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博物馆
浠水县博物馆始座落在浠水县清泉镇新华正街,建于1951年,是湖北省建馆最早、收藏文物数量多、级别高,以收藏大量纸质文物著称的博物馆。它既是文物系统一级风险单位,又是中国重点博物馆。
中文名:浠水县博物馆
类别:收藏大量纸质文物著称的博物馆
成立时间:1951年
所在地:中国浠水县
馆藏数量:5000件藏品
馆藏精品:铁保行书律诗长卷
地址: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新华正街10号
1、博物馆简介
博物馆新馆
浠水县博物馆位于浠水文庙明清古建群内,始建于1951年,是湖北省建馆最早、收藏文物数量多、级别高,以收藏大量纸质文物著称的全国重点县级博物馆,2010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充分发挥文物藏品优势,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把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功能有机相结合,举办了浠水革命史、精品书画、浠水历史名人、精品文物展四个基本陈列,同时还开展不定期临时展览,这些展览从多角度、多侧面向广大观众揭示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每年吸引十多万南来北往的游人前来参观,是人们了解浠水文明进程、领略浠水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2、新馆规划
新馆位于北城新区文博园内、月湖东岸,占地20480㎡,实际用地面积12000㎡,分陈列区、藏品库区、技术和学术研究区、办公区以及服务设施等几部分,总建筑面积约10000㎡。新馆建筑造型是以写意的方式,将太阳、三角山组合成为一个建筑艺术形象,命名为“日出东山”。
3、馆舍介绍
馆藏
浠水县博物馆依托浠水文庙而建,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内的浠水文庙保存古建筑面积900平方米,1992年被省人民*核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又称儒学、孔庙。浠水县志载,文庙始建于宋代,元末遭兵毁。1374年(明洪武七年)依旧重修,1488-1506年间(明弘治年间)修建棂星门,逐步建成一套完整的古建筑群。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烧毁文庙,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同治、光绪等时期陆续重建和扩建,建成了以棂星门、大成殿为中轴线,包括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东庑、西庑等庞大的古建筑群,并保存至今。2000年博物馆多方筹资,重新维修浠水文庙,重塑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像,对外开放。
4、馆内建筑
浠水县博物馆内文庙又名儒学,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文庙始建于宋,明洪武7年(1374年)重修,经历代维修和扩建,保存至今有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棂星门、东西庑等,不仅是湖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省文物局将浠水文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评审。并将文庙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县还有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黄冈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急需保护。浠水文庙位于县城清泉镇新华正街,是湖北省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文庙,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历史沿革
浠水县博物馆前身是文物保管室,始建于1951年,1958年正式定名为浠水县博物馆。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有职工15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助理职称5人,从事浠水县境内文物考古、文物研究、文物展览和文物保护工作。
6、馆藏作品
据有关数据显示,浠水县博物馆收藏43000余册古籍线装书,一、二、三级藏1000余件,其中善本书1187册,志书132种。收藏古字画2100余件,有董其昌、刘墉、铁保、杨守敬、梁启超、张裕钊、张之洞、黎元洪等名人名作;碑帖有苏书金刚经、明拓争座位贴等,博物馆还收藏清嘉庆24年状元陈沆殿试卷。《古今禅藻集》、《徐文长三集》等全国少有收藏。博物馆共收藏宋代青瓷执壶、博物馆还收藏其他各种质地文物5000余件,西周有铭铜盘、宋代青瓷执壶、宋代龙泉窑水盂、曾国藩对印、琦善田黄石印、1927年湖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证章等一级文物藏品18件均是馆藏品中的*。
7、文庙景区
浠水文庙位于县城清泉镇新华正街349号,座北朝南,南临浠水河,环境优美。
博物馆
浠水文庙是湖北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文庙建筑,保存至今有大成殿及东、西庑配房、崇圣祠、尊经阁和石碑坊“棂星门”,总计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其中古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浠水文庙为研究长江中流地区儒家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它又是一座规格较大的藏书楼,具有突出的典型意义,是研究明清时代文庙建筑、学宫祠堂、国学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1992年,浠水文庙由湖北省人民*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级旅游风景区,2009年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又名儒学、孔庙。座落在浠水县清泉镇新华正街、南临浠水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是鄂东乃至湖北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群体。
文庙是古代祭祀孔子的殿宇。蕲水县志载:文庙始建于宋,距今900余年元末遭兵毁,正统、弘治、正德、天启等时期陆续扩建、整修,基本具备了儒学规模。明崇祯年间,文庙毁于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清代各朝屡有修建。保存至今有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棂星门及东西两庑。文庙采用均衡对称法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
大成殿是文庙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场所,土木结构、结梁式歇山顶、正向三重檐,檐下饰如意斗拱。正面伤木雕卷云纹饰,间有腾飞龙凤,顶部饰双重瓷塔、脊梁上保存有光绪年间重修梁记。殿前有月台,月台前镌龙云御道,取“独占鳌头”之意,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的人才从中间通过。殿后墙嵌清康熙年间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颜子赞、曾子赞、孟子赞、子思子赞”石碑。
内部陈列
崇圣祠,是孔子先祖的祭殿。面积190平方米,硬山顶、顶脊饰走兽,脊端以龙形大吻装饰。
尊经阁,原名书楼,后更名为尊经阁,为二层藏书楼,顶饰瓷塔,脊梁上保存有光绪十三年(1887)重修梁记。
棂星门,俗称牌坊,位于大成殿正前方。明弘治(1488一1506)年间知县汪深建造。门楼巍然肃穆,石狮雄踞两边,门正上方书“檑星门”,二边分书“文经”、“武纬”。门额上浮雕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图,气势雄伟。
浠水是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文化之乡,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统治中国二千余年的儒家思想在这里得到充分展露,同时也体现了格物致知,正心修身而后蟾宫折桂,以文武之力,经纬之才实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最高境界。浠水也诞生了宰相姚明恭,文状元陈沆、武状元文质及110名进士、418名举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级有关部门先后拨款维修,文庙得以完好保存。1992年文庙被省人民*批准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庙,充分利用文庙宝贵的人文资源,发挥文庙基地作用,开发我县旅游资源,弘扬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缅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博物馆再现文庙原貌,重塑孔子像,四配及十二哲像,供人们参观凭吊、供奉,使文庙成为人们指点*,评说历史,缅怀先贤的游览胜地。
8、参观信息
1、本馆开放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2:30—5:00,每周一为闭馆日,不对外开放;
2、为确保文物与人员的安全,大型团体参观须预约,预约电话:0713—4222221;0713--4232721
3、老、弱、病、残和十二岁以下儿童必须在监护人陪同下参观。衣冠不整者、精神病患者、醉酒者谢绝入馆。
3、保持环境卫生,请不要在馆区内饮食、吸烟、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
4、请勿大声喧哗,参观时请关闭手机和传呼机;
5、请爱护公共设施、花草树木,如有损坏须照价赔偿。请不要携带宠物(如猫、狗、猴、鸟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馆区;
6、贵重物品请交免费物品寄存处寄存,不得带入展厅内随处摆放;
7、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保持参观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