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上海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SWOT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文章分析了上海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组合策略。文章认为上海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点领域是上海的重要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信息技术产业化,并从统筹政策资源、发展配套产业、打造公共平台、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开展宣传示范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
一、 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战略部署。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统称“两化融合”)对于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全面推进“四个中心”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推进“两化融合”没有现成具体的政策措施经验可以借鉴。看清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两化融合”的推进措施,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上海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入手,提出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重点领域和政策建议。
二、 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swot分析
1. 优势。
(1)工业基础良好。上海的工业经济发达,2005年~2009年,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速为10.2%(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小幅下滑)。而上海工业又以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石化、钢铁、装备、生物医药、航空、造船等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为主,这些行业的企业规模大、技术先进,大多是全国的龙头企业,它们为“两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工业基础。WWw.11665.cOm
同时,上海的工业布局较合理,呈现出“区县和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的现象,如“宝山区+宝钢”、“金山区+上海石化”、“临港工业园+装备产业”、“张江工业园+高科技产业”等。这样的布局有助于市、区县与产业园区、企业联动推进“两化融合”,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的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2)生产性服务业发达。上海的有比较完备的金融体系和先进的航运基础设施网络,具有发展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至2009年末,上海市聚集了各类金融机构787家,这些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 684.1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7.0%。2005年~200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第四年保持全球第一。同时,上海还有发达的总集成总承包、物流、咨询、租赁等一系列生产性服务业。这些都为上海推进“两化融合”提供给了必不可少的配套条件。
(3)信息基础设施水平领先。上海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以互联网为例,至2009年末,全市网民数达到1 171万人,普及率达到62.0%,在全国省份排名中居第2位(仅次于北京的普及率65.1%)。全市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209.3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这为上海推进"两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保障。
(4)教育和科技资源丰富。至2009年末,上海共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6所,研究生培养机构54家,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单位数达到1.6万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数量和水平均居全国城市前列。上海2009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经费支出计40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7%(全国平均水平为1.62%)。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中,上海共有56项(人)获奖,占获奖总数的15%。2009年,上海专利授权量3.49万件,占全国专利授权量的6.0%。这些丰富的教育和科技资源是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源动力。
2. 劣势。
(1)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上海经济
(2)高新信息技术的萌芽与应用。以物联网、3g、智能电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高新信息技术将提升工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智能化程度,并将广泛应用于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这给“两化融合”注入新的动力。如,物联网可以提取工业生产中的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处理再返回对工业生产进行控制。3g技术使移动宽带成为可能。智能电网技术能有效降低线损。云计算技术可以使企业不必重复建设信息系统软件和基础设施。
(3)我国提出了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2009年11月,我国*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而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上有巨大作用。气候组织的报告指出,通过提高效率和实现非实物化,到2020年,信息技术部门能够使碳排放减少15%。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将促使制造业企业在节能减排上使用信息技术,也将催生一大批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环保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4. 挑战。
(1)国内其他城市产业发展和人才吸引的竞争。国家作出了“两化融合”的战略后,全国各地,尤其是国内一些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展开了积极推进“两化融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
这些竞争首先体现在产业自身发展上。南京一直是全国重化工业、钢铁、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广州的汽车、电子信息、石化产业比较发达,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居全国前列,北京的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都领先于上海。苏州、无锡地理交通便利,商务成本低,开放程度高,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在那里设置研发、制造基地。这些城市对上海形成巨大的产业竞争。
城市之间的竞争还突出体现在人才吸引的竞争上。近几年来,上海的房价和物价节节攀升,导致出现了大量年轻白领“逃离”上海而去往其他二线城市工作的现象,再加上许多二三线城市对人才吸引的力度越来越大,让上海面临着巨大的人才流失的威胁。
(2)上海高端服务业对工业的排挤效应。最近几年,上海的金融、咨询等高端服务业迅猛发展,相比而言,工业行业由于利润率较低,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其对资金、人才的吸引力远不如前。尤其在人才方面,要推动“两化融合”,需要一大批既有企业经营和工业专门知识,又有信息化管理意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更愿意进入金融、咨询等收入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同时,许多企业由于担心人才流失而不愿投入资源去培养人才,只愿雇佣成熟的复合型人才。这造成了“两化融合”复合型人才的缺乏。
5. swot策略分析。针对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综合so、wo、st、wt的组合策略,应该采取以下策略提升上海“两化融合”的竞争优势。
