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里根
南希·里根曾是一名演员,1966年里根当选加州州长后,开始作为州长夫人参加社会活动。1981年随里根入主白宫成为第一夫人。她曾于1984年随里根访问中国。2016年3月6日,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夫人南希·里根因心脏病逝世,享年94岁。
中文名:南希·里根
外文名:NancyDavisReagan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21年7月6日
逝世日期:2016年3月6日
1、成长经历
悲伤童年
南希·里根曾饱经生活的创伤。这一切要追溯到她不幸的童年岁月,实际上,她当时正被自己的双亲所遗弃,而寄养在亲戚家中。
南希的母亲伊迪丝在1921年7月6日生下南希时,其父亲肯家斯·罗宾斯也未去医院看望过她们母女俩。临产前,当伊迪丝来到纽约城的医院时,甚至没有一个医生出面照料她。最后,一位正要去打高尔夫球的医生拦了过去。为此他十分恼火,大声抱怨说,迟缓的分娩终将阻止他去打高尔夫球。为了早点完事,这位医生用了钳子,硬是把婴儿从母体内往外拉,结果小南希带着右脸颊上的伤疤和一只肿得睁不开的眼来到了人间。
医生直言不讳地对伊迪丝说,她女儿的一只眼睛也许会瞎掉。这位年轻的母亲一听此话,便怒火中烧,说道:“要是那只眼睛睁不开,我将杀死你!”后来,那只眼睛确实睁开了,但事隔几年后,小南希的脸上一直留着一道疤痕。许多年过去了,甚至在她当上了第一夫人之后,南希宣称,她至今还能看到那个疤痕,尽管其他人看不见。
南希降生后,伊迪丝和罗宾斯的婚姻再也维持不下去了。不久,他们便离了婚。
伊迪丝是纽约剧坛上的一名女演员。生了南希后,她又重返舞台演戏了。但是,她要带着孩子巡回演出,实在太困难了。因此,南希在两岁时就被送到了住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她姨妈的家里。姨妈家的住宅非常小,以致除了一个有顶棚的小门廓可供她安睡之外,就别无它处能容她就寝了。她独自一个人呆在门廊里,显得十分可怜。唯有食物能使南希感到安慰,后来,她长成了一个小胖子。
幼年时,南希父母恶劣的婚姻关系使得南希与父亲的关系逐渐疏远,最后在她继父的领养下,与生父脱离了父女关系,童年的遭遇使得她一直以来渴望一个和谐美满的家。
学习时光
1925年,南希·罗宾斯开始乘坐她表姐夏洛特的校车到西德韦尔弗兰兹上学前班。第一年,加尔布雷恩交了150美元的学费,后来她母亲继续为她交费,相信让她女儿上一所华盛顿最好的私立学校。南希中学在芝加哥拉丁语学校(Girl'sLatinSchoolofChicago)就读,成绩平平,1939年毕业;大学在位于麻省的史密斯学院就读,主修英语文学及戏剧,1943年毕业。
演员生涯
南希的母亲是一名演员,从小,南希就在母亲的熏陶下对艺术产生了兴趣。她总是入迷地坐着,看母亲在起居室里表演——演出她最新戏中的精彩片断。有一次,伊迪丝把玛丽·匹克福特的金色长卷发头套带回家给南希玩,她高兴地戴着假发套在家里跑来跑去,还大声说,“我将来会成为一名演员的。”
后来南希成为米高梅公司的一名电影演员。任职演员期间,南希结识了伊里莎白·泰勒、克拉克·盖博等许多业界的精英,但结识名人的增加并未使她作为演员的知名度有所提升。
2、爱情生活
南希从未迷失过自己最大的志向:“获得成功而美满的婚姻”,她曾经半开玩笑地拿出一张她开列的好莱坞最理想的单身汉的名单给一位米高梅的同事看。名单中除了演员还包括导演、制片人、代理人和律师。名列榜首的是电影演员工会主席罗纳德·里根;华纳电影公司的这个乙级演员,刚同简·怀曼离了婚。
抛绣球
