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宗教
中国彝族固有的宗教。该族约有545万人(1982)﹐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区﹐支系繁多。20世纪50年代初﹐四川﹑云南大小凉山的彝族尚处于奴隶制社会﹔其他地区则已先後进入封建社会。该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近世以来﹐佛教﹑道教和天主教在个别地区也有传播﹐但其固有宗教影响仍深。
1、简介
【汉语拼音】Yizuzongjiao
【中文词条】彝族宗教
【外文词条】Yinationalreligion
2、神灵崇拜
天神
据彝经《勒俄特依》记载﹐宇宙万物皆为天神所造﹐并为天神所主宰﹐故尔敬天。道光《云南通志?爨蛮》条载称﹕民间皆祭天﹐为台三阶以祷﹔又称临安府爨蛮以六月二十四为节﹑十二月二十四为年。至期﹐搭松棚以敬天……。该书《罗婺》条引《大理府志》说﹕腊则宰猪﹐登山顶以敬天神。直到20世纪50年代前後﹐弥勒县西山彝族每逢腊月仍祭天神。
地神
彝族认为土地为衣食之源﹐自古崇拜地神。道光《云南通志》引《开化府志》称﹐彝民“……耕毕﹐閤家携酒馔郊外﹐祭土神後﹐长者盘坐﹐幼者跪敬酒食﹐一若宾客相饮者然”。云南巍山县母沙科一带的彝族﹐农历正月初一要祭地母﹐祈求丰收。昆明西山谷律一带彝族﹐春播前要祭田神。届时﹐携腊肉﹑猪心﹑酒﹑饭等祭品至田边﹐焚香祈祷﹐并向田中撒祭品。景车﹑武定﹑禄劝等县彝族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祭地母。弥勒县西山的彝族于农历九月﹐以白公鸡为祭品﹐择日祭地神。
水神
云南景东县彝族认为水神主宰田地不受水旱之灾。寻甸等县彝族在举行作斋祭祖大典时﹐同时要祭水神﹐在斋期的最後一天举行驮水仪式。届时﹐请祭司在水边念经﹐祈祷水神供给圣洁之水﹐由一只带角的雄绵羊把水驮回。昆明西山谷律一带的彝村﹐若立夏前不下雨﹐村人便要买鸡﹑羊﹐到泉水旺处去祭水。祭时﹐先把烧红的木炭投入水中﹐产生热气﹐以示驱除鸡﹑羊的邪秽﹐而後宰杀烧煮﹐供在水边﹐同时砍一根三杈的松枝﹐上捆鸡毛﹑羊毛一撮﹐蘸以鸡血﹐插在水边﹐供献酒饭﹐点香磕头﹐求水神降雨。
石神
弥勒县西山的彝族﹐每逢农历十月要祭石神。攀枝邑彝族奉村边三块巨石为石神。昆明西山小河口村﹐每逢除夕夜﹐村民以三碗饭﹑一碗酒﹑一碗茶﹐祭祀路边的石狮﹐并将纸钱贴在狮身上。正月初一﹑初二再供奉糯米粑粑。崇拜石神为了祛灾纳福﹐但具体内容各地有所不同。景东县太忠地区彝族认为石神主玉米﹑瓜菜不被偷窃﹐故祭石神是防盗。峨山县太和等地彝族认为石神主生育﹐祭石神为求子。每家楼上都有一个土台﹐上供石头一块﹐旁插三杈的松枝一根﹐表示人丁兴旺。路南县彝族认为石神可保护孩子不受病魔侵扰﹐故父母常带孩子祭石头防病﹔有的并以石头作为孩子的名字。
