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诺劳孜节

科普小知识2022-06-12 05:15:35
...

诺劳孜节,是生活在*天山山区、帕米尔高原上的柯尔克孜族的传统节日。每年3月,在我国农历春分前后,当白羊星第一次在天空正南方升起时,山区、高原冰雪初融,沉寂了一冬的柯尔克孜牧村就开始欢腾起来,共庆自己的节日——诺劳孜节。

中文名:诺劳孜节

节日时间:3月

所属民族:柯尔克孜族

节日类型:民俗活动

节日活动:赛马、打靶

1、节日简介

柯尔克孜族的年节,每年公历3月22日举行(这一天是柯尔克孜族太阳历元月初一)。节日期间,柯尔克孜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举行各种节日活动。备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新年里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柏枝带到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有的地区的柯尔克孜族节日里还要在家门前用茂茂草生一堆火,先让家申所有的人,然后是牲畜从火上跳过,以示消灾解难,预祝全家和牲畜安度过新的一年。

2、节日形式

节日早上,要做诺劳孜饭,各家用陈年小麦、大麦、葱、牛羊肉、盐等七种以上的食品煮成稠粥,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以示年年富足有余。从午时起,人们开始骑马成群结队互相拜年,然后集申在草滩上进行赛马、马上拉力和马上取物、打靶,以及刁羊、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各种游戏活动。晚上,每户请客吃饭,饭后,男女老少弹起"库木孜",演唱诺劳孜歌和其他民歌,边唱边舞,常常通宵达旦,尽情欢乐。

3、节日传说

关于诺劳孜节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有一种说法是,在柯尔克孜族人心中,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它能使大地解冻、万物复苏、草木发芽、羊群产羔;而双鱼星则是草原上的灾难之源。所以,柯尔克孜人选择双鱼星降落、白羊星升起的时刻欢乐,是希望一切灾难都能随着双鱼星的降落而去,幸福和吉祥能伴着白羊星的升起来到人间。

事实上,诺劳孜节的产生,与草原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时值春雨纷飞,草场青青,蓄群欢腾,是放牧的最佳时节。在柯尔克孜历中,一月称小月,又叫“羊羔月”。每年的诺劳孜节之后,羊群就进入产羔季节,新一轮的劳作又开始了。辞旧迎新,自然值得庆贺。由此可见,诺劳孜节的产生,与节气、与农牧业生产有着必然的联系。

4、历史演变

诺劳孜节起于何时已不可考。据史书记载,隋唐时,诺劳孜节便成为漠北草原和广大西域地区各游牧民族的盛大节日。在叶尼塞河流域辽阔的大草原上,柯尔克孜族人欢度诺劳孜节时,人人衣着艳丽、头插纸花,女子登高远眺;男子在鼓乐声中驰马射箭、舞狮弄驼,欢唱痛饮。整个部落沸腾了。

如今的诺劳孜节,内容在变,庆祝形式也在变,但有两样活动仍流传至今。

火,在柯尔克孜族人的诺劳孜节庆祝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节日前夜,在帕米尔高原的柯尔克孜牧村里,家家户户毡房前都要点燃一推篝火,一家老小和牧归的牛羊依次从火堆上跳过;全家人黎明即起,一家之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树枝点燃一个火把,在人、蓄头上各绕三圈,还要举着火把在蓄圈外走三圈。火光熊熊,燃烧着的是柯尔克孜族人的美好心愿——盼望着驱走黑暗,带来快乐和健康。

在诺劳孜节的早晨,柯尔克孜族人合家吃一顿“克缺饭”是必不可少的。勤劳的主妇用去皮的小麦、大麦等七种以上的原粮、牛羊肉以及各种野生调味作料煮成粥,作为新年的早餐。有的甚至全村人聚集在一起,吃百家饭、祈万家福。“克缺饭”里记录着一段艰辛的岁月,也包含着柯尔克孜族人苦尽甘来的感恩之情。传说在鼓时候一个寒冷的冬季,山川雪峰、河水冰冻,柯尔克孜族人无法磨粮,只好煮食原粮度日,一直持续到诺劳孜节。每想到来年冰消雪融后,水草肥美、五谷丰登、六蓄兴旺,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年景。在今天的柯尔克孜族人心中,吃“克缺饭”是不忘历史的最好的传统教育。不同的是,现在的“克缺饭”里不仅有原粮,更有美味的肉食。

在诺劳孜节的夜晚,举行盛大的篝火狂欢是免不了的。在奥孜库木孜(口弦)、却谱却尔德悠悠回响中,在库木孜、克雅克奔放的旋律里,一村老少尽情欢舞,唱着代代流传的《诺劳孜歌》,进入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旧的一年过去了,欢乐的新年来到了。祝愿我们岁岁平安,祝愿我们人蓄两旺。”

上一篇:世界音像遗产日

下一篇:阿涅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