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六方会谈

科普小知识2021-07-28 06:26:31
...

六方会谈(英文:Six-partytalks),是指在中国*积极斡旋下,由中国、朝鲜、韩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会谈于2003年8月27日开始,到2007年9月30日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2009年朝鲜宣布退出之后,六方会谈至今没有恢复,尽管中国和联合国安理会一直在呼吁重启这一谈判。

中文名:六方会谈

英文:Six-partytalks

会谈时间:2003年-2007年

参与国家: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会谈目的: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

1、简介


六方会谈是指由中国、朝鲜、韩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与会国为中国、朝鲜、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其中中国为主席国,会谈地点在北京。会谈于2003年8月27日开始,到2007年9月30日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2009年朝鲜宣布退出之后,六方会谈中断,被普遍认为已经名存实亡。作为主席国,中国一直致力于六方会谈的重启。

2、背景

朝核问题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就已经开始了核技术的研究工作。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开始怀疑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1993年爆发第一次朝核危机。随后于2002年爆发第二次朝核危机。

六方会谈的目的是解决朝鲜核危机。2002年,朝鲜宣布要发展核武器,希望和美国有双方会谈。美国拒绝这个会谈方法,觉得会谈应该包含所有有关的国家。两国最后同意六国方法,但是也同意在会谈中间有朝鲜和美国直接会谈的可能。

为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实现半岛的无核化,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中国展开了密集的外交穿梭活动,努力劝和促谈,终于在2003年4月召开了北京三方会谈,8月召开了北京六方会谈,把朝鲜半岛核问题纳入了对话和平解决的轨道。

3、会谈过程

第一轮(2003年8月27日至8月29日)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永日,朝鲜外务省副相。

美国:詹姆斯·凯利(JamesKelly),美国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

中国:王毅,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韩国:李秀赫,韩国外交通商部次官补。

日本:薮中三十二,日本外务省亚洲和大洋洲局局长。

俄罗斯:亚历山大·洛休科夫,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

各方的基本立场:

朝鲜:美国方面必须改变对朝政策。

美国:朝鲜方面必须首先放弃其核武计划。

韩国:呼吁会谈各方保持对话势头。

日本:对朝鲜方面进行的援助必须有前提条件。

俄罗斯:对朝鲜核问题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

*:希望各方在北京可以谈出结果,谈出和平。

会谈成果:达成了一项主席声明,就下一轮会谈的时间进行了商议。没有签署任何协议。在这一轮会谈中,各方认真、全面地阐述了各自的原则立场和方案设想,并达成重要共识,即确认朝核问题应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的原则。

第二轮(2004年2月25日至2月28日)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朝鲜外务省副相。

美国:詹姆斯·凯利

中国:王毅

韩国:李秀赫

日本:薮中三十二

俄罗斯:亚历山大·洛休科夫

各方基本立场:

朝鲜:要求与美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美国:坚持没有第三者在场,不与朝鲜举行双边会谈。

韩国:朝鲜应该完全放弃核计划,美国必须保证朝鲜的安全。

日本:日本敦促美国在发现朝鲜准备攻击日本时,能够对朝鲜实施打击。

俄罗斯:应当保证朝鲜半岛的无核地位、各有关国家的安全及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希望看到一个无核化的、和平与稳定的朝鲜半岛。

会谈成果:达成了一项包含七点内容的主席声明,主要包括:促成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强调与会各国应在和平共处,相互协调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半岛核危机。原则同意在2004年第二季度在北京举行第三轮六方会谈。在第二轮会谈中,朝鲜强调只有美国放弃对朝敌对政策,朝鲜才能放弃核计划。在此基础上,朝鲜提出“口头对口头”原则作为第一阶段行动措施,即朝鲜冻结核武器计划,美国相应放弃对朝敌对政策。美国重申,在关切的问题解决后,美国最终愿与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在弃核目标上,美方再次重申“全面、可核查、不可逆转地放弃核计划”概念。与会六方最终以《主席声明》的形式阐明了各方共识,这是六方会谈首次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会谈的成果。

第三轮(2004年6月23日至6月26日)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

美国:詹姆斯·凯利

中国:王毅

韩国:李秀赫

日本:薮中三十二

俄罗斯:亚历山大·洛休科夫

各方基本立场:

朝鲜:提出了关于实施核冻结的具体方案。

美国:不对朝鲜有敌对政策,并首次提出了解决核问题的全面方案。

韩国:首次提出了朝鲜弃核过程第一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

日本:首次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对朝鲜实施核冻结提供能源帮助。

俄罗斯:应该分阶段实现半岛的无核化进程及最终解决朝核问题。

中国:需要照顾到朝鲜方面对国家安全方面的关切。

会谈成果:达成了一项包含八点内容的主席声明,主要包括:确认承诺朝鲜半岛无核化地位。原则同意在2005年9月以前在北京举行第四轮六方会谈。会谈中,朝鲜进一步明确弃核意愿,首次表示可以透明地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相关计划。美国则提出了一项包括朝鲜弃核,同时也涵盖了朝方的安全关切、能源需求以及取消*要求等内容的“转变性方案”。但双方在弃核的范围和方式以及关于核冻结的范围和相应措施等方面存在分歧。最终,与会各方同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寻求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途径。


第四轮六方会谈

第四轮第一阶段(2005年7月26日至8月7日)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

美国:克里斯托弗·希尔,美国助理国务卿。

中国:武大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韩国:宋旻淳,韩国外交通商部次官补。

日本:佐佐江贤一郎,日本外务省亚洲和大洋洲局局长。

俄罗斯: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夫(АлександрАлексеев),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

2005年2月,朝鲜在朝鲜*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正式宣布国家拥有核武器所以协议中断会谈,并无限期押后下一轮会谈日期。2005年5月,美国促使接触开始,六方会谈协议恢复。

7月26日上午9时,第四轮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开幕。中国代表团团长武大伟主持了当天上午的开幕会。8月7日,中国代表团团长武大伟宣布,朝核问题会谈六方共同决定暂时休会三周。

第四轮第二阶段(2005年9月13日至9月19日)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

美国:克里斯托弗·希尔

中国:武大伟

韩国:宋旻淳

日本:佐佐江贤一郎

俄罗斯: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夫

会谈成果:经过两个阶段艰苦谈判,各方一致同意通过了六方会谈启动以来的首份具有实质内容的共同声明(9•19共同声明)。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美方确认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各方尊重朝方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等。与会各方同意于11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第五轮六方会谈。

9月20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在平壤就第四轮六方会谈结束发表声明,称朝鲜将在美国提供轻水反应堆之后才能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保障监督。对此,美国做出迅速反应,美国国务院表示,朝鲜这一看法与第四轮六方会谈达成的《共同声明》不一致。朝鲜放弃核武器、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履行安全保障措施协定前,任何国家都不能与其开展轻水反应堆等核合作。

第五轮第一阶段(2005年11月9日至11月11日)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

美国:克里斯托弗·希尔

中国:武大伟

韩国:宋旻淳

日本:佐佐江贤一郎

俄罗斯: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夫

会谈成果:第五轮六方会谈于2005年11月9日在北京开幕。11月11日,第一阶段会议结束。第一阶段会议通过的《主席声明》中重申,将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全面履行共同声明,早日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此后,会谈曾因朝鲜反对美国的金融制裁而陷入僵局。

第五轮第二阶段(2006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

美国:克里斯托弗·希尔

中国:武大伟

韩国:千英宇,韩国外交通商部次官补。

日本:佐佐江贤一郎

俄罗斯:谢尔盖·拉佐夫(СергейРазов),俄罗斯联邦驻*大使。

会谈成果:2006年12月18日,第五轮北京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开幕。12月22日,第五轮北京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宣布休会。中国代表团团长武大伟宣读了本阶段会议的《主席声明》,重申各方将认真履行9.19共同声明,根据“行动对行动”原则,尽快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共同声明。

第五轮第三阶段(2007年2月8日至2月13日)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

美国:克里斯托弗·希尔

中国:武大伟

韩国:千英宇

日本:佐佐江贤一郎

俄罗斯:亚历山大·洛休科夫

会谈成果: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于2007年2月8日起在北京举行,2月13日闭幕,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的共同文件(2•13共同文件),内容包括朝方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并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重返朝鲜进行必要的监督和验证,以及各方同意向朝鲜提供价值相当于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

第六轮第一阶段(2007年3月19日至3月22日)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

美国:克里斯托弗·希尔

中国:武大伟

韩国:千英宇

日本:佐佐江贤一郎

俄罗斯:亚历山大·洛休科夫

2007年3月19日,第六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启动。3月22日,朝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宣布暂时休会,发表第一阶段会议主席声明,表示将尽快复会,继续讨论和制定下一阶段行动计划。