山神
云南巍山县彝族在农历二月初八﹑六月二十五和腊月三十祭山神。二月初八为山神会﹐老幼一起上山祭祀。景东彝族在二月初八举行山神会时﹐上山赶集﹐遍地烧香﹑磕头祷告。弥勒县西山和路南县圭山的村寨都建有山神庙。泸西县阿盈里彝族每逢正月初三祭山﹐由老牧人和牧童向饲养牛﹑羊的人家募集米﹑肉﹑蒜﹑辣椒等﹐到山林祭献﹐祈求山神庇佑牛羊平安。昆明西山谷律的彝族一年祭山两次。正月初一各户自祭﹐六月初六全村共祭﹐祈求人畜不受豺狼虎豹之害。
火神
云南永仁县迤计厂彝族正月初二或初三祭火﹐名为“火神会”。巍山县彝族正月初一祭火﹐称“祭火龙太子”。六月二十四是彝族的祭火节(火把节)。是晚﹐大家以松木作火把﹐先在家中照耀﹐再持火把挨户巡走﹐边走边向火把撒松香﹐认为可以驱除邪魔﹔而後持火把照田﹐祈求虫害不生﹐年岁丰收﹔最後将火把插在村中或村前村後的空旷地带。(见彩图火把节(云南彝族))
日月星辰诸神
昆明西山白彝﹐每逢冬月十九举行太阳会﹐到山神庙祭太阳菩萨。五色纸旗上写“太阳菩萨”的字样。供品上雕刻类似莲花的太阳图案。祭时﹐念“太阳经”七遍。三月十三夜月光明亮时﹐在山神庙举行太阴会。黄纸上写“太阴菩萨”字样﹐供奉素食和水果。由老年妇女主祭﹐念“太阴经”七遍和“太阳经”三遍。仲秋夜还要拜月﹐家家户户在月光下陈列祭品﹐中放香油灯一盏﹐燃香十二柱(闰年十三柱)﹐对月亮行三跪九叩礼﹐祈求月神保佑閤家平安。昆明西山的黑彝﹐正月十五还要杀猪祭星辰。
3、祖先崇拜
简介
彝族认为人的灵魂不死。生时灵魂附于躯体﹐死後灵魂则独立存在﹔或栖附他物﹔或往来於阴阳世界之间﹔或游汤于死者的村寨住所附近。这种游离的灵魂被称为鬼。相传﹐过去彝族每人有三个名字﹐分别代表三个灵魂﹐人死後﹐其中一个灵魂由毕摩(祭司)指路进入“阴府天国”﹔一个随遗骨栖於坟墓﹔一个则附于灵牌受子孙供奉。他们认为﹐由这三个灵魂变成的鬼﹐掌管著人们的生老病死和吉凶祸福。鬼又分为善鬼﹑恶鬼和善恶相兼的三类。善鬼为神﹐已故父母之灵是善鬼﹐因此﹐他们极为重视祖先崇拜。主要表现为重葬仪与崇尚祭祖。
葬仪
大小凉山彝民当父﹑母死後﹐先由亲子洗屍﹑剃头﹑换装﹐并将其脚卷曲捆缚﹐上覆披毡﹐放在木板或篾笆上﹐置於堂屋。亲友吊祭﹐哭声越大越好﹐据说若声轻死者听不见﹐家庭将招致後患。入夜﹐守灵者边哭边叙说死者生前美德。屋外有人站岗放哨﹐不时鸣枪呼叫﹐表示向妨碍亡灵去阴曹的魔鬼开火。葬礼要请毕摩择吉举行。亲友於殡葬前牵牛羊﹑携酒肉前来吊祭。已嫁女儿以牛或羊一头﹑酒十斤及粮食﹑生产工具等作为祭品。有的丧家﹐亲友送来的牛﹑羊可达数百头﹔认为这样死者在阴间就会富足。