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上海震旦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2-04-05 11:10:17
...

上海震旦大学(AuroraUniversity)原名震旦学院,1928年改称震旦大学,是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著名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著名高校,由中国神父马相伯于1903年2月27日,在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创办。“震旦”一词出自梵文,意即中国,在英语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义。由此可见,马相伯将震旦学院喻作旭日东升,担负着以教育开启中国曙光的重任,必将前途无量。英、法文校名分别为Aurora和L'Aurore。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将震旦大学各院系分别归并上海市各有关高等学校。1903年3月1日,上海震旦学院正式开学。

中文名称:震旦大学

外文名称:AuroraUniversity

创办时间:1903年2月27日

类别:私立综合性大学

知名校友:胡文耀、翁文灏、孙文耀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徐家汇

主要院系:设法律与经济两学系、有文工、理工、医学4个学院。

主要奖项:民国著名大学

首任校长:马相伯

院系调整:复旦、交通大学、同济

院系调整:华师大、华理工、上财、华政

1、历史沿革

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在当时是一所颇具声望的新式学堂。学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不断作出变革的同时,聘请来的一部分教师却是私塾出身,对学生依旧苛令封建礼教之传统,明显与学生们渴望的新思想和新文化格格不入,对立情绪日益严重。


震旦学院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1月5日,文科教习郭镇瀛因一只倒空洗净的墨水瓶,断言此乃生徒羞辱其"肚中无墨",是大不敬,故而严辞追查,后宣布开除全班学生,“以此示做”,引起全校学生公愤,校方却无意收回成命,遂致全校学生集体退学,是为“墨水瓶事件”。为缓和事态,校方请特班班主任蔡元培先生出面调解。蔡元培说服学生暂缓罢课,然与校方几番交涉,却仍无成效,终致一百四十五名学生退学,蔡元培也愤而辞职,与学生一同离校。离校后部分学生经蔡元培介绍,向时任法国天主教神父的马相伯求学,马相伯遂于次年租用徐家汇天文台旧址的余屋,创办震旦大学院,自任院长。

1903年2月27日,受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奖学基金的资助,神父马相伯在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创办震旦学院,又名震旦大学院或震旦公学。震旦是印度对中国的旧称,英、法文校名分别为Aurora和L'Aurore。建校初始,由发起人马相伯主持校务,担任监院(即院长),由项微尘任总干事。梁启超获知此事后,欣然写道:“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1905年春,法国天主教耶稣会试图拿下震旦,将其变为教会学校,以让马相伯“养病”为由,委任法国神父南从周为总教习,改变办学方针,另立规章,学生大哗,摘下校牌,全体退学。马相伯看到退学学生的签名簿时,决意站在学生一边,率一众中国教员辞职离校,另图他处。他诚邀热心教育事业的张謇、严复、熊希龄、袁希涛等28人担任校董,筹集复旦建校资金。两江总督周馥也拨出官银两万两,并出借吴淞提督衙门作为复旦的临时校舍。

1905年5月27日,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正式开学。“复旦”二字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另者,“复旦”还有不忘震旦之旧,更含复兴中华之意。马相伯任校长兼法文教授,严复为总教习,聘李登辉任教务长。

1905年8月复校,规定为两年制,南从周仍为教务长。

1908年,震旦迁卢家湾吕班路,占地一百零三亩。

1907年10月8日,震旦学生因纪念孔子诞辰,在校内张灯结彩。此举被天主教神父视为迷信,遭到制止。部分学生因而罢课离校。

1908年,震旦学院建新校舍,马相伯不计前嫌,捐现金4万大洋,为震旦购卢家湾地基103亩,当时地价每亩400元,又捐英法租界地基8处,约值现金10余万元,马相伯将全部家产都捐给了震旦。教会表面上承认马相伯是震旦创办人,奉其为震旦学院的董事长,却不让他过问校务。迁至吕班路(今重庆南路)之后,耶稣会任命法藉教士韩绍康(H.A11ain)为院长。韩把预科、本科共4年的肆业期改为6年,设文、理两科,授予毕业生学士学位,一改马相伯原先拟定的将震旦办成学院的设想,而是参照欧洲大陆学制,开始走上正式大学(Universite)办学的轨道。

1908年,由耶稣会接办的震旦大学拟定迁址前往卢家湾(今卢湾区),马相伯仍以办学为重,不计前嫌,捐现银4万元。遂筹得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地基8处(当时价值10万多元),以购置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土地100亩,建造新校舍,分文、理两专科。

