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安全

怎么防治茶园里的红锈病

科普小知识 2023-10-25 10:46:51
...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作物,茶园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在茶园中以茶树为主体结构,构成了茶园的生物群落,群落中有茶树、杂草、以茶树为食料的害虫、以昆虫为食料的害虫天敌,形成了一条以食物为基础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食物链,那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抗锈性差别较大,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对大面积栽培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锈病的防治,主要可利用锈菌寄生专化性这一特点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新叶展开后喷药防治,可选用25%的粉锈灵1500~2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液、5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0.2~0.4%的波美度的石硫合剂、75%的氧化萎锈灵3000倍液,那么怎么防治茶园里的红锈病呢?

1.品种选择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

2.合理间作小绿叶蝉发生严重地区,茶园不宜间作花生、猪屎豆、蚕豆等。不少果树、林木上的多种害虫,如蚧虫、粉虱、刺蛾、蓑蛾、卷叶蛾等也为害茶树,故应注意邻作和遮荫树的选择。对于茶园恶性杂草可采取人工除草。至于一般杂草不必除净,保留一定数量杂草有利于天敌栖息,可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3.正确施肥正确施肥可以增进茶树营养,提高抗逆能力;反之,施肥不当,常可助长病虫为害。例如偏施化学氮肥,可使茶树枝叶徒长,抵抗力减弱,增加叶蝉、蚧、螨类吸汁型有害种群数量。根据日本的一项研究,偏施化肥,使茶芽中酸性氨基酸组分(如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与碱性氨基酸组分(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甘氨酸)的比例变小,特别是精氨酸的含量增加,有利于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发生。而当施用鱼粕肥(一种有机肥)1~2年后,中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含量则明显减少,使之不利于刺吸式口器(蚜、蚧、螨类)的发生,虫口密度下降至经济危害水平之下。大量施用氮肥,还会加重茶饼病、茶炭疽病等的为害。而适当增施磷、钾肥,则可减轻茶饼病、炭疽病、赤星病、红锈病和茶叶螨类等的为害。据Venkataramani观察,10年不施钾肥的茶园红锈病发病率高达64.8%,而每年施37kg/hm2钾的茶园发病率只有1.3%,其原因是茶园缺钾易使茶树感染头胞藻而引发红锈病,但增施钾肥可提高茶树抗头胞藻的感染能力。另外,据国外研究,茶树缺乏营养,树势衰弱是引起螨类大发生的诱因。施氮过多螨类数增长快,叶片最适含氮量在3.5%左右,超此水平,螨数将随之上升。叶片中磷的浓度与螨类种群密度呈负相关,以0.4%左右为宜。钾可提高叶片对螨类的抗性。因此,使用NPK复合肥可诱发植物对螨类的抗性。但也有报道认为茶橙瘿螨的繁殖力受到叶片中高含量氨基酸的抑制,可通过土施或喷施氮肥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来控制茶橙瘿螨。增施有机肥,不利于蚧、螨类、叶蝉的发生与繁殖。

4.适时排灌云纹叶枯病、茶赤叶斑病、白绢病等常在干旱季节流行发生。因此,夏季灌溉抗旱,对防治上述两种病害的发生有明显效果。地下水位过高,茶树根病、红锈藻病和茶长绵蚧等病虫害发生较重。因此排水对上述病害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及时采摘茶园中的某些害虫(如小绿叶蝉、绿盲蝽象等)不仅为害茶树嫩梢,而且在芽梢内部产卵;茶饼病、芽枯病、白星病、跗线螨、茶橙瘿螨、茶黄蓟马等多种病虫都在嫩叶上为害,通过分批多次采摘可以将大量上述病虫采下,起着直接去除病虫的作用。采摘制度的改变还会引起优势害虫种群的变化,我国70年代贯彻留叶采摘制度,为茶细蛾提供了最适宜的产卵场所,曾使该虫一度在我国茶区严重发生;随着采茶机的普及,茶树新梢和叶片因机采而造成的伤口增多,导致轮斑病和梢枯症发生严重,但机采时因风力大吸进一些小绿叶蝉,可减少叶蝉的虫口数量。

6.修剪调控在长白蚧、黑刺粉虱、地衣苔藓等病虫为害严重的茶园,台刈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此外,轻修剪对钻蛀性害虫、茶树茎病和茶树上的卷叶蛾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成龄茶园如过于郁蔽,需进行疏枝,使蓬脚通风,对抑制蚧类、粉虱类害虫发生有相当作用。茶园修剪、台刈下来的茶树枝叶,先集中堆放在茶园中或附近,待天敌飞回茶园后再处理。

7.杂草防除有机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有机茶园的杂草防除应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生物防治、机械除草等综合的方式来防控茶园杂草的生长。如结合耕作施肥除草,在杂草结籽前削除,减少来年杂草的发生量;各种茶园覆盖,如地膜覆盖、铺草覆盖、修剪枝叶覆盖等;研制有机茶园中可用的生物制剂进行杂革的防控,等等。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怎么防治茶园里的红锈病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锈病的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