2007年7月18日至20日,第六轮六方会谈团长会在北京举行,达成框架共识。

第六轮第二阶段(2007年9月27日至10月3日)

2007年9月27日,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周三(2007年10月3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制定并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根据文件,朝鲜将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全面申报核计划;美国根据朝方行动并行履行其对朝承诺。

4、朝鲜退出


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

朝鲜外务省2009年4月14日在平壤发表声明,宣布退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将按原状恢复已去功能化的核设施。

朝鲜2009年4月5日宣布成功发射了“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联合国安理会于2009年4月13日就朝鲜发射问题一致通过了一份主席声明。声明说,朝鲜的发射活动违背安理会第1718号决议,安理会对此表示“谴责”,并要求朝鲜不再进行进一步的发射活动。

朝鲜*通讯社在2009年4月4日报道外务省的这一声明中说,朝鲜“谴责和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发射问题通过的主席声明,将“继续根据国际法行使自主的宇宙利用权利”。

声明说,尊重自主权和主权平等是六方会谈通过的共同声明的基础和生命。在这一精神被“全面否定”的情况下,朝鲜“绝对不再参加六方会谈”,并且“不再受六方会谈达成的协议的约束”。

声明表示,朝鲜将“千方百计地加强自卫性的核遏制力量”。为此,朝鲜将按原状恢复已经去功能化的核设施,并使之正常运转。作为这一措施的一环,朝鲜将对从试验核反应堆中取出的乏燃料棒进行再处理。朝鲜还将“积极研究建设自己的轻水反应堆问题”。

5、中国与六方会谈

一、第二次朝核危机的爆发促成了六方会谈的出现

第二次朝核危机发生之后,朝美冲突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中国从国家利益、地区安全利益出发,分别向美国和朝鲜展开说服劝和工作,努力寻求区域国家在朝核问题上的共同点,最终促成了美国、韩国、日本、中国、朝鲜和俄罗斯这六个与朝鲜半岛安全利益相关的国家于2003年8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自此以后,至2008年止,共举行六轮六方会谈,达成包括四点重要共识、919共同声明和213共同文件在内的多项重要协议,组成了多个工作小组,促成了朝核危机的缓和,以“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六方会谈谈了5年多,原则上,各方一直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不动摇;内容上,逐渐从务虚转向务实,文件上的原则逐渐过渡为实际行动。若说第一轮会谈是为了确立六方会谈框架,是为了相互“试探”和“摸底”,那么自第二轮会谈起各方则开始更加关注会谈的内容与实质。到第三轮会谈,各方强调以循序渐进方式,按照“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各自首次提出具体方案,并开始进入协商阶段。第四轮六方会谈则凸显了“积极接触与对话、努力谋求实质性进展”的特点,达成了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共识。从第五轮会谈开始,会谈进入了具体行动的阶段;形式上,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前三轮六方会谈全部以六方大会为会谈形式,双边接触只是随机而为,美始终拒绝与朝直接接触,仅在第三轮会谈中接触了一次。从第四轮会谈开始,美朝双方进行了多次直接对话,其他与会各方的双边互动也相当积极和频繁。这些转变是推动着六方会谈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


六方会谈

二、中国在六方会谈中的角色及其作用

中国无论是作为四方会谈的参与者还是六方会谈的东道国,对于六方会谈的召开、在成员间的斡旋、议题设计、组织工作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有目共睹的工作。尤其在促进美朝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面,中国也做了周密甚至是煞费苦心的安排,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努力,六方会谈就不会那么顺利地召开,也不会那么多次化险为夷,取得一系列阶段性地有利于缓和的成果。中国的公正、客观的立场,中国在会谈中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既是对朝核问题解决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国外交做出了新的实践性尝试,当然,这种尝试目前遇到了困难,这种尝试还需要继续新的探索。但是中国对于六方会谈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将在东北亚安全与稳定的历程中留下重重的一笔。也给中国外交研究提供了新的案例。

诚然,中国对于朝核问题的作用以及对于六方会谈的贡献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回顾历史,在六方会谈中,中国面临三种身份的选择:旁观者,调停者和参与者。旁观者,就是采取“静观其变”的政策,等待美国和朝鲜方面的出牌,而不主动对朝核问题进行实质性的干预。调停者,直接参与朝核问题的谈判,提出实质性的建议作为谈判的条件,尽力调和,折衷争端各方对立的主张和要求,缓和或平息各方之间的敌对情绪,使争端双方达成协议。在这样的角色下,中国的政策就是调节朝美之间的分歧,维持朝美之间的和平。参与者,作为利益攸关方,直接参与朝核问题的谈判,提出既有利于自身利益又有利于谈判的实质性建议,影响会谈的内容和进程。在这样的角色下,中国的政策就是不仅要维持朝美之间的和平,还要保证朝鲜半岛的和平和稳定,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周边环境。

