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安全

长寿之乡莱州有什么奥秘

科普小知识 2023-10-25 17:18:33
...

统计数据显示,莱州市人均寿命己达(75.95)岁,高出全国(4.95)岁。截至到2009年3月底,莱州共有百岁老人87人,占总人口的10.1/10万。80岁以上老人2.9万人,占总人口的3.1%。三项最重要的指标都明显超过了长寿之乡标准,己被中国老年协会授于“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成为中国北方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市,跻身中国十大长寿之乡行列,下面来了解一下长寿之乡莱州有什么奥秘吧?

奥秘之一:环境得天独厚长寿条件优越

“要探究莱州的长寿秘密,首先要了解莱州的地理、历史方面的‘硬件’状况”,莱州市老龄办主任马云龙给记者介绍起了莱州的基本情况,据史料记载,莱州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聚居,西汉高祖四年正式置掖县,先后成为郡、州、府所在地。秦始皇、汉武帝曾亲驾莱州“三神山”(今三山岛)寻仙求寿,可见莱州早为长寿之地。历史上的长寿者層见不鲜,“四世同堂”、“五世其昌”家庭比比皆是。

莱州人的居住环境得天独厚,光照、空气、水土、海岸等自然要素达最佳组合。

莱州气侯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侯,年均气温12.9℃,日照充足,冬不太寒,夏不太热。海拔高度适中。年降水量近6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65%,气候湿润爽人。

莱州水土好,土壤质地适中,富含锰、锌、硼等多种微量元素,分别达到34.74毫克/千克、1.93毫克/千克、0.51毫克/千克。有关研究表明,高锰、低铜的土质结构与心脑血管发病率成负相关,与健康长寿成正相关。通过食物链获取的锌、硼等人体必需元素,可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能力。莱州生活用水主要靠地下水。莱州有良好的地下岩层,较高的植被覆盖率使地下水得到天然的清洗和过滤。改革开放以来水源地逐步向东南山区集中,那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水质更佳,总硬度为188mg/l,低于水质标准450mg/l,pH值保持在6.9—8.3之间,属微碱性,接近人体血液pH值。水中锌、硒、镁、铁等微元素含量高,人体吸收后有防病之功効。

莱州海岸好而长,长达108公里,素有“黄金海岸”之称。近海水质PH值范围在8.17—8.42之间,溶觧氧在7—8.5mg/L范围内,超过一类海水标准。沿海8万亩松林是“天然氧吧”。海滩沙质绵软,沙色金黄,沙粒细腻均匀,是山东四大优质海水浴场之一。

莱州大气质量好,空气清新,绿化率和植被率高,是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经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低,大气质量优于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空气中负离子含量924个/立方厘米,有益于人体健康。

莱州优良生态环境的见证者是鸟类。莱州鸟类达19目52科299种,是山东省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奥秘之二:食物链科学饮食结构合理

“民以食为天,饮食健康是人能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莱州百岁老人大都鱼肉粗粮什么都吃,不挑食,莱州人的饮食特点是:喜粗(五谷杂粮)喜鲜(海鲜)、吃杂吃全、果蔬不断、野菜常见、肉食进补、均衡清淡。

莱州人大都好吃海鲜,百岁老人中爱吃海鲜的更是比比皆是,莱州人靠海吃海,海鲜餐桌常见,“四大海鲜”驰名全国。徐静兰老人的孙子在海边开饭店,每天都给老人送海鲜吃,据老人的儿媳介绍,老人梭子蟹、海参、鲍鱼都没少吃,老人吃出了一副好身体,连感冒都很少得。身体硬朗、生活高度自理101岁的滕文清老人也经常给自己做鱼吃。滕菊花老人一顿饭能吃2个大螃蟹,“吃爬虾吃累了躺炕上吃”。

