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创立于1940年,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学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在英国QS教育集团公布的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居世界第389名、亚洲第76名、*第17名。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文名:北京理工大学
英文名: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
简称:北理工BIT
创办时间:1940年
类别: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理工类研究型大学
属性:211工程,985工程,111计划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现任校长:张军
知名校友:*、曾庆红、李富春、邹家华、王小谟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硕士点:196个
博士点:95个
博士后:流动站19
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校歌:《延河情》
专职院士:9人
主要院系:宇航,机电,机械与车辆,光电,信息与电子,材料等
学校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学校代码:10007
主要奖项: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长江学者:24人
国家杰青:18人
目标定位:特色鲜明理工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
所属联盟:卓越大学联盟
1、学校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干,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是“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中管副部级高校,设有研究生院。
学校前身北京工业学院发源于1940年在延安成立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从1940年,在延安诞生为抗战建国服务,到21世纪的今天,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从露天课堂、吃住窑洞,到现代化校区、国家重点实验室,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学正承载着光荣与梦想。
2、历史沿革
创立初期
1939年5月,**建立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春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
1940年1月,自然科学研究院改名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
1943年10月延安自然科学院并入延安大学,成为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
1946年1月,延安自然科学院改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辗转华北办学。
1947年1月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与晋察冀边区铁路学院合并成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
华北大学工学院时期
1946年4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北方大学工学院在晋冀鲁边区成立。1948年10月,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
1949年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迁入北京,划归*人民*重工业部领导,为重工业建设和发展服务。
1950年9月,华北人民*教育部决定将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合并到华北大学工学院。
1950年,华北大学工学院面向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四个地区第一次公开独立招生。以本科为主,学制定为五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制大学。
北京工业学院时期(1952年1月1日-1988年4月1日)
1951年11月18日,*人民*教育部将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自1952年1月1日启用新校名。
1952年3月8日,*人民*重工业部下发了《关于北京工业学院今后发展的方向及方针任务》的文件,决定北京工业学院“逐步发展为国防工业学院或国防工业大学,并使之成为中国国防工业建设中新的高级技术骨干之重要来源”。
1952年8月北京工业学院(采矿系、冶金系)整编为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
1952年8月北京工业学院(有色金属方面学科)整编为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
1952年8月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整编为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2年11月北京工业学院整编为东北兵工专门学校部分系及教师学生。
1953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59年,成为国家首批颁布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961年7月北京工业学院(火炮、自动武器、炮弹等专业)整编为太原机械学院(即华北工学院,已更名为中北大学);
1969年,北京工业学院划归第五机械部(又称兵器工业部)领导。
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
1983年,经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钦点,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贷款支持的中国14所著名大学之一。
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
北京理工大学时期
1988年4月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1991年,从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分离成立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学校划归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领导。
1992年,经*指定,成为国家首批确立的14所副部级高校之一,创建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
1994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通过211预审,成为全国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
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MBA学位授予权的首批26所院校之一。首批具有EMBA(高级经理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的30所院校之一。
1999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改制为兵器工业集团,同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划归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领导。
2000年9月,成为第10所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985工程院校,由北京市*、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同重点建设。
2003年10月,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4年,成为教育部指定全国34所考研自行确定复试录取线的高校。
3、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学校有教职工3500余名,共有专任教师2005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450余人,教师中有全职工作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国家“千人计划”教授11人(其中长期项目6人、短期项目2人、青年项目3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9人,教育部“新世纪(含跨世纪)优秀人才”92人,享受*津贴专家6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教学名师4人,*突出贡献专家17人,博士生导师500余人。此外,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2个。
