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ChongqingUniversityofEducation),学院始建于1954年,坐落于重庆市,下设于7个系44个专业,是一所以“立足重庆基础教育,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为办学宗旨的以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和管理学为重点发展学科的普通本科高校。
中文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创办时间:1954年
所处城市:中国重庆市
学校类型:师范教育
主管部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1、简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立足重庆基础教育、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为办学宗旨,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始建于1954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培养培训的主要基地之一,也是首批“重庆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之一。
学校现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21.4亩。两个校区均依山构建,绿荫叠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现设有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课教学科研部)、学前教育学院(重庆学前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三个二级学院和文学与传媒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与信息工程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经济与工商管理系、旅游与服务管理系、美术系等7个系;现有专业共44个,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
2、历史沿革
1954年,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创建。1956年,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升格为重庆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1973年,重庆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重庆教育学院。1983年,四川省永川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并入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四川省永川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61年,江津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创建。1972年,江津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江津专区教师行政*学校合并组建江津地区教育学校。1980年,江津地区教育学校升格四川省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1年,四川省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四川省永川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重庆教育学院。合并之后,1984年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重庆市第二师范学校、重庆市第三师范。学校的高师专科班并入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2012年重庆教育学院升格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3、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校”的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三纵三横”工作模式,构建起教师选拔、培养、使用、管理的立体通道。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队伍结构,为学院发展打造一支“结构优、成果优、素质优”的师资队伍。
学院积极从重点高校选拔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从普通本科院校引进正高,促使专任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不断优化、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10人,生师比为15.8:1,其中,正高43人,副高13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42.93%;中级199人,占48.54%。专任教师中,博士31人,硕士25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70.73%(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205人,占50%)。专任教师中正高、副高、中级职称平均年龄分别为50岁、42岁、33岁,形成了40岁左右的骨干教师群体,教师队伍充满活力。
现有专任教师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2人,重庆市优秀*员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后备人选1人,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市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支助计划15人。
学院教师积极参加与学科专业建设相关的学术团体的活动,兼任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导师或客座教授。其中担任全国*文艺思想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等学术团体副理事长、副会长等职务52人。多人兼任西南大学、重庆师大、科技学院等学校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4、学术成果
2006年以来,学校教师独著、主编专著教材共11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48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80篇;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55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励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类、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共23项。
5、学校设施
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教学楼、实验楼、艺体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等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0万余册。在全市幼儿园、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74个,并在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208个,其中市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学校建有各专业的实验室、校园网络、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电子检索系统、外语调频广播电台和一批供师生教学使用的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室。
6、学校荣誉
作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师范生技能的提高,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共获*、市级奖励576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5项、二等奖35项。学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8年被评全国先进集体。
7、校风校训
校训
锲而不舍止于至善
“锲而不舍”语出荀子《劝学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锲而不舍,止于至善”是学校师生共同历练的个性品质和不懈探索的发展境界。我们以坚毅、持恒和担当的精神专注目标,永不放弃;以认真、严谨和奋进的态度追求卓越,永无止境。
校风
负重自强创新求真
负重自强:“负重”,我院的办学传统、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需要我们不断自加压力、拔高标杆,需要我们勇于承担历史使命。“自强”,首先要求自立,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观念,把争取集体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自强的规范要求自信,自信才能自主,自强规范必然要求自勉,自己勉励自己,自己鼓舞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强规范要求自责。自责就是自我责备,勇于承担责任。
负重自强,就是要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依靠主观努力,夺取新的胜利。
创新求真:“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推动学院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创新与求真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地化的具体体现。
创新求真,是我院一以贯之的办学传统和工作作风,是我院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上一篇:重庆师范大学
下一篇: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