1912年民国建元,孔明道神父(deLapparent)任院长,按法国大学*,改称震旦大学院,并作为天主教大学,在罗马教廷立案登记。同年震旦首届文、理科学生毕业,中华民国教育部请马相伯代行监考,6月30日举行毕业典礼,授予12名学生学士学位。

从1913年开始,法国*每年贴补震旦1000法郎,期间有几年补贴略多些。偶尔或给5千到1万法郎的特殊补贴。上海法租界当局曾给江南教区银6万两,以支持震旦建设,震旦修建新教学楼时,则另予部分资助。

1914年,南道煌(G.Fournier)任院长,仅一年,死于任期之内。他把本科分成三科:法政文学科(3年),算术工学科(3年),博物医药科(4年)。另设2年制工程特科,招算术工学科毕业生,从而奠定了震旦大学医、法、理工三学院的基础。授课均用法语。学生来源多为徐汇公学(今徐汇中学)以及各地天主教会所办学校之毕业生。

1915年,姚缵唐(Henry)任院长。是年起,需由罗马耶稣会总部任命。


震旦大学课本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决定从5月26日起罢课。校方于26日上午命令学生即日复课,并叫来法国巡捕予以弹压,165名同学愤然离校。

1927年,震旦学生要求收回教育主权,法租界派巡捕驻扎在学校,开除并逮捕了一批学生。

1928年前后,传说中国*将收回租界,耶稣会拟将震旦迁往安南(越南)西贡。幸得此事为马相伯家属所闻,遂请于右任出面干涉,此事作罢。同年,依照中华民国之*章程,改称震旦大学。

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然向闸北的国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后进攻江湾和吴淞,史称“一·二八事变”。医学院20多名学生冒险奔赴前线救治伤员,震旦大礼堂西宿舍辟为伤兵医院,共收容伤兵300名,宋国宾教授率部分学生于安当医院开设第18伤兵医院。同年,震旦博物馆大楼落成,徐家汇自然史博物馆迁入。有自然史、中国古文物和动物等展馆,后于1952年8月移交给中国科学院。

1932年12月,民国*教育部批准震旦大学立案,胡文耀任校长,设立以马相伯为首的董事会,常务校董才尔孟总揽一切事务,同年上海市教育局批准其附属中学立案,校长胡文耀兼任附中校长。同年,圣伯多禄教堂落成。

1936年,震旦大学大操场以南的新教学楼竣工。

1937年,美国天主教圣心会于蒲石路(今长乐路)创设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今原址已成向明中学),院长由胡文耀兼任。经费则由天主教美国“圣心会”修道院提供,名义上从属于震旦大学,实际上经济、行政、教学均完全独立。实权为美国修女能理院长(Nowry)独揽,教学语言使用英语。同年圣心会又增设了震旦高级护士学校二所,一所在广慈医院,另一所在圣心医院,校长都由胡文耀兼任。

1938年起,震旦大学开始招收女生。

1937年8月13日,蒋中正先后投入兵力75万,正面进攻驻守上海之日军,淞沪会战爆发,又称“八·一三淞沪战役”。战斗极为惨烈。震旦大操场西北隅搭建难民收容所,收容难民2千多人,大礼堂开办临时伤兵医院,收治伤员14l0人。还将新楼一部分供给交通大学。

1945年3一8月,日军侵占震旦西院大楼,直至终战投降。

1947年,开设文学院,由巴黎大学文字学博士、徐汇中学校长、中国神父张伯达兼任院长,1948年夏改称文理学院,实际只设中国文学一系。

1949年,*成立,震旦女子文理学院脱离震旦大学独立。

1951年2月1日开始,所有传教士退出学校,天主教会停止拨给震旦大学经费。同年8月,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与震旦大学合并,成立并校委员会,主任委员胡文耀。

1952年初,前上海牙科学校并入震旦大学医学院牙医系。

1952年10月:经*人民*批准,由交通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五所高校的化工系合并,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单科性化工院校——华东化工学院。从此震旦大学撤销。

在*的震旦大学校友后于台北市杭州南路成立震旦校友会,并兴建“震旦中心”大楼(现为天主教震旦外语中心),以示纪念。

200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仍使用重庆南路227号和280号之校区。

2、院系设置

1932年,设置法(分设法律与经济两学系)、文(分设中国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教育、家政、社会六学系)、理工(分设化学、生物、物理和数学、土木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六学系)、医(分设普通医学与牙医两学系)共4个学院。


