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轩民俗艺术博物馆
汉轩民俗艺术博物馆由一位普通农民李定根一手创立。属民办从都江堰整体收购明清四合院,进行整体拆卸,后再整体搬迁到双流县金桥镇昆山,按照编码安装修建成立的民俗艺术博物馆。目前博物馆藏品数量分三部分约400余件。
名称:成都市双流县汉轩民俗艺术博物馆
创建人:李定根
地址:成都市双流县金桥镇昆山村八组
性质:民办
1、简介
汉轩民俗艺术博物馆由一位普通农民李定根一手创立。新农村的建设让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但他却对木质老宅、传统家具情有独钟,并渐渐走上了收藏之路。起初李定根在周边村镇搜集,后来越走越远,目前藏品已达400余件。据估算,为了这些藏品,20多年间,他走过的路程已近40万公里。
2、创建经过
2008年,我在都江堰整体收购了明清四合院,如今作为汉轩民俗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这座川西明清民居四合院在都江堰进行整体拆卸,将拆下来的物件一个一个进行编码,然后再整体搬迁到双流县金桥镇昆山。到昆山村后再一件件按照编码安装修建,工程可谓浩大繁杂,不得有一丝疏忽。这座明清四合院被省市文物部门认定为目前成都平原唯一一座完整的明清四合院,它的价值不言而喻。庭门有对开18扇镂花门窗组成,图案分别为6面荷,6面松,6面花及其他故事所构成,整体效果特别好,艺术价值非常高。
从1990年开始从事画像砖和陶俑陶器的修复工作,兼营明清时期的各种石雕、玉器,雕花门窗及各类佛像、杂件等,在从事这项工作中,被陶俑陶器丰富多彩的形态,精湛的雕塑技艺,画像砖上各种人物表情,动作形态,花纹图案,门庭楼阁,车马出行深深吸引,同时也对川西明清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欣赏不已。从而萌发了建造一个以川西明清民居四合院院落为主,以石雕为辅,以农耕文化为背景的博物馆。以此向大众展示汉代时期的人文历史,更好地保护这些汉代艺术珍品。
3、藏品展览
汉轩民俗艺术博物馆分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陈列馆、汉代陶俑陈列馆、明清四合院院落、农耕文化陈列馆等四个展览馆单位。博物馆通过这些藏品,反映了我国汉代文化历史和明清四合院建筑艺术以及古蜀农耕文化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发展以及演变过程。最终通过博物馆藏品的艺术鉴赏功能,文化价值体现与社会文化历史的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属性,艺术价值,来展示藏品的艺术理念和价值理念。目前博物馆藏品数量分三部分约400余件。
4、文化理念
博物馆里有很多川西明清建筑的展示。川西明清民居四合院建筑艺术,它体现在住宅布局中的开敞*和以人为本上。民居建筑特征是以庭院式为主要形式,基本组合“单院由一正两厢一下房组成的‘四合天’房”,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对要求并不十分严格。院内或屋后常有通风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并用檐廊或柱廊来联系各个房间,巧妙地组成街坊。这种风格表现在建筑造型上是轻盈精巧。为适应潮湿炎热的气候,民宅建筑多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薄封檐,开敞通透,轻巧自如。建筑的梁柱断面较小,外墙体的高勒脚、半桩台,室内加木地板架空。川西平原植被较好,四季常青,而民居的建筑色彩十分朴素,多以冷色调为主。瓦为青色,墙为粉色(或灰砖色,梁柱为茶褐色,门窗多为棕色或木质材料本色)。其中重点装修部分是小门楼,俗称“龙门(或门道)”,但仍是以冷色调为主,常常“雕而不画”,融环境为一体。用材因地制宜,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墙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编夹壁墙等;屋顶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树板瓦等;还有用青厂条子作梁和门杠的。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即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小环境中,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
川西民居是一种亲情味的体现。川西人讲究礼节,喜好聚集娱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浓厚的亲情味,突出地表现在民居方式和邻里关系上,有一种田园诗格式的诗意。如大小院落中的天井与宽屋檐,以及沿街推宅或店铺外的檐廊,便为居住者创造了一个较明朗的生活工作的“公用空间”,供家人纳凉,妇人手工,小孩嬉戏,邻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来客只用,使邻里之间得以充分交流对话,使蜀人深感“远亲不如近邻”。
5、免费开放
在金桥镇昆山村,一座普通的农村四合院中,汉轩民俗艺术博物馆就静静地坐落其中。作为“2014成都创意设计周——双百创意总动员”活动的一部分,它将免费向市民开放。其中所展示的极富川西特色的古建筑和巴蜀农耕文化,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上一篇:镜前灯是什么?镜前灯的安装高度
下一篇:拉法基瑞安金凤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