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重庆自然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05-03 04:10:25
...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重庆市文化局主管的市属文化事业单位,也是我国仅有的7所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代表国家履行自然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职责。现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文名称:重庆自然博物馆

类别:自然博物馆

地点:重庆

竣工时间:1944年

1、馆史

重庆自然博物馆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迄今已有75年不间断的历史,在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史、博物馆发展史上曾占有重要一席。该馆的前身为1930年卢作孚先生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1943年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


重庆自然博物馆

中国西部科学院是我国第一所民办科学院,是卢作孚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将“科学救国”与“实业救国”思想相结合,积极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光辉典范。以“从事于科学之探讨,开发宝藏,富裕民生,辅助中国西部经济文化事业之发展”为宗旨,在西部早期开发建设中扮演了“排头兵”角色,为民国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时期,国民*西迁重庆,一大批重要的学术机关也向大后方迁移。中国西部科学院及其所在地北碚,接受了许多著名学术机构和一流的科技人才的转移安置,一度成为中国科学界的“诺亚方舟”和“战时学术研究中心”。

1943年中国西部科学院联络内迁北碚的*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等十余家科研机构又在文星湾创建了中国西部博物馆。卢作孚借让中国西部科学院“惠宇”大楼作为博物馆的陈列主楼,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则在“惠宇”附近另行建筑。以“从事科学教育之推广及专门学科之研究”为宗旨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设地理、地质、工矿、生物、农林、医药卫生6个分馆,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综合了最多学科的第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

1950年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由西南文教部接管。1952年改为西南人民科学馆。1953年并入西南博物院,更名为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1955年西南博物院改组为重庆市博物馆。1981年四川省人民*在重庆市博物馆增挂“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牌子。1991年重庆自然博物馆独立建制。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重庆自然博物馆正乘着“科教兴国”、“科教兴渝”的东风,抓住新馆建设的重大机遇,重铸历史辉煌、开创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崭新局面。

2、概况

该馆具有丰厚的博物馆文化积淀,其前身为1930年由卢作孚先生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1943年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据不完全统计,有近50位著名科学家参与了中国西部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其中有21位陆续成为新中国的学部委员或院士。


重庆自然博物馆

经过七十余年的积累,重庆自然博物馆现有自然标本11万余件(号),其中古生物化石,如各种恐龙骨骼、脚印、蛋化石等,以及鱼龙、蜥蜴、鳄、龟鳖、鱼、鸟等化石标本,居全国同类博物馆前列。已装架的恐龙骨架标本有20余具,是收藏侏罗纪恐龙化石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古人类和旧石器标本达1000余件,其中在重庆巫山出土距今204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和巨猿动物群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标本。此外,还有鱼类、两栖类、爬虫类、哺乳类、鸟类以及昆虫类等现生动物标本2000多种、30000余件,涵盖受国家保护的大多数珍稀动物,如大熊猫、牛羚、金丝猴、小熊猫、雪豹、毛冠鹿、绿尾虹雉等。植物标本有215科、1246属、2230余种、20000余件,其中*保护植物,如银杉、桫椤、珙桐、水杉等46种被收藏。

目前,该馆利用馆藏标本办有“脊椎动物”、“古生物进化”、“恐龙世界”等基本陈列。办展经验丰富,是最早到海外办展的博物馆(1981年),已到欧、美、日、港、台办展近20次。

重庆自然博物馆下设地球科学部、生命科学部、技术开发部、自然陈列馆等部门,现有职工总数70人,其中在岗员工52人,退休员工18人。员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接近半数,其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多达20名,并有博士2名,研究生5名。

该馆现分处渝中区枇杷山、北碚区文星湾两地。馆本部设在枇杷山。在北碚区文星湾保留有历史承继下来的陈列馆一所,为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已经启动,选址北碚区缙云山麓的新城缙云大道旁。到2009年6月18日,建筑面积达30,000m2的新馆可望落成并向市民开放。

