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安全

防治淮河发生洪涝的措施有哪些

科普小知识 2023-10-25 14:23:27
...

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所以说防治淮河发生洪涝还是要多加了解,那么防治淮河发生洪涝的措施有哪些?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制定除涝规划,明确治理措施

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对洪、涝、旱统筹考虑,实行洪涝旱综合治理。针对每一片平原洼地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淮河中游沿淮淮南湖泊坡洼地区,可因地制宜,酌情采取高截岗,低滞涝蓄水和中建站抽排的方式减轻涝灾。对里下河地区,按照“大引、大排、大调度”的要求,着力疏通内部河网,退垦还湖,清淤除障,自排和抽排相结合,继续扩大外排出路。对于沿淮和沿湖周边湖洼地,实行退垦还河、还湖,以恢复扩大河道的泄洪能力和增加湖泊的调蓄能力。

合理调整行蓄洪区,优化调度方案

加快行洪区调整步伐,对阻水严重,面积较小的行洪区,如上、下六坊堤、临北段行洪区,迁出群众,平毁堤防,恢复自然行洪。

行蓄洪区的调度运用要做到蓄洪及时、行洪畅通。历次洪水中,对行蓄洪区采取能保则保的运用方法,往往因不忍使用而把干流水位逼得很高。此外,干流洪水退落时,因急于排泄区内洪水而使大量洪水过早吐回河道,延长了河道高水位持续时间,致使涝灾范围扩大,涝灾灾情加重。因此,行蓄洪区的启用先后要从洪水需求大局出发,不能仅仅注重保护行洪区和干流堤防安全,还应统筹考虑两岸支流顶托排水的影响。

结合行蓄洪区调整,专家还建议对部分行洪区进出口建闸扩制,做到可蓄可行,调度灵活,转移安全,灾后恢复方便,尽量减少损失。

加快排涝骨干工程建设,完善排涝体系

排涝骨干工程建设要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实施,讲求实效,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快组织实施。

解决淮北平原地区除涝问题,应按高低水分排的原则,调整水系,搞好干支流与田间工程配套,形成完整的排涝工程体系。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大中小沟和桥涵建筑物配套,坚决拆除河道障碍,严禁毁渠堵坝,保持排水系统畅通,解决好面上排水出路。通过改造和新建相结合,提高排涝站除涝标准。分期分批对大型骨干排涝站进行技改和设备更新。通过新建排涝站,配套涵闸、桥、疏浚干渠,加固圩堤,分片治理,提高排涝能力。

畅通洪水通道,降低行洪水位

历次大洪水的涨退过程,说明中下游不畅是淮河涝灾依然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扩大淮河下游入海水道的泄洪能力并对洪泽湖及其入湖河段作进一步整治,是解决淮河中游因洪致涝的根本性措施。因此,专家建议尽快增加中游的冯铁营引河与下游的洪泽湖三河越闸,以加快中游洪水下泄量,减轻洪涝灾害。其他骨干工程,如扩大中游河床泄量,建设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亦则可列入下一轮修正规划中统筹解决。

除此之外,专家们还提出调整易涝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圈圩改种、抬高居民点、增加排涝设施等多种措施,以尽可能减少涝灾损失。同时呼吁,今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发生洪涝旱灾的机遇将会明显增多,由于淮河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受害程度将会更大,新一代治淮人要紧随自然的巨大变化,不断探索新的治淮规律,最大限度地降低洪涝灾害损失,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防治淮河发生洪涝措施可以按照上面的方式去做,这些都属于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而且通过不仅可以了解上述等知识,对其预防水灾的措施有哪些等也会有详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