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治霾折射出全人类生存状态
前几年,“雾霾”一词对于中国人而言还非常陌生。短短的两年时间,雾霾不断重复上演,大半个中国的人们深受其害。其实雾霾并非中国独有,早在几十年前的美国洛杉矶就已存在。
美国记者奇普·雅各布斯、威廉·凯莉在洛杉矶土生土长,从童年时代开始,他们的记忆里就不断出现雾蒙蒙的天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此后的几十年里,他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人们在雾霾中的挣扎和抗争,乃至最终胜利的全过程。
《洛杉矶雾霾启示录》记录了美国洛杉矶市60多年来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形成、发展和防治等历史细节。
虽然这是一本科普书,但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通过纪实小说般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下的众生相。书中提到,洛杉矶第一次受到雾霾的攻击是在1943年7月8日清晨。
当人们从睡梦中醒来,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以为受到了日本人化学武器的攻击:空气中弥漫着浅蓝色的浓雾,走在路上的人们闻到了刺鼻的气味,很多人把汽车停在路旁擦拭着不断流泪的眼睛。*很快出来辟谣,称这并非日本人的毒气,而是大气中生成了某种不明的有毒物质。
对于雾霾的认知及其治理,洛杉矶也经历了一个摸索过程。
1949年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经过反复科学实验,第一次探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本质:机动车尾气与工业废气在太阳光作用下反应生成臭氧。这个突破性发现,到目前都是美国甚至全世界制定空气污染标准的科研基础之一。
洛杉矶为了治理雾霾,可以说真正动了真格。为此专门成立“烟雾与废气”委员会,该委员会公布了一系列规定,以控制包括后院垃圾燃烧、垃圾回收和柴油卡车尾气排放。
洛杉矶市政厅更是不甘示弱,专门成立一个新的部门:空气污染控制局。该局还成立了一个专门致力于监管小型烟雾危害的法庭,于1955年2月开始举行听证会,对违规排放过量尾气的汽车车主处以最低50美元罚金或5天监禁的处罚。
洛杉矶深知雾霾对环境的破坏性和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性,面对这样的天敌,若不出台强有力的措施,治理雾霾就会成为一场口水仗,最后整个城市的市民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对于雾霾治理,地方执政者的鲜明态度是关键因素。本书中,该书在谈到洛杉矶强化雾霾治理时,对加州州长杰瑞·布朗赞赏有加。
杰瑞·布朗和当时的加州空气资源局主席奎因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安装催化转化器并重新设计汽车引擎,在源头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这也导致一些创新的出现,例如“清洁燃烧汽化器”,可以减少引擎盖下汽油混合燃烧后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杰瑞·布朗和奎因积极寻求新的能源技术,来解决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如太阳能就是不错的选择。
杰瑞·布朗不仅呼吁技术创新减少污染,还在生活观念方面给予市民鼓励。如他建议加州居民尽量拼车或者乘坐公共汽车上班。
为此,他还在洛杉矶圣莫妮卡高速公路开放了第一条“拼车专道”,该车道允许拼车和公共汽车可以比私家车更快的速度行驶。这种既省钱、又环保的出行方式,受到洛杉矶市民的普遍欢迎。当然,治理雾霾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一个巴掌拍不响。除了来自*部门的决心和努力之外,普通市民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洛杉矶治理雾霾的历程虽然只是一座城市的案例,却是全人类的生存状态一种折射。而洛杉矶雾霾治理给当前我国治理雾霾提供了许多借鉴之处。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雾霾,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众说纷纭,目前并没有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但是产生雾霾的原因和人类的生产生活理念、方式有着直接的关联,这一点毋庸置疑。
上一篇: 祁门红茶可以做奶茶吗?祁门红茶什么味道?
下一篇: 崇信苹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