从1992年的朝核危机到1997年美、朝、中、韩召开“四方会谈”之前,出于当时外交理念和国家实力的考虑,中国在朝核危机上采取了“静观其变”的政策,扮演“旁观者”的角色,等待朝美方面出牌,而不是主动对朝鲜核问题进行实质性的干预。中国参与解决朝核问题的“四方会谈”,是中国由朝核问题的“旁观者”向“调停者”迈出的重要一步。从“四方会谈”到前三次的六方会谈,中国一直把自己定位为调停者这一角色,中国前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中国作为东道主,一直注意妥善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和作用,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积极推动各方尤其是朝美双方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将会谈引向深入;二是反复劝说各方相互尊重,认真对待和研究有关各方所提出的方案;三是在出现僵局时,及时提出折中方案,积极居中斡旋。从第四次六方会谈开始,中国逐渐改变了其角色,慢慢向参与者过渡,起草了9•19共同声明,在第四次六方会谈后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国第一次提到了参与者这个身份定义。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指出中方既是本轮六方会谈的东道主,也是参与者。作为东道主,中方不仅在接待、会务、场地等方面提供服务和便利,更重要的是,作为参与方,中方以积极、建设性的态度与其他各方进行讨论,倾听各方意见,为推动会谈取得积极进展创造条件。

中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积极地、建设性的作用是由国际和地区形势以及中国的外交理论促成的。

首先,国际环境的变化使中国无法成为“旁观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成了东北亚地区有关大国中唯一一个同时与朝鲜和美国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的国家。历史上,由于地缘政治方面的原因,中朝之间形成了一种非比寻常而又源远流长的关系,如当年朝鲜战争中签订停战协定的一方就是中国,现在中国是朝鲜最大的能源供应国,正是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涉及到朝鲜的朝鲜半岛核问题很难不与中国联系在一起。此外,中朝之间微妙的关系也使美国认识到中国对朝鲜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这使得美国自然而然的把中国当作朝美之间的“中间人”,敦促中国发挥“建设性”作用。利用中国对朝鲜半岛特别是朝鲜的影响力,鼓励中国发挥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的“正面”作用,而不是一个“静观其变”的旁观者。中国的这一特殊身份是中国无法置身其外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对中国越来越重要,中国*也开始认识到这一点,“睦邻友好”开始频繁的出现在*的讲话中。在这里维护和平友好的周边环境离不开朝鲜半岛的和平和稳定,没有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也就不会有亚太地区的真正的和平与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不能不关心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不能不在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而积极参与六方会谈,使之朝着中国希望的方向发展,是实现东北亚和平与发展的基础。根据参与者这一身份,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利益不仅仅是要通过和平的外交手段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同时解决朝鲜提出来的安全关切;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朝鲜半岛的和平和稳定,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周边环境。

第三,坚持推动六方会谈为基础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构建东北亚安全机制。东北亚地区是世界国家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汇聚了中、日、俄三个世界大国,并且美国深深卷入其中。各国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差别悬殊,相互之间存在着历史认识、领土和领海纠纷,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六方会谈的召开,无核目标的制定,有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但要实现东北亚的长治久安,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安全机制。从这一点来讲,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当前,六方会谈机制虽然再次面临暂时的困难,朝鲜于2009年4月14日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并将已去功能化的核设施恢复原状。但以六方会谈为基础的多边安全机制仍然是这一地区不可替代的合作安全形式。中国在过去的六方会谈中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在未来的多边安全合作仍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三、六方会谈与东北亚安全机制建设

从六方会谈机制化角度来看,为了使机制化得到确认与强化,必须加强安全相互依存的共识,必须强化理性选择,减少六方成员自行其事的行为,阻止任何一方单方面破坏稳定的政策;同时也要考虑到制度设计对于各方利益的关切,如何使多边安全机制与未来的朝核问题的解决直接挂钩仍是各方面临的新挑战与难题。

