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镇
古镇平城,位居陵川县城以北6公里处的山间盆地中。周围群山环绕,岗峦叠起,地处“万峰环列,突中一窝”之心。镇东与六泉乡相连,西与秦家庄毗邻,南通崇文镇,北与壶关县接壤。长陵公路横贯南北,曲辉、平西公路在镇内交汇,交通发达,商贸繁荣,古今为陵川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
中文名:平城镇
行政代码:140524104
身份证前6位:140524
长途区号:0356
邮政编码:048000
隶属政区:陵川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晋E
辖区面积:51.8km2
1、地方简介
平城镇
平城镇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太行山南端,是陵川的北门户。地理位置在北纬35°48〃—53〃,东径113°16〃—21〃之间。东、西邻本县六泉、秦家庄乡;南靠崇文镇;北与壶关县毗邻。距县城10公里。境内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9公里,总面积51.8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总人口24106人。
2、行政区划
140524104200121南街村委会
140524104201122北街村委会
140524104202122东街村委会
140524104204220西四庄村委会
140524104207220南炉河村委会
140524104208220下川村委会
140524104209220杨寨村委会
140524104210220秦家河村委会
140524104211220寺郎岗村委会
140524104212220南坡村委会
140524104213220南召村委会
140524104214220窑上村委会
140524104215220南营村委会
140524104216220张寸村委会
140524104217220南河庄村委会
140524104218220义汉村委会
140524104219220北召村委会
140524104221220石门村委会
140524104222220委庄村委会
140524104223220林峦岭村委会
140524104225220草坡村委会
140524104226220和村委会
140524104227220司家岭村委会
140524104228220后河村委会
140524104229220寺背村委会
140524104230220北炉河村委会
3、地方人口
平城镇
平城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3448
男:12060
女:11388
家庭户户数:6470
家庭户总人口(总):23423
家庭户男:12037
家庭户女:11386
0-14岁(总):6077
0-14岁男:3096
0-14岁女:2981
15-64岁(总):15950
15-64岁男:8306
15-64岁女:7644
65岁及以上(总):1421
65岁及以上男:658
65岁及以上女:76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2099
4、资源物产
平城镇全镇年平均气温为7.9℃,年均无霜期约150天,降水量650毫米左右。自然资源丰厚。地下矿藏,主要有煤、铁矿、硫磺、粘土、石灰岩等。煤炭藏量丰富,年可产煤炭在60万吨。全镇有耕地35123亩,主要产玉米、谷子、土豆等农作物。林地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29%。
5、农业发展
近年来,平城镇全镇农业生产发展多样化,已形成粮食、苹果、蔬菜、中药材,养殖各业并举独具特色的立体农业新格局。乡镇企业达到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冶炼、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产业,壮大了全镇的经济实力。科技、教育、卫生发展较快,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喜人。
6、城镇建设
2004年初,平城镇新的党委*班子组建以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出了“工业强镇,农业、商贸富民,夯实基础,三年再造一个新平城”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该镇进一步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镇26个村全部完成了“村村通”,通路里程达到44公里,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循环交通网。在产业发展上,新上古兰养殖场和南路河千头猪场,带动全镇养殖业掀起新的热潮。投资300万元,租赁原阿珍集团,成立山西太行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已正式运作。引进晋城神利公司投资3200万元,建设晋城古陵山淀粉有限公司,并建立1000亩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在地下转地上、可持续发展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工业结构日趋合理,社会各业蓬勃发展。
7、附近景点
北吉祥寺
北吉祥寺
在山西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社义镇西隅。创建地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宋、元、明、清历代重修。寺周细流环绕,寺前古柏四株,人称四大天王。寺宇规模宏敞,布局严谨,三进院落,皆且卡墙相隔,原门不存,现将天王殿称之为山门,两侧有掖门和钟鼓楼,内有厢房、中殿、左右配殿、东西廊庑,后大殿等。天王殿、中殿历史最古,后殿及两厢尚存元制,余皆明清重修。天王殿殿宽深各三间,单檐九脊顶,斗拱五铺作,结构简练,断面规整,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整个形制还是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原构。中殿三间,悬山式屋顶,仅施柱头斗拱,无补间铺作,外观甚为古朴,与天王殿同为宋构。殿顶三彩琉璃脊兽为明代所制。寺内碑碣数通,记述寺史建筑年代等。
二仙庙
真泽二仙庙位于陵川县城西2.5公里的城关镇岭常村,此地群山拱翠,松柏掩映,繁花似锦,0宜人,人称“西溪0”,是陵川古八景之一。
该庙创建于唐乾宁年间(984-897),宋崇宁年间加封真泽宫。金皇统二年(1142)扩建为现今规模。二仙庙代分两院,中轴线前有山门(上即戏楼),左右各有小旁门。中轴线一进院为过殿,过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殿内保存有做工精美的佛道帐,殿前有卷棚式拜亭一座,做工也十分考究。正殿、东西梳妆楼做法古朴,用材较大,为金代建筑。前面院中挺立着四棵古老的桧柏,人们可以从树上找出各自属相的生动造型,如龙、蛇、鼠、锡、猴、牛羊等,被称为十二生肖柏。整个建筑宠伟壮观,布局整齐严谨,加之崇楼高阁,古柏青松,彩色琉璃,显得最重要的是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的游诗碑:“期岁之间一再来,青山无恙画屏开。出门依旧黄尘道,啼杀金衣唤不回。”陵川真泽二仙庙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也是一处开发价值较大的旅游胜地。
8、地方特产
玉米面“砣”
玉米面“砣”
在过去,由于副食、蔬菜的缺乏,当地人经过巧妙的构思,将玉米面制成各种副食、点心食用,现在制作的“砣”中间包着陷,表面印着花纹,外观精美,是以前人们走亲访友必不可少的一种“礼品”。现在食物充足,礼物品种也多了,这种自制的“砣”已经很少有人能做了。
制作“砣”的工具,是一种用木头雕刻的模型,是一种质地坚硬的木料,中间挖个圆形,在圆形底部刻上花纹,可以是福、寿或者花朵,和好的玉米面团,需要发酵24小时。取一个面团,在中间包上用红豆制成的豆沙馅,放在制“砣”的模具中挤压,使花纹印在饼的一面,靳师傅在柴火上座锅,把制作成型的“砣”放入锅中烤熟。
圪糁稠饭
玉米的生长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不高,在陵川这种多山少川,气温偏低的环境中,玉米的产量很高。由于玉米富含粗脂肪,益于人体消化,同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是陵川百姓日常食用的主要食材。每天清晨,当地人用“圪糁”做成“稠饭”。
“圪糁”是用老玉米加工成粒状,经过“煮”的方式,成为“稠饭”,配以炒制的土豆片,成为陵川人每天必吃的第一餐。玉米粉碎后成为玉米面,还可以制成玉米糕、玉米饼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