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秋瑾简介及生平事迹
今天准备给大家介绍一位近代女民族英雄——秋瑾。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虽然她并非第一位献身革命的女性,但秋瑾在民间的影响力无人能及,可以说她一生都在为女权而奋斗,在当时的封建时期,这是需要非常大勇气的。秋瑾义无反顾的选择投身革命运动中,为推动妇女解放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下面还有更多有关秋瑾的介绍,以及她的生平事迹,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1875年出生于福建云霄的秋瑾,乳名玉姑,初名闺瑾,祖籍浙*阴(今绍兴),原本来自官宦世家,有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保障。
爷爷秋嘉禾、父亲秋寿南都是满清官员,父亲还官至湖南郴州知州,母亲单氏也是浙江萧山望族之后。
故秋瑾从小就得到极好的家庭教育,兼之自幼好文史,喜诗词。15岁时随表兄单宗勋学骑马,学拳术,练棍击剑。久而久之,秋瑾便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奇女子。
不过,秋瑾的家庭条件虽说不错,父母相对来说也算开明。但那时仍然是在浓厚的封建思想笼罩下,父亲秋寿南母亲单氏突破不了根深蒂固的桎梏。秋瑾在小时候仍要"裏小脚",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还得依从父母的包办。
故秋瑾在19岁时,也只得遵照时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的父亲安排,远嫁湖南有钱人家的公子,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的王廷钧。
1900年,王廷钧出钱捐了"户部主事"的官后,便带着秋瑾到京城增长见识。在京城,秋瑾阅读了大量进步报刊,思想得到极大解放。
但不久,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华。为避难,秋瑾只好又随夫回到双峰县荷叶镇。
期间,秋瑾与思想进步的唐群英、葛健豪往来十分密切,三人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过了一段快乐美好的时光。时称"潇湘三女杰"。
1904年7月,时年29岁的秋瑾因家庭变故,遂决定离开夫家,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日语讲习所补习日语,毕业后,转入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
期间,曾与陈撷芬发起成立妇女运动组织共爱会。
1905年初,秋瑾为筹措继续留学费用回国。当年秋,二次赴日本,入青山实践女校。
从此以"鉴湖女侠"为笔名,倡导女权女学思想,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勉女权》、《敬告姊妹们》等系列文章,宣传"女子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欲求男女平等,女子必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事事仰给男子"等等追求女子*进步的主张,以此抨击落后陈腐的封建礼教之丑恶。
尤在《敬告姊妹书》中将旧时的女子生活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的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黑暗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一层也不想爬上来。足儿缠得小小的,头儿梳得光光的;花儿、朵儿,扎的、镶的,戴着;绸儿、缎儿,滚的、盘的,穿着;粉儿白白,脂儿红红的搽抹着。一生只晓得依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着男子,身儿是柔柔顺顺的媚着,气虐儿是闷闷的受着,泪珠是常常的淌着,生活是巴巴结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试问诸位姊妹,为人一世,曾受着*自在的幸福未曾呢?"
1906年,31岁的秋瑾再次回国,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不久去浔溪女校任教。暑期离职到上海创办中国公学。
1907年1月,又创刊《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号召女界当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
秋瑾在东渡日本短暂的求学期间,受中国留学生激情澎湃的革命思想的浪花洗礼,其追求**独立的心性得以火热迸发,从而投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革命事业。
她除了在校学习外,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讲革命救国的道理,还与鲁迅、黄兴、宋教仁、陶成章等志士仁人密切往来,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
与刘道一、王时泽等人结为秘密会,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以月刊《白话》为宣传工具。得到孙中山先生的建议:"依据此特长,利用宣传工具,报告时事,解决实事,效果越越直接越迅速越好。"
后来还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白纸扇"(军师)。
1905年初短暂回国时,在绍兴会晤革命党人徐锡麟(后与之并陶成章,三人时称"辛亥三杰"),在徐介绍下,加入光复会。
1905年7月,经三合会的冯*介绍,又加入同盟会,受任评议部评*和浙江主盟人。期间,秋瑾写下"众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大量革命诗篇(收入《秋瑾集》)。
1906年秋瑾再次回国后,往返于浙沪执教办学期间,即与尹锐志、陈伯平等人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络革命党人与进步人士,积极准备浙江方面的起义工作。
就在筹备起义事宜时,因母亲突然过逝,秋瑾旋即回绍兴奔丧。
料理完母亲丧事后,秋瑾应邀留在绍兴大通学堂主持校务。以此为掩护,依旧往来于杭、沪之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
秘密编制光复军制后,遂与徐锡麟秘定于1907年7月19日在绍兴、安庆同时发动起义。
只可惜,因消息走漏,徐锡麟不得不于7月6日提前起义,奈何腐朽黑暗的清末统治"死而不僵",徐锡麟匆促的起事被残酷镇压,秋瑾在绍兴这边的起义也随之暴露。
拒绝离开绍兴的秋瑾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遣散完进步学生后,毅然留在大通学堂等待山阴县令李钟岳带三百士卒来此抓人。
7月13日,秋瑾被捕,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在被捕受审时,秋瑾没有吐露任何革命信息,只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七个字。
秋瑾之才情及临刑受审大义凛然的壮举,让主审官李钟岳大为感动,无奈迫于上命,不敢违禁放人。留下"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的绝命之言后,仅隔104天,便悬梁自缢。民国成立,秋瑾案真相大白,李钟岳因义殉秋瑾也名垂青史。
事实上,既是侠女又是烈女的秋瑾早已做好牺牲自己的准备。死时,年仅32岁。
难怪她要以清朝诗人陶宗亮的《秋暮遣怀》中的"秋雨秋风愁煞人"为绝笔之言,借以表明自已不畏寒秋里的风刀霜剑,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甘愿献出生命警醒世人!
壮哉,秋瑾女士。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O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下一篇:洋槐蜜怎么美容 这样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