基本陈列

序厅——人与自然奏鸣曲


重庆自然博物馆

中心展品为:磁悬浮地球仪、前腿腾跃的“合川马门溪龙”骨架、仰望星空的小孩群雕。以此组合抽象表达地球运动、时空变迁、生物界演变。两侧分别设置浮雕墙:一组内容是“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创世纪”、“日心说”等,另一组则是“青藏高原”、“长江三峡”、“缙云风光”“渝中胜景”等,二者组合、对比,艺术表现人类认识自然、发现自然的历程,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永恒追求。

地球奥秘(地球厅)

以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标本为主,辅以部分模型、景箱、多媒体、景观图片等,重点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的运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也可考虑影视手段的表现方法,设置放映厅,放映该类题材的影视片,弥补这类题材的影视片虽然丰富,但目前却很少在公共影院放映的不足。

生命激流(进化厅)

主要取材于中国取得的古生物化石重大发现,设“生命诞生”、“喧嚣海洋”、“征服陆地”、“飞向天空”、“兽类天国”5个单元,展示生物进化的瑰丽画卷。

恐龙世界(恐龙厅)


恐龙厅

以四川盆地(重庆、四川)出土的各类恐龙及其共生动植物化石为主,适当增加其他地区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恐龙属种的标本模型,重现“恐龙盛世”辉煌。

拟陈列20-30具大型恐龙骨架和数百件恐龙骨骼、牙齿、蛋及蛋巢、脚印化石标本,构建国内最大规模的恐龙陈列。

生物万象(生物厅)

以各类高等植物、脊椎动物、蝴蝶、甲虫等的标本为主,重点展示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在内的长江上游地区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资源,突出西部特色,张扬长江个性。

生态家园(环境厅)

分“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两大部分。“生态保护”部分拟用大型场景手法表现西部地区主要的、典型的原生态类型;“环境保护”部分设“保护江河环境”、“拯救动物生命”等专题,展示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成果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

西部富源(西部厅)

主要展示重庆及西部地区富饶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利资源、种植植物和家养动物资源,说明资源利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表达可持续发展理念。

山水重庆(重庆厅)

主要展示重庆自然地貌类型、大山大江的形成、人类早期活动遗迹,以及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的地质环境保护等。

室外展项

室外展项部分是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项目的特色之一。鼓励设计者充分利用地形、地物条件,巧妙构思,营建多种可以观赏、学习、体验的自然空间。下列项目建议考虑。

动物观察区

在露天或建筑物的天井部分,设置一系列网罩,分别养殖蝴蝶和鸟等,构成“蝴蝶谷”、“鸟语林”等项目。

植物观察区


室外展项

设置专门区域,专家辅导,公众参与,种植、认种濒危植物、珍稀植物或重庆地区的主要观赏植物。

恐龙生态园

配置裸子植物,陈设仿生机器恐龙和恐龙复原雕塑,模拟恐龙时代的生态环境,再现“失落的世界”。

名人雕像园

设立卢作孚以及与重庆自然博物馆历史相联系的著名科学家雕塑,缅怀先辈功绩,突出项目文化特色。

儿童乐园

设置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益智强体游戏项目,让儿童在乐园中体验、学习、发现自然,原则上不设置依赖机器设备的游乐项目。

3、馆藏精品

恐龙化石


许氏禄丰龙

李氏蜀龙;上游永川龙;天府峨嵋龙

古植物化石

竹柏;蒿草;苏铁杉;鳞木

兽类

白犀牛;穿山甲;雪豹;金丝猴

鸟类

红腹锦鸡;雕鸮;丹顶鹤;鸳鸯

两栖

大鲵

4、服务指南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正街74号

邮编:400013

交通:距市中心解放碑和菜园坝火车站仅十余分钟车程,距江北机场约20-30分钟的车程。市内交通便利,往返于文化宫、观音岩、解放碑的401、405路等公交车均可到达博物馆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