货币、票据、借贷契约实物原件和金融史料,为人们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朝代更迭和政治兴衰的生动窗口。


3

徜徉于博物馆,仿佛走进奇妙的方圆乾坤。原始时期的一枚枚小贝,引发幽幽古思;春秋战国的刀布币,隐现刀光剑影;日本侵华时期的军用手票,诉说着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在这里,还有世界唯一的明代“泰昌通宝折五大钱”,中国最大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

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建成两年多来,接待了校内外约16000人次参观,成为我省一大人文亮点。

然而伴随着校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迫切需要进行藏品拓展、配套研究。

此次改版,该馆新增了明清时期的“雕母钱”、“母钱”、“样钱”等稀有钱币实物,“五铢”泥范、“大泉五十”陶范、“小泉直一”铜范等珍稀钱范,“光绪十两银锭”、“鎏金光绪通宝”等稀有钱币,以及“苏币”、“边币”等珍贵实物,展品更加完善。基于大量查校和考证所作的展品说明文字,更加简练精确。

3、藏家捐赠

11年前,武汉市资深钱币藏家郑开顺先生苦于子女对钱币收藏兴趣不大,于是将自己价值千万元的中国历代货币及金融实物,共计1488件捐赠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正是因为郑开顺先生的慷慨捐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于2004年建造了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此后,随着来自中国银行、*淡江大学王国刚教授等机构和个人的捐赠进入馆中,再加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历年积累的货币实物和部分藏品,这间博物馆逐渐收藏了4000余件货币、票据、借贷契约实物原件和金融史料。“这些藏品可以为专家学者提供非常直接的实物研究支持,这不单涉及金融学研究,还涉及法律史、经济史的研究。除了服务校内教学、科研之外,该馆也免费向社会开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馆长高利红表示。

4、藏品介绍

贝币

贝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之一,根据古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证明,贝币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夏代。全世界各民族差不多都用过贝币作为原始货币。海贝小巧玲珑又有光泽,是古代人们喜爱的装饰品,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同时方便携带与计数,因此海贝逐渐取代其他实物货币,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由于西周青铜器中有“用贝十朋又四朋”的记载,可以推知当时的贝币以“朋”为计算单位。贝币对我国文字影响深远,在先祖们心目中,“贝”就是一切财富的总代表,于是创造了很多含有“贝”旁的汉字,如“宝”的繁体字“寳”就是室内藏着玉石和贝的意思。可见贝币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包金贝


4

我国用海贝做货币使用可以追溯到夏代,贝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之一。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增加,人们对贝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来自大海的贝币明显供应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先祖们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仿照贝币的形状制造出了大量的仿贝,于是出现了石仿贝、骨仿贝、玉仿贝以及金银铜仿贝。商代晚期(公元前1200年前后),出现一种面上包一层薄薄的金皮,或涂上一层金粉,里面质地都为青铜的仿贝,,被称为包金贝。包金贝是我国最早的贵族装饰品,象征着权利和财富,一般用来作为皇室内的馈赠和储藏用品。

在东汉蔡伦发明纸张之前,我们的先祖主要是在竹简上书写和记录,而人在书写时难免会出现错误,那时可没有橡皮擦能轻易抹去写错的字,也不可能一写错就把竹简扔掉,怎么办呢?其实,从东周早期人们就已经有了好办法——削刀,削刀是那时文人们必备的文书工具,如果写错了字,只要用削刀轻轻削去竹简上写错之处的青皮,重新写上正确的字就可以了。因为削刀对文人来说必不可少,而且携带方便,在人民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后来渐渐演变成为刀币,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最早铸行,燕、赵两国也先后开始铸行,主要在黄河流域东部流通。由削演变而来的刀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货币之一。

“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

清朝咸丰年间,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起义,清*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军费开支庞大,从而导致了经济危机。为了应对财政困难,咸丰皇帝不得已打破了大清近两百年不发行纸币的成规,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5月推出纸币,先后发行了“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户部官票”又叫“银票”,以银两为单位,面额有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共五种;“大清宝钞”又叫“钱票”,以铜钱为单位,面额为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二千文、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和百千文八种,以二千文合官票银一两折算,于是民间就把这两种纸币统称为“钞票”。“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都是不能兑现的纸币,百姓们不喜欢用。后来“户部官票”发行太滥,“大清宝钞”面额也越来越大,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治初年,这两种纸币就全部停用,历时不到十年。但“钞票”的名称却一直流传下来。