为了应对当前的困境,各方都应以极大的耐心、务实的精神、采取冷静克制的方法,为恢复六方会谈创造良好的条件,只要各方能够本着精诚合作的精神,坚决贯彻六方会谈以来的各项原则、落实各项精神。六方会谈的恢复还是可以期待的。更为重要的是,未来的以六方成员为基础的多边安全机制的建设也是有可能的。

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将取决于各国安全观念转变的程度,取决于新的安全机制构建的程度,也取决于六方协调的程度。朝核问题的解决必然伴随着新型外交实践的探索,原有的单纯权力政治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只能带来恶性循环。因此,以六方会谈为基础的多边安全合作仍然大有可为,中国也必将为恢复六方会谈机制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

6、朝鲜历次核试验

新华社背景资料

据朝鲜媒体报道,朝鲜方面于2016年1月6日成功进行了氢弹试验。这是朝鲜自2006年以来进行的第四次核试验,也是第一次氢弹试验。

2006年10月9日,朝中社报道称,朝鲜成功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韩国情报部门称核试验的地点在朝鲜东北部的咸镜北道地区。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18号决议,对朝鲜核试验表示谴责。

2009年5月25日,朝中社发表新闻公报说,朝鲜再次“成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6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朝鲜的核试验表示“最强烈的谴责”,并要求朝鲜今后不再进行核试验或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任何发射。

2013年2月12日,朝中社报道说,朝鲜在北部地下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韩国国防部估计爆炸当量为6000吨至7000吨梯恩梯。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称朝方此举严重违反了安理会相关决议。3月7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094号决议,要求朝鲜不再进行核试验,放弃核武器计划,并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7、朝鲜历次卫星发射

新华社背景资料

据韩联社报道,朝鲜2016年2月7日在平安北道铁山郡东仓里发射了一枚“远程火箭”。此前,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2日确认,朝鲜方面已通知联合国相关机构,朝鲜将于本月发射一颗地球观测卫星。

20世纪80年代,朝鲜就开始研究用运载火箭发射卫星。

1998年8月31日,朝鲜在舞水端里发射场用一枚多级运载火箭发射了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光明星1号”。朝鲜宣布“光明星1号”发射成功。但美国认为卫星没有进入轨道。

2009年4月5日,朝鲜宣布在东海卫星发射场用“银河2号”三级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韩国国防部当天说,发射物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美国军方认为,朝鲜当天发射的“导弹”已坠入海中。俄罗斯确认朝鲜发射了近地轨道人造卫星的事实。

2012年4月13日,朝鲜从平安北道铁山郡的西海卫星发射场发射了首颗应用卫星“光明星3号”,但这颗地球观测卫星没有进入预定轨道。韩国国防部认为,朝鲜的火箭在发射数分钟后即碎成数片并坠毁。美国发表声明说,初步分析显示第一级推进装置在韩国首都首尔以西大约165公里处坠入大海,其余部分解体,没有残骸落到陆地上。

2012年12月12日,朝鲜从平安北道铁山郡的西海卫星发射场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将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送入轨道。据朝中社报道,朝鲜最高*金正恩当天到卫星控制综合指挥所下达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的命令,并观看了卫星发射全过程。

朝鲜多次强调以国防和科研等和平目的发射卫星,但美国、日本和韩国表示质疑,认为朝鲜实际是以发射卫星为掩护试射弹道导弹。

8、安理会有关决议

自2006年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发射卫星、导弹和进行核试验等活动通过了一系列相关决议,并对朝实施制裁。

这些决议主要包括:

【第1695号决议】

2006年7月5日,朝鲜先后向日本海试射了数枚导弹。7月15日,安理会通过第1695号决议,对朝鲜导弹试射表示严重关切和谴责,要求朝方重新作出暂停导弹试验的承诺。决议还要求有关各方保持克制,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的行动,继续通过政治和外交努力寻求问题的解决。

【第1718号决议】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10月14日,安理会通过第1718号决议,对朝鲜核试验表示谴责,要求朝方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并决定针对朝方核、导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领域采取制裁措施。

【第1874号决议】

2009年5月25日,朝中社发表新闻公报说,朝鲜再次“成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6月12日,安理会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朝鲜核试验表示“最严厉的谴责”,要求朝鲜不得继续进行核试验或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活动。决议要求朝鲜立即全面执行第1718号决议,以“全面、可核查和不可逆的方式放弃所有核武器和现有的核计划,立即停止一切有关活动”。