吊祭者在未到丧家之前﹐即捶胸顿足﹐放声嚎哭。入门时﹐丧家捧酒相迎﹐吊祭者边饮边哭﹐愈哭愈烈﹐并颂扬死者生前的许多优点。认为不如此﹐则死者不悦。彝族传统实行火葬。他们认为死是魔鬼作祟所致﹐焚屍不但可将魔鬼烧死﹐还可使死者入阴间之门如火化一样容易。火葬当天﹐由毕摩念诵“指路经”﹐列举地名﹐直至“祖先之乡”﹐并告诫亡灵如何同邪魔斗争。念经时﹐男性亲友打枪﹑赛马﹐称为“搅魂”。送葬时﹐一人举火把引路﹐家属﹑亲友随後哀哭。有时还有武装“护路”﹐边走边鸣枪﹐称“禁恶”。屍体烧埋後﹐请毕摩招灵做灵牌﹐边作边念经﹐认为这样亡灵才会附於灵牌之上。灵牌放在小篾箩内﹐挂於锅台前墙上。
祭祖
分日常祭祀﹑节日祭祀和超度祭祀三种。日常祭祀通常在家人患病或认为出现凶兆(如家畜产怪胎﹑夜半马嘶鸡鸣﹑母鸡自食其蛋等)时举行。祭时持酒﹑肉绕锅台三圈﹐然後供於灵牌之前﹐祈求祖灵驱凶降吉。节日祭祀在彝历过年时举行。各家杀猪宰羊﹐认为这是同祖先共享节日欢乐﹐诵经祷告﹐祈求庇佑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火把节也是祭祖节日。除杀牲外﹐有些地区还以新荞﹑新米做荞粑﹑米饭供祭﹐表示感谢祖灵赐予新收获。超度祭祀﹐大小凉山彝族称“作帛”﹐滇﹑黔彝族称“打嗄”或作斋﹐是最隆重的祭祖大典。他们认为死者未经超度﹐灵魂会滞留家中作祟﹔只有经过超度﹐才会升入乐土﹐成为神灵。经过超度之後﹐把供奉在家的灵牌送往僻静的山洞中。一般是每隔三代超度一次﹐富有之家﹐则每代超度。作帛时间少则一二天﹐也有长达六七天的。作帛时﹐家族亲朋携牛﹑羊或猪﹑鸡等前来献祭﹔出嫁的女儿祭品必须从丰。亲戚进村前﹐主人邀集青壮男子数人至数十人﹐手持刀枪﹐在村外相迎﹐并厉声喊杀。据说﹐这是告诉祖先﹐子孙和亲属的勇敢兴旺。作帛时﹐毕摩用竹﹑木﹑山草在屋外搭祭堂。祭祀仪式须按彝经规定﹐经过请祖灵﹑十二道场﹑护灵哭别﹑送灵等程序﹔其中以十二道场最为复杂﹐须由毕摩依星座图案﹐用树枝在地上插十二个方阵﹐引导亲友祭祀十二场。护灵哭别﹐系由家属和亲友在村外的场地上哀哭转圈﹐鸣枪舞矛﹐表示惜别和驱除祖灵去阴间路上的邪魔﹔最後将灵牌装入白布小袋﹐送往山洞(称祖宗洞)*奉。
4、图腾遗迹
根据《勒俄特依》等记载和彝族的习俗﹐该族似曾盛行图腾崇拜﹐直至20世纪50年代前後﹐仍有此类遗迹。
竹崇拜
广西隆林﹑那坡及与之毗邻的云南富宁等县的彝族﹐每村皆有一块约二丈见方的土地种兰竹﹐竹丛四周围砌石块﹐外又绕以高约丈许的竹栅栏﹐严禁砍伐毁坏。每逢农历四月二十举行祭竹大典﹐搭建祭台﹐由毕摩诵经﹐跳公(领舞者)率村中男女跳祭竹舞。他们认为﹐兰竹荣枯有关本族兴衰﹐故须举行隆重祭典﹐否则﹐会遭厄运﹐甚至全族灭绝。他们还相信本族与竹有血缘上的联系﹐因此﹐孕妇临产时﹐丈夫或兄弟要砍兰竹一根﹐截取竹筒﹐待婴儿生下後﹐将部分胎盘和血装进筒内﹐筒口塞以芭蕉叶﹐吊在兰竹上﹐以示他们是兰竹的後裔。云南澄江松子园的彝族﹐将金竹视为祖神﹐称为“金竹爷爷”﹐凡婚後不孕﹐常往竹山向金竹求子。