苏区货币

苏区货币是该馆比较有特色的收藏。1928年4月,*、朱德率领的两支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湘赣边界苏维埃*,创办了首家红军造币厂,模仿墨西哥鹰洋1895年和1908年版式,出炉了红色政权首批金属货币。并取“工农苏维埃”之意,在币面隐蔽位置加凿了一个“工”字标记,因而被统称为“工字银元”。紧接着,吉安县东固平民银行采用松烟油墨、蜡纸刻版,也成功地开印了苏区第一张纸质货币铜元票。

1929年1月,由于井冈山根据地失守,红军造币厂被*捣毁,停止生产运转。1930年10月,*、朱德率部离开井冈山,一路转战攻克白色堡垒吉安城,建立了江西省苏维埃*。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入赣“围剿”,企图速战速决,永绝后患。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当机立断,下令“立即动手出票子”,加紧筹集战备物资,并把缴获的两台石印机转运到东固印刷厂,东固纸币由此实现了从油印、木印到石印的“三级跳”。江西省苏维埃*临机应变,在东固平民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了江西工农银行,利用缴获的*吉安临时辅助纸币券,改造成江西工农银行暂借发行券投放市场,筹集到了200万元经费支援红军第1次反“围剿”。


5

1931年5月,江西省苏维埃*把兴国县造币厂升格为省级造币厂,批量铸造“大洋头”、“小洋头”和“老鹰头”银元。同年7月又向江西工农银行划拨5万元补充基金,大力印刷发行铜元券,回收销毁暂借发行券。这批苏区早期货币虽然印制简陋,外观粗糙,但因质纯量足信誉好,深受苏区内外群众、商贩的欢迎,为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

粤汉铁路借款债券

粤汉铁路借款债券是宣统三年(1911年)对外国银行团发行的债券。这一年五月,清*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在北京与英国汇丰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德国德华银行以及美国摩根银行等四国银行团代表签订了《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借款合同》。《合同》规定,铁路工程师应由英、德、美三国派人担任,筑路所需要外购的材料机器等也应由英、德两银行经理;日后铁路延长如需借用外国资本,四国银行有优先承办权。这张公债券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它是清朝*发行的最后一张对外债券。此后的中国对外公债上再也看不到ImperialChineseGovernment的字样了。

5、镇馆之宝

明代钱币“泰昌通宝折五”和“大明通行宝钞”可以称得上是该博物馆的两大镇馆之宝。


6

“泰昌通宝”是明朝第十四任皇帝朱常洛的年号钱,但此人仅当了29天皇帝便驾崩,未来得及铸钱,于是其子熹宗便补铸了一部分“泰昌”钱,但数量不多,版别更少,其中“折五”钱发行极少,现存于世的“泰昌通宝”多为一文小钱。“泰昌通宝折五”的出现,也打破了人们流传的“泰昌通宝无大钱”之说。

据博物馆馆员黄丽介绍,经专家考证,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有除此之外的第二枚“泰昌通宝折五”,这枚绝世孤品被史学界称为无价之宝。

“大明通行宝钞”是世界上幅面最大的纸币,面积为33.8×22厘米,其大小如同现今的报纸单页,是明朝发行的唯一纸币,现存世数量也是极其稀少。

博物馆里还收有不少品相完好的珍稀货币。

其中年代最久远的货币,是公元前21世纪便开始使用的贝币,即一种刻有货币标志的海贝;最小的铜币,是西汉发行的“鸡目五铢钱”,仅有0.2克重,直径不足1厘米;最大的铜币是太平天国所铸的“大花钱”,一枚铜钱竟和街头的烧饼一样大小。

6、建馆意义

2007年8月13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委宣传部下达文件,批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为“洪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是国内高校第一家古钱币及金融史料博物馆,现有馆藏金融史料和中国历朝历代钱币实物4000余件。获批“洪山区爱国注意教育基地”后,该馆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断完善各项功能,组织开展有关活动,为促进和谐社会作贡献。

7、参观须知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00;

团体观众需要提前预约

交通指南:公交车590路、538、583、811路等可到。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南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