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新思考
[摘 要]会计 信息是 企业 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 经济 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核心,本文探讨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其治理和防范。
[关键词] 信息失真 危害防范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和 科学 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和微观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投资者和证券市场必不可缺的信息资料。在我国,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破坏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国民的一大毒瘤,到了非治不可之时。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虚假的会计信息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从微观角度来看,假如企业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投资收益。若是国家资产的投资,则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就产生了投资风险对于企业的债权人来说,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还本付息的结果。若国家银行是其债权人,则造成了呆账或死账,形成了 金融 风险。若公众是其债权人,则形成了债务纠纷。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有可能进入瞎指挥、盲目管理的状态,并使企业的商誉水平大幅度下降。从宏观角度来看,假如企业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国家对企业征收的税收收入有可能被大量地偷逃,国家就得不到应有的国库收入,国家机器就不能得以顺利地运转。国家应征收的税收收入大量散失在社会上,就会造成新的社会 问题 ,激化社会在分配上的矛盾。假如企业债券持有人不能如期兑现,就会 影响 社会安定团结,导致社会动荡不宁。WwW.11665.Com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得不到真实的会计信息,就会在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监督等方面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浪费。
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了宏观调控与微观决策的失误。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传递给全国、全社会的信息失去真实性,影响所及诸如国民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误传给国家计划、统计部门,凭以制定的国家长、短期 发展 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起误导作用。基层会计信息失真,给微观主体的决策也会造成决策失误的后果。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市场销售、资金流转、成本水平、效益状况等数据虚假,会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失误,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会计信息失真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会计信息失真,不论其是故意的还足无意的,必然会造成管理混乱,漏洞百出,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账实不清,可以混水摸鱼;收入不报,成本不实,截留利润,为贪污盗窃开了方便之门;伪造或变造凭证,虚报冒领,虚盈实亏等。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和治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国际最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我国的会计工作如何适应国际化发展的潮流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是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能否正常有序发展的关键。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完善和创新会计法规制度体系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利用最新的 理论 成果去检验准则体系,以确定哪些准则过时、哪些准则 内容 需改进、哪些问题准则尚未涉及,并按轻重缓急逐一解决。更重要的是,准则制定机构要允许和鼓励用户参与准则的制定,维护准则的中立性。要继续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并存是我国的明显特色。企业会计制度作为我国会计准则的补充,与会计准则承担规范我国的会计核算的任务。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一步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和完善 现代 企业制度,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2.通过产权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在于产权关系模糊、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利益实现机制紊乱、缺乏有效的监督等众多因素,我们必须从更为广阔的领域,采用系统综合治理的思想,方为有效。首先要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只要产权界定清楚,会计规范的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就会是有效率的。我们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构架中所进行的产权改进,与会计信息质量最为相关的措施包括: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使其真正负起监管国有企业的职责;在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的同时,引进部分私有产权,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和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其次,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领导者的素质情况,依照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构架企业治理结构和领导*,建立健全经理人法人代理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最后,要转变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效率。既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监督、多重监督的不经济行为,又要力戒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实施监督的偏差,尤其要协调好独立审计监督与税务部门征税依据之间的关系,要理顺现实监督中由此造成的一些混乱现象。
3.建立公允、规范的 会计 核算机制
会计核算机制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执行两个方面。 目前 应在贯彻执行上下工夫,建立以内部监督为主体、外部监督为补充,而外部监督中则以 社会 监督为主体、*监督为补充的会计监督机制。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就是 企业 负责人的干预。因此,企业应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监事会对厂长经理的监督作用。应将内部审计机构从企业中独立出来,直接受董事会领导,将审计情况向董事会报告。同时应按会计规范化的要求建立严密、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外部监督机制主要指代表国家利益对企业进行监督的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必须依靠 法律 及有关规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对有关人员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在监督中各方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既要杜绝执法尺度不一、重复监督的情况,又要避免在监督中形成“盲点”。
4.将会计职能行业化,适度推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指委托人通过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以改变在原有会计人员管理*下企业经营者能轻易操纵会计账务的弊端,使委派的会计人员能站在委托人,以及社会公众的立场上公正、客观地处理会计事务,从而达到尽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应划清各类财会人员的职责,有选择地选派偏重于核算职能的财会人员。建立以财务会计人员委派制,管理会计人员回归制为主体,代理记账制为补充的会计人员管理机制。其基本构想是将目前混为一体的会计队伍按其使用分为管理会计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对前者,实行彻底的回归制,即将管理会计人员完全划归单位,代表所在单位行使职权;对后者,则要实行彻底的委派制,即财务会计人员完全由国家统一的管理机构——会计管理委员会委派,代表国家行使职权。对规模较小或不具备设置专门会计机构而又独立核算的单位,特别是一些个体私营单位,则由经会计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具有代理记账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服务所等机构代理记账。管理会计通过对财务会计所提供信息的综合、加工、改制,为单位的决策中心提供有用的信息,并直接参与该单位的经营管理。
5.加大处罚力度,降低经营者的预期风险收益
经营者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要承担上述声誉损失成本,还必须承担物质成本。根据经营者是“有限理性的 经济 ”并“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学假设,其行为必定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获得风险收益是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我们认为,使经营者的风险成本大于其风险收益是一种有效防止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物质上的内在激励措施。这便要求加强社会监督力量,提高审计质量,从而增加经营者造假受罚的风险,同时加大处罚力度,以求降低经营者的预期风险收益。
6.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民间审计制度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问题 是十分有效的。我国虽然有名目繁多的监督部门,且隔三岔五地检查,但往往是一些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和利益的行为,监督成本高昂,对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所起的作用不大。因此应转变监督方式,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监督体系。国家一方面要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质量,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监督监督者,即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查,发现舞弊行为,及时果断处理。
上一篇: 吐槽反馈表(HNU CSDN)
下一篇: 销售员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