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暑
阴暑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是由于静而得之,故名“阴暑”。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等。
中文名:阴暑
病症:发热,身体疼痛
引发原因:风寒侵袭身体
切忌食物:冰镇绿豆汤
1、引发原因
按照中医理论,伤阴暑主要是因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引发,常常在季节转换的时候由于过度贪凉而出现,如果过于避热趋凉,均可导致风、寒、湿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在树阴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正如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诱发此症,尤应加强防护,不可过于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
2、医生建议
建议您多喝水,饮食上常喝稀饭、菜汤、水果等,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另外,胃肠道对寒凉的刺激非常敏感,而忽高忽低的气温最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提醒您,天气由热转凉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在饮食上避免过多进食生冷食物,避免引发胃痛。
如果有患者应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千万不要喝冰镇绿豆汤等,以免雪上加霜,或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四逆汤加砂仁,一般服用3~5天就能见效。另外,人们不要在树荫下、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在睡眠时不要开电扇强风对吹等。
3、主要病状
阴暑患者有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还有因着凉导致腹泻腹痛、浑身没劲、无汗恶寒、关节酸痛等病。
4、与中暑的区别
按中医理论,在风、寒、暑、湿、燥、火过偏的六淫中,暑属外邪,这与季节、工作环境有很强的相关性。暑邪致病有阴阳之分,在暑热或高温环境下作业而中暑者,属“阳暑”,即俗称“中暑”;而在暑热时节,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或冷浴过久所致的热病,俗称“中于寒”,属“阴暑”。暑邪为火热所化,主升散,多挟湿。其临床症状有高热、汗出、口渴喜饮、尿少短赤、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升高(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气短、倦怠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挟湿者又常见胸闷脘痞,溏便不爽等症。
5、预防
多喝水,饮食上常喝稀饭、菜汤、水果等,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另外,胃肠道对寒凉的刺激非常敏感,而忽高忽低的气温最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提醒您,天气由热转凉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在饮食上避免过多进食生冷食物,避免引发胃痛。
如果有患者应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千万不要喝冰镇绿豆汤等,以免雪上加霜,或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四逆汤加砂仁,一般服用3~5天就能见效。另外,人们不要在树荫下、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在睡眠时不要开电扇强风对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