南希曾向多尔·沙里提出她想认识里根,因此沙里的妻子米里亚姆于1949年秋天安排了一次小型晚会,邀请他们两人参加。吉尔·沙里·鲁滨逊回忆那天晚上的情形时说:“多数时间是谈论政治,还发生了小小的争执。里根明确地表示了他的(反共)观点。他相当能言善辩。南希听得很专注。晚餐时,她坐在他的对面,不断地向他微笑表示赞同。”沙里的女儿回忆说,当晚的气氛有些紧张,因为她父亲认为“赤色诱惑”是一个严重的危险,当时的电影工业已经受到了侵蚀。
里根在1943年至1947年间曾担任联邦调查局的情报员,代号T—10,秘密告发过他在电影演员工会成员中发现的“颠覆分子”、“非美活动分子”或“奉行*路线分子”,等等。
约会
那天晚上,沙里夫人本来希望设法让里根开车送南希回家,但是里根说他第二天一早要到纽约去,结果独自一人先离去了,事后又没有给南希打电话。但是根据电影演员工会的正式记录,她却往电影演员工会打过电话,“暗示她愿意并要求(在下一个月,即11月的工会年度选举中)参加理事会成员的竞选。”里根仍然没有打来电话。因此,南希想出了另一招:以寻求帮助为名主动找上门去。
第二天晚上也过去了,南希仍然没有得到里根的只言片语,便向勒鲁瓦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位导演告诉她说,里根已给他回过电话,说另一个女演员也叫南希·戴维斯,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南希·戴维斯不用担心;电影演员工会会保护她的。
“如果电影演员工会主席直接给我打电话说明这一切,我会更放心一些。”这位保守的小影星对导演说。
默文·勒鲁瓦这时才意识到,南希·戴维斯的心思并不仅仅是要洗刷自己的名声,而是要同罗纳德·里根见面。“罗尼,何不给她去个电话,看能不能帮她一把?”他对他说,“她这个人相当不错,而你现在又是个单身汉。”
这个38岁的男演员由于担任电影演员工会主席的职务,同电影界的实权人物打交道也越来越多。这样一个来自好莱坞实力最雄厚的制片厂的重要导演的请求,是不能置若罔闻的。
“那天晚上(1949年11月15日),我照例等在电话机旁,”南希回忆说,“这一次电话终于响了,是罗尼打来的。他问我是否有空同他共进晚餐。我回答说时间太仓促,不过我想我能去。他说这顿晚饭得早吃,因为他第二天一早要拍片。我告诉他这样最好,因为我明天一早也要拍片。当然,我并无此事,但是一个姑娘总要有一点架子。他是拄着拐杖来的,因为他在一次慈善棒球赛中摔断了腿。但是他总算来了,带我到拉鲁饭店吃了晚饭。那是日落大道上人们常去的地方之一,这条街在当时还是一个好去处。……我的名字引起的问题很快就澄清了,因为默文已经告诉过我,罗尼早已发现南希·戴维斯还另有其人,所以我的问题不存在。我们主要谈论的是其他事情;怎么说呢,别的许多许多事情。”
南希后来曾说过,这个由第三者安排的首次约会“不仅我事先心里没有底,里根更是如此”。但她“立刻就意识到”这正是她想嫁的理想男人。“我很清楚做他的妻子是我最渴望担当的角色。”她说。
情书
里根初遇南希时还未成名,经常得到各地的夜总会表演,或只能在低成本的电影与电视剧演个小角色。有一次工作人员挤在片厂兴高采烈高谈阔论时,只有他一人在一旁若有所思,显得和大伙儿格格不入。里根写信向南希描述当时自己的心情,他说:“时间不是药,好不容易等到吃晚餐的时间,我一个人走到21餐厅,独自用餐,此时幻想你乘特快车出现,和我一起共进晚餐。”
1963年里根在情书里写着:“如果我痛苦,那是因为我们相隔两地,不过我并不苦,因为你我早已是一体,所以我们并不算真的分开。不过我还是苦,因为身边没有你相伴,我爱你,没有你,毫无幸福可言。”里根入主白宫后,也经常心血来潮接受媒体专访时或发表演说时,对南希倾吐爱意,这些对“新人类”情侣而言也许显得太过矫情肉麻。而干练的职业妇女可能对南希甘心在家做羹汤,好让丈夫无后顾之忧的做法不以为然。青少年大概也受不了里根夫妇年过半百还公开在白宫搂搂抱抱。里根露骨地表示:“我永远亲不够你,你是我生命的太阳,我崇拜你这位室友。”读者从这些情书中找不到总统与第一夫人,只会被一位名叫罗纳德·里根和他最深爱女人南希之间的真挚感情所感染。情书揭示出一位具有奉献精神的妻子和一位顽皮的温柔丈夫。
