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走近三乡,探寻历史文化调查报告

科普小知识 2023-11-03 11:42:15
...

学校为了让学生对三乡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三乡人的骄傲和自豪、激发学生热爱我家、建设我家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进一步养成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做一个不怕困难、勇敢的二中人!

为了调查这次活动我们小组使尽全力才尝到甘甜,让我们讲述我们的硕果累累吧!

调查(1):龙舟饭

赛龙舟(俗称“扒龙船”)是珠三角水乡的一项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由来已久。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中,对珠三角每年端午节期间的赛龙夺锦以及赛后的喜庆场面皆有描述:“岁五六月间斗龙船。”主办者给全胜者赠“与状元标,张伎乐,簪花挂红”。龙船“得胜还埠,则广召亲朋燕饮”。这种宴饮,珠三角人称为食“龙舟饭”。 龙舟饭它是用糯米加上腊肉丁、虾米、墨鱼丁,香菇粒做成,特别顶饱。听介绍说最早主要是给划龙舟的人吃的,让他们吃了划船特别有力气。后来慢慢所有的来宾、观众等也一起吃,最后演变成热热闹闹的一种龙舟前仪式。食“龙舟饭”,是珠三角农民的大聚餐,是传统的社日宴饮的继续。宴会开支的款项来源,主要是村内工厂、店铺、专业户、个体户和普通村民的捐赠,港澳同胞、华侨的赞助,其次是龙船部件的竞投所得。为了讨个好意头,村民争出高价,以赢得对龙头、龙尾、船鼓或木桡的保管权。还有的是新龙船落水时到附近各村巡游所得的谢仪。当然,竞赛赢得的奖品——全体金猪、成坛美酒等,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至于烹饪,则从村民中挑选多名业余烹调高手作“候镬”,到各家各户借来炊具、碗碟,架起案板,垒好大灶,煮的是大锅饭,炒的是大锅菜。到了红霞满天的傍晚,全体村民便云集地堂(晒场),或坐或蹲,宴开百席。每席有菜十余盆(用大面盆盛装),必有一碟蒜头蒸辣椒,用以辟除“扒仔”(划手)身上的水湿气。此外,还有风栗餮肌⑸罩砣狻⒂投垢煮鱼、猪肉煮节瓜等。虽无鲍参翅肚,倒也大鱼大肉,颇有《水浒》中梁山好汉“大碗饮酒,大块吃肉”的豪情!凯旋的“扒仔”披红挂花,昂昂然端坐上席,乐呵呵接受乡亲父老的祝贺。席间还有助兴节目:有钱人家竞放鞭炮,互相比富斗阔。这时,雷鸣般的鞭炮声,此落彼起的猜拳行令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把宴会推向高潮。散席后,“家家扶得醉人归”。 附近城镇居民也不甘寂寞。他们都包一封“利是”(红包),让孩子持往农村,“讨”一钵“龙舟饭”,回家分而吃之,希冀儿女像龙一样威猛矫健。

调查(2)历史之——邹伯奇

邹伯奇: 中国清代科学家。字一鹗,又字特夫。广东南海泌冲人。精于光学、天文、数学、度量衡和测量等。曾测绘广东省地图,制造过望远镜 、显微镜 、照相机 、 浑球仪和七政仪等仪器。现在广州市文物管理处还收藏有他制作的七政仪、地图、望远镜和手稿。《格术补》是邹伯奇在物理学方面的代表著作,同治十三年(1874)刊行,是中国近代自著较早的较完整的一部几何光学。《格术补》在《墨经》、《梦溪笔谈》等有关光学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几何光学的方法,透彻地分析了许多光学原理、光学仪器的结构和光学现象。此外,邹伯奇对照相术很有贡献。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他制成“摄影之器”,即取景器。后来又把它装上“收光”(即光圈)与“弹簧活动”(即快门)以及自制感光底片,成为照相机。他对感光底片的制作、照片的拍摄、冲洗和印晒等都有介绍。他的著作《格术补》、《补小尔雅释度量衡》等收录在《邹征君遗书》中。 邹伯奇为了进行摄影创作,自制了照相机和其它照相用具,他使用过的相机,一直保留到抗日战争初期,并在当地展览过,后来就不知去向了。 1962年,中国摄影家学会曾派人到南海县沁冲乡邹伯奇故居进行过调查,收集有关他的摄影遗物和遗著。在其住室阁楼上,发现还保存着装有水银的木罐,长方形的木盘以及骨质漏斗等,可能是邹伯奇生前照相时作为水银蒸发显影用的器物。此外,还找到一个他本人设计制造的木质三脚架和四块残破的玻璃底板。其中一块底版为邹伯奇肖像,以祠堂石阶作为背景,他坐在凳子上,身穿白长衫,手持白团扇,是在乡间试拍的个人小照。根据现存的照片和遗物推断,可知邹伯奇当时使用过银版法和安布罗法(Ambrotype)。在残存的手稿中,有题名为《小照自述》、《自照遗真》、《亦闲公小照》《云岩二兄小照》的赞象词四首。“平常容貌古,同套布衣新。自照原无意,呼之如有神。均瞻留地步,觉处悟天真。樵占鳖峰侧,渔居沁水滨。行年将五十,乐道识纤尘。”这首《自照遗真》题诗,是他晚年给自己留影遗真的证明。 调查(3)史前的珠江三角洲与现在的三角洲