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如王大珩、英国皇家学会原主席S.G.Parter爵士、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原校长迪特舒曼博士等22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和兼职教授。
院士名录
序号 |
姓名 |
学科 |
评聘年份 |
备注 |
1 |
王越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991 |
科学院院士 |
1994 |
工程院院士 |
|||
2 |
徐更光 |
力学 |
1994 |
工程院院士 |
3 |
毛二可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995 |
工程院院士 |
4 |
汪顺亭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995 |
工程院院士 |
5 |
周立伟 |
光学工程 |
1999 |
工程院院士 |
6 |
朵英贤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1999 |
工程院院士 |
7 |
才鸿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01 |
工程院院士 |
8 |
葛墨林 |
物理学 |
2003 |
科学院院士 |
9 |
胡海岩 |
力学 |
2007 |
科学院院士 |
10 |
王哲荣 |
机械工程 |
2001 |
工程院院士、双聘 |
11 |
江龙 |
化学 |
2001 |
科学院院士、双聘 |
12 |
李京文 |
应用经济学 |
2001 |
工程院院士、双聘 |
13 |
张玉奎 |
化学 |
2003 |
科学院院士、双聘 |
截至2013年,北京理工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7个,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国防特色学科,3个一级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1个本科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还建有化学物理、信息科学、车辆、智能机器人、生命科学等5个学科特区。2003年度,学校学科精品度名列全国高校第10名;在2002年和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有8个学科名列全国高校相同学科前10名,其中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第1名;在2005年由国家人事部组织的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工作中,北京理工参评博士后流动站“兵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排名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名列第4。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4个) |
机械工程 |
光学工程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5个) |
工程力学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物理电子学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应用化学 |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3个) |
材料学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飞行器设计 |
国防特色学科 (24个) |
固体力学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 |
精密与微纳制造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
工程力学 |
机械电子工程 |
|
车辆工程 |
光学工程 |
材料学 |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物理电子学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应用化学 |
飞行器设计 |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
|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
国民经济动员学 |
|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 (10个) |
工业设计 | 工程力学 | 车辆工程 |
应用化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软件工程 | 信息对抗技术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5个)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力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2个) |
企业管理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北京市交叉学科(2个) |
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 |
光机电微纳制造 |
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
数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学、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统计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
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大气科学、光学工程、设计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药学、兵器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理论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
会计、应用统计、法律、艺术、翻译、教育、国际商务、机械工程、兵器工程、仪器仪表工程、航天工程、航空工程、材料工程、车辆工程、动力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地质工程、安全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环境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商管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公共管理、工程管理。
博士后流动站:19个
数学、应用经济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力学、兵器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安全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
合作交流
截至2013年,学校与6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世界100多家企业和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及合作。并先后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等40多所合作院校签订学生交换协议,形成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全球性网络。
现在学校每年都积极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合作研究的同时,学校每年还会派出300多位教师、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及合作科研。1995年至2013年期间,学校培养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留学生1800余人,每年还为约150名各国大学生举办了短期汉语及专业培训。学校积极与省市地方*、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先后与北京、云南、吉林、辽宁省人民*、内蒙古自治区*及全国40多个地市人民*签订了省校、市校合作协议,与百余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军工企事业系统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了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
4、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北京理工大学每年承担科研项目超过1000项,科研经费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如2008年、2009年科技总经费连续突破10亿元,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北京理工大学牵头研制的仿人机器人“汇童”和学校机械与车辆学院完成的纯电动汽车设计和研制,被评选选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2006年至2013年期间,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60周年国庆阅兵的30个装备方阵中,学校参与了22种装备的设计和研制。