震旦大学

1937年,美国天主教圣心会创设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今原址已成向明中学),院长由胡文耀兼任。下设中国文学,英国文学、经济、教育、社会、化学、家政等系。同年又增设震旦高级护士学校二所,一所在广慈医院,另一所在圣心医院,校长都由胡文耀兼任。

1949年,*建立后,收回教育主权,将震旦大学各院系分别归并上海市各有关高等学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

1952年,全国陆续开始高校院系调整。10月,震旦大学医学院和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并组成上海第二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胡文耀任院长,仍在重庆南路校区办学。

文理学院、经济系、中文系、化学系和营养学等主要院系均全部并入复旦大学,法律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电机系并入交通大学(今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前身),土木系并入同济大学,化工系并入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托儿专修科并入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银行、会计、企业管理等夜专修科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从此震旦大学撤销。

3、学科建设

1903年,建校初始所定学制为两年,专业分为文学、质学(科学)两类,没过多久又发展为文学、象数(数学)、形性(理科)、致知(哲学)四门。马相伯亲编《拉丁文通》、《致知浅说》等教材亲自授课。学校各部事务,由学生自行管理。

4、校园故事

建校初始,学校以“广延通儒,培养译才”为宗旨。同时校方提倡“学生*研究之风”,即倡导学术*、思想*,并采用“挈举纲领,开示门径”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文艺、崇尚科学、不谈教理更是马相伯一再强调的办学方针。在马相伯的运筹帷幄之下,震旦学院的教学、教务活动均安排得井井有条。为引导热血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国家,他振臂高呼:“欲革命救国,必自研究近代科学始;欲研究近代科学,必自通其语言文字始。有欲通外国语言文字,以研究近代科学而为科学救国准备者,请归我。”不出一年的光景,震旦学院的学生数量就翻了数倍,增至132人。


马相伯相

马相伯对革命也非常支持。1904年夏,震旦学院来了个名叫“刘学裕”的新生。此人虽其貌不扬,却大有来头。他就是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讥讽时政而被清廷通缉的“要犯”于右任。于右任“潜逃”至上海后无处安身,马相伯得知后立刻将这名心系国家*的青年学子破格录取,免去他所有的学膳费,还特意让于右任易名“刘学裕”以避人耳目。

马相伯的一系列教学主张和做法虽深得青年学子的推崇,却遭到天主教会方面的不满和反对。1905年,天主教会趁马相伯生病休养之机,派法国传教士南从周担任震旦学院的教务长,名为协助马相伯打理校务,实则为了加强对震旦学院的控制。南从周刚到震旦学院便改弦更张,取消孔子诞辰假期,强迫学生接受宗教课程,颂唱圣歌,早晚祷告、做礼拜,还“尽废旧章,别定规则”,不许学生谈论时事,不许结社,不许阅读进步书刊等,就连学生出入校门、会客之类的个人*,也被横加限制。南从周的“倒行逆施”引发了震旦学子们的公愤,大批学生相继退学,以示*。学生集体离校时,甚至摘下了震旦学院的校牌。马相伯此时虽在病中,但对学校发生的一切早就有所耳闻。他和进步学生一起,毅然宣布脱离震旦学院,与众生一同挥泪离开了徐家汇的校舍。

5、著名校友

戴望舒:现代著名诗人


戴望舒

高平子:现代著名天文学家

何振梁:国际奥委会委员

芮沐:北大著名法学教授

王振义: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11年1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单声:英国华侨协会会长;南京大学名誉董事、世界震旦校友会名誉会长

徐悲鸿: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6、震旦三友

胡文耀与翁文灏、孙文耀三人于1908年从震旦预科(二年制)毕业,一起考取浙江省官费留欧,人称震旦三友。因为民国*教育部规定各级学校校长必须由华人担任。所以震旦男、女大学,附属高、初中和二所护校都由胡文耀挂名当校长,震旦只付给他一份工资(300元),实际大权均由中、外神父独揽。胡主要掌管法租界公董局立萨坡赛小学,任校长,成绩卓著。

7、历任校长

姚缵唐(Henry1915-1923)

帅理蔼(Seillier1923-1927)

桑黻翰(Lefebvre1927-1931)

才尔孟(Germain1931-1946)

茅若虚(Dumas1946-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