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动员学
战争动员学是研究国家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及精神力量,保障国家安全和战争活动的学科。
1、学科概述
战争动员学
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战争规模和消耗的不断增大,动员也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动员的范围扩大。②动员的速度加快。③动员的数量增多。④动员的准备加强。
国家动员
中国*在*民革命战争中,创造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党动员、全民动员的方法,依靠革命政权,在革命根据地,成功地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革命战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主要做法是:
①进行政治动员,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②武装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援人民战争。
③采取层层升级的办法,补充和扩大人民军队。
④自力更生,发展经济,保障军需民用。
*建立后,为支援朝鲜人民抗美战争,进行了局部动员。在中国*和*人民*的号召下,广大青年踊跃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夺取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简称动员。有的称国防动员。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学技术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政治动员等。武装力量动员是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转为战时*,迅速补充兵员和武器装备,扩大军队。国民经济动员是把和平时期的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充分调动国家经济力量,保障战争的物质需要。科学技术动员是国家统一组织科学技术部门和人员,从事战争所需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研制新式武器装备。人民防空动员是发动群众,采取各种措施,防敌空袭,保护居民、经济设施及其他重要目标。政治动员是国家对全体军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政治鼓动,发动他们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并争取友好国家的同情和支持。战争动员,按规模可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总动员是在全国范围内所进行的全面动员;局部动员是在部分地区或部门进行的动员。按方式可分为公开动员和秘密动员。公开动员是公开发布动员令,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实施的动员;秘密动员是在各种伪装措施掩护下隐蔽地实施的动员。按战争进程可分为战争初期动员和持续动员。战争初期动员是在战争爆发前后较短时间内所进行的动员;持续动员是在战争初期动员后所进行的中后期动员。有的国家把在临战前或遭到敌人突然袭击时所进行的动员,称为应急动员。动员的全过程,可分为平时的动员准备和战时的动员实施。决定动员实施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动员令通常由国家元首或*首脑发布。
主要影响
战争动员属于战略问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无论是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无论是常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动员。
战争动员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非常巨大,不仅是军事力量的竞赛,而且是交战国综合国力的较量,战争动员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1.战争动员是确定战略目的的重要依据。
2.战争动员是国家迅速实现平战转换的根本措施。
3战争动员保障战时军需民用的主要手段。
2、主要内容
战争动员学
战争动员应该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全方位动员,推动战争准备精密度。国家或政治集团为了适应战争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将战争动员工作经验,经过深入地研究、分析,逐步升华为系统的理性认识,成为军事科学理论体系中独立的学科。现代战争中,战争动员理论原则对于战争动员的指导作用愈来愈突出。要完善战争动员*,加强战争动员工作,就必须深入进行战争动员理论及其实际运用的研究。
3、研究对象
战争动员学
(一)研究武装力量动员的理论原则、发展规律,实施的基本方法。具体而言,研究国家将军队、后备役和相应的武器技术装备与物资由平时*转入战时*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方法。一般包括:国家发布动员令,召集现役军人归队、征召后备役,扩编或补充现役部队,改编和扩充其他武装组织。并视战争发展情况,持续进行战争动员,以保证军队扩编和补充的需要。
(二)研究国民经济动员的原则,发展规律及其实际运用的基本方式方法。具体而言,研究国家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及相应的国家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由平时转入战时*,纳入战时轨道,以适应战争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战争的需要,及时调整国民经济比例,重新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统筹安排军需与民用;改变和调整工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实施工业转产,扩大军工产品的生产;根据战争的可能发展,适时做好重要工厂和战略物资的搬迁与疏散工作,调整并加强科学研究机构及科研工作,加速研制新式的武器技术装备;充分调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医疗卫生和农业,财贸、文教等各种行业的力量,支援战争,保障战争的急需。
(三)研究战争动员*的理论原则、组织形式及其发展规律。主要研究国家、军队及各级*机构的战争动员组织*,尤其要注意适应现代战争突然性的特点,建立健全快速动员*,形成一个转动灵活的有机网络体系,并明确各种机构的职能,做到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各司其责,能随机应变,应付裕如。
(四)研究战争动员法规的制定原则及其理论依据。战争动员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颁布实行的有关战争的行动准则,由国家以强制力予以保证执行,是平时进行战争动员准备、战时实施战争动员的法律依据、行动规范和准则。战争动员法规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各部门和全体公民,不分党派、信仰,都必须遵照执行,不得违反。主要包括《动员法》、《国防法》、《全国紧急状态法》、《兵役法》以及《经济动员法》、《人力动员法》、《国防生产法》、《工业动员法》、《交通动员法》、《卫生动员法》、《国民登记法》、《后备役动员法》、《战时征召法》、《战时通信令》、《船员征用令》和《人员征用令》等战争动员法规、条令。战争动员法规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是保障战争动员的顺利遂行,赢得战争胜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4、形成发展
战争动员学
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依赖性显著增长等情况下发展、成熟的。18世纪9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举推翻封建君主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一*。为防止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向欧洲各地蔓延,以英国为首的欧洲七个国家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和反法联军,于1793年春侵入法国,截至夏季对法国形成四面包围。正当*处于最危急的严重关头,法国*的雅各宾派,为抗击反法同盟军,保卫革命果实,由国民公会向全国人民颁发了《全国总动员法》,宣布“全国人民时刻处于征发状态”。在短暂的时间里便动员、组建了一支42万人的军队,开赴前线与反法同盟军进行殊死战斗。同时,法国又陆续颁布了嫌疑犯法令等,稳定后方,征集粮食、物资,保障前线作战供给,为法军在战场上赢得抗击反法同盟军的辉煌胜利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法国资产阶级在这次战争中所采取的战争动员措施,是前所未有的全面性的战争动员措施,开创了全国战争总动员的先河。法国的这一次全国性的战争总动员,在战争动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它毕竟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个临时性的军事措施,还没有形成一种制度。战争动员成为一种军事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并从理论及其发展规律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经由18世纪、19世纪直至20世纪初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告全面形成和成熟。
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使人们认识到平时保持庞大的常备军,是国民经济难以承受的,从而提出并实行了平时保持较量的精干常备军,战时再行动员和扩编。这种观念,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认识和采用。平时如何保持精干常备军,战时又能视情迅速进行动员扩编,以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这首先就涉及到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兵役制度,以保证战时扩编有兵源和有合格的兵员保证,于是许多国家改革兵役制度,由雇佣制和强征制改为普遍兵役制度。其次要建立必要的动员制度。这样的兵役制度和动员制度,是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后备兵员扩充的重要保证。
现代战争,要求全面探索战争动员的方法、理论和规律及其实际运用,不仅要建立健全兵役制度,而且要建立健全物力、财力等一系列征用、征召的国家动员制度、动员法规,还要建立健全国家动员的组织*,以保证战争动员的组织实施,持续不断地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尤其是在核武器时代,更强调应研究建立健全国家的快速动员*,才能在战争到来之时,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战争动员实践的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深入研究,战争动员学作为军事科学的一门新兴学科也就逐步发展起来,并受到军事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我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创造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动员群众参加和支援战争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战争动员方法和经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国战争动员的根本特点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之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