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
南明(1644年—1662年或1683年)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四帝一监国。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还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崇祯帝殉国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后即皇帝位,改元弘光。随后清军快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清军屠城,史称“扬州十日”。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发动了短暂的北伐,同时还采取联寇抗清政策,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大西军余部和明朝官僚联合起来,在西南地区拥护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与此同时,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了高潮。但是随着南明内讧和清军的残酷镇压,明军滇黔防线被清军迅速击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四月,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所弑,明统始亡。此后郑成功仍奉大明正朔,东征收复*,作为抗清基地,建立明郑王朝,明郑政权继续沿用永历年号,但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称帝和监国。1683年清军占领*,延平王郑克塽降清,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明朔始亡。
中文名称:南明,后明
英文名称:TheMingDynasty
简称:明、大明、明国
所属洲:亚洲
首都:除应天府为留都外,其余皆为行在
主要城市:应天府、奉天府、天兴府、云兴府
国庆日:1368年1月23日(农历正月初四)
官方语言:南京官话
货币:通宝
政治*:君主制
国家领袖:朱由崧、朱聿键、朱由榔
人口数量:约10500万(1644年)
主要民族:汉族
主要宗教:道教、佛教、天主教
国土面积:251万km²(1644年),143万km²(1649年)
弘光时期:应天府(南京)、杭州府(杭州)
鲁王监国时期:绍兴府(绍兴)、宁波府(舟山)
隆武时期:天兴府(福州)、延平府(延平)
永历前期:肇庆府(肇庆)、奉天府(武冈)
永历后期:安龙府(安龙)、云兴府(昆明)
明郑时期:思明州(厦门)、承天府(台南)
1、历史
崇祯失国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大顺”,三月十五日李自成率大顺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部进京;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祯帝带着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后崇祯帝前往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李自成下令将朱由检“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京师失陷,天子殉国,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多辗转向南。此时李自成的大顺据有淮河以北原明朝故地,张献忠的大西据四川一带,大清据有山海关外的现今东北地区,且控制蒙古诸部,而明朝的残余*据有淮河以南的中国半壁*。
弘光南渡
江北四镇、
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明室中的藩王,延续明朝,然后挥师北上恢复国土,但具体拥立何人则发生争议。根据“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当时明神宗长子光宗一脉已无人能继位,而次子朱常溆甫生即死,三子朱常洵虽已亡故,但其长子朱由崧仍健在的情况下,按照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顺序,第一人选为福王朱由崧(前有嘉靖帝继位为例);但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则由于之前的“国本之争”事件,心存芥蒂,违背了东林党在国本之争中的立场,以立贤为名拥神宗弟弟朱翊镠之子潞王朱常淓,而史可法则主张既要立贤也要立亲,拥立神宗七子桂王朱常瀛。最终福王朱由崧在卢九德的帮助下,获得了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以及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成为最终胜利者。五月初三,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改次年为弘光元年,明季时代自此开始。
新成立的南京朝廷发生了三大疑案(“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三大疑案均发生于弘光元年(1645年),严重削弱弘光朝的凝聚力,为其快速灭亡埋下伏笔。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八日,由权将军郭升率领的李自成军占领了济南府德州,任命了阎杰、吴征文等一批地方官。四月二十七日,以卢世漼、赵继鼎、李赞明、程先贞、谢陛、马元騄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利用瘟司降辰之日,乘全城百姓出城看戏时,关闭城门,将其“大顺”伪官一网打尽,并在城上树起“大明中兴”的旗帜。并推举逃难到该地的顺天府香河知县、庆藩奉国中尉朱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