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安全

家长如何避免养出小胖墩

科普小知识 2023-10-26 20:48:15
...

家长如何避免养出小胖墩?传统观念往往认为:孩子越胖越健康。我们常会听到身边刚刚有了宝贝的父母或祖父母向别人自豪地夸耀:“我家的大胖小子身体特壮实,能吃能喝,1个月能长好几斤呢!”虽然长辈们都说胖宝贝比瘦宝贝更好带,但其实,胖宝贝是存在健康隐患的,尤其是那些出生体重大于4公斤的巨大儿,更需要警惕体重的过快增长。

肥胖对宝贝健康的影响

妈咪需要及时控制胖宝贝的体重增长速度,以免婴儿期肥胖影响宝贝的终身健康:

1、肥胖会限制宝贝的活动能力,从而使他们的运动量相对减少,这不仅不利于骨骼的生长,严重情况下还会使下肢因负荷过重而弯曲变形;

2、肥胖所造成的呼吸困难、肺泡换气不足会促使红细胞增多,甚至发生发绀、心脏增大以及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3、婴儿期的肥胖还与成年后的肥胖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怀孕30周至宝贝出生后12个月,是脂肪组织发育的首个活跃期。这段时间内如果宝贝的体重增加过快,脂肪细胞数量会大量增加,这会给宝贝埋下患成年期代谢性疾病的危险种子。因此,孕妈咪一定要注意控制体重。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白白胖胖,然而,白胖却不一定是健康的,缺铁性贫血就是这类儿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尤其以6月至3岁婴幼儿患病率最高。

症状一: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很快,铁元素需要量相对较多,出生时体内贮存的铁一般只能满足4~6个月的需要,而作为婴幼儿重要食物来源的母乳或牛奶,含铁量又很低,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有肥胖倾向的婴幼儿,其生长速度过快铁摄入量相对不足以及体表面积大、出汗多、铁丢失量过高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可导致一系列的代谢异常,导致小儿智力发育落后和行为异常改变。有研究表明:婴幼儿发生的缺铁性贫血对儿童认知功能和行为发育具有较长期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不可逆的损害。

小编温馨提示:

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合理喂养是关键。我们提倡母乳喂养和及时合理搭配辅食。通常小儿出生4个月后就需要添加辅食,来补充母乳中铁、锌等微量元素的不足。有肥胖倾向的小儿,要适当增加活动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蛋白质饮食和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促进铁的吸收。若发现孩子有贫血症状,一般只需要改变膳食结构,注意饮食营养,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比例,如动物肝脏、肉、鱼、豆制品、绿叶蔬菜等,贫血症状就可以得到纠正,如果是中度贫血或缺铁症状较重,就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药物治疗。

症状二:儿童糖尿病

以前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多数为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故常将1型糖尿病称为少年型糖尿病。然而,最近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儿童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日增。其特点是这些小患者中较多为“小胖墩”,故我们称为“胖墩糖尿病”。为何小胖墩糖尿病会日益增多?究其病因。这与他们的物质生活优裕、食品丰富、营养过剩和体力活动减少有关。肥胖者的体内脂肪增多,致使机体对体内胰岛素不敏感即使体内胰岛素分泌正常也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医学上称为胰岛素抵抗)。因此,小胖墩“外强中干”。控制血糖的能力下降。故易患糖尿病。此外。还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父母患有糖尿病,其小胖墩更容易得糖尿病。小胖墩一旦得了2型糖尿病,危害比成人2型糖尿病更大。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往往提前在青壮年期出现,并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小胖墩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尤其是我国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不少儿童在“奶油加巧克力”中泡大,往往造成营养过剩。加之地铁、汽车等交通工具发达,“小皇帝”“小公主”们出门往往以车代步,进家门就看电视,很少活动,使不少孩子提前“发福”。

小编温馨提示:

家长应该避免儿童因贪嘴而造成营养过剩,尤其要减少动物脂肪(如肥肉、奶油等)的摄入,要鼓励孩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尤其在进入青春期后,小胖墩要定期(每隔6个月一1年)检测血糖,一旦发现血糖增高,在用药降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减肥,要密切监测血压及血脂的变化,避免过早出现并发症。亡羊补牢固然为时不晚,但更重要的是要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