里根求婚
1952年2月20日,罗纳德·里根当着南希的面拿起电话,拨通了芝加哥。接电话的是伊迪丝·戴维斯。话筒中传出了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说要同洛耶·戴维斯医生通话。“我问,‘是谁找他说话?’他回答说‘是罗纳德·里根。’”她回忆道,“我当时想,‘他找洛耶到底要干什么?’我不明白。我说:‘稍候。’然后,走进洛耶的房间对他说:‘罗纳德·里根要和你通话。’他问道:‘我吗?’我说:‘去接电话吧,我想知道他要干什么。’总之,洛耶去接了电话。他在电话上说:‘真有意思,你肯定能做到吗?行。’然后他们交谈了一会儿。(挂上电话后)洛耶对我说:‘他想娶南希为妻。’我说:‘哦,瞧你胡说什么呀!’他说:‘不,我不是开玩笑。他要同南希结婚。’我说:‘真是激动人心,非常激动人心。’”
结婚
1952年2月29日,南希·戴维斯和罗纳德·里根提出了结婚申请。虽然她当时已年满30岁,但申请中填写的年龄却是28岁,这是她对即将成为她丈夫的里根的一个小小骗局。四天后,他们结了婚。她身穿灰色毛料上衣,白领白袖口;戴着洁白的手套,一顶饰满白花的带纱巾的小帽子稳稳地戴在头上。罗纳德·里根开着那辆卡迪拉克敞篷车去接她,然后一起驶向位于圣费尔南多山谷的那座小布朗教堂,这座教堂正好是里根和他母亲常去的好莱坞贝弗利基督教堂下属的一个分支教堂。威廉·霍尔登夫妇和牧师都在教堂里迎候他们。牧师主持了简短的结婚仪式。
婚后生活
南希嫁给了罗纳德·里根以后,虽然她富有,并且有作为美国前第一夫人的高大形象,但她仍然是个寂寞而不安的妇女。由于小时候是个被遗弃的孩子,作为一个成年人,由于这种不安感,使她不能分享丈夫的乐趣。但是对她来说,她需要她丈夫全部的爱。
南希把里根当作生命支柱来依赖。里根常常是南希所尊敬的人物,他还常常使她感到自我存在的重要性。他从不在电话里拒绝同她交谈——即使他在开内阁会议。必须为南希接通电话,这是里根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有人说里根怕“老婆”,但是里根知道南希需要得到爱抚和安慰,因为她觉得在小时候自己是被遗弃过的。他在克服南希的不安感时所使用的同情心和理解,确实行之有效。
里根入葬
3、第一夫人
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后,南希因对白宫进行大装修而遭到批评。虽然装修所用80万美元是由他们的朋友或其他捐助者提供的,并没有花公家的钱,但有些人认为南希太浪费了。
南希的“衣柜”也为她招来很多批评。当时南希接受了很多时装设计师捐献给她的服装,很多人认为她的这种行为不合时宜,特别是在当时经济不景气、老百姓日子难过的情况下。
还有人认为南希过多插手白宫人事安排,因此称她是“南希女王”。1987年,自认为是被南希赶出白宫的里根前办公厅主任里甘写了一本介绍白宫内幕的书,他在书中透露,里根的日程安排都要经过南希同意,而南希每次给里根安排重要活动都要秘密求教于她的私人星象师,选定一个黄道吉日或最佳时辰。此事曝光后全国大哗,引发了一场关于究竟谁在控制白宫的争论。南希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她那么做是因为担心里根再次遭到暗杀。
在1981年初到华盛顿时,南希原以为自己对当第一夫人的种种要求和压力都很了解。她历数自己的经历:自己和丈夫结婚已经30年,他曾是个小有名气的演员,在电视上也常亮相,而她自己也当过电影演员。南希还自诩:对于政治并不陌生,因为曾经在加利福尼亚当了八年州第一夫人,况且加州又是美国最大的州,也是世界上新闻媒介最敏感的地区。但是,真正成为第一夫人的南希发现自己对“当第一夫人是无从准备的”。