相关资料显示,莱州海产品富含DHA和EPA(俗称脑黄金),脂肪含量低,含蛋白质高,优质蛋白可强身健脑,抗病抗癌。各种鱼类对改善癌症、延缓衰老、防老年痴呆有积极作用。莱州湾梭子蠏肉质细富含高蛋白、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健身益智佳品。莱州大对虾富含高镁,对心脏有调节功効,可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肌梗死。莱州海参是滋补珍品,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特効,莱州文蛤、大竹蛏富含钙、铁、磷、硒、维生素A和蛋白质等,具有补虚壮体作用。“海水养殖的”——有对虾、大菱鲆、扇贝、海参、鲍鱼等上百种海产品,养捞互补,生产量和消费大增。小蛤、小蛏等人们“赶小海”便可得到,沿海人家几乎天天“吃鲜”。

“土里长的”

莱州人好吃玉米、小麦、花生、地瓜等五谷杂粮,百岁老人更是几乎无一例外的喜好五谷杂粮,没有排斥的。历史上绝大多数莱州人以粗粮为主,近二十年来主粮结构有了较大调整,但人们仍喜食粗粮,主要有玉米、花生、地瓜等。莱州以前是玉米主产区,现在是“中国玉米良种之乡”,玉米面加豆面贴饼子,煎小鱼,是地方名吃。玉米粥、玉米面稀饭是莱州人家常便饭。煮玉米是如今走街串巷叫卖的小吃。玉米被称为“黄金食品”,对预防心血管病有-定作用。花生,莱州人叫长生果,是绿色*。地瓜富含糊萝卜素、维生素B1,是“食疗”佳品。百岁老人姜海兰吃不喜鱼肉,爱吃五谷杂粮,她的白内障神奇的不治自愈。

“树上长的”

莱州的苹果、桃子、梨、葡萄、杏子、石榴、山楂、红栆等都是莱州人常食之物,被称为“寿果”。莱州的百岁老人大都儿孙满堂,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家里大都水果不断,这些水果对防治心脑血管病,防癌抗癌等有积极作用,百岁老党员安建珍就特别好吃无花果。莱州是红富士苹果、莱州大樱桃的优质种植基地,是大泽山葡萄的延伸地,葡萄对心脑血管病有积极防治作用。大樱珧对贫血、老年骨质疏松有辅助治疗作用。

“地里种的”

莱州的白菜、萝卜、胡萝卜、茄子、芹菜、洋葱、西红柿、韮菜、姜、葱、蒜等蔬菜为莱州人常吃的家常小菜。白菜和萝卜有“菜中之王”和“小人参”之称,是莱州人大众家常菜。其它季节菜如今“塑料大棚”种植也成了家常莱。姜葱蒜,居家必备,随用随取,天天食用,有防病治病之効。莱州体质较好的百岁老人如滕文清、李洪藻等都喜欢自己种点蔬菜,自种自食,对身体保健大有裨益。

“山上和海滩刨的”

莱州有多种有营养丰富,对人体有益的各种野菜,无药残,无污染,具有药用价值。如海滩上的“苕子菜”,人们多包成包子、饺子食用,以降血压,被称为莱州的“萝布麻”菜。其他的如紫菜、海带、山枣等也都均为保健佳品,对延年益寿很有益处。

“绿色养殖的”

莱州的养殖主要有猪、羊、鸡、兎等,过去以户养为主,如今集约生产。莱州人食肉与进补结合,如莱州羊汤选料考究,以当地青山羊为主料,是地方名吃,补益气血,疗効显著。莱州人吃鸡大有学问,以自繁自养*釆食旳土鸡做成鸡汤,被当地人称为治感冒良方。猪以肉质鲜嫩的“烟台黒猪”为主,一般都与各种蔬菜搭配醇调而食。猪肉既营养丰富,又不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百岁老人滕菊花特爱吃猪肉,一顿饭能吃一碗,身体健康,安建珍老人也喜好吃莱州的猪头肉。

