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

科普小知识2022-04-17 04:48:09
...

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坐落在北京东二环中路,德胜门箭楼下。由德胜门箭楼和真武庙两部分组成。是一座以展示钱币为主要目的的专题博物馆,主要进行收藏、展览和全国钱币交易活动。1993年10月建成开放。楼上常年展出“北京城门城垣展”。

中文名: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

别名: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

成立时间:1993年10月

地址:北京东二环中路,德胜门箭楼下

类别:文物馆

所在地:中国北京

1、简介


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

北京古钱币博物馆建于1992年,位于天安广场南侧,西交民巷22号,是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钱币类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共有三层展厅。陈列内容丰富,收藏有古今中外钱币及与钱币有关的其它文物约30余万件。按古钱币、金银币、纸币、少数民族钱币、外国钱币、钱范及与钱币有关的文物等六大类别整理、展示。中国古代钱币陈列的内容从自然贝到布、刀、圜钱、方孔圆钱,以及古代金银铸币、纸币。近代陈列钱币展示了清末民国的机制铜元、银币,以及民国时期不同阶段的纸币,以及红色政权货币。

北京古化钱币博物馆1993年10月建成开放。德胜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初年,曾是明清京师九门城防建筑之一,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城楼灰墙绿瓦,通高31.9米,砖木结构,前楼后厦,上下四层,设有箭窗82个。楼内梁、柱、枋、头拱均饰以彩绘。楼上常年展出“北京城门城垣展”。

古钱币博物馆设在复建的清代真武庙内,展出“中国历代货币系列”,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钱币种类繁多,形状有刀形、方形、圆形,质地有金、银、铜、陶、纸;而且每一枚小小的钱币都凝结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生活及政治变革,每一次币制的变化无不影响历史的进程。

钱币馆自建馆以来,展出了最早的贝币、布币、鬼脸钱,历代的铜币,清代的银票,民国的纸币等。此外,馆内还辟有古钱币交流市场,观众可在此购买、交换钱币,还可请专家鉴定真伪、品相等。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由德胜门箭楼和真武庙两部分组成,是一座以展示钱币为主要目的的专题博物馆,主要进行收藏、展览和全国钱币交易活动。该馆现已成为钱币爱好者从事研究和收藏交换的场所,是京城百姓了解钱币知识、参与集币活动的窗口。

2、风格特色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由德胜门箭楼和真武庙两部分组成,是一座以展示钱币为主要目的的专题博物馆,主要进行收藏、展览和全国钱币交易活动。是钱币爱好者从事研究和收藏交换的场所,是京城百姓了解钱币知识、参与集币活动的窗口。

3、主营项目

博物馆主要从事钱币的收藏、展览和研究,肩负有指导和推动钱币收藏、研究及宣传钱币文化的任务,下设办公室、陈列展览部、社会教育部、征集保管部、研究信息部、《中国钱币》编辑部和安全保卫部,代管中国钱币学会秘书处。为进一步宣传、普及钱币知识、更好地向广大钱币爱好者提供服务,博物馆还设有“方泉斋”集币服务部。北京古钱币博物馆的陈列分为“中国历代货币陈列”和“特别展览”两部分,以后将在原民国时期大陆银行旧址建立“银行史陈列”。“中国历代货币陈列”设在北京古钱币博物馆现展馆(原北洋保商银行)的二层和三层,由“中国古代货币陈列”和“中国近代货币陈列”构成,这是北京古钱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常年对公众展出;“特别展览”设在北京古钱币博物馆现展馆的一楼大厅,根据不同的选题举办各种临时展览。

4、历史沿革

德胜门箭楼,是明清北京内城保存至今的两座箭楼之一。在历史上素有军门之称,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民族英雄于谦保卫北京,德胜门外是主要战场;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6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由这里胜利进入北京城。德胜门箭楼雄踞于高大的城台之上,通高31.9米,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前楼后厦,上下四层,开箭窗八十二个,作为射击的孔。1979年8月,德胜门箭楼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0年修葺一新,迎候广大来宾。