4、子女情况
与里根生了一女一子:
女儿:帕特丽夏·安·里根·格里勒,1952年生,演员,作家,模特
儿子:罗纳德·普雷斯科特·里根,1958年生,舞蹈家,电视主持人,记者
5、各界评价
政治评价
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曾经评论说,里根和*派的简·怀曼结婚时,是个热情似火的*派人士。可当他的妻子换成坚定不移的极右派女子南茜·戴维斯后,里根也变成了坚定不移的极右派。
表面上,南希显得对政治不感兴趣,但伴随丈夫露面却表明事实恰恰相反:“开始是她放射着激情光芒的暴怒的眼神吸引了我,让人毫不怀疑,她恨不得要亲手把对手杀死——至少看上去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但也许她只是在试戴新的隐形眼镜。在这个矮小的女士身上已经隐藏了些许的勇气。”从一开始,她就在幕后寻找一些对路的关系。在拉斯维加斯,她就交上了一群被叫做“女孩儿们”的富婆,经常和她们一起吃饭,赞助慈善活动。她们的男人,其中有石油大亨、车商,带来了金钱和影响力,并让罗纳德加入到他们的圈子里。
1965年,这些自我奋斗成功的百万富翁组成了“罗纳德·里根之友会”——他们中间就有阿尔佛雷德·布隆明戴尔,“晚餐俱乐部卡”的创始人,之后不久他就因黑手党的背景而受到调查。里根的新朋友并非智者,却是赚快钱的好手。为了把罗纳德向前推,他们每年向一家公关公司投进5万美元。作为交换,他们得到向*生意施加影响的承诺。当罗纳德·里根1966年1月4日在电视里宣布,将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职位时,南希就像理所当然的那样站在他身旁。为了鼓动女性选民,选战中她是不可缺少的。就像后来所说的那样,投票变成了“荷尔蒙选举”,因为里根总是通过他英俊的外貌和具有魅力的方式来赢得他的选民。
当时,他的政治对手试图拿里根的过去说事,在他们的投票点展示这个前演员和一只猴子进行对话的剧照。但这都是徒劳的:被攻击者得益于他的知名度和他用自己在好莱坞时期的轶事来取悦公众。他以一个从未属于利益集团的圈外人的面目出现。里根如此个性化的选战在1960年代已经远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今天,在“政治演艺”(Politainment)的概念下,这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里根在他竞选获胜的那天表示,“感觉自己确实像个明星。”和约翰·F·肯尼迪或是乔治·布什等人不同,他的背后没有支持他的整个家族。他从富裕的朋友那儿得到资金帮助,从妻子那里得到精神支持。里根夫妇一直是支二人团队,一个幸福家庭的组建者。
从政治的角度看,里根夫妇并不缺少明确性,而且他们的目标完全不复杂。在一个社会分化的时代,他们体现的是极端保守的价值。他们致力于维持死刑,赞同轰炸北越。“我们可以把他们整个国家浇上混凝土,建成一个停车场,然后在圣诞节又回到家里,”州长不着边际地大谈特谈。而伯克利大学的学生示威在他的眼里是对美国主流的攻击。
早在选举中,他就把在校园中发生的“肮脏事”当作他个人的话题。为了能够在校园进行政治活动,1964年,大学生们在伯克利用静坐和游行等方式推行言论*的权利。自此,伯克利成为乌托邦和反叛的典范。里根把伯克利导演成了战场,这里终于给他提供了创造英雄壮举的机会。在暴力*之后,他宣布对整个城市实施戒严,并占领了城市17天之久。同联邦调查局一起,州长以及他的助手策划了向学生“进攻”的措施,“每种可以想象得到的追究惩治手段都在考虑之列。