松树崇拜
云南澄江等地彝族﹐各村都有被视为神圣的山林﹐称为“民址”﹐内有高大的青松和栗树。农历三月初三﹐村中长老率男子举行大祭。祭者以一松或栗树枝﹐插於大松或栗树下祈福。民址附近的松树或栗树﹐严禁砍伐。
葫芦崇拜
云南楚雄﹑红河地区的彝族称葫芦为“祖公”。哀牢山区彝族有供奉“祖灵葫芦”的习俗。住房的壁龕或供案上﹐通常供著一二个葫芦。每个葫芦代表一代祖先(父母或祖父母)﹐三代以前的祖灵葫芦不再供奉﹐须请巫师行送祖灵仪礼﹐然後烧化。
鸟兽崇拜
云南新平杨武坝鲁魁山地区的彝族以水牛﹑绵羊﹑岩羊﹑白鸡﹑绿斑鸠﹑獐﹑蛤蟆﹑黑甲虫等作为自己的名字﹔各家并以其中一种作为自己的祖先﹐每逢节日或祈祷时向它献祭。云南哀牢山彝族崇拜虎。每家供奉一幅祖先画像﹐称为“涅罗摩”﹐即“母虎灵”或“母虎祖先”。
5、毕摩
彝族宗教的祭司。或称奚婆﹑西波﹑觋皤﹑鬼师﹑邦禡﹑白马等﹐因方言和意译的不同﹐各地称呼不一。他们除主持宗教活动外﹐并教授彝文﹑撰述与翻译彝经。彝族认为毕摩是天神派来的祭司﹐各种祭祀皆由其主持。彝民如遇械斗失败﹑庄稼歉收﹑疾病缠身﹑妻儿死亡﹑牲畜发生瘟疫以及出现凶兆等﹐必请毕摩禳祓﹔如冤家和解﹑友好结盟﹐亦由毕摩代神主盟﹔发生偷盗而无法破案时﹐也可由毕摩举行神判。此外﹐还为人占卜以问吉凶。
毕摩的八卦推命图
毕摩多为家传﹐但也有拜师受业的﹔一般为幼时拜师﹐称“毕日”﹐也有成年後到毕摩家中住学的。住学者须缴学费﹐一般学三至五年才得出师自立。毕摩一般不脱产﹐但代人作法时要收取报酬。
另有一种地位低於毕摩的巫师﹐彝语称“苏尼”(女巫称“麼尼”)﹐或称“苏额”﹑“苏耶”或“锡别”。苏尼只跳神禳鬼。主要巫术有捉鬼﹑赶鬼﹑招魂等三种。苏尼的传承﹐据说一般是由于某人得病而被认为苏尼神附体﹐经过毕摩或老苏尼指点教授而成为苏尼的。一般也不脱产﹐但跳神禳鬼时收取报酬。
6、彝经
彝文典籍。大多出现於明代後期。凉山地区的彝经一般用竹片蘸鸡血或木炭锅烟自右至左横写在木板上。滇﹑黔地区的彝经为棉纸的墨写本或刻印本﹐由左向右竖书﹐多为韵文﹐便於背诵。已发现的彝经种类繁多﹐卷帙浩繁。其内容大多有关献祭﹑祈祷﹑酬愿﹑作斋﹑禳祓﹑咒术﹑占卜﹑婚姻﹑生育﹑丧葬﹑祭祖以及火神﹑雷神﹑龙王和历史传说等。它不仅反映了彝族宗教的面貌﹐而且对研究彝族的哲学﹑历史﹑文学﹑医学﹑天文学也颇有参考价值。*成立後﹐先後汉译印行的有《西南彝志》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