此外,冰糖、蜂蜜等也均为莱州老人普遍喜好的食品,百岁老人孙青云、安建珍、张淑贵、张永珍、滕文清等都喜爱吃冰糖。

奥秘之三:生活好习惯多引领健康长寿

据莱州老龄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莱州自古以来风俗习惯比较好,健康的好习惯上百种。如少生气,少上火,会发泄,会消气,不赌气的性格习惯;早睡早起,晨起喝水,开窗通风的起居习惯;讲究住房环境,注意冬暖夏凉,干净卫生,常晒被褥的居住习惯;冬晒太阳,夏爱乘凉,中午歇晌,小睡打盹的休息习惯;冷水洗脸,热水洗脚,饭前、便后洗手,饭后刷牙、漱口,经常洗澡的卫生习惯;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小病小灾自我调理,有病少吃药的医疗习惯;快走慢跑,打拳习武,坚持“晨练”和“暮练”的运动习惯;弹唱跳舞,听戏剧,听音乐的娱乐习惯;多思考,勤动脑,看新闻,读书报,好学习的用脑习惯;吃杂食,吃淡食、吃慢食、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吃饭先喝汤水,适当饮茶,不憋尿,定时大便的生活习惯;自我开导,会“话疗”、会“茶疗”、会“食疗”、会“足疗”的养生习惯;自我按摩,定期查体,适当进补,适当流汗的保健习惯;远离噪音、噪气、噪光和隐患的安全习惯;和气待人,礼貌待客的交徃习惯;“以步代车”的走路习惯;善找乐趣,喜闻乐见的爱好习惯;劳作不辍,老有小劳的劳动习惯。

而记者在对莱州百岁老人的走访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有以上多种好习惯,而少生气、少上火、会发泄、会消气、不赌气的性格习惯是百岁老人共有的习惯。莱州的百岁老人如王淑芝、马秀珍、于芝英等大都性情温和、与人为善,均为远近闻名的老好人,而个别的脾气比较直爽的百岁老人如滕菊花也是“哪说哪撂”,肚子里不存气。

莱州人勤快好动的好习惯,文体娱乐、习武健身活动遍及莱州城乡,在册的文体大院、健身广场、健身活动场点有1500多个,业余文艺团队、健身秧歌队940多个。莱州脚蹬自行车健身者己达20多万人,莱州市程郭镇前五武官村是中国吴式太极发祥地,中华武校更是名扬海内外,莱州已经成为中国武术之乡。

莱州的百岁老人大都有一定的锻炼习惯,109岁的杨佐君老人和102岁的李淑廷老人早睡早起,没事就在院子里面溜达、编编草辫;滕文清老人赶集、去邮局都是凭自己一双脚;李洪藻老人自己骑车去赶集;孙新廷老人每天坚持练他的板凳拳;其他的如范正花、张星奎、王树芝老人等也均有自己的锻炼习惯。

奥秘之四:养生文化发祥地传统文化底蕴丰

莱州是道家养生文化的发祥地,莱州大基山为道士谷为道家圣地。道家一贯主张俢身养性,清心寡欲,倡导活动健身。莱州受道教养生文化的影响如同孔孟之道一样在民间根深蒂故。莱州的道覌、寺庙、牌坊中许多匾牌联都有摄生保养方面的名言警句,在民间流传极广。据不完全统计莱州健康谚语、警句有近百条,健康歌谣20多。诠释了莱州道家养生文化和孔孟文化相互交融,底蕴丰厚,支撑力強。如清乾隆三年,莱州人刘凤翔在北京开一酱肉铺,为人处亊正字当头,生意兴旺。有一天逛古玩市场,发现一块御赐“天福号”大匾,买回后挂在自家店铺上,以此得福发迹,“天福号”名扬京城260多年,本人活到96岁。其后人总结出一句话:“正当头,得福寿”,成为民间谚语,《正字歌》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据[县志]记载,赵匡胤落难之时来到莱州东海神庙,饥饿难忍,适逢海庙孙家孙妈妈为其提供了玉米饼子、高粱面稀饭、小豆腐、虾鱼酱。赵食后问何饭如此好吃?孙妈妈回答:“粗茶淡饭,吃得香甜;饥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这一谚语,流传至今。