决议还对限制朝鲜进出口武器、检查进出朝鲜的船只、在公海检查与朝鲜有关的船只及防止外部资金流入朝鲜并被用于研发导弹和核武器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第2087号决议】

2012年12月12日,朝鲜宣布成功发射了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2013年1月23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087号决议,要求朝鲜遵守安理会有关决议规定,不得再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决议重申,希望寻求以和平、外交和政治方式解决有关问题,呼吁重启六方会谈。

【第2094号决议】

2013年2月12日,朝中社报道说,朝鲜在北部地下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3月7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094号决议,对朝鲜实施第三次核试验予以谴责并采取新一轮制裁措施。决议要求朝鲜不再进行核试验,放弃核武器计划,并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决议同时承诺采取和平、外交和政治方式解决当前局势,重申支持并呼吁重启六方会谈。

【第2270号决议】

2016年1月6日,朝鲜再次宣布进行核试验。2月7日,朝鲜宣布用远程火箭发射一颗卫星。安理会随后发表媒体声明,谴责朝鲜使用弹道导弹技术从事发射活动,表示将迅速通过新决议,采取重要举措应对。

2016年3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270号决议,针对朝鲜核、导计划规定一系列制裁措施,重申支持重启六方会谈及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半岛无核化。

9、中国主张

一、2016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关于朝核问题和中方如何确保联合国安理会新对朝决议得到有效执行等问题,王毅说: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也有能力执行好安理会决议,包括第2270号涉朝决议。他说,第2270号决议不光有制裁,还重申支持六方会谈,要求不采取任何可能加剧局势紧张的行动。鉴此,中方认为,第2270号决议需要全面、完整加以执行。制裁是必要手段,维稳是当务之急,谈判是根本之道。

王毅说,目前半岛局势剑拔弩张,充满火药味儿。如果紧张加剧甚至失控,对各方都将是灾难。作为半岛最大邻国,中方不会坐视半岛稳定受到根本破坏,不会坐视中国安全利益受到无端损害。我们强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再激化矛盾。

王毅说,半岛问题的最终解决,要综合施策,对症下药。一味迷信制裁和施压,实际上是对半岛的未来不负责任。为此,中方提出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谈判思路。无核化是国际社会的坚定目标,停和机制转换是朝鲜的合理关切,两者并行谈判,分步推进,统筹解决,既公平合理,又切实可行。对于其他各方提出的设想,包括以灵活方式开展三方、四方甚至五方接触等,只要有利于把半岛核问题拉回谈判桌,我们都持开放态度。

二、2016年3月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说,当天安理会通过的涉朝鲜决议应成为政治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新起点和“铺路石”。  

刘结一在当天安理会通过涉朝鲜问题决议后发言说,2016年1月6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2月7日又使用弹道导弹技术发射卫星,连续违反安理会有关决议。中方对此表示明确反对。中方一贯坚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今天安理会通过的决议体现了上述“三个坚持”原则。这一决议表明了国际社会反对朝鲜进一步发展核导能力、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严肃态度,重申了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朝核问题、支持恢复六方会谈和9.19共同声明的承诺,为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提供了助力。

刘结一说,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谈判等政治和外交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制裁不是目的,安理会决议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今天的决议应成为政治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新起点和“铺路石”。历史一再证明,对话谈判是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为尽快改善半岛局势,探讨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可行途径,中方敦促有关各方并行推进实现半岛无核化谈判和半岛停和机制转换谈判。这一思路坚持了半岛无核化的大方向,又平衡解决有关各方主要关切,有助于尽快找到复谈的突破口,切实可行。中方愿与有关各方深入探讨推进上述思路的具体步骤,希望有关各方均为此作出共同努力。

刘结一说,中国是朝鲜半岛近邻和对半岛稳定负有重要责任的国家,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的大方向,始终反对半岛生战生乱,始终维护自身和地区国家的正当安全利益。当前,有关各方均应避免采取进一步加剧半岛紧张局势的行动。中方反对在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因为这种行动损害中国和地区其他国家战略安全利益,与维护半岛和平、安全和稳定的目标背道而驰,将严重破坏国际社会寻求半岛问题政治解决的努力。

刘结一说,当前朝鲜半岛局势高度复杂敏感,越是如此,越要保持冷静,发挥外交智慧。中方希望有关各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始终从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坚决驱散战争的阴霾,积极凝聚智慧和共识,共同为实现半岛无核化作出努力。中方将继续本着负责任态度,同有关各方加强沟通协调,为早日实现半岛长治久安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