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预算管理体系

科普小知识 2023-11-05 23:58:34
...

[摘要] 预算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已经严重制约了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本文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从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等方面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旨在增加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与实施效果。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 预算管理 体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的中的重大意义,但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却十分有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预算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及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不强。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预算管理将预算的编制与作业相结合,旨在增强预算执行的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使预算管理,使预算管理真正能够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功能。

一、以作业为基础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企业预算管理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应遵循高效、经济的原则。现阶段,我国很多公司在预算管理组织上常设的机构是预算管理委员会,但其他管理机构的建设相对不太健全。预算管理作为动态的管理系统,其有效动作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控制日常经营活动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因此,预算管理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立性、战略性、权威性的专门管理机构来全面负责预算的协调、控制和考评工作。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预算管理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并在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置预算编制机构、预算执行监督机构、预算执行情况考核评价机构。如下图所示:

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在整个预算管理流程中都是以作业中心为单位进行预算的编制、监督与考核。WWw.11665.COM首先,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负责作业中心的划分和确认的协调工作,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下达各作业中心的生产经营目标。其次,由预算编制机构负责预算的编制,可根据企业管理特点,使用上下结合的方式,使预算目标即符合企业战略目标,又能够被作业中心接受。在预算执行与考核过程中,以作业中心为单位,分析作业量与单位作业资源消耗量。

二、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为实现预算的全面控制功能,在预算执行阶段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以实现预算管理的控制功能。

1.预算信息反馈制度

预算管理体系是一个信息沟通系统。为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必须建立科学的信息反馈制度,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预算执行监督机构及时收集和反馈各作业中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信息反馈制度应明确规定以下内容:

(1)信息收集的渠道与方式。为加强制度的有效性,在制度中应明确各作业中心的信息反馈责任,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与报告,建设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信息反馈的方式可以采用书面报告、口头报告、例会、临时报告等方式。

(2)信息报告的时间。信息的及时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信息的有用性,因此各作业中心至少于每个会计期末向预算执行监督机构定期报告信息。另外,对于作业中心出现的作业数量异常或单位作业资源消耗量异常的情况也应及时报告。

(3)信息内容。信息反馈的内容应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各作业中心须及时报告其在每一会计期间完成的作业数量与资源消耗量,及其他管理要求提供的信息。

2.预算分析制度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可能导致实际情况偏离预算,出现预算差异。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制度应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为目标,以刚性约束为原则,明确分析主体与责任主体。如企业可以采用各作业中心自我分析与预算执行监督机构的外部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计符合企业生产特点的一系列指标,定期分析各作业中心完成的作业数量及单位作业的资源消耗量,对于与预算的差异应及时进行分析,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区分其在该作业中心的可控性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进。

预算分析与预算信息反馈相结合,贯穿于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它通过实际结果与预算的比较和分析,获知重大差异,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预算控制目的。同时,预算分析以及时的信息反馈为前提,以完整准确的预算执行情况为基础,通过分析,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确定差异产生的责任归属,以此作为预算考核的主要依据,并作为编制下期预算的参考资料。

三、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预算管理考核体系

预算管理的考核体系是检验预算执行情况,实现预算目标的动力。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形成相应的考核机制, 以确保预算管理的真正落实。同时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应在考核结果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奖励或惩罚。

1.预算考核

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预算管理资源消耗与效益产出预算深入到作业层次,有利于确认各作业中心甚至个人的责任,便于对作业中心及个人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预算考核应定期进行,针对各作业中心完成的作业数量与资源的消耗量进行考核分析,与预算进行对比,确认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与可控性,为下一步的奖惩决策提供依据。

预算执行情况考核评价机构就定期对保作业中心或个人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与预算编制时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于预算指标的差异,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关注指标完成的经验总结与推广。对于未完成预算的作业,应分析原因,并进一步深入到各作业中心的相应责任人。对于部分预算指标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应按一定的程序与权限调整预算,使预算符合实际情况,并按调整后的预算进行考核评价。

对于预算考核评价的结果,应直接与各作业中心和员工的绩效考核相联系,

2.激励机制

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是保证预算管理落实到位的有效措施。在公平考核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科学的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预算管理功能的实现。激励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 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 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 如降低工资、罚款等。要调动员工积极性, 除物质激励外还需要精神激励, 使员工有成就感和归属感。激励机制首先要体现公平原则, 要有透明度, 要在预算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员工认可的制度, 并在预算考核管理中严格按预算和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

四、构建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预算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实施的效果还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企业在构建实施预算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就注意以下问题:

1.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的预算管理目标

企业预算管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应反映企业的战略目标,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预算的总目标来自企业的战略目标,各作业中心的预算目标的设定,最佳实践是“上下博弈”,在多次讨论中使预算目标的分解趋于“可接受”,同时能够保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企业的预算是建立在若干假设的基础上的,但现实环境复杂多变,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都应及时反馈到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可以跟踪预算管理执行情况,以便及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据以制定行动改善计划,实现预算管理目标。

3.“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各作业中心及所有员工愿意努力完成任务比不得不完成任务相比,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对预算的辅助作用不可小视。因此,除了必要的奖惩制度外,企业应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一个即竞争又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使预算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