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情绪源于何处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喜怒哀乐、人皆有之,多数心理变态者都在情绪上有困扰,因此,情绪的调适与心理健康关系最为密切。那么你知道愤怒的情绪源于何处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Whoareyou?——真实的愤怒
1.怒,婴儿感受到的第一个情绪
怒,是婴儿感受到的第一个情绪。当我们感受到自己“被侵犯”了,就会本能地生气、发怒。有一个闻名世界的雕塑,刻画地就是一个赤裸地小男孩“愤怒”的样子:他握拳顿足、皱眉大吼,逼真而传神的神态和模样让人忍俊不禁。这个著名的青铜雕塑,名叫“愤怒的小男孩”,它座落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维格兰雕塑公园中。
2.怒,很正常的情绪
面对愤怒的孩子,我们常会哈哈大笑,允许至少能承受这个情绪。可是当一个成人愤怒的时候,突然这个情绪就变得是不礼貌、不成熟、攻击性的了。在网络搜索引擎中,我们经常看到和“愤怒”放在一起的词语是:控制愤怒,千万不要愤怒,愤怒的危害,愤怒的发泄……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对“愤怒”这一正常情绪的误解,它不是洪水猛兽,它没有它看起来得那么可怕,它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3.怒,是一种心理能量
当你的需要没有被尊重和听到,当你感觉到自己被冒犯了,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你只想“用愤怒地方式来给自己能量”,大声地告诉对方:“我很生气,请你注意。”
从今天开始,用心留意一下,你是否会在每次“愤怒”过后,感觉到的确是借助大嗓门、凶恶的表情,把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表达出去了,并且别人也注意到了,听到了。
4.过度的“怒”,伤人伤己
说了那么多愤怒的正常与意义,我们也不能否认,凡事都有个“度”。当“愤怒”过度了,结果则伤人伤己。所谓“小吵怡情,大吵伤心。”当我们在表达愤怒的时候,失控了,到处乱扔的东西,尖锐而侮辱的话,甚至粗暴而野蛮的举动,会让对方感觉或实际就被伤害。总之,易怒的人要对自己每一次发怒有反思,如此,才能成长。
怒的根源——我们自己
知名心理咨询师李孟潮曾在《无法管理的愤怒》一文中说:“中国式愤怒管理的路子——压抑啊压抑,不再压抑中爆发,就在压抑中死去。”相比较西方的表达、释放,中国人在生气的时候,最本能的反应都是:我忍!我忍!我再忍!实在忍不了了,就会出现很多年前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了:小马觉得宿舍同学总瞧不起家贫的自己,言语上总是被侮辱,一开始即忍着,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把几个舍友都送进了天堂。
生活中容易生气的人,总认为是别人故意惹自己的:“谁让他瞧不起我?”“谁让他们惹我的?”“都是她自找的!”如果反过来想,别人会说他们生你气了,并且是你故意惹他的,你会怎么想的?你也许会说:“我有病啊!吃饱了撑的,要故意惹你生气!”
怒的根源,在于我们自己。“它,来源于我们内心隐藏的怒的潜质。”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在《怒气与攻击》一书中这么说。通俗地说,易怒的人,并不是周围的人在招惹他,而是他心中就有怒的种子。
怒的种子,源于何处?
那么,容易愤怒的人,又要好奇了,为何我就有愤怒的种子,或者说我的愤怒种子就比别人多呢?
1.愤怒的家庭,多出“怒子”
愤怒的种子,也是可被遗传的,一种情绪的遗传,情结的遗传,家风的遗传。
2.压抑自我,易发怒
我们都知道,愤怒最直接的原因是:压抑太多了。那压抑什么呢?自我。无法做真实的自己。
做自己,其实和很多事情都无关,名、利都无济于事,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具体来说:我喜欢怎样一个生活状态?我想做什么工作?我想今晚吃什么?……
3.人的物化——愤怒的时代
有人说,这是一个充满愤怒的时代,你看综艺节目中的歌曲都用吼的,你看每天暴力事件频发,你看*肆起……一个社会愤怒的最后燃点就是:战争。
总觉得和古人相比,现在的人被“物化”了。以前的人们,看花开,看月出,看柳树,想故人,思人生……现在的人们,看工资,看股票,看手机,想发财,念所谓的“梦想”。心理学家说,人被“物化”了,有了科技,有了娱乐,却空了灵魂和人性。
在这样虚空、人情淡漠的氛围下,集体愤怒情绪很容易滋生。我们在疲惫,迷茫,无助的状态下,更容易感觉到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