2011年至2013年期间,学校三大检索论文达到80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2500篇,比2006年至2010年期间的总篇数增加了18%。2006年至2012年期间,学校累计申请专利4539项,授权专利1526项。2012年中,学校专利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专利申请首次突破了1000项,达到1108项,授权数首次突破400项,达到464项。学校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4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18项。
2013年,全校SCI收录论文达到935篇,EI收录论文1331篇。在SCI收录论文方面,2013年SCI收录论文数量是2010年的1.6倍。2013年北理工化学学院曲良体教授发表在《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期刊上的论文“Nitrogen-DopedGrapheneQuantumDotswithOxygen-RichFunctionalGroups”荣获2012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这是该校首次获此殊荣;管理与经济学院胡瑞法教授的论文《PatentsandChina'sresearchanddevelopmentinagriculturalbiotechnology》被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子刊《NatureBiotechnology》接收并发表。这是作者继2012年在NatureBiotechnology上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之后,第三次在该刊发表论文。
2013年,北京理工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由该校牵头的《高速交会目标相对定位测量技术》项目获得了代表发明与创造最高水平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2013年2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之一;同时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牵头获得省部级一等奖6项。
2013年,北京理工大学自然基金申报工作共获批项目191项,获批经费1.47亿元,达到2010年的2.47倍,项目数量和经费数量创历史新高。
科研机构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部门开放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另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
5、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40年包括中关村校区图书馆(25509平方米)、良乡校区图书馆(19529平方米)和机械与车辆工程、管理、理学、人文等4个专业分馆(988平方米)。该馆阅览座位2477个,文献检索计算机238台,网络信息节点约3000个,截至2011年底,图书馆纸型文献为231.4万余册,电子图书为277.6万余册,网络数据库为177个,形成了高质量、学科覆盖齐备、印刷型与数字型并重、国防特色鲜明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学术期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科技类学术期刊,创办于1956年,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面向国内外征稿。《北京理工大学学报》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源刊”。
6、文化传统
校训
北京理工大学原校训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2010年8月26日,为了迎接70周年校庆,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在广泛征求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的意见基础上,确定了学校的新校训。这就是“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这一校训既是建校70年来几代师生员工崇德尚行、学术报国的真实写照,又是新的历史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校训由欧阳中石先生所题,并悬挂于中心教学楼入口处。8月26日同时确定学校的校风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学风为“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徐特立老院长)。
校徽
校徽周围标明了由赵朴初先生题字的“北京理工大学”中文字体及英文翻译。
校徽中心的标志以“培养人才、培育和平”立意,同时表现青青校园的人文气息。标志整体造型为顶天立地的大树形,以“树人”表达教育的理念,同时寓意栋梁之材。
发展国防科技是学校的使命,也是学校的特色,发展国防科技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和平。
标志最下方是勇猛的鹰,展翅高飞,到顶端演变成口衔橄榄枝的白鸽,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基础上,热爱和平是学校永恒的追求。
标志以大树和白鸽为显形,标志主色为绿色,突出表现学校的人文气息,而冲天白鸽的昂扬气势,象征学校不断进取,不断发展。
标志下方的宝塔山和延河大桥以及1940的字样,表示北京理工大学源自1940年由中国*在延安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的根在陕西延安。
校歌
北京理工大学校歌《延河情》原为李功达词,樊昕曲。其后歌词稍作修改,由吕远重新谱4/4拍曲,新校歌相对较为强劲。而原6/8拍的优美校歌旋律则改用新词,成为校园文化宣传的一首歌曲。
歌词如下:
清清的延河水抚育我茁壮成长
悠悠的岁月长磨练我意志如钢
团结勤奋为祖国和平播撒希望
求实创新为中华富强造就栋梁
前进向前进
北京理工大学振起腾飞的翅膀
前进向前进
北京理工大学的未来充满希望
7、校区设置
学校拥有中关村校区、良乡校区、西山实验区、珠海校区和秦皇岛分校等多个校区。
中关村校区中关村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地处北京市中心地带(三环以内),交通便利,毗邻国家图书馆、中关村科技园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中关村校区占地1063亩(约70.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善,拥有一块*体育场(同时用来举办中甲足球联赛)以及占地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国内一流的体育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场馆)。
良乡校区
良乡校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卫星城东,距*广场约30公里,距中关村校区约35公里,京广铁路和京石高速公路东侧,北京西南六环路以内,坐拥环北湖园林,占地面积202.97公顷(3000余亩),仍在扩建当中。良乡校区是校本部的一部分,承担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基础教育阶段(大一,大二以及部分大三)的教学任务。
西山实验区
西山实验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冷泉东路16号,毗邻百望山、京密引水渠,风景优美,远离城市喧嚣。西山实验区是由原北京理工大学西山分校改建而来。为扩大办学规模和更合理利用校本部土地资源,学校将校本部西侧的实验区迁建至原西山分校。
房山分校
房山分校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东接良乡卫星城和京石高速公路,西临燕山石化工业区,南与燕化星城毗邻,北靠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院,占地60余亩。"十一五"规划中的北京理工大学建设高标准的教学大楼、学生公寓楼、餐厅等总面积达25000平方米。标准环形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及活动游艺区一应俱全。校园建筑具有欧式风格,庄重典雅,清新怡人。
秦皇岛分校
秦皇岛分校建于1984年,是北京理工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校址地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北戴河海滨,向东、南步行一公里,即可到达渤海之滨。秦皇岛分校是教育部指定的六个*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基地之一。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7所全国重点大学培养一年制民族预科生,招生规模每年500余人。
珠海校区
珠海校区位于广东省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金凤路6号,是珠海市兴办大学科研区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占地5000亩。北理工珠海校区内建有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珠海等。
8、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赵长禄
校 长:张军
党委副书记:张军、项昌乐、包丽颖
纪委书记:杨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