家庭生活评价
南希并没有美国竞选中常见的其他必要组成部分。就连在他们到那时为止获得最大胜利的那天,他们也是独自庆祝的。默林和麦克尔,第一次婚姻的两个孩子,总归是不适合出现在这个保守政治家的照片里,还有两个小的,帕特莉沙和罗纳德对父母的政治野心也表示悲观。在家里,一切都仅仅围绕着父亲的政治事业,里根一家已没有时间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州长夫人的角色显然不能使南希得到满足,她把萨卡拉门托的州长官邸称为一所没有指望的简陋小屋,并对成群的记者解释,为什么她绝不打算住在那儿。最终,还是罗纳德·里根的朋友在萨卡拉门托附近买了一栋“适当”的别墅租给里根夫妇。
由此,南希张罗着修建新的州长官邸,“朋友”们又帮了忙:购得了一块四个半公顷可以眺望美国河的土地。州长夫人策划这座皂黄色水泥的140万美元的纪念物直到最后一个细节。这块有点像会议中心的积木有110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带有舞会厅、不同的套间、更衣室、游泳池和家庭酒吧。“还有一个似乎只为用微波炉融化深冻食品和垃圾粉碎机而设计的厨房。这是一栋给以小吃零食为生的家庭配备的房子……并非是给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的纪念碑,而是给利己主义者所犯的极端错误的纪念碑,”作家琼·狄蒂安在她《白色的纪念册》一书中写道。
当1974年这座“泰姬陵”落成之后,里根的继任杰里·布朗便拒绝入住。南希的梦之屋在后来的十年里只住着管房人和看门狗,直到1985年有一个私人投资者花了150万美元买下了它。不到20年后,它从又成为头条新闻:阿诺德·施瓦辛格州长需要一个富丽堂皇的住所,而他政治楷模的房子对他来说似乎是个合适的住处。萨卡拉门托对南希而言太土了,作为州长夫人的生活太无聊。就连第一夫人的应酬义务以及同*夫人们说悄悄话,她都觉得是负担。
相反,她要求了一些特权,于是开始了同新闻界的紧张关系。丈夫罗纳德在当工会*的时候就学会了怎样和记者相处。不管他是否作为州长混淆了统计结果,忘记了数字,还是搞错了法律草案,他都得到了原谅。他的善于应对很快就让批评收了声,“这是真的,艰苦的工作还没有杀死任何人,但为什么要等着这样的事发生呢?”他是针对指责他工作不够投入的人。作为“大交际家”,就像他后来被人称作的那样,他比绝大多数人都会掌握和选择适当的说话时机。
新闻记者评价
南希没什么和新闻界打交道的经验,被当成了软柿子。她不懂自嘲,特别是缺乏对丈夫的自信。尤其是琼·狄蒂安的一篇文章激起了南希对新闻界终身的愤恨,20年之后她还在自己的传记里同狄蒂安算账。女作者在1968年和南希在萨卡拉门托度过了一天并观察了她一天的生活,她把南希的微笑描写为“一幅僵硬的不坦率的图画……一个代表着美国中产阶级妇女梦想的女人的微笑。参与这个梦想的一切就是无可挑剔的穿着,每个细节都完全正确……连同每个微笑——女秘书、保镖、厨娘、园丁。”就连到处是正面评价时,南希也会觉得是众矢之的。由于她的自我形象强烈地受到他人的影响,批评永远会刺伤她。很快,记者就把她总是投向丈夫的爱慕的眼神称为“凝望”。
她总是用一个论据来反击负面的媒体:女记者们总是在嫉妒她的美貌。就连作为州长夫人她也希望看上去像个电影明星,并且每次公开露面时都应特别专业地走上舞台。“南希·里根”,琼·狄蒂安嘲笑道,“说任何事都带有热情。也许她早先是演员,带有这一行里初学者的习惯,就连附带的句子也要添加进大大超过萨卡拉门托第45大街通常在星期二早晨所能显现出的强烈的戏剧性。”在拍摄工作变为纪录片期间南希无法进行每个本能的表达。制片人华伦·斯泰伯说:“她的行为举止总像在镜头前,总是准备好的,总是按照剧本,总是像在扮演角色。”而她的丈夫也是同样如此,尽管他对认识他的大部分人都很和蔼,但仍是个谜。