1993年,由国家出资,在德胜门瓮城内复建了真武庙,并在此成立了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这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家对外开放的钱币类博物馆。常年展出中国历代货币,并配有临时展览,是钱币界研究、收藏、交流的理想活动场所。

5、展厅分布


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

古代钱币展览馆面积不是特别大,却布局清晰,泾渭分明。整个展览馆,不算北面所倚的箭楼,分为东、西两个院落。东院由三个钱币展厅组成,青翠的树木与古香古色的展厅相映成趣。

东院的三个展厅是馆内的固定展览“中华货币四千年”。

东边的是第一展厅,介绍了中国古代钱币大致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实物货币阶段、纪地钱币阶段、铢两钱币阶段和通宝币值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文物展出。实物货币阶段最有特点的展品要算小巧可人的贝币了。早在夏代,产自遥远的南海之滨的海贝以它的色泽美丽,惹人喜欢。这种贝质地坚硬,便于携带和储藏,既能作精美的装饰品,又具有价小值高和天然计算单位的这样一个独特属性,自然而然地成为普遍接受的媒介。

第二阶段是纪地钱币阶段。所谓纪地钱币,就是在钱币表面铸有文字以表明不同的铸造地点。这是生产力发展,青铜时代的产物。这些钱币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可分为四大体系,即布币、刀币、圆钱和蚁鼻钱。“蚁鼻钱”是种很奇特的钱币———南方楚国的货币沿袭了商周时期的铜贝。看起来像一只蚂蚁爬在鼻子上,于是就叫蚁鼻钱。另一种像“哭”字形,形似鬼脸,所以老百姓又把它叫鬼脸钱。现在则把这两种都统称为蚁鼻钱。

下一个展示部分是古代钱币地铢两钱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唐代之前的流通货币。这些通行的钱币上多铸有标明钱币重量(半两、五铢等)的文字,这个阶段,就是“铢两钱币”,或称“纪重钱币”流行的阶段。

在第四部分的展览中,可以了解到古代钱币的通宝币值阶段。这个阶段的货币虽然还是代表“天圆地方”的方孔圆钱,但从唐代开始,便不再用重量命名货币。从唐以后的一千多年中,通宝的名称和形制仍始终不变。在它之后的钱币,面文大多是四个字,通常是年号连着通宝、元宝和重宝宝文,或是朝代后连着宝文,所以一般称为纪年钱。通宝币制先后历时1300年,是中国货币史上行用时间最长、制度最复杂完备的一种铸币体系。

从狭长的第一展厅出来,走进东院的中厅,就可以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参观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了。参观者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隋唐以前铸钱用的石范和金属范,还能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观看展厅里播放的电视片,唯一的遗憾就是中厅太小了,同时容纳的观众很有限。

西院是北京城里有名的古代钱币交易市场这里的礼品都是货真价实的古代钱币。

东院西侧是另一个展厅,内容主要是钱币辨伪、压胜钱和纸币。钱币辨伪部分的内容不仅介绍了古钱作假的几个方法:翻砂法、改刻法、挖补法、拼合法和打制拼合法。还把真假古币对比展出,使参观者可以一目了然,掌握分辨真伪的基本技能。这个展厅的另一个焦点是精心布展的“压胜钱”———这是中国古钱币一个特殊的类型,或称“花钱”。它的外形和铜钱一致,但并不作为流通的货币使用。其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和文字,大都是人们为辟邪、祈福、供养、游戏、纪念、记事等而特别铸造的,专供佩带、悬挂、摆放、馈赠或收藏之用。一组组各成主题的压胜钱被装饰在相应的图画中展出,在展厅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穿门而过是展览馆的西院。与静谧的东院相比,这里俨然一派热闹的景象。西院是北京城里有名的古代钱币交易市场。面积虽然有限,但是人气却很旺,但凡是玩古钱币的人都知道箭楼下面这个市场。西院的四周都是简易的小屋,加上院子中间的空地,摊位也不算少,加上每个摊位上与古钱币有关的物件都摆了很多,显得市场里满满当当的。