史前 现在

史前:2000年前(秦汉时代),东江三角洲由东江、增江两三角洲合并,下伸至中堂(有汉代应堂庙),南面仍为海域。西北江三角洲向东北伸延已达南华水道之北(即东海水道)。因杏坛已发现汉代陶片等文物埋深2米(逢简村)。淡水马来鳄已生长在勒流,年代为2540?/SPAN120年。石涌为南越相吕嘉故乡,故其附近当为平原。陈村汉代亦已成陆。 1000年前(唐代)岸线,东江已至东莞城,即东江三角洲顶部已发育。但大部仍为珠池。番禺冲缺三角洲顶部已发育,因《元和郡县志》说“广州正南去大海七十里”,可见地正当今沙湾、顺德间岸处。中山冲缺三角洲顶端亦已发育,因黄巢已在今容奇、桂洲、马齐等地驻军就食,可见附近已是大片水田之乡。新会冲缺三角洲也有顶部平原发育,如新会即为隋代的州治所在,表示当时已有大片平原生成。唐代地层多埋掩汉代地层,汉唐千年间三角洲岸线推进不大,可能与此期为海面上升时期有关。 700年前,岸线南进到各冲缺三角洲中部,东江已达麻涌、大汾、道滘一线(据族谱);番禺已达揽核、鱼涡头一线,西樵涌已有记载(1233);中山岸线在横栏、浮圩(今名阜沙)、黄圃、潭州一线(据记载);新会附近宋代已成潮田,礼乐、外海一线成沙;潭江则以双子、黄冲一线在此期发展较快,这是宋代时珠玑港南下移民涌入三角洲筑堤开发的结果,把潮田改为坦田,海平面下降亦有影响。滘为沟通两河水道。 400年前(明末)岸线,因宋代筑堤束水归槽,各冲缺三角洲加快淤积成沙,如中山宋初属东莞,南宋始入广州,因北宋时香山和番禺隔海三百里,不如去东莞方便。这说明南宋时中山冲缺三角洲已伸至石岐、港口一带,即东海十六沙和西海十八沙已成。番禺冲缺三角洲已至下横沥(义沙),洪奇沥口门初成。新会冲缺三角洲已达南缘九子沙,岸线由礼乐南移连熊子山(即熊洲)。东江三角洲大部成陆于宋末。明末伸至漳澎以东,南支流亦伸至厚街北面。明代三角洲岸线前进加速也是人工影响,明代不再如宋代筑堤护田,而是筑堤成田,还在滩面种芦、草促淤。斗门三角洲顶部已开始发育,即今大鳌沙已形成,睦洲、三江口亦已涨出。黄布、大沙已成,只在竹洲、粉洲以南才入海岛。 100年(清末)前岸线又推进,在斗门冲缺三角洲外缘磨刀门口,即竹排沙,灯笼沙东头、西头围;新会则进至三江圩西银洲湖岸,番禺海岸线是把乌珠大洋填平,万顷沙已到十涌。东江则进展慢,因狮子洋潮汐力强。 总之,珠江三角洲岸线不断向海推移,有快慢时期,在自然因素上,与海平面升降变化有关,在高海面期,岸线推进减慢,低海面期则较快。人为因素则为建堤围等,如宋代筑堤护田,使下游沙田淤积加快,明代筑堤做田,种芦积泥均使成沙加速。而潮汐作用和上游来沙来水亦有影响,如虎门及崖门水道淤积特慢,即是潮流强劲之故。虎门与崖门间三角洲区则淤积加强。

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

1.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地区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0亿美元急升至2005年的2321.7亿美元。

2. 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

3. 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4. 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5. 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加速城镇化。70年代末只有几十个城镇,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个,1992年达到406个,1994年达到597个。15年增长近10倍。中山、东莞两市,只辖建制镇,而没有县和乡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个百分点。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6. 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现在,在该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有数百万,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群。这种社会流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有关部门和劳务机构对外来务工者的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依法管理,使社会流动从无序走向了有序。

调查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

我们感受到了:毅力这个东西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说就来,说坚强就坚强的,它是人的一种习惯,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发展起来的。其实,普通人所有的犹豫,顾虑、担忧、失望等,在一个坚强的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也同样出现过,伽利略屈服过,哥白尼动摇过,但这并不能否认他们是坚强的人。刚毅的人不是没有软弱,只是他们能够战胜自己的软弱。只要我们对自己加强培养和锻炼,从多方面与软弱进行斗争,就完全可以让自己成为有毅力的人。所以,我们要:从树立远大的目标开始。伟大的毅力产生于伟大的目的,要求达到某一目标的强烈愿望,全使我们具有战胜困难与阻力、失败与不幸的精神力量,从而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毅力。为自己建立明确的、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在站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随时随地地提醒自己:要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即使是遇到困难也决不半途而废,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要显示出一种不低头的战斗精神。在痛苦不堪的时候,应当从自己的痛苦和悲伤中解脱出来。放眼社会,你就会看到自己那一点痛苦不过是千百万人都要碰到的一件很平常的事罢了;或者,把眼光放远一点,从漫长的人生看今天,就会感到人生坎坷寻常事,现时的挫折不过是人生中一段小心的弯路。 随着视野的开阔、观察角度的更新,你的眼光就能超眼前的痛苦和不幸,看到更远的前程,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去战胜眼前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