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登镇
马登镇位于剑川县西北部,镇*所在地距剑川县城55公里,东接羊岑乡,南连弥沙乡、象图乡,西靠雪斑山,北邻老君山镇。镇内年均气温11.9℃,年降水量1004.5毫米,霜期约210天(其中重霜期90天左右)。马登交通便利,剑(川)兰(坪)公路横贯坝子,马(登)弥(沙)公路穿境而过,有效的沟通了全镇运输线路。全镇国土面积35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1272亩,下辖12个村民委员会,59个自然村,76个村民小组,全镇共有数6027户、人口22154,居住有白、汉、彝族、傈僳等多个民族。
中文名:马登镇
行政代码:532931105
身份证前6位:532931
长途区号:0872
邮政编码:671300
隶属政区:剑川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云L
辖区面积:357km2
1、地方简介
位于剑川县西部,与羊岑、弥沙、上兰相连,西接兰坪金顶乡,总面积375平方公里,镇*驻马登镇,直距金华29公里。全乡辖1镇11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有白、汉、傈僳、彝4个民族。全乡耕地面积4.1万亩,占总面积的7.6%;林地面积40.9万亩,占76.4%;水面1433亩,占0.3%;荒山、草地约3.4万亩,占15.7%。
2、行政区划
马登镇区划
532931105201121马登村
532931105202220后甸村
532931105203220甸所村
532931105204220江南村
532931105205220文屏村
532931105206220塔灯村
532931105207220玉龙村
532931105208220黄花村
532931105209220太平村
532931105210220新民村
532931105211220新华村
532931105212220东华村
3、地方人口
马登镇人口数据:
马登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9957
男10138
女9819
家庭户户数4737
家庭户总人口(总)19783
家庭户男9993
家庭户女9790
0-14岁(总)5967
0-14岁男3029
0-14岁女2938
15-64岁(总)12734
15-64岁男6505
15-64岁女6229
65岁及以上(总)1256
65岁及以上男604
65岁及以上女65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9416
4、城镇建设
2003年镇党委、*紧紧抓住我镇被大理州列为州级重点小城镇的契机,按照小城镇建设“以人为本、科学严谨、合理布局、功能齐全、规模适度”的要求,积极向上争取,到2011年,先后实施了小城镇一、二期工程建设,并进一步加大和完善了小城镇日常管理,全面提升小城镇品位。目前,镇党委*已累计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470万元,带动民间投入资金2140万元,小城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完善,整体建设已初具规模,一个集工贸、物流、居住、交通枢纽为一体的独具特色、规模适度、功能齐全,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功能的中心小城镇在剑川西部山区脱颖而出,成为全县小城镇建设的亮点工程。目前,整个小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0.6平方公里。
5、非公经济
镇党委、*牢固树立“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观念,始终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地方资源开发。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县各级党委、*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促进非公企业稳步发展,千方百计为全镇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不断加大对以马登阿宝生态食品加工厂和谢中益农副产品加厂为主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到2011年底,全镇私营企业达8家,从业人员161人,年产值3364万元,上缴税金57万元;个体工商户642户,从业人员730人,注册资金1015万元,实现产值1587万元,利润总额116万元,上缴税金134万元,有效促进了镇域非公经济的发展。
6、产业结构
产业培植初显成效。近年来,马登镇党委、*坚持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多措并举,不断加快产业培植建设步伐,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2012年种植“AA”级芸豆达3000多亩、种植烤烟4040亩,种植重楼40亩,桔梗、当归等为主的中药材近1000亩。在畜牧业发展上,加大生猪规模化养殖户扶持力度,不断发展肉牛羊、家禽养殖专业户,完善整个畜牧业发展格局,形成立体化的产业链。全镇畜牧产业得到稳步发展,涌现生猪养殖示范户5家,肉牛养殖示范户3户,禽类养殖示范户6户。在加快林产业发展上,根据马登山地、林地较多的实际,积极实施泡核桃、苹果等经济林果规模化种植,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建设工程。
7、惠农措施
“红色信贷”托起剑川贫困乡村幸福梦
一年前,剑川县马登镇新华村党支部书记李锡繁瞄准蔬菜产业,依靠“红色信贷”建起了17间大棚蔬菜,唱起了蔬菜种植“四季歌”,解决当地群众的“菜蓝子”,还把新鲜蔬菜卖到邻近县市,“红色信贷”成就了党员创业梦和山区群众幸福梦。