朋友评价
就连海伦娜·冯·丹姆,里根多年的私人秘书后来的顾问,也觉得很难说,“罗纳德·里根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可以凭良心地将他描述成一个特别好心、特别热心和稳健的男人,他可以很快地消除一个人的距离感。但我同时又必须将他描述成另一个人,一个不让任何事和任何人特别靠近自己的人——也许他的妻子是个例外。”就连历史学家爱德蒙特·摩瑞斯撰写的里根的官方自传也把里根描写成一个他所遇到的最少有的人,“缺乏任何一种精神生活”并且带有“果蝇式的注意力低下。”而他在进行了14年的研究后,还是无法成功地发现这个演员身后的真实面貌。也许他妻子的评价是最深刻的:“我总是说,有一句话适用于罗尼:你看到的就是你所得到的。他不是一个复杂的人。”难道他的其余部分根本就不存在。
6、影视作品
TheDoctorandtheGirl(1949)
EastSide,WestSide(1949)
ShadowontheWall(1950)
TheNextVoiceYouHear...(1950)
NightIntoMorning(1951)
It'saBigCountry(1951)
TalkAboutaStranger(1952)
ShadowintheSky(1952)
Donovan'sBrain(1953)
RescueatSea(alsoknownasCrashLanding—1955)
TheDarkWave(1956)
HellcatsoftheNavy(1957)
7、相关图书
《南希:和南希·里根一起的岁月画像》首次从全新的角度曝光了“前美国第一夫人”南希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她并非如美国公众印象中那般热衷政治,她最大的人生目标不过是“拥有一次成功幸福的婚姻”;她没有多少野心,里根也并非如常人所说的那样在她的鞭策之下才踏上仕途;她热衷找占星大师算命,这一秘密多年来就连里根也蒙在鼓里……美国广播公司《黄金时代》节目2月6日对此进行了报道。南希是里根政治生涯中的“刹车”
《南希:和南希·里根一起的岁月画像》一书的作者是迈克·迪弗。1981年,迪弗跻身白宫成为里根总统的重要助手。从1981年至1985年期间,迪弗一直担任里根的白宫办公厅副主任,1985年他又成为白宫办公厅主任。多年来,迪弗一直都是里根夫妇的好友。
迪弗在新书《南希》中写道,和传统观点不同,里根并非是在南希的敦促之下才下决心步入美国政坛,也并非是南希的野心驱使着丈夫打开了他渴望进去的一扇扇大门。迪弗说:“按照以往的说法,里根踏上仕途,全赖南希及其保守的父母合力劝说和鞭策,如果没有南希的执着野心,里根是不可能进入白宫成为总统并取得骄人政绩。这真是胡说八道。我认为,从他和南希认识的第一天起,里根就已经对政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迪弗说:“在里根毕生的政治生涯中,南希从没有给里根施加压力,督促他做这做那,恰恰相反,南希是里根的‘刹车’,时刻提醒里根做事要谨慎。每当需要做重大决定时,南希总是说:‘再多考虑一分钟吧,等你对这事有把握时再下结论不迟。’
8、去世
2016年3月6日,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夫人南希·里根因心脏病逝世,享年94岁。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罗纳德·里根总统基金会和图书馆6日宣布了南希·里根逝世的消息。该机构将为南希·里根举办葬礼和悼念活动。南希·里根将被安葬在丈夫的墓地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