(1)突出上海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上海目前主要工业中,以装备、汽车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无疑是上海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海推进“两化融合”首先要从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入手,然后通过典型示范和龙头引领带动行业面和产业链的“两化融合”。重要产业中应重点发展精品钢、新能源汽车、先进重大装备、精细化工、大型客机、大型数字化船舶等技术水平高、产业链长、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大的先进制造业。同时应立足于产业高端,关、停、并、转一批单位面积产值不高、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环节,而去占领“微笑曲线”两端,提高自身在产业链整合方面的能力,把握在优势产业上领导地位。这样才能走出适合上海工业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针对企业运行,要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经营管理、市场流通等重要环节上推进“两化融合”。推进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提升钢铁、石化、电气企业跨地域、多基地的集团管控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水平,促进轻工、纺织、食品企业向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的信息化。
(2)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海应继续推进信息服务业、总集成总承包、物流、咨询、租赁等一系列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尤其要重点发展软件、电子商务等产业和业态。
(3)实现高新信息技术产业化。上海应加快仿真虚拟技术、下一代网络、3g、智能网、物联网、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等高新信息技术在嵌入式系统(芯片及软件)、工业软件、数控装备及系统、工业传感器及系统等领域的产业化,这既增强了“两化融合”的信息技术支撑力,也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4)通过“两化融合”发展低碳经济。上海应该坚决贯彻实施国家2020节能减排计划,将减排指标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这必将促使现有的工业企业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节能减排上下足功夫,促进“两化融合”的发展。
应利用信息化手段研发低能耗物耗的新型产品、新型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开发与推广企业能源流监控、模拟与优化技术,促进能耗物耗优化。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智能电网。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一切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尤其是对于上海这样一个缺原材料、缺能源、缺土地的城市,要推进“两化融合”,根本是要靠人才。
三、 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措施建议
1. 重点领域。从上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出发,结合上海产业发展现状,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重点领域是重要产业和企业运行重要环节的信息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高新信息技术产业化。
2. 政策措施建议。
(1)统筹各种政策资源,激励制造业企业推进“两化融合”。“两化融合”的主体是企业,*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主要起规划、引导、服务的作用,关键是要通过政策措施激励企业自发的内在的动力。
在资金支持上,*部门应统筹利用上海市社会信息化、软件和集成电路、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以支持企业信息化技改、高新信息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对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给予一定的财税优惠。
在企业监管上,*部门应出台一批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如碳交易政策,或建立覆盖全市的能效监控平台,促使钢铁、石化等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节能减排。
(2)发展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强“两化融合”配套。上海应出台一系列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鼓励政策,尤其是对信息服务业企业在土地、房屋租赁、税收、贷款等方面提供优惠,抓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契机,充分利用“两个中心”建设带来的资金流、物流、人才、技术来发展一大批生产性服务业,这不仅对“两化融合”有巨大的配套推动作用,还对上海经济结构调整有重大意义。同时还应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由制造为主转向制造与服务并重,开发“产品+服务”的新业务模式。
(3)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降低企业“两化融合”风险。为了降低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技术和资金风险,*部门要牵头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以大型企业为支撑,加快“两化融合”共性技术研发,鼓励其将技术、产品、模式输入市场。以各类公共机构为依托,拓展和深化“两化融合”应用服务,提升信息服务外包、信息安全测评、超级计算等机构的服务能力。实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工程,扶持中小企业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编制服务指南帮助公共平台和企业需求实现对接。
(4)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优化“两化融合”基础条件。从国外的经验可以看出,一个地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的优化。美国从1993年开始执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此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增长。新加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推出了6次国家信息战略,大力改进信息基础设施,其工业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发展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新兴工业。日本从2001年先后推出e-japan和u-japan战略。
上海应加快基础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和优化,重点推进3g网络、城市光网、下一代网络、三网融合、“数字园区”等基础设施能级的提升,加强公共交通、城市安全、医疗、环保、手机支付等行业和应用的信息基础设施保障。
(5)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两化融合”主力军。人才是推进“两化融合”的根本,上海的工业界需要有一大批适合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部门可以建立“两化融合”专家库,通过专家对企业高管信息化管理理念和员工信息技能的培训,打造一批“两化融合”复合型人才。同时,上海市还要加强从国内外引进一批“两化融合”方面的人才。2007年,上海市就出台了《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人才配套政策,今后应该在人才引进上给予更优惠的条件,以和国内其他城市竞争。工业企业应该给予“两化融合”人才更大的发展空间,防止人才流失。
(6)加强“两化融合”宣传示范。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和展示渠道,加强“两化融合”知识的宣传普及。建立“两化融合”示范区和示范园区,各主要行业都至少树立一个“两化融合”典型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根据“两化融合”进展需要编写典型案例集,加强“两化融合”先进经验的推广。结合“两化融合”指标监测和水平评估工作,定期出版上海“两化融合”发展报告。
四、 结语
上海推进“两化融合”对于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抓住新兴产业发展契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加强政策和资金对重要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增强公共平台服务功能,提升基础设施,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宣传示范活动,以促进“两化融合”对经济增长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2009年.
2.
上一篇: 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调查问卷
下一篇: 初中初二下册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