党组织“牵线”。剑川县紧紧抓住省委组织部挂钩帮扶的机遇,组建了“红色信贷”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实施细则,发放了12000多份“红色信贷”宣传册。在“红色信贷”实施过程中,这个县注重与党员创业致富先锋工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鼓励和引导村级党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支部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名义申请“红色信贷”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该县成立了88个村“红色信贷”工作领导小组,去年还评出8户“红色信贷党员示范户”和9户“红色信贷示范户”,为党员群众创业致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信用社“搭台”。县*和农信社设立了100万元专项风险补偿基金,强化“红色信贷”的风险管理。对通过“红色信贷”贷款创办项目,项目实施效果好,带动致富能力强,且资信良好的借款人,给予适当的利率再优惠或提高贷款额度。对贷款放得出、管得好、收得回、有效益、成绩突出的客户经理和基层党组织中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在8个乡镇经营网点设立“红色信贷”办理专柜,为党员群众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两年来,全县共争取到“红色信贷”1.05亿元,截止到8月31日已发放“红色信贷”9455.70万元,贷款1492户。
党团员“唱戏”。金华镇金和村村民刘斌向东岭信用社申请了30万元“红色信贷”资金,用于种植楤木,并成立了兴新林农专业合作社。甸南镇回龙村杨继英向甸南信用社申请了10万元“红色信贷”资金,用于扩大养殖规模,目前继英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生猪达300多头。羊岑乡中羊村党员何福花向信用社申请了10万元“红色信贷”资金,用于生猪养殖,并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有38户农户从事生猪养殖。弥沙乡弥新村王昌洪向信用社申请了10万元“红色信贷”资金,用于生猪、杂交肉羊品种改良。马登村以支部党员名义向马登信用社申请了20万元“红色信贷”资金,用于发展烤烟种植,使村级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红色信贷”已成为农村党员、群众、合作社和集体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8、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满贤林千狮山位于大理剑川县以西1.5公里处,景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满贤林最有特色,最能吸引游客的则是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石雕千狮山。满贤林原名“蟒歇岭”,又名“莽歇岭”或“买闲林”,是剑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贤林千狮山雕刻石狮子1271只,这些石狮子具有东汉以来九个朝代的石狮造型,这些石雕不但吸收了中原狮纹,而且继承和发展了白族民间狮纹,运用精湛的剑川石雕工艺于摩崖绝壁上精雕细刻,栩栩如生。还要雕刻高18米,周长28米的“狮王”,雕成之日,从全球来看,满贤林所雕刻的石狮体态最大、数量最多,可谓“世界双绝”(数量超过3000多只,狮王体型最大)。满贤林将成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石雕艺术的宝库,给剑川旅游业的发展又添一处绝妙佳景。
剑川石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尤擅雕刻石狮。民间至今仍流散有从唐宋至元明清的历代石狮。许多民居老屋前,都有一对生龙活虎、栩栩如生的石狮。如今来满贤林,由入山处的石牌坊沿着步道前行,从山脚到山顶,道路边、山谷里、悬崖上,只要有石头的地方,大多雕成了狮子。昔日满山遍野的乱石,如今被技艺高超的剑川石雕艺人用多种手法雕成为大小不一、千姿百态的石狮。它们或立或走,或坐或卧,或独处,或群聚,洋洋洒洒,气象万千。整整一座山都成为了狮的世界,狮的乐园。满贤林的千狮石雕可谓点石成金,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这项工程全部完工后,将有3500多头石狮遍布全山。这是一项构思精妙,气魄恢弘的文化艺术工程。它将以“四个第一”闻名天下;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石狮群;最大的石狮王;雕刻千头石狮的“千狮壁”,雕刻石狮最多的石牌坊。
北京南郊的卢沟桥以其桥栏上雕刻的石狮之多而闻名中外,向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之说。实际上卢沟桥的石狮数目为485只。满贤林现在雕琢完工的石狮已经有1000多只,工程全部完工后为数将达到3500只,其数目为卢沟桥的六倍多。因此,如论全景观赏石狮的最佳场所,完全可以说:“北有卢沟桥,南有满贤林”,就是称“贤林千狮甲天下”也毫不夸张。现在,满贤林的千狮石雕可谓“藏在深山人未识”。这一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传统与创新融洽结合的特色景区,相信会成为剑川旅游的又一重点景区,并将带动剑川石雕特色产业全面发展。
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
