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龙口经济开发区

科普小知识 2024-04-20 12:06:41
...

龙口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山东省人民*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建区以来,以其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迎来了100多家外商在这里落户。一座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通讯网络、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的花园式的新城区,昂然屹立在胶东半岛的西北部沿海。

1、园区介绍

龙口经济开发区:位于龙口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20°14′—120°23′,北纬37°35′—37°41′.东与中村镇毗邻。南与北马镇接壤,西、北两边濒临渤海,隔海与大连、天津、秦皇岛三市相望。全区总面积67.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8.7公里。

明初,龙口仅有几家渔户,后因龙口湾渔产丰富且可泊船,渔货、客船常集于此,逐渐形成集市。1886年易名“金沙滩”,1992年复称龙口。1993年11月,撤销龙口镇,设西城区街道,创办龙口外向型经济开发区,两个机构,一套班子,合署办公,辖区仍为原龙口镇范围,辖12个村居。2001年3月,原中村镇并入龙口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共辖33个村居,名称仍为龙口外向型经济开发区(西城区街道办事处)。2002年4月,龙口外向型经济开发区更名为龙港经济开发区(西城区街道办事处更名为龙港街道办事处),依旧合署。2005年1月,原龙港经济开发区与原龙口经济开发区合并,成立新的龙口经济开发区,仍与龙港街道合署办公,共辖63个村居。

2011年全区辖47个行政村居和13个社区居委会。

辖区总人口110943人,其中城镇常驻人口110943人。另有流动人口11054人。总人口中,男性6281人,占56.8%;女性4773人,占43.2%;15—64岁7500人,占67.8%;65岁以上100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0679人,占99.8%;少数民族为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土家族,共261人,占总人口的0.24%。2011年人口出生率7.2‰,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长率2.5‰。

辖区西起海边,东止疏港高速路,东西最大距离4.1公里;南起国防路,北至海边,南北最大距离14公里,总陆域面积67.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890人。

2、园区规划

根据龙口市委、市*提出的建设经济强市和现代化中等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争取进入省级开发区前三名、力争第一名的目标,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新区的海岸优势、交通优势、能源优势等,大力实施“以港兴市、以港带区”的战略,将新区建成集港口、运输、汽车配件加工及旅游水产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开发区。

主要体现在:①起点:在原两区建设的基础上,将远期的规划控制面积定位在132平方公里,目标直指省级开发区第一。高标准、高水平规划设计,确定新区的功能布局和开发区规模及步骤。②生态化的开发区:利用龙口矿业集团整治恒河段的契机,完成恒河(振兴路到逄牟路段)的绿化改造工程;完成万亩复垦的公园建设;提高新区的生态化效益,并争取完成中村段生态森林公园的建设。③合理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在注重“超前思维、超前设计”的同时,兼顾开发区的实际,力求规划具体切实可行。

开发区的发展规划布局在总体结构上分为西区、北区、东区、中心区和南区,共五个大的区域。西区定位是港口区,将着力构筑港口综合物流体系,成为重要的煤炭、原油、液体化工、粮食、客货滚装和集装箱物流集散基地,跨入中国沿海枢纽港口行列。北区为能源区,主要以电厂、煤炭基地为主,复垦区位于此区内,主要作为保税基地,用以复垦土地。中心区定位是龙口经济开发区的行政办公中心,集商贸居住为一体的服务区,是开发区的中心所在,区内建设以旧区改造和污染工业搬迁为主。

南区定位工业区,主要包括海岱管理区,发展成为制造加工区,东南方向以疏港路为轴线,两侧发展形成物流、化工、机械轻纺为主的工业区,是开发区的工业中心,也是开发区对外的主要窗口。东区定位轻工业区。现为北马镇驻地,南侧为大陈家驻地为石材加工基地,北侧为北马镇驻地,在原工业重镇的基础上,以发展轻工为主。

3、园区建设

龙口经济开发区城市建设管理局承担着龙口经济开发区道路、路灯、排水及公共设施的建设、维护、施工、管理任务。近年来,区管委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得到极大改善。随着亮化工程的实施,城市主次干道的路灯更新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夜间灯光明亮,霓虹灯闪烁;城区道路形成了“三纵七横”的新框架。截止到2004年底,园区拥有道路面积133万平方米,桥涵7座,路灯2368盏,景观灯341盏,亮灯率为98%,排水管线82.34公里。