西院靠北的地方,是与市场同样有名气的德泉斋钱币商店。商店是归属于展览馆的经营项目,里面经营着古钱币的礼品开发。这里的礼品开发与别的展览馆和旅游景点有很大不同———这里的礼品全都是货真价实的古代钱币,种类齐全,价格合理,有很多规格。有人会担心这样出售实物,被收藏保护的古钱币岂不是越来越少了?钱币专家、德泉斋的负责人王培伍先生告诉我,很多古钱币的出土量很大,往往一次能出土几百斤,作为礼品出售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况且购买和得到这些纪念礼品的人,一般都会珍藏这些古钱币。

6、镇馆之宝

镇馆之宝现有藏品7954件,其中固定展陈2241件,中统元宝交钞、顺天元宝是镇馆之宝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里珍贵的藏品数量很大,现有藏品7954件,其中固定展陈使用2241件,巡展使用734件。在这数千个藏品中,算得上镇馆之宝的有两件。一件是元代的“中统元宝交钞”。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宋代,而这枚“中统元宝交钞”是现存最早的纸币。

元朝是中国古代纸币发展的极盛时代。元朝不仅始终使用纸币,而且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纯纸币制度。在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时期,蒙古人的主要货币是白银。随着对中原地区的逐步占领,辽、金、宋的货币也进入了流通。以后受宋、金影响,开始在占领区内发行纸币。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七月,发行以丝为本的交钞,当年十月,在王文统等人的筹划下,又在全国发行了“中统元宝交钞”,一直行用到元末。

古代钱币展览馆所藏的“中统元宝交钞”,为灰黑色树皮纸制造。钞上方横列钞名“中统元宝交钞”。花栏内上部正中“壹贯文省”四字,面额下为横置钱贯图。两侧竖写九叠篆汉字和八思巴文,右边汉字“中统元宝”,八思巴文“诸路通行”,左边汉字“诸路通行”,八思巴文“中统元宝”。钱贯图右为“字料”,左为“字号”。字料上方盖一活字似“微”,字号上方盖一活字似“师”。钞面下半部文字共九行,其中两行如下:

中书省奏准印造中统元宝

中书省提举司

钞面上、下各加盖红印一方,左上方斜盖长条形骑缝黑印。

钞背有长方形墨印一方,四周花栏,花栏内上部为“至正印造元宝交钞”八字,下部为两串交叉钱贯。又加盖红色大印一方。左上方斜盖长条形骑缝黑印一颗。

另一个镇馆之宝是“顺天元宝”。它是五代十国刘燕的铸币,大概就是今北京一带。这枚钱币为方孔圆钱,正面为隶书“顺天元宝”,背面穿上“一”字,穿下“十”字,整枚钱币的直径为3厘米,材质为青铜。

翻阅众多钱币谱录,仅据幽燕数州之地、统治为时很短的刘仁恭父子铸币品类竟达15种之多,不仅是唐末五代时期铸钱的大户,而且更是藩镇铸币之始作俑者。此枚“顺天元宝”是刘氏父子仿唐代史思明铸“顺天元宝”样式,究竟为刘仁恭所铸还是刘守光所铸,实难稽考。

实际上刘仁恭并未建国号,至其子刘守光才建国号燕,但时代相当。然而,刘氏所铸铜质“顺天元宝”均不见钱币谱录,传世的据说仅见两三枚,国内一钱币收藏大家曾经收藏有“顺天元宝”背千,而古代钱币展览馆所藏的“顺天元宝”背“一十”,当为仅见品。品相和保存状况,是相当完好的,属于上品,非常珍贵,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