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珠穆沁博物馆
乌珠穆沁博物馆坐落于东乌珠穆沁旗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乌珠穆沁广场西侧,始建于2006年,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87平方米。其主体顶部银色火撑造型,风格独特极具民族特色,寓意蒙古族是崇尚火的民族,而外观和装饰的天然大理石以及玻璃墙又透着一股现代气息。整幢建筑俨然突显了民族特色,极富现代感又不乏典雅庄重。
中文名:乌珠穆沁博物馆
地址:乌里雅斯太镇乌珠穆沁广场西侧
1、展馆陈列
内部展厅由大厅、《草原流韵》民俗一厅、《草原流韵》民俗二厅以及《草原春秋》历史展厅组成。
大厅——迈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大理石的十根吉祥柱,寓意十全十美,天、地、人、自然,完美和谐。大厅共两层,顶似穹庐,宛如一座巨大蒙古包。大厅一层正面墙壁上是描绘乌珠穆沁草原水草丰美、四季更迭的自然美景,春、夏、秋、冬油彩图。石柱上方是圆型带有民族图案的浮雕天井,上方二楼大厅正面*悬挂有成吉思汗第十六代子孙巴图孟克达延汗画像,两边分别依次排列着历代乌珠穆沁右翼,左翼旗扎萨克亲王、贝勒画像。
民俗一厅——陈列展品以游牧部落生活用品为主,展示了乌珠穆沁部落古老的民风古俗,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游牧部落特有的历史足迹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
民俗二厅——展品展示了乌珠穆沁部落的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男儿三技、民间医学、蒙古族经典文献——《蒙古秘史》和相关研究史料及现代乌珠穆沁人生活写照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乌珠穆沁部落的民间文化和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演变史以及游牧文化的独特魅力。
历史厅——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了考古重大发现之一“金斯太洞穴遗址”,为人们展示了远古的石器时代文明遗迹,使这片神奇草原又凭添一份神秘。同时展出北方游牧民族在这片古老土地上所创造的历史,使人们不禁联想到在这片丰美草原曾经上演的一幕幕朝权更迭、金戈铁马、征战臣服的历史画面,也会为他们创造的文明和表现出的聪明叹为观止。
2、精品藏品
该馆藏有反映乌珠穆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和牧区征集,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基本反映着乌珠穆沁古代文化的面貌,对研究乌珠穆沁部落历史变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馆藏文物品类丰富,主要有陶器、瓷器,铜器,漆木器,民族乐器、佛教器、玉器、石器、丝织品、金银器、铁器具等。
3、特色
乌珠穆沁博物馆旨在突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全面系统地抢救、保护、展示、研究、传承乌珠穆沁文化,为弘扬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民族文化底蕴、历史考古、旅游观光和文化产业的振兴,尽献一份力量。现已成为本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历史沿革
在乌珠穆沁草原上,居住着一支勤劳的蒙古族部落----乌珠穆沁部落。“乌珠穆沁”,蒙语,意为“葡萄山人”。乌珠穆沁部落是蒙古族古老的部落,成吉思汗16世孙图罗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戈壁南,三弟翁衮都喇尔所率之部。乌珠穆沁部在13世纪生活在中国*北部与蒙古国边界阿尔泰山脉葡萄山一带。明代时,漠北的蒙古部族间发生纷争,葡萄山下的蒙古人*南迁漠南。他们看中了大兴安岭以西、宝格达山以南的草场,即在此驻牧下来,号称乌珠穆沁部落。1636年归附满清。1934年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945年东乌珠穆沁旗6个苏木在西乌道尔吉王和其弟东乌扎萨克带领下与乌兰夫部冲突兵败,北迁蒙古国,两年后驻牧于蒙古国道尔诺特省克鲁伦河附近,至今游牧于布日干等三个苏木中。原东乌珠穆沁旗只剩下今天的乌拉盖、额仁高比等两个半苏木人口。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东部联合旗(东乌、西乌),1956年分设为东乌、西乌两个旗(约一半西乌人口、地域并入东乌珠穆沁),剩余旗人后裔现生活在东乌珠穆沁旗和西乌珠穆沁旗。
上一篇:乌珠穆沁的孩子
下一篇: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