莱州沙河镇西孙格村百岁老人马秀珍,六十岁那年,胃病加重,最后人事不省,眼见的是不行了。硬是靠一句谚语——“精神不倒,身体就好”挺了过来,神奇的老人不仅胃病从没再犯,可说是百病全无,健康快乐地活到了102岁。莱州朱由四村百岁老人杨秀田,99岁时跌伤腰椎,不能躺着,硬是靠一句谚语:“精神不倒,身体就好”,依着墙角坐了1335个日日夜夜,活到103岁。原莱州市政协副主席105岁旳百岁老人孙会生用自己的长寿经改写的寿联:“书山有路动为径,福海无涯心作舟”,成为人们的座佑铭。莱州道家养生文化和孔孟文化相互交融,底蕰丰厚,支撑力強,境界为莱州人健康长寿奠定了博大精深的基础。

奥秘之五:人文有特色环境皆和谐

“莱州历史悠久的孝文化,是莱州人长寿的基因。”人文环境和谐是莱州人长寿的金钥匙,“孝德是莱州人最重视的一‘德’”。莱州人性格豪爽,为人豁达,心地善良,热情好客。著名的词作家乔羽先生曾走遍莱州,赞誉莱州人“月季般的容貌,黄金般的心,岩石般的品格,大海般的胸襟”。莱州人自古以来有许多传统美徳:如勤快好动、干净卫生、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勤俭持家、知足昔福、尊师重教、孝亲敬老等。历史上的“孝顺埠”、“姑嫂塔”的传说和“仁义胡同”的故亊流传至今;“家有一老,如同一宝”的观念深入人心,“孝德工程”在莱州市大见成效。邻里和祥、孝老亊亲、诚信待人的氛围成为莱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正如莱州谚语所说:“生命在于和谐”;“千保键,万保健,和谐才是最关键”。家庭和谐,夫妻恩爱,街坊邻里和谐,是莱州人的“开心果”。

莱州一对“橡树婚”老人携手相伴80年,被传为佳话。百岁老人马秀珍没有生育儿女,过继的儿子像亲儿子一样伺候她,儿贤媳孝,家庭和睦。莱州人世代热爱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老年人都喜欢户外活动,观赏自然风光,享受天地福泽,人与自然溶为-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莱州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和农村文化广场、活动广场随处可见,“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人在城中、城在花中”。

奥秘之六:经济有实力社会有保障

“感谢国家,多谢国家,我知足,要不然我早就饿死了。”采访中无儿无女范正花老人这样告诉记者。莱州的百岁老人每人每月均有200元“工资”,年底有200元“红包”,生活困难的*还另有补助,生活无忧,吃穿不愁。“活到100岁真好,*还来看望,敬老院照顾的很好。”说起现在的生活,生活在莱州市柞村镇敬老院103岁的王玉花也是一脸的感激之情:“没给*出啥力,*还给发钱,想都不敢想。”当记者采访由淑珍时,老人也感慨地说:“活着真好,真有滋味,这得好好感谢*啊!”

莱州的经济实力为“长寿之乡”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孤寡老人均能得到良好的供养。据莱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德斌介绍,在莱州无儿无女、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五保供养对象享受到了五保供养,集中和分散供养的老人每人每年可领取总额为4100元和1900元的供养经费,其中,包括年底一次性医疗补助300元。城市“三无”老人每人每月领取低保救助330元。全市70%以上村居建有集体赡养机制,毎年发给60岁以上老年人一定的生活补贴和必需品。

自2009年10月1日起,莱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1400元提高到170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月人均300元提高到340元。提标后,低保政策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越来越好,活的有精神人就不显老”,纯朴的莱州人正像歌曲里唱得那样,心胸开阔,扎实肯干,生活越来越好,寿命越来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