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寨
哈尼寨展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蘑菇房和母子房、日月广场、关于鱼生万物传说的大型浮雕、有迁徙传说的图腾柱;有体现生产生活的磨房、龙巴门、秋千场、梯田;寨神树和祭石表现了哈尼族“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
民族概况
现有人口125万人。主要聚居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元江、墨江、金平、江城等县。
民居建筑
哈尼寨展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蘑菇房和母子房、日月广场、关于鱼生万物传说的大型浮雕、有迁徙传说的图腾柱;有体现生产生活的磨房、龙巴门、秋千场、梯田;寨神树和祭石表现了哈尼族“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哈尼族认为万物皆有灵,人死魂不灭,于是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全寨的宗教活动由“儒玛”(“龙巴头”)主持,他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此外还有巫师“贝玛”和“尼玛”,贝玛主持念经驱鬼,尼玛给人占卜吉凶,以巫术或草药给人治病。
礼仪习俗
在哈尼族的人生礼仪中,葬礼是最为隆重的,哈尼族认为:“人生在世一辈子,死在阴间得永生”。因此,死仅仅是跨向另一世界的门槛,人的灵魂永不灭,因而要举行盛大的葬礼。
语言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可分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哈尼族没有传统的文字。
婚俗
婚礼当天,迎亲队来到女家寨口时,寨内鼓乐齐鸣,送亲队跳起传统的舞蹈向寨口舞去,给接亲人敬酒敬茶,休息片刻后,女家亲属用两指夹着一片笋叶,环绕方桌起舞,意在禳灾祈祥。新人在众亲人簇拥下前往男家途中,与等候多时的另一部分接亲人相遇。大家就地围成圆圈,踏着铓锣和鼓点节奏纵情起舞,以表示相互祝贺。并一起来到男家吃喜酒,众宾客离席后围成圈欢舞高歌,大家热烈祝福新人喜结良缘,勉励他们勤俭持家、尊老爱幼。
服饰
哈尼族以黑色为美、为庄重、为圣洁,将黑色视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所以黑色是哈尼族服饰的主色调。哈尼族服饰上的装饰物品和刺绣图案,实质上都是自己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对祖先英雄业绩的缅怀和记述。哈尼族也喜欢用自己染织的靛青色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无襟上衣和长裤,妇女穿右襟无领上衣,以银币作扣子,下穿长裤,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和裤脚镶上彩色花边,胸前挂成串的银饰。
文化
哈尼族文化艺术绚丽多姿,有神话、传说、诗歌、故事、寓言、童谣、谚语、谜语等。如《创世纪》、《洪水记》、《哈尼祖先过江来》等。诗歌主要有“拉八热”和“阿基估”两类。
饮食
哈尼族以稻米为主要食粮,也吃玉米和荞麦。米皮富于营养,有益于身体健康。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善于用发酵的黄豆渗合豆壳灰制作具有特殊风味的豉,用以佐食,被称为“哈尼豆豉”,用油炒香或在火塘边烤熟,舂碎后拌菜。
歌舞
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民族,哈尼族小伙子爱好弹三弦和四弦,姑娘们喜欢吹“巴乌”和“响蔑”。“巴乌”用细竹管制成,形状象笛,音调幽雅深沉,适于抒发感情。“响蔑”是一种竹片制的吹弹乐器,声音细腻柔和,如同窃窃私语,最适于表达初恋少女的微妙心情。主要舞蹈有大鼓舞、棕扇舞、木雀舞、罗作舞等。
节日
传统的节日有“年首扎勒特”、“苦扎扎”、“插秧节”、“尝新米节”等。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一一“昴玛突”,“昂玛突”是哈尼族每年春耕开始前(一般在一月中旬)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活动中不分男女老少围成圆圈儿尽情地跳舞,歌唱美好的生活。长龙宴会上寨中德高望众的年长男子坐在龙首,女子坐龙尾,全村人一起喝着自酿的米酒,品尝着各家主妇精心烹饪的食品。其情其景,既是一次烹饪技术比赛,又充满了生活的温馨,更展示了哈尼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
云南民族村怒族寨满族院苗族村拉祜族寨景颇族寨壮族村僳僳族寨回族村布朗族寨佤族寨独龙族寨基诺族寨阿昌族寨蒙古族村白族村布依族寨德昂族寨瑶族寨水族寨藏族寨纳西族村彝族村云南民俗博物馆上一篇:世界十大自然奇观之希利尔湖
下一篇:原麦加利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