2004年以来,园区的城市绿化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型、、点、线、面结合的绿化体系。塑造了生态型绿色滨海城市风貌,西、北方向为海滨防护绿地;东南为沿铁路、河流绿地,外加沿路绿化、沿湖绿化,形成富有层次、富有变化、纵横交错的绿化新格局,起到生态防护、景观和供人游憩等多重作用。截止到2004年底,全区拥有公共绿地58万平方米,城市广场3个,拥有城市公园2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2平方米。

2004年以来,园区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始终坚持“高标准、严管理”的原则,在正确处理市容与繁荣关系的基础上,清理占道临建设施,还路于民,还绿于民;户外广告牌匾管理实行审批化、程序化,使户外广告成为美化区容新亮点;环境卫生以*改革为动力,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加大环境卫生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力度,在行业内部实行按任务量承包作业,推行全天候12小时“滚动式”路街保洁,垃圾清运实行全部封闭式运输,规范化管理,环卫设施与设备的建设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截止到2004年底,园区共有环卫职工226人,各种机动车辆16台,其中垃圾清运车11台,清扫车1台,粪便清运车2台。全区共有公共厕所8座,其中水冲率为98%。全区道路24条,清扫面积219.6万平方米,年清运垃圾15万吨,日均清运420吨,年清运粪便0.6万吨,日均清运16.7吨。

4、整体概况

地理位置与气候

龙口经济开发区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沿海,位于东经120°13′至47′,北纬37°27′至47′,东邻烟台,南近青岛,北、西与大连、天津、秦皇岛隔海相望。总面积93.9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73.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龙口经济开发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2℃左右,年平均日照28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600毫米左右,无霜期190多天。

行政区划与人口

龙口经济开发区辖63个行政村居和14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2.5万人。

工农业基础

龙口经济开发区工业企业实力雄厚,已形成以汽车配件、机械、化工、塑料、环保透湿材料、生物制药、厨具、建材为主导的支柱行业,辖区内现有工业企业420家,外商独资企业105处,工业产品达3000多种。该区海岸线绵延曲折,长达38.7公里,盛产对虾、梭子蟹、扇贝、海参等海产品。草莓、苹果、葡萄、黄金梨等水果种植面积1.6万亩,无公害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现已形成以水产养殖、精准种植、高档果蔬等全方位多品种综合开发的高效农业新格局。

城乡建设

城区、村庄规划率达到8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区绿化率达到45%。区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集休憩、娱乐、集会于一体的花园式、开放型的龙口广场和海滨公园。

自然资源

龙口经济开发区自然资源丰富,是胶东半岛的能源基地,所临的渤海湾为“富集型”油田,天然气储存量达200亿立方米,海滨煤田储量达27亿吨,拥有全国第一家由*和地方集资兴建的龙口电厂,装机总容量120万千瓦。区内有全国最大的地方港龙口港,共有泊位2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年吞吐能力1500多万吨,已开通至东南亚、欧美等国际航线20多条。陆路交通四通八达。烟潍、青黄公路、威乌高速公路纵穿开发区,已动工兴建的“大莱龙”铁路将贯通整个开发区。

交通运输港口

位于渤海湾南岸的龙口港,是国家一级对外开放港口,开埠建港90年,是中国最大的地方港口和重要的进出口枢纽港。龙口港现有21个生产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9个,5万吨级以上4个,年吞吐能力达1500多万吨。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并开通了龙口至东南亚、欧美及国内黄浦和沿海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目前,龙口港正在筹建与铁路配套的10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和15万吨级原油专用泊位。

公路

龙口经济开发区境内的国道、省级干线及市级支线公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烟潍公路、青黄公路、威乌高速公路是贯穿全区的重要枢纽。区与外界之间都有柏油公路相通。

航空

龙口经济开发区距莱山机场80公里,行车不足1小时即可抵达,距青岛机场160公里,行车2小时即可抵达。

铁路

大莱龙铁路穿境而过。

邮电通讯

龙口经济开发区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万门,全部开通了国际直拔业务;移动电话开办了全国、国际漫游业务,通讯十分便利。

电力供应

龙口经济开发区电力条件得天独厚。百年电力公司是全国第一座由*和地方集资兴建的坑口电厂,装机总容量120万千瓦,企业自备电厂装机容量达15万千瓦。

旅游设施

龙口经济开发区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观壮美神奇。这里,海岸线较长,海水清澈,空气清新,沿海旅游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潜力。既有三面环海、一线通陆的屺坶岛美景,又有配套设施齐全的北皂海水浴场,令旅游观光人员流连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