沙溪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总面积287平方千米,坝区面积26平方千米,居民以白族为主,汉、彝、傈傈族共居。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沙溪镇的历史可以上溯岛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并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两者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的主要途经地之一。沙溪作为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它位于沙溪坝子*螯峰山熬头位置,依山傍水,是一个地理位置极佳的风水宝地,是一个集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开阔的红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树、古巷道、寨门于一身、功能齐备的千年古集市。古戏台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它位于四方街东面建筑-临街的位置,与西面兴教寺殿宇、寺门建筑成一中轴线,将古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从而为划定各类生意经营范围提供了实物标志。
沙溪镇是一个被人们誉为“山美、水美、坝子美、姑娘更美的鱼米之乡和歌舞之乡”的地方。
剑川古城
剑川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北部,东临鹤庆县,南界洱源县,北接丽江地区的丽江县,西靠云龙县和怒江州的兰坪县,在北纬26°20′-26°53′东经99°15′-100°05′之间。县内山原起伏,河川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国土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其中坝区占579.42平方公里,山原面积1670.58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9.1亿立方米,现存耕地20.06万亩,年均降水量为760mm,多年平均气温为12.7℃。全县辖金华镇等六镇三乡,县*设于金华镇。
剑川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其中石钟山石窟历史价值甚高,于是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沙溪寺登街已入选世界纪念性建设基金会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保护遗产目录,千狮山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旅游景区。
9、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剑川县素称“木匠之乡”,木工艺人擅长雕刻各种人物、花鸟、山水以及龙凤吉祥如意等图案,用以装饰门窗、家具等。剑川木雕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民族木雕艺术,产品选用优质的红木、西南桦、缅甸红木,以及天然植物漆和闻名于世的彩花大理石,使产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工艺价值和收藏价值。
剑川木雕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华,造型美观大方,高雅别致,坚硬柔韧,抗腐蚀、不变形,再现了优秀的民族木雕艺术。剑川木雕有豪华典雅、富有民族气息的客厅家具类;古朴高雅的嵌石餐厅家具类;栩栩如生的九龙壁画、九狮壁画、花鸟壁画类;各型座屏、挂屏、屏风类;园林古建筑的格扇门、窗、挂帘以及各种民族旅游产品等几百个品种。
剑川白芸豆
白芸豆,其生物学名叫多花菜豆,因花色多样而得名。属豆科,蝶形花亚科,菜豆族菜豆属,白芸豆原产芸豆原产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后经人工栽培驯化已适应冷凉潮湿的高原地带。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是美洲的阿根廷、美国、墨西哥,欧洲的英国,亚洲的中国、日本等。我国在16世纪末才开始引种栽培。现在中国的各个省区均有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是云南、贵州、四川等,而云南的大理、丽江、兰坪种植面积较大。
芸豆籽粒的形状多种多样,有肾形、椭圆形、扁平形、筒形和球形等;颜色也有多种,如白、黑、黑紫、绿色和杂色带斑纹等。颗粒大小差异也很大,小者如黄豆般,而大白芸豆的籽粒长约21毫米,厚约9.5毫米,比黄豆大几倍,可称豆中之冠了。白芸豆是西餐中常用的名贵食用豆。颗粒肥大,整齐、有光泽,用作配菜可谓锦上添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剑川地参
剑川地参是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的特产。地参原为野生的寺庙、斋食素菜,富含各处氨基酸和粗蛋白,是理想的绿色保健食品。
剑川地参,又名虫草参,白族俗称“根载子”;大理洱源地区叫法不同,称雪参;外省山东郓城、河北河间等地又称地参为中华地参、地藕、地笋、泽兰、银条菜。地参株高120至160厘米,株干呈四棱形,节间距2厘米,每节长四片叶,呈十字形对生,开白色芝麻型花,不结籽,叶互生,植物分类学归于唇形科多年生植物。地参原为野生植物,后经驯化栽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地参可以食药两用,春夏采其嫩茎叶,炒食、凉拌、做汤,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根(因形状、营养与人参媲美,故名地参),可以炒食、做汤、油炸、做酱菜,口感好,堪称蔬菜珍品。地参含有多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地参氨基酸含量达16种、还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保健食品。
剑川沙溪镇是云南省境内野生地参的原产地,也是野地参最早人工驯化栽培的地方,地参常年种植面积2000—3000亩,地参鲜产量3500-4000kg/亩。剑川地参产品加工上世纪90年代以个休户形势开始试验,做一些油炸后加调味品的“地参”特色食品,2005年“剑川县车记地参食品厂”以地参加工销售为主对地参进行了开发,注册了“车记号”商标,该厂研制加工出地参油炸风味系列和地参糕,地参糊等十多个品种,产品不仅有